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否认真想过,自己读博是为了什么?

来源:募格课堂

你是否认真想过,自己读博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突破人生的价值?还是上升到具有竞争壁垒的“舒适圈”逃离内卷?

他从农村考上985高校又发奋读博,只为看起来像个“正常人”,成为博士后,甚至为自己“造了条腿”......

图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孙小军出身农村,9岁时摔伤家中没有钱治疗,指望不药而愈,结果引发右腿癌变被截肢,他从那一刻起意识到,自己只有好好读书才能不再让父母操心。从差生到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录取,他因为没有钱买假肢,依靠拐杖和双手,不辞辛劳地为自己揭开了未来的曙光。

图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在华中科技大学上学期间,孙小军有了出国交流学习的想法,但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不允许他出国留学,为了获取奖学金,他更加拼命地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即使是寒暑假,也是在实验室或自习室度过。

“教学楼11点关灯,我就在走廊里学到凌晨两点,早上6点又会出门,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大学期间的经历,孙小军至今历历在目。最终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远赴日本东北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每月8万日元的奖学金,为他省去了一大笔生活费。

孙小军在华科读书期间

在日本东京大学深造就读研究生期间,他第一次安装上了假肢,告别了陪伴他15年的拐杖,解放了双手。读书带给自己的意义,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孙小军表示,“最重要的是,从外表上看,我看起来像一个‘正常’人,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2013年,硕士毕业后,孙小军入职索尼公司,来到了深圳。但是,假肢还是给必须经常出差的孙小军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下楼梯时,正常人的膝盖是可以弯曲的,但他却不能。

这让他想到,在当年智能假肢的费用价格在10万元至40万元间不等,堪比一辆中高端轿车,普通人难以负担。由于自己是一名工程师,孙小军当时就萌生了研发“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的想法。

2015年10月,经过无数次的说服家人,孙小军辞去了40万年薪的工作,毅然去了日本攻读博士,继续深造“智能信息学”,开始冲刺研发智能假肢的梦想。


孙小军和他的假肢研发团队


2018年,读完博士的孙小军重新回到深圳,带着假肢用户、开发者、创业者的三重身份进军假肢行业。他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到更多需要假肢的人。

孙小军从童年的苦难中,成长为一名致力于让更多残疾人变成“正常人”的博士,因为拥有这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读博不再是茫无边际地寻找研究课题,而是真切实际地改变生活,智能假肢堪称“硬核科研”!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为了造出“平衡车”式电动单车,90后小伙梁开宇硬核“搞科研”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


图源:央视新闻

出院后,他装上了义肢,刚开始他坦言,“接受不了腿没了。上一秒还觉得生活很美好,下一秒可能就在偷偷哭。之后在网上看到有人穿假肢逛街,心里有了希望”。

为满足日常需求,他还自造义肢,并进行改造升级:安装避震器和充电接口;LED灯连上蓝牙,便能调整颜色及灯光模式...…他的乐观向上感染了大家,之前他拍的日常视频中,经常出现拿义肢整活的视频。比如来一段赛博朋克尬舞:


如此淡定又硬核的气质,让网友们直呼:理工大佬完成“机械飞升”了!


更多人则是被小宇的乐观向上所打动,留下了许多鼓励的话语。










 “生命的绚烂不在于身体的完整,而在于心灵的多姿多彩。”    清华大学的博士矣晓沅,也这样深情地说过。

云淡风轻的背后,矣晓沅走到博士毕业这一路,尝遍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艰难:

6岁,他因一场高烧患上“不死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后便被疾病缠身;
11岁,他曾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从ICU救回后,双腿却失去了自由;
21岁,他以云南省第16名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招收的第一个残疾学生;
2021年,正式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毕业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为他拨穗 (图源:清华计算机系微信)

病痛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对常人来说简单的动作,对于矣晓沅来说却很困难。

特别是大四下学期的时候,提前写完毕业论文的矣晓沅,迎来了人生中2次关键的大手术,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医生把原本的骨头锯掉,换成了钛合金和钴铬钼的膝盖与髋关节,身上多了四道伤口,每道有三四十厘米长,他每天要做三次康复训练,每次坚持一小时。除了训练、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做科研,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紧张又规律,不浪费一分一秒。

与导师孙茂松教授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与教育展上(图源:清华计算机系微信)

在清华大学九年的时光里,矣晓沅始终洋溢在脸上的灿烂笑容,成为清华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命运给他们以艰辛,却在读博这一路走来中体味无限的生机,无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激励他们砥砺前行。仍处于读博迷茫期的学子们,找寻人生的光,也许就在参透生命真谛的这一刻......
责编:Christina
审核:Christin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不给热爱设门槛!兰大90后教授另辟蹊径做科研

高校女研究生开线上会议订婚!封闭管理期间,高校也不缺浪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