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题“串串房”,零容忍!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6-09

眼下正值毕业季,不少年轻人走出校园,奔赴下一段旅程。来到陌生的城市,首要考虑的就是“住在哪”,租房由此成为刚需。

然而,如果租到了“串串房”,恐怕连睡觉都不得安稳。

串串房,也被称为“陷阱房”“贩子房”,是指炒房客以低价收购旧房子或者毛坯房,用极度节省成本的方式对房子进行装修,之后作为精修房高价租售,因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极高,又被称为“白血病套房”。

前不久,一则租客因居住“串串房”而身患白血病的社会新闻,再次引发公众对租房市场乱象的关注。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

“串串房”现象引发担忧

据报道,近年来租房市场出现了打着“北欧风”“全屋精装拎包入住”“高端大气”标语的“串串房”。精美雅致“画皮”的另一面,是“粗制滥造”,暗藏诸多安全隐患。例如,没有正常的油烟管道排放、使用劣质电线无法使用大功率电器,甚至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甲醛,严重威胁租客的身体健康,因此也被称作“陷阱房”“白血病套房”。

早在2018年,就曾有媒体对某租赁平台房屋甲醛超标问题进行了曝光,掀起舆论轩然大波,成为社会公众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远离“串串房”,需要租房者擦亮双眼,不轻易为低价所动,重点关注住房的安全性、使用状况、甲醛毒素含量等,选择租住有居住经历的房屋,通过正规渠道签订租赁合同,并要求提供权威的第三方检测证明,注意收集与租房相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看似精装的房源可能“暗藏杀机” 图片来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中介和房主一边收着不菲的服务费和租金,一边却为租客提供着“致病”的房源。很明显,这属于赤裸裸的明知故犯,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坑害消费者。这种严重漠视租客权益的行为,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快速周转、压缩成本,当然可以理解,但这无论如何不能以租客的生命健康为赌注。事实上,此举已违反了《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中关于房屋租赁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对这种故意隐瞒实情的行为,人民法院可认定为欺诈,租户要求解除合同、追究出租方责任更是无可厚非。

令人咋舌的事件背后,对应着亟须正视的现实:一方面,主管部门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发展,构建起相匹配的监管体系,尤其在行业标准等方面,存在盲区和模糊地带;另一方面,即便遭遇维权困境,租客也缺乏有效救济途径。

租客权益受到损害 图片来源:法治日报

当前,房屋租赁市场还在持续壮大,相关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监管体系的跟进和完善势在必行。

正因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更需要有针对性的精准治理

在行业门槛、鉴定标准、出租资质、消费理赔等方面,及时完善标准与规范,加强约束机制,减少灰色地带。借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由经营者承担更大权重的举证责任,真正为行业健康发展“导好航”,也为消费者权益兜好底,不让“维权难”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敦促行业自律,引导房地产中介和房主诚信经营,是规范市场的题中要旨。

房源提供者必须履行如实提供房源信息的应有之责,严格按照租赁标准检查房屋装修装饰、空气质量及家电设施,不得采用廉价装修等手段误导租户等,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和服务。

监管必须长出“牙齿”,对无视租房者权益行为“零容忍”。

无论是在装修上以次充好,还是在房屋环境检测上的现实缺失,都离不开一个“利”字。遏制此类问题的发生,不能“罚酒三杯”了事,必须在惩处上释放严的信号,对他人健康权造成损害的,依法追讨民事赔偿,构成欺诈罪的,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让无视规则者付出应有代价。

执法手段上,应体现精准有效,比如引入专业检测机构,支持租赁纠纷中的空气质量检测等取证维权工作;探索建立数字证书制度,实现全程留痕,便于事后溯源倒查。

多管齐下、从严从重,才能让蠢蠢欲动者知禁知止、收敛收手,维护法律的权威正义。



撰稿:孔德淇
编辑:刘振 梅麟

—————   推荐阅读   —————

订酒店不住就“罚款”,好霸道!
养老,有新招!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