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真相不沉入“水”中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12-30

‍12月11日,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聚焦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全国共侦破案件900余起,抓获嫌疑人5000余名,全力挤压“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真相,容不得“网络水军”操弄!




何谓“网络水军”?


网络水军 AI制图


“网络水军”是指在网络中针对特定内容发布特定信息的、被雇佣的网络写手,通常活跃在电商网站或社交平台。他们伪装成普通网民,通过发布、回复、传播、删帖等手段,“搅局”网络舆论,影响其他网民的判断和认知。


从最初发帖“灌水”到如今造谣引流、恶意攻击、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网络水军”产生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塑造虚假“口碑”。比如,电商平台网购,好评率近乎100%,收货后却是粗制滥造、货不对板;消费者发帖提醒其他买家,差评帖却很快消失,甚至从不显示。虚假“口碑”掩盖了真实声音,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制造虚假流量。比如,“带节奏”“造热点”“蹭热点”“割流量”;有的影视剧还未上线,打分平台却有大量评分涌入、“超前点评”;有的人影响力一般,却动辄成为热搜常客,一条状态成百上千万“人”点赞,实则都是刷出来的数据,等等。


发布虚假信息。比如,通过发布大量虚假正面信息,达到沉降负面信息目的;采取美化搜索关键词等方式,虚增影响力、曝光度、好评度,违规稀释负面舆情;为谋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发布“小作文”恶意抹黑攻击竞争对手等。




“网络水军”及其相关黑灰产业危害如此之大,为何屡打不绝、屡禁不止?


从利益动因来看,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以及网络空间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无界性等因素驱动影响,“网络水军”的运作机制时刻都在翻新。从个体化、单一化、小微化的发帖“灌水”模式,到规模化、公司化、职业化的运营模式,潜滋暗长为集机构运营、接受订单、非法推广、技术支撑、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架构清晰、分工明确的黑灰利益产业链条。


从监管治理来看,一方面,“网络水军”入门门槛较低、业务链条长、风险漏洞多、单点防控难度大;另一方面,“网络水军”牵扯面广、涉及人员众多、行为个体流动性强、利益主体多元、构成错综复杂。监管治理面临着识别难、定性难、取证难、追责难等困境。


从法律法规来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宽松性、模糊性,造成法律法规适用困难,难以落实到相关行为主体,导致违法违规成本较低,惩戒威慑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水军”的侥幸心理。


从平台履责来看,在现有“注意力经济”商业模式下,一些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不力。比如,有的商业平台唯利是图,只要流量不要质量、只要热度不要态度、只看商业价值不看社会价值,对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刷量控评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网络水军”破坏网络生态,损毁社会信任,严重扰乱社会和经济秩序,加剧群体极化对立,理应引起高度警惕,持续有效打击。


应当指出,治理“网络水军”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构建多主体共参与、多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格局,统筹推进“网上”和“网下”、“前台”和“幕后”、“治标”和“治本”、“溯源”和“断链”综合治理。


监管动真格,溯源断链固本。


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净网”“护网”“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各种网络乱象综合治理,有力震慑不法行为。



比如,网信部门聚焦散播网络戾气、虚构好评、制造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恶意抹黑攻击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公安部门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全链条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


法律见真章,厘清行为边界。


法者,治之端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网络水军”的行为特征、组织方式、运营模式等,进一步厘清其行为边界、法律后果,增强法律法规的前瞻性、精准性、权威性、针对性。


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强化法律法规制度落地实效,提高“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成本,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惩处,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更有效的震慑和约束。


平台做真功,扛起主体责任。


网络平台是网络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切实扛起社会责任,牢牢把住管理关口,不折不扣落实好“谁主办、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主体责任。


比如,完善平台社区规则制度、严格规范账号管理、提升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发现处置能力、加大违法违规账号惩处力度等,便是有效遏制“网络水军”乱象的重要之举。


行业求真效,加强自律建设。


诚信为商之魂,无信则商无根。互联网经济是诚信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家更当自觉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和诚信经营建设。比如,制定出台网络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持续深入推进网络行业质量体系、信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


互联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治理“网络水军”离不开全民参与。涵养网络文明素养,坚持依法上网、文明上网、诚信上网、安全上网。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热点,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判断,避免被虚假信息带偏、蒙蔽。增强维权意识,遭遇“网络水军”侵害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时反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稿:梁修明

编辑:陈昌清 梅麟


—————   推荐阅读   —————


不只是足坛需要打击“黑哨”

反家暴有了新“手铐”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