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强地级市”:C9高校,已全部落户!



近期,苏州市人民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苏州市、吴中区和哈工大将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通过建设“一基地、两平台、七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的落子,标志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C9高校全部在苏州实现重大布局。当下,苏州正不断深化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壮大高校在创新集群中的支撑力量,书写更多名城与名校“双向奔赴”的发展佳话。


C9高校在苏全部完成布局

C9即九校联盟,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事实上,苏州与C9高校的“牵手”由来已久。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2001年,苏州就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工业园区合作建设了苏州研究院,开设了软件工程、纳米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并设立了苏州市下一代Web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水环境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中科大与苏州的合作树立起典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C9高校又先后来到苏州,探寻更广阔的合作空间。2004年5月,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2016年10月,清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署《共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的备忘录》……如今,C9高校已全部在苏州完成布局。


除了合作数量的增长,九座高校与苏州的合作内容也更加深入,布局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来到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项目建设现场,大楼上新悬挂的南京大学校徽标志格外醒目,学术交流中心、教学组团等各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之中。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已揭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4个新型学院,首批录取南大苏州校区的500名本科生、100多名研究生已于今年9月入学,将在鼓楼校区完成一年“寻根式培养”后,与这座新校区正式“相见”。


C9高校落子苏州,既看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深度合作,也看重产学研的紧密衔接。2018年,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与相城区元和街道共同发起成立苏州创新中心。“复旦大学拥有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生命科学等多个优势学科,还有众多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同时具备张江区域在医药健康领域丰富的产业、人才资源,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出。”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苏州创新中心负责人束礼兴表示,结合相城区乃至苏州市的产业布局和定位,借助于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可以促成健康产业人才向苏州转移,科技成果在苏州转化,打造人才培养和技术落地的“加速器”。


可以感受到,C9高校布局苏州的规模越来越大、合作越来越深入。从过去的“苏州名校少”到如今的“名校聚苏州”,这份变化,不仅彰显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更为苏州这座制造业大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创新支撑。


真抓实干吸引高校落子

高校承载着人才、项目、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发挥着“最强大脑”的功能,是地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对于苏州来说,大力支持各类高校发展,深化与顶尖高校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是响应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也是苏州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这些年的创新实践中,苏州频频获得一众国内外顶尖高校的青睐与加码,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创实力无疑是重要原因。作为经济大市、工业大市、开放大市,苏州是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重要“压舱石”,不仅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2万亿元、位居全国最前列,还是国内工业体系中制造业门类最全的城市之一。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苏州的科创实力也不容小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万家,高层次人才达到34万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在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是前五名中唯一地级市。可以说,不管是产业链、创新链还是人才链,苏州都很出色,为高校落地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沃土。


苏州对高校的吸引力,不仅仅来自于雄厚的经济基础,更来自于苏州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多年来,苏州不断完善高校发展支持举措,今年10月,苏州在《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招引建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对新建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最高2亿元资助;对新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对新建新型研发机构、国际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组建创新联合体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并且将在人才、载体、基金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政策。


除了捧出“真金白银”,苏州还在不断优化服务品质上下功夫,以细致入微的全方位护航,让高校更好地在苏州落地发展。例如,针对正在建设当中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项目,苏州不仅成立了专门项目组,全天候提供审批进展跟进服务,还将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项目从签署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相关协议到完成征地、供地、抗震评审、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仅用20余天。


在苏州的倾情服务下,越来越多的名校高校看好苏州、扎根苏州,数据显示,苏州已累计与260多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产学研机构160多家,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书写“双向奔赴”的创新故事

众多高校落子苏州,可以说是一场名城与名校的“双向奔赴”。对于高校而言,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等需求,苏州丰富的政产学研资源,无疑是帮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的“加速器”。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对此深有感触。“苏州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城,得益于政府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我们的强力支持,研究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成波说,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了集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创业孵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科技产业创新生态雏形,累计孵化企业超150家,还转化了70多个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效应的科技成果,培育了10多个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拳头产品。


而对苏州而言,高校所储备的科研、人才、项目资源,是苏州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苏州正瞄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方向加速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有着丰富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的高校,正成为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助力苏州建设产业创新集群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就携手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苏州高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苏州市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联合体,不仅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关卡,还把35W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送到生产线,实现小批量生产,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也揭牌成立。


活力迸发的高校院所,成为孕育苏州创新成果的摇篮。有理由相信,在苏州的真抓实干和高校的不懈攻关下,越来越多名城与名校“双向奔赴”的创新故事必将在这里生动上演。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Christina审核:Christin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成立!重组!双一流大学,揭牌4个学院!

双一流大学,获得“两部一省”共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