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撤了一半”,春节档电影怎么了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3-28

春节档8部电影撤档了一半。

2月17日,春节档最后一天。电影《八戒之天蓬下界》发布声明退出今年春节档。


早前,《我们一起摇太阳》《黄貔:天降财神猫》《红毯先生》先后宣布退出春节档。


多部电影宣布撤档


今年春节上映的8部影片已有4部宣布撤档,有网友笑称今年是电影“撤档元年”,也有人担忧“七天无理由撤档”未来会不会成为片方惯用手段。


撤档原因并非是今年电影市场遇冷,相反的是,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档回暖趋势明显。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票房前4名影片分别为:《热辣滚烫》27.18亿元,《飞驰人生2》23.98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13.89亿元,《第二十条》13.4亿元。


而撤档的4部影片中,票房最高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仅为九千万,票房最低的《黄貔:天降财神猫》不到一百万。


排名前四的影片占据春节总票房的九成以上,“马太效应”在春节档屡屡应验。


压垮片方的稻草还不止“票房”这一根。


同样的春节档,不同的排片待遇,这样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在春节档期间初见端倪。


以大年初一的数据为例,全国影院中《热辣滚烫》占到26.7%,《飞驰人生2》占26.2%,《第二十条》占19.5%,光是这三部片子就已瓜分了全国3/4的排片场次。


有网友反映想看《红毯先生》,买票时却发现只有凌晨场,排片空间被严重挤压,只能甘愿当“炮灰”。


票房不佳、排片被挤压,市场向头部影片的极度倾斜,与其干耗亏损,不如及时止损,另谋他路。以上种种原因,为片方撤档增添了合理性。


撤档对于电影本身来说,有利也有弊。


声势浩大的“撤档潮”也不免引发人担忧:“想撤就撤”是否违反相关行业规则、违背契约精神?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


对此,业内人士给出的回复是,撤档是片方决定,并无明确的行业规则约束。


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撤档势必会对影片自身造成影响。


好处是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寻找更合适的档期重谋生机。


如果一部电影在春节档上映后,发现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那么继续放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亏损,也会影响电影的口碑和声誉。


《红毯先生》此前路演@电影《红毯先生》微博


以《红毯先生》为例,该片主出品方公司欢喜传媒2023年半年报曾披露,该片的摄制经费总额为2.6亿元,宁浩的导演费为3000万港元,包含在总摄制费用内。


考虑到营销等后续费用以及院线票房分成,《红毯先生》的票房离实现回本还相差甚远。其制作经费高昂,票房难以回本,及时撤档也许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撤档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必然会造成一部分观众和市场的损失。


以去年春节档撤档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例,该片在正式上映两天后,因排片量严重不足,无法撑起票房,宣布撤档。


在春节假期后重新公映,但总票房也仅有1亿,远低于此前媒体的票房预测4.5亿。电影一旦选择撤档,前期媒体和平台对电影的关注和推广自然也就打了水漂,消耗了观众的期待值,在后续的口碑传播中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被遗忘、失去兴趣,对未上映的影片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春节档的“撤档潮”,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和观众来说,也许不是好事。


一方面,撤档虽然可以减少春节档的拥挤,给其他电影腾出更多的排片和机会,避免太过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撤档会影响电影市场的多样性和活力。


观众在观看春节档电影宣传海报 陈勇/图


今年八部电影,撤下了两部动画、两部真人电影,留下的三部分别是含“玲”量99%、含”腾”量99%和老谋子导演的片,剩下一部经典IP熊出没,这些片的共同点都是“喜剧片”+“大主角”+“口碑稳定”,挑在春节档上映,喜剧效果绝对碾压其他片。


有人说春节档就是适合看“合家欢”,大家过年就爱看个乐呵。但是中国电影市场绝对不能只依赖喜剧片和相似的班底制作。换而言之,如果春节档的电影太少,喜剧片占据过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就会导致电影市场的单一和乏味。


正是因为今年有了这样的先例,让人不免担忧,如果每年春节档的电影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撤档,那么就会让电影制作方和投资方更加保守和谨慎,选择的片子类型和题材更加同质化,不敢尝试一些新题材新风格,长此以往,电影市场的活力降低,导致观众的体验感下降。


电影如果让排片的争夺、票房的厮杀成为主角,将内容、口碑、观众抛之脑后,这样本末倒置,将会把中国电影推向另一个深渊。


“撤档”正在让中国电影背离初衷。


一位制片人曾直言,“大家把‘宝’都押在春节档,一是会造成优质影片资源在短期内的浪费;二是会让档期内的竞争异常激烈,以至于票房结果是影片内容质量、出品方掌握的资源与实力、宣发策略与执行等多方面综合较量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电影质量才是决定电影命运和价值最重要的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硬。


然而,如今的情况是,片方“唯票房论”,将春节档视为一场博弈,撤档是博弈失败后的自保行为,用“不行我就撤”作为下策。


高风险带来高收益。春节档失利,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甩锅”给他者,作为片方,面临市场选择、资本控制、观众口碑等多方因素,提前预判评估风险本应是责任所在,现在却用“撤档”作为后招,实际上是将高风险的后果转嫁给市场与消费者。


片子不行就说是市场的问题,无端消耗影迷的观影热情,想看的片子说不上就不上了,实际是逼迫观众让渡自己的选择权,是在剥夺观众看与不看的权利。选择受限的同时严重影响观影体验。


当然,对于片方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档期和营销策略,是道难题。一部电影的好坏,交由观众评判;一部电影的票房,交由市场决定。“撤档”背后也许是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能理解你的苦衷,但感觉不到你的诚意。


电影市场是优胜劣汰,而不是自我淘汰。




撰稿:郭迪佳

编辑:韩小乔 梅麟


—————   推荐阅读   —————


安心游不能只靠“洪荒之力”

Sora的59秒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