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高教热点:关于一流建设学科遴选、“非升即走”、博士生补贴……


日前,2023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幕。今年的“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大会。


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各项建议都是大众关注、讨论的焦点。在高教领域,今年代表们又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小编汇总如下:


崔田委员:一流建设学科遴选适度向地方高校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院长崔田建议进一步优化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布局。中央财政要引导支持地方政府加强该地区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产生一批对区域经济等领域发展支撑有力的特色优势学科。


崔田表示,当前地方“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尤其是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薄弱区域的高校更是如此。他建议,在一流建设学科遴选和评价中应适度向这些地方高校倾斜,可以建立学科特区制度,在学科经费、引才津贴、人事政策、招生指标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同时,可以考虑区分层次对“双一流”高校实行分类考核,综合分析研判,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等,加大对基础性学科的支持力度。


民盟中央:改革高校长聘制,“非升即走”过渡成“非升即转”

民盟中央指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还有“高校师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高校师资聘任、管理与评价方式降低绩效”“利益分配下的资源倾斜阻碍了教师职业发展”“青年教师队伍社会实践参与不足”等问题。


为此,民盟中央从4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1、建立师资交互式和共享化机制,促进不同年龄教师在大学之间的流动。

2、将“非升即走”缓慢过渡成“非升即转”的人性化转岗机制。

3、资源分配以能力而不以职务、帽子、关系为标准。

4、政府、企业、高校合力推动教师社会实践参与度。


袁雯委员:让地方高校有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将目光聚焦地方高校发展问题。她表示,中国高校中,中央部属高校仅占9%,全国90%的大学生都从非中央部属高校毕业,后者的发展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而近些年,地方高校发展缓慢成为全国性难题,她呼吁让地方高校有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汪小帆委员:设立拔尖创新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指出,近些年,我国在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在培养方面,仍需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环境,“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博士研究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汪小帆认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唯学校”、“不唯排名”,不把学生在学期间的成绩排名作为唯一标准,注重笔试与面试以及专家推荐相结合,让一些“偏才”、“怪才”和非名校的学生也能有进入计划的机会。此外,要创新机制育人才。鼓励建立高水平导师组联合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破除“唯论文”倾向。


张天任委员: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拟提交《关于引导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张天任表示,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为此,张天任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国家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构建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农民的政策体系,拓宽农村创业就业渠道。

2、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3、确立大学生乡村创业就业管理机构。

4、建立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的资格准入制度,探索形成有效的配套政策。


明东委员:建议研究生招生规模动态扩大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注意到,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再出国深造,选择在国内读研或是就业;与此同时,国内就业形势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大学生考研或就业压力普遍较大。考研难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对此明东建议,可根据当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数,动态调整研究生招生数量。比如202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可在原有基础之上,等比例跟随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进行动态增加,并重点鼓励高水平大学依托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增加招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计划。


朱鼎健委员:建议补贴招录应届生企业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重点,如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更需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并合力解决。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各地政府可按照企业实际支出的稳岗人力成本给予补助,每位毕业生的稳岗补助限领一年。这不仅能维持企业的就业保留率,有利于走出社会、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及其家庭减少求职成本,也有助于降低社会整体失业率。


倪闽景委员:建议提高科技类博士生月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两份提案。其中一份提案关于拔尖人才培养。倪闽景认为,“对于博士生,特别是科技方面的博士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现在博士生一个月补贴大概3000元,我希望至少能提高到1万元,这样全中国超50万名全日制博士生大概需投入超50亿元,但这是值得的。”


田静委员:加强职业院校“非遗”技艺专业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建议,要构建政府、学校、非遗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更好地整合各方力量,加强非遗技艺专业建设,尤其对具有较好市场潜力和较高文化价值但传承却面临较大困难的非遗技艺,可以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设定相关工作岗位,采取“订单式”委培。


蒋鹏委员:建议打造“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从用人需求出发,建议国家打造“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校企合作对接所需的技术、人才、设备等信息服务,方便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探索建立更加体现产教融合办学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进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时,强调产教融合深度与质量;支持学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从政府层面,蒋鹏举提出,科技、工信部门在支持企业技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中,应将校企合作资源投入情况、学校人才培养参与情况、教师企业实践支持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税务部门可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税费减免力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关于推动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联名)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建议: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构建分层分类的高等教育布局体系,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案建议,制定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优化布局规划并纳入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步骤,梳理各学科高峰、高原及高地的层次和定位。加大新兴学科布局力度,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优先设置一批前沿、新兴、交叉的学科专业。紧密对接新发展需求,培优育强,突出特色优势。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发挥高校积极性主动性。


蓝闽波委员:联合各类资源推进高水平专业化智库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装备处处长蓝闽波认为,如果我国建立的智库在研究内容上更加全面,给出的观点更多元化,对我国在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政府的决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可以适当开放机构的设置模式,即允许多种经济体形式存在,同时加大力度鼓励国际上专业智库与国内机构的合作,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智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优先购买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以及充分发挥科技学会(协会)的作用。


章义和委员:大学章程制定应重视教职工民主管理权利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章义和一共准备了五个提案,其中之一是《大学章程的制定应高度重视教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章义和认为我国大学章程中作为治理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教代会制度不尽健全。负责大学章程核准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教代会性质、教代会职权、教代会代表、教代会组织制度、教代会议事规则、教代会工作机构等6个方面,对大学章程进行核准。此外,他还另一个提案中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提了几点建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师的配合协作和共同努力。


源:综合自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中国企业报、人民政协网、 农民日报等

责编:长白

审核:云顶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支持高校布局省会?官方回复了!
关注!省会城市人才补贴,发放时长由5年改为3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