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人才获奖少、比重低!建议扩大青年科技奖励覆盖面!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2年01期
作者:黄园淅,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摘要:青年科技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一。通过科技奖励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获得科技奖励的整体情况和面向青年科技奖励奖项的主要特点,提出优化科技奖励体系,提高其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及获得科技奖励的整体情况
根据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1],我国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科技奖励较少,特别是与其他年龄段科技工作者相比,获得科技奖励的比例明显偏低。数据显示,16.2%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近3年获得过科技奖励,尽管与2013年相比上升了6.5个百分点,但与35~44岁、45岁及以上的科技工作者相比,仍分别低18、11.6个百分点;近3年获得过科技奖励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平均获奖2.10项(比2013年的1.76项有所增长),但与35~44岁(2.16项)、45岁及以上(2.15项) 的科技工作者相比仍较低。
以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为例,尽管主要完成人包括青年科学家,但青年科学家作为第一完成人(项目主持人)的情况还比较少。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有研究对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成果完成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为44.6岁;超过60%的完成人年龄不足45岁,但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为52.5岁。
我国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奖项及其特点
2.1 我国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较有代表性的奖项
2.2 其他青年科技奖励奖项
该奖项2020年8月28日经共青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和钟南山院士授权,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设立,目前已完成了第一届评选与颁奖。当然,还有很多行业和地方设立的本行业或本地区的青年科技奖励奖项,如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深圳科学技术奖励(青年科技奖)等。
这些青年科技奖励奖项均是我国青年科技奖励奖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地方性或行业性特点,影响力多局限于本地或本领域、本行业,与上述几项典型青年科技奖励奖项相比影响力相对逊色。
2.3 主要特点
一是设奖以社会力量为主。尽管我国青年科技奖励中有部分为政府力量设奖,但从整体来看,依然以社会力量设奖为主。设奖主体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基金会、个人和企业等,这是对我国政府力量设奖中人物奖励偏少的有益补充。
二是奖励范围以专项奖励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青年科技奖励在各层级、各地区和各行业都有分布,涵盖了大部分学科领域。但整体来看,由于受设奖单位的行业性特征或其所在领域所限,目前我国现有的青年科技奖励主要以单一领域或某几项专门领域的奖励为主。当然,也有部分奖项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进行了调整,由专门领域的奖励调整为综合性奖励。如“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设立之初授奖领域为基础研究领域,后奖励目的调整为“支持国内高校与海外机构竞争吸引最顶尖的人才,以及扶持刚开展独立科研事业的青年学者,为中国一流大学引进培养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提供帮助,致力于为中国未来20年的科技事业发展培养领袖之才”,奖励范围也随之扩大为综合领域;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也做出了“从2022年起增设医学科学领域的决定”,扩大了奖项的授奖领域。
三是奖励强度差异明显。由于设奖单位的情况不尽相同,奖项奖金多寡差异也十分明显。如“科学探索奖”每位获奖者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奖金,总计高达每人300万元。这样的奖金额度也使“科学探索奖”成为国内目前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其他奖项的奖金额度难以与之比肩。
科技奖励的社会功能及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作用
3.1 科技奖励的社会功能在个体层面的体现
3.2 科技奖励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作用
专门为青年科技人才设立的科技奖励,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青年科技人才获得科技奖励的数量和支持力度,对于发挥科技奖励的社会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无论是从人物奖励的属性特征还是青年科技人才的特点出发,都更加客观地认可了青年科技人才的成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其个体价值实现的需求。青年科技奖励突出了青年科研人员作为激励对象的中心地位和在科技奖励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了科技奖励对人才的肯定和激励作用。通过发挥科技奖励的承认和激励功能,增加获奖者工作的动力,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活力和更好的研究成果。科技奖励发挥导向功能,一方面通过对最优秀的科技人才予以授奖和认可的方式,引导所有青年科学家努力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奖项宣传以及杰出获奖者的模范作用,引导社会树立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从而对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界、教育界、国家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科技奖励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肯定和激励,突破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环境中难免遇到的“论资排辈”“马太效应”等劣势,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构建更加平等开放的科研环境,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更好地发挥潜力。
结论与建议
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但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获得科技奖励的比例还比较低。由于目前我国青年科技奖励尚未达到相应的级别,已有的青年科技奖励系统性不强,在数量和层次构成上均不甚理想。优化科技奖励体系,提高其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尚有改善空间。
未来应争取设立国家层面的青年科技奖励,加强奖项的体系化管理。一方面,加强对面向青年的科技奖励的重视[7],扩大青年科技奖励的层次和覆盖面,使科技奖励成为青年科技人才有期望、能期待的努力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奖励的社会功能,促进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另一方面,重视对青年科技奖励的引导和管理,使奖励更加聚焦国家战略,奖项设置更加侧重创新性和前沿性[8],以突出科技奖励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引导示范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1] 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 . 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17)[R].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2] 北京日报 . 解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青年人才已成基础研究生力军[EB/OL].(2020-01-10)[2021-12-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321795255613600&wfr=
spider&for=pc.
[3] 单娟, 尹邦奇. 如何推进我国社会力量设奖健康发展[N].光明日报 ,2014-10-05(6).
[4] 陈发俊 . 科技奖励的社会功能 [J]. 科研管理 ,1998,19(1):17-22.
[5] 唐祯 , 张玮琳 . 中国青年科技奖统计分析 [J]. 科技导报 ,2016,34(10):82-87.
[6] 段慧英 . 澳大利亚科技奖励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J]. 学会 ,2021(3):40-46.
[7] 任晓亚 , 张志强 . 科技发达国家社会科技奖励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J]. 科学学研究 ,2021,39(11):1936-1946.
[8] 李强 , 李晓轩 , 吴剑楣 . 国外政府青年科技奖项设置及其启示 [J]. 中国科技奖励 ,2015(12):64-70.
责编:Hannah
审核:叶紫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