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广告,滑动查看更多
近日,西湖大学医学院从海外引入了第一位教学系列教授——美国贝勒医学院解剖教学中心主任张晓明。他只需要负责一线教学和教学规划建设,无需接受科研指标的考核。换言之,“只教学、不科研”。
这一举措不仅给博士人才求职带来了新动力,也为高校人才评价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当前很多高校招聘、考核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并且很多省市的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只分为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都需要考核科研指标。
同时,还有很多学校为保护研究型人才成长,会单设“科研型”岗位。兰州大学为满足青年人才成长之需设立了青年研究员制度。在聘期内,青年研究员无需承担教学任务,可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原创性科研工作中,全力申请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奖项。
相比科研可以快速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提升学校名气,教学带来的实际利益不仅缓慢并且漫长。所以,很多高校无论在人才引进还是评价考核上,都偏重科研型人才,这也进一步导致很多教学型人才无法得到职称晋升。
“破五唯”改革让教学型老师看到出路
“破五唯”改革克服了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倾向,使大批教学型老师脱颖而出。
在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布的职称评审结果中,39年来全身心扑在教学一线、不擅长于科研项目及论文的裴金萍晋升为教授;理学院教师宋世德得益于主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副教授直聘为教授等。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介绍,2017年,中国药科大学就设置了“教学型特聘教授”岗位,2022年对这一岗位内容进行进一步补充,单设指标、独立评审、单独考核,为潜心一线教学和教改研究的教师开通晋升直通车。
于此同时,很多高校还在在职称评审中添加了教学考核指标。
中国海洋大学在教师职称评聘改革中加强了教学质量效果评价,明确申报教授职称须参加本科课程教学评估并获得良好以上等级。
吕梁学院在《2023年晋升职称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价办法》提到,凡该校教师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职务都须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能力考核评价不合格不能参加当年评审,总体淘汰率不低于15%。
青年教师依旧不能也不敢只专注教学
尽管“破五唯”改革给教学型人才带来了新希望,青年教师依旧不能也不敢放下科研只专注教学。一是考核和晋升机制问题,很少有学校只引进教学型的博士毕业生;二是经验问题,博士毕业生缺乏教学经验,想要在首聘期内出成果难度相对较大。
知乎上也有很多网友问:“在高校可以只教学,不可做科研吗?”
知乎网友@男团女团八卦多:还有十年,教书育人等退休没问题。还有二十年,不做科研,不是二代的你,没钱没人脉,将会被周边列为读书读傻了,读书有什么用的典型案例,妻怒子怨。还有三十年,不做科研,不是二代的你,要么拼命去挤教学获奖独木桥,要么等着干几年被转岗,腾位置给新进博士。
知乎网友@Licyw:可以,只有教学,一年到手6万块+公积金。然后过几年学院会劝你换岗位,例如去图书馆整理图书。
总之,大部网友认为,年轻老师必须搞科研,没有科研成果,很难评上职称,收入也就上不去,家庭也就不会幸福。如果是已经评上高级职称,但是不继续搞科研,再继续往上走也会很难,并且还有很多高校明确,即使是教授也要考核,否则会降级。有科研就有了一切,反之亦然。
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教学与科研之争不断,不仅是博士毕业生、青年教师,还有很多教授都面临着教学与科研如何平衡的问题。博士毕业生表示,因为性格或者个人发展追求,只想教学不想科研或者只想科研不想教学;青年教师表示,各项考核任务指标繁重,不搞科研没成果就会被淘汰,即使想把教学搞好也有心无力;教授则表示,人总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年龄或许不是科研搞不动的主要原因但绝对是重要因素。
面对各种压力,科研和教学只则其一成为各层次人才的追求。但是作为高校教师,只专注科研或教学其中一个,这样的想法或者做法是否可以?
钱伟长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而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钱老详尽地指出,“每年虽然讲同一门课,但应该不断变化,使一门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我鄙视那种一本教科书讲30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搞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扩大眼界,晓得当代这个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丰富这个学科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往前发展。”
李志民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不分“教学岗”和“科研岗”》一文中提到,大学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大学教师也兼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岗双责的重任。因此,大学教师不能把教学和科研截然分开,既要以良好的科研成就提高教学质量,又要用高质量的教学推升科研水平。只有那些没能力或不愿意从事科研的人往往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同样,只有那些没能力或不愿从事教学的人往往强调科研的重要性。
教学与科研是互相成就、互为补充的关系,两者不能完全分割开。那么,高校该如何破解“重科研、轻教学”这一难题?
早在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要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切实扭转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要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要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应该在人才引进和考核机制上下手,制定出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评价标准,让教师能够兼顾教学与科研。
博士毕业生、青年教师又该如何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自处?很多教授表示,在职业早期也会很迷茫,面临很多任务不知道哪个是重点,哪个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没有别的办法,就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把每一项都做好。在干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自己最终想要什么。
钱伟长(1912.10.9—2010.7.30),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他提出了“拆除四堵墙”的办学理念;坚持“三制”(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提倡和谐教育思想和美育思想等。
李志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
来源:学术桥综合自科学网、教育部官网、子民好好说、麦可思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科技日报》等
责编:Yolanda
审核:嘟嘟
广告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高校明确!“青椒”入职第1年不要求教学工作量评教学型职称,这项考核须评优3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