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院士增选开启,这回“人情世故”行不通了
广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院士制度逐渐走向成熟,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前不久,2023年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在学术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每一届院士增选,都意味着将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科研从业者成为新一届院士,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小乔就来说说院士制度。
01 从“评议员”到“院士”
在讨论这次院士增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了解院士制度。
“院士”一词作为我国最高学术头衔,目前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授予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的院士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在那个时期,中央研究院的成员还不叫“院士”,他们被称为"评议员"。
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以初步建议,并制定了具有过渡性质的“学部委员制度”。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四大学部,并推选出首批学部委员233人。
1984年12月,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决定,拟在中国建立院士制度,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为院士。直到1993年,中科院将学部委员正式更名为“院士”,中国工程院也紧接着设立“院士”头衔。
“院士”称谓的确立,标志着我国院士制度从一种“工作称号”向“荣誉称号”的转变。
02 院士增选中的“人情世故”
院士增选顾名思义,就是评选出新的学术人才授予“院士”称号。按照规定,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步骤大致可分为初选、第二轮评审、确定候选人以及全体院士投票等步骤,每次的增选人数以及每个学科领域的名额分配并不固定。
03 增选新规让“入口”进一步缩紧
与往年不同,为了进一步促进院士增选公平、公正,规避托人情、打招呼、贿选等不正之风,2023年院士增选增加了不少新规定、新办法、新变化。
来源:学术桥综合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农林大学、饶毅科学、科奖在线、中科传播等。
责编:长白
审核:Hannah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中国科协组织推选2023年两院院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