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偷窥”女儿?
通俗地讲,所谓隐私,自然是公民不愿让他人知道的私密活动,是受法律保护的。民法典对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如今,便捷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条件触手可及,让个人隐私几乎无处遁形。特别是监视器、摄像头等设备的滥用,让偷拍成为侵犯公民权益的一种手段。
无论以何种“关爱”为由,只要未经女儿允许,父母擅自安装摄像头就是一种偷拍行为。法律规定,不经公安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安装、使用监视器、摄像头等设备。
显然,李同学的父母已经触碰法律红线,本就该依法予以纠正,民警通过调解让李同学与父母重归于好,也是避免李同学的父母“一错再错”。
除了法律层面的探讨,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父母在女儿卧室安装摄像头、女儿反过来将父母拉黑,折射出的是一种代际隔阂,亲子间产生了信任危机。
父母私自安装摄像头,可能是对女儿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怀疑。殊不知,这种不信任,很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
父母在女儿卧室装摄像头,既不合法也不合情,给家庭教育提出了一道思考题:日常与子女相处,如何保持恰当的边界感?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从社会管理层面入手,加强对监视、摄像设备的管理,把好关口,管住源头,避免偷拍行为随意侵犯公众个人隐私。
另一方面,从维护家庭伦理和亲情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代际关系,离不开亲子间的充分信任。遇到分歧,双方应及时沟通,相互认可,而不是依赖科技设备去“监视”。
我们相信,只要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多给予他们信任、尊重和关爱,亲子间便没有不能谈的话题,没有过不去的坎,家庭关系也将更加和睦。
撰稿:汪昌莲
编辑:陈昌清 梅麟
————— 推荐阅读 —————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