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渚论坛”艺术家分论坛成功举办,文明因交流而精彩!


12月1日至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良渚论坛”艺术家分论坛在良渚举行。本次分论坛主题为“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论坛活动分为“主题发言”和“艺术对话”两部分。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83国艺术家和国内艺术家代表等约150人出席论坛。


来自科特迪瓦、叙利亚、哈萨克斯坦、泰国、荷兰、新西兰、厄瓜多尔的7位外国艺术家与国内艺术家代表围绕论坛主题,畅谈艺术创作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作用以及文明交流互鉴对艺术创作的积极影响。此外,各国艺术家还进行分组交流研讨,畅谈此次访华采风活动的创作经历和美好感受。





主题发言

科特迪瓦艺术家  莫合·欸布斯·库塞·玛蒂尔德


1998年,她第一次踏上中国来学习艺术与中文。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历史非常丰富,她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给她与非洲以及世界的艺术带来了什么。文化和艺术是没有国界、没有语言障碍限制的,艺术和文化属于全世界的人民。二十多年来她的艺术手法一直和中国书法文字联系在一起,交流带来了更好的理解、更好的包容、更好的开放、更好的创造,是中非发展和谐艺术关系的一个必要因素,艺术关系是两个大陆之间建立桥梁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国与科特迪瓦之间的一座桥梁。


叙利亚艺术家  哈马德·瓦辛


哈马德·瓦辛为大家讲述了叙利亚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研究。文明交流互鉴,艺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多元化的,艺术家热爱研究、尝试和创新,从自己本身与全世界丰富的文明遗产中获取灵感,同时许多国家也在学习叙利亚的造型艺术。哈马德·瓦辛还与大家交流了对中国画的理解,也赞同“一带一路”的文明倡议,他相信通过价值观与思想的交流,可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以文化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中国艺术家代表  张捷


良渚,被誉为“美丽的水中之洲”,它定义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坐标,使中华文明成为与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遗址相并列的文明高地。张捷认为,良渚文明具有强大的营造能力,是与中原文明有着深度交融的开放体系,是推动交流接续向前的动态过程,更是沉淀文明成果的历史坐标。良渚也启示着我们,人类对于美、对于和谐的理解是共通的。这种理解在过去凝聚着我们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和观念信仰,在未来也必将引领我们构筑坚定的文化自信、果敢的时代担当。张捷跳出艺术家的圈子,告诉大家文明火种不息,华夏精神永续,并呼吁大家以艺术的方式勾连起全世界的文明桥梁。


哈萨克斯坦艺术家  基里巴耶夫·努尔兰


基里巴耶夫·努尔兰表示,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商品交换,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思想、文化、宗教和知识的交流。“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文明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许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接过了艺术创作的接力棒,让我们一起打造现代文明世界新的艺术,打造一个新的艺术里程碑。我参加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画展,也举办过3个个人画展,其中一个个人画展就是在中国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举行。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我们的国家,是艺术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泰国艺术家  汶光·暖查楞


对中国,汶光·暖查楞有三个印象,第一是中华文明根基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多次变革,在杰出领导人的带领下,国家愈发强大,有无数的课题值得我们探究;第二个是科技和国家进步飞速,中国的科技在全球科技排名中迅速崛起,成为了当今全球技术的佼佼者;第三个是中国人民给我们非常亲切的问候,我们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交流,因为我认为交流可以促进我们的感情,艺术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有一天这个梦想可以成真。


中国艺术家代表  王绍强


王绍强表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在当下再提海上丝绸之路,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广东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以“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海外华人美术研究以及当代艺术研究”作为学术研究和策展的方向,围绕立足本土、关注国内、连接国际的交流思路,致力于建构一个国际化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平台。明年广东美术馆新馆即将落成,将聚焦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生态,逐渐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当代美术馆。他希望未来能与业界同仁共同努力,以全球化的眼光和经验,在学术层面上建立更有效的对话机制,一起打造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


荷兰艺术家  范德库伊·埃德·安东尼乌斯


范德库伊·埃德·安东尼乌斯所在的艺术协会一年举行70余次展览,该协会推广不同形式的视觉艺术,并定期举办展览活动,在荷兰艺术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平台上,来自各界各地的艺术家可以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文化交流。他表示,近年来,我们协会与荷兰、中国艺术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我们和中国艺术家在上海举办联合展,到不同的美术学院访问、学习,亦或者在艺术家聚会上彼此交流,这些都促进了文化多样性,为荷兰和中国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作品和交流思想的机会。


新西兰艺术家  麦克劳德·凯瑟琳·罗丝


在麦克劳德·凯瑟琳·罗丝看来,新西兰的文化景观独特之处就在于两大文化共存,一个是土著的毛利人,另一个是近代的欧洲定居者。除了毛利文化和欧洲文化之外,新西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多元的社会,来自太平洋岛屿、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移民浪潮,让新西兰的文化更加多元丰富。艺术召唤着我去连接、理解和赞美那些让世界变得真正非凡的多元文化,作为一名画家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通过艺术与人建立联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超越语言的人际关系。所以我认为艺术可以超越语言障碍,促进不同背景的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系,艺术这个联系的纽带,召唤着我们感受世界不同的文化。


厄瓜多尔艺术家  伊莱斯卡斯·冈萨洛·埃尔南


伊莱斯卡斯·冈萨洛·埃尔南认为,每一种绘画都是一种叙述,叙述着我们的历史,展现着我们文化的交流,以及这种文化交流在艺术上的影响。在最近的一些作品中,我决定探索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与西方当代技术融合,用中国的传统书法元素融入到我的抽象风景画中。在四十年间,我的作品与各种文化相融合,我把这些作品称之为“多元的文化融合”。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仅能够展现在一幅画中,也能把不同的影响力以及一种新的表述、艺术象征都体现在一起,这也是一种内在艺术的丰富性,能够展现出全球艺术的融合,让不同的艺术家探索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表达,从而构建一个独特的视觉语言,反映不同传统的交汇和共存。


中国艺术家代表  余旭红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五年周年,中国美术学院的12支团队分别赴世界各地,现场感知人类文明演进的脉搏,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的源泉,通过艺术的方式解读世界文明史,追溯本源、关注当下、畅想未来。艺术的“艺”在中国的甲骨文中,是一个半跪的人在种植禾苗,它体现了人对艺术的敬畏。在古希腊,艺术女神雅典娜有一双猫头鹰一样的眼睛,她能穿透黑暗、看见光明。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艺术的起源都与“爱”相关,它是艺术家内心需要的外在表达。余旭红表示,艺术是不用翻译的国际语言,我们通过“艺汇丝路”得以相识、相知,我们通过作品Face to Face、Heart to Heart。




艺术对话

83国84位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在良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艺术家们向大家介绍了自己采风作品的创作理念、手法、灵感来源,并畅谈来华采风感想体悟,进一步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共同谱写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来源:余杭发布

整理:办公室

审核:办公室


城市建设提级增效!良渚新城召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建筑业总部项目推介会

2023-11-16

未来“梦工厂”!又一部短剧于良渚新城芯云城影视基地开机啦

2023-11-16

良渚新投用一批停车泊位,有你家附近的吗?

2023-11-15

风清气正 榜样引领丨一睹良渚新城“亲、清、勤、廉”星风采⑫

2023-11-15

委员大讲堂⑨|干细胞临床应用: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3-11-15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