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清醒”的张雪峰,需补一堂人文课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1-29

冒犯与示弱,真诚与油滑,在考研名师张雪峰这里任意切换。


“所有的文科都叫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这一次,他的话说得越发露骨,意思还是上次炮轰新闻专业的延续。“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对不起,对不起,我给大家笑一个!”“我也在舔,可是我没觉得这有什么所谓的不好啊……”轻佻中略带点无辜,你甚至能想象得到,他还吐了吐舌头。


何为“人间清醒”?


一个人的迷失,往往始于他自诩的“人间清醒”。当他开始随意嘲弄,那些脆弱的庄严感就会应声断裂,并且再难修复,即使他的周边掌声响彻。


李瑾/图


许多人都能看懂张雪峰的叙事策略。“人间清醒”者的光环过于耀目,容易显得虚假,而示弱和滑腻,恰好解除了这种疑虑,让人设更具立体感。因为立体,所以丰富。因为丰富,所以说不尽。在这个纷纭变幻的信息时代,“说不尽”是多么诱人的语词,它意味着对流量持续引爆的潜力。


但张雪峰似乎忘记了,那些视他为“盗火者”“实诚人”的,多是一群面临学业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年轻人。说白了,并非这些年轻人,而是这些年轻人所面临的压力,把张雪峰推向流量之巅。压力的阴影越庞大,解脱的渴望就越迫切,流量就越汹涌,作为咨询师的责任就越重大。换言之,这不是一桩简单的生意,如七天无理由退换那种,它需要更加专业的研判,也需要更为周至的守护。


何为人文学科?


实际上,张雪峰揭示的某些“真相”,一点也不新鲜。比如文科势弱论,即便算作某种事实,也不过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翻版,很多年前就已经“深入人心”。


如果我们打量历史,就会发现:人文学科从未缺席过历史舞台,也从未真的沉沦,它总会发出绚烂的光彩,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还是汉赋唐诗宋词,抑或西方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莫不散发着人文学科的光芒。其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未必就输于四大发明和牛顿三大定律。


文科,或许不能改变物质,但能改变人。


何为职业良知?


没必要因为某个学科一时的沉潜就唱衰。学科特征不同,养成模式不同,与时代互动的方式也就各异。即便是张雪峰本人,大学毕业于“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工科,如今赖以谋生的,反倒是偏向人文的学科咨询。这是“弃暗投明”,还是“兴趣使然”?按照张雪峰的奇葩逻辑,如果有学生依着“兴趣”选择专业,就只配用棍子将其“打晕”,只是不知他对本人的经历如何理解。


黑格尔说得好:“人类文明的进化,正是基于将兴趣投射到广域事物当中的过程。”这也是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抹杀一个人的兴趣,封禁一个人的热爱,与践踏他的尊严,有何分别?谁能料到十年后的学科境遇?有些职业远未萌芽,有些工作不可想象,但是,兴趣会引领年轻人到达那里。所谓“人间清醒”,折射的不过是实用理性的功利观念,只能将年轻人带进偏狭的人生胡同。


李瑾/图

退一万步讲,即便人文学科真的没落了,作为咨询师的张雪峰,更应该持论公允,为社会发展作长远计。人文学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是社会和国民的精神家园。抖机灵,不能把职业良知一并抖掉了。卖直爽,也不能把文化底蕴一起卖掉。无论如何,这都比来自面目模糊者的喝彩重要得多。


何为服务业?


张雪峰称自己“适合做服务业”。在他看来,服务业就是“舔”,只配贱兮兮地叫“爷”。他不会明白燕京大学校训上的那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大概率也不会相信“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话。他并不懂得服务业的精髓,恰是人文精神的投射:对于人的尊严、价值的尊重与守护。


说到底,张雪峰还是欠缺了他所贬低的文科底蕴。口吐莲花,并不意味着真懂得人文的真谛。当他将别人的需要等同于自己的重要,就注定迷失在自我“赋能”的狂欢中。


看来,“人间清醒”的张雪峰,需要补一堂人文课了。



撰稿:彭勇
编辑:陈昌清 蒙国锐


—————   推荐阅读   —————
人不能“废”在刷手机上
一场情怀与利益的对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间清醒”的张雪峰,需补一堂人文课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