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anner咖啡,普通人的崩溃

小西cicero 维罗听涛2
2024-10-01

原创作品经授转载自 l 公众号“小西漫谈”

ID l cicero1991
文 l 小西 cicer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众生皆苦,不独咖啡;
众生皆打工,不独店员;
众生皆赶时间,谁也顾不上good manners

公号丧失后,需要再就业。今天忙了一天新工作,晚了,剩下一点剩余时间,想聊聊MANNER咖啡的事件。

两家MANNER咖啡店接连爆发店员与顾客的冲突之后,虽然MANNER官方光速解聘了涉事的店员,但我看这次互联网的舆论,很多网民都站在同情店员的一边,说店员如何辛苦不易,还有官媒写长文剖析MANNER咖啡门店减员增效后,店员从四人减少到两人导致店员连轴转承压巨大,于是才会情绪爆发的问题。


这个舆论倾向其实挺值得关注的,在工作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还可能要996的时代,在消费者与打工人之间,人们确实更容易站在“打工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可是我看了两段冲突视频,却有一点不同的感想。我觉得如果真论“打工人”的话,在视频中与店员发生口角、被泼咖啡粉的顾客,也很有可能是“打工人”。毕竟冲突爆发的原点,其实视频中看的很清楚,就是顾客点了咖啡,因为赶上高峰期店员做慢了,顾客催单,在催逼的“生死时速”之下,店员情绪终于炸了。

可是视频当中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就是顾客为什么会那么急着去催要这杯咖啡?

对这一点,至少有一个视频中,其实顾客说的很清楚:“我急着上班!”

说来有些讽刺,manner在英语中有举止礼貌的意思,对一个绅士最常见的夸赞,是说“You have good manners.”

也就是说,这个场合扮演催要咖啡顾客的那个人,其实在另一个场合也是打工人。试想一下,如果她在MANNER咖啡店表现得过于礼貌,店员做的慢她也不催,上班真的迟到了,她会不会因此被扣了工资?会不会成为她丢掉工作的导火索?

我想难说。毕竟在减员增效,增加留下员工工作时长和压力的,也未必只有MANNER这一家店,或者咖啡这一个行当。

众生皆苦,不独咖啡;
众生皆打工,不独店员;
众生皆在赶时间,终于谁也顾不上good manners.


所以问题回到了店员吼出的那个灵魂之问上:“十分钟你都等不起,还喝什么咖啡?”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视频中两人矛盾激化的转裂点;而转裂的原因则是,店员一句话撕开了顾客强行伪装的自尊心。

这几年咖啡店在国内很多一线城市越开越多,像MANNER、瑞幸这种走廉价路线,廉价到有些门店连椅子都省掉,员工也减到最少,一杯只卖20块钱的店铺,更是占据绝对优势,把星巴克逼得节节败退。

但实际上,你仔细看看周围,很多中国人其实并不是那么爱喝咖啡,卡布奇诺、美式什么的,到店也一般都是乱点。对很多一线城市的上班族来说,喝咖啡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完成一种身份的自我催眠——我都喝上咖啡了,远离吃大蒜的群体,我算是个城市小中产了吧?或者至少也是个未来中产。

咖啡这个东西据说提神,能帮熬夜加班的人顶着不瞌睡。而喝咖啡这个行为,给一线城市提供的某种身份人质自我催眠,其实比内含的咖啡因本身,更能提一些上班族的神。虽然每天一杯咖啡加起来花销可能都达到这些苦哈哈上班族薪水的十分之一了,可是很多人依然坚持喝。

因为中产的梦想总是要有的,没有这个梦想或者说幻觉,很多人就会看清自己996的悲惨现实。

可问题在于,星巴克均价40一杯的咖啡实在太贵了,薪水一降很多人遭不住,于是就往20块一杯的MANNER上拥挤。而当虽然拥挤却要硬撑的喝咖啡者,和被减员增效、加班加点逼迫做咖啡员工 相遇的时候,龃龉其实在所难免,生存压力之下,双方都装x不下去了,就这么简单。

一场大病、一次时代轮回、一个战略转向(点击阅读)

其实我知道,店员也是蛮崩溃的,依稀记得十年或者更久以前,我读大学那个时代,做咖啡本身也是蛮高端、甚至算是中产的职业。我们班上一个蛮漂亮又有才的女生 就跟我说过,她毕业以后的梦想就是“财务自由后开个咖啡店”。以至于多年以后,每次买咖啡时,我总不自觉的联想起她。

不知她是否已经财务自由,以及她是否真的在某家咖啡店当店员。

我突然惊觉,这原来不是一个可以二者兼得的梦想,她实现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一定不会实现,因为现如今为我们加班加点做咖啡的员工,从他们脸上就能看出显然不是财务自由者。

所以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我总有些恍惚。

“先生,您的咖啡好了,请您拿好,小心烫。”正想着的时候,我的咖啡做好了。我接触的店员,到目前为止其实还都比较礼貌,不仅不会泼我一脸咖啡粉,还一般会有这么一句礼貌用语。

但我知道这个礼貌用语,其实也是他们公司要求的:咖啡店要满足上班族们“我是中产”的那种身份认知。所以就不能跟街边卖煎饼果子的大爷一样,一见面只问你“加不加鸡蛋、香肠?来份豆浆?”

礼貌、礼貌、必须礼貌,礼貌才能给来买的上班族们,他们想要的身份幻觉。虽然加鸡蛋的煎饼果子的价格,已经跟名叫“礼貌”的咖啡差不多了。

可是真实的礼貌,其实不是来自于公司的规定,它需要一种生活的优容去滋养。就像如果你急着打卡上班,确实不应该等一杯现磨咖啡一样。压力太大、薪水太少的店员,强装不来公司想要提供给上班族们的MANNER。强行规定也只能缓解一时,露馅是迟早的。

所以我更觉得发生在MANNER的事件,像是戳破了某种画皮,磨咖啡和喝咖啡的人,我们都不是在这个仪式当中想要扮演的那些悠悠者,我们只是被时间与绩效催逼、为生计奔波的打工人。

是也只是这样而已。

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渺茫的希望,我希望打工人们能够彼此同病相怜,而不是同层互卷。既然大家都不容易,我们更有理由 有话好好说。

也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吧,我才会选择在另一个新闻中为中专女生姜萍辩护,就像之前文章说过的。

我不确定姜萍是否真的如某些人说的那样,在阿里数学比赛的初试中作了弊。

我觉得这事儿瓜田李下、也没人能真的确定的了。

但我确定的是,声讨姜萍作弊并且言中所带来的社会警示收益,要远远小于姜萍万一被冤枉,这种声讨将给这个初中女生带来的个人创伤。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

一个才十七岁的女孩,这辈子要顶着一个“众所周知的作弊者”的名号,在我们这样不太宽容的舆论环境下度过余生,如果她是冤枉的,你能想象这是多大的无妄之灾么?

可能年纪渐长了吧,我心软了,看不得这种事情。我觉得做这种判断要考虑风险成本,哪怕这风险成本,是由另一个个体去承担。

所以我觉得,至少认为姜萍是作弊者与为她辩护者,应该有话好好说。一件小事,没必要闹到如此剑拔弩张的。

看到居然有人要为这事儿和别人割席断交,又是介错、又是切腹什么的,我想说:“别这样,x老师,别这样。”


这种有话却不愿好好说的激烈态度,让我总觉得与发生在Manner店里的口角有些神似。

那么吵这事儿的人,是否也像店里的顾客与店员一样,都承压严重,丧失了好好说话的Manners呢?

我不知道。

法国皇后玛丽·安托万内特,在上断头台之前,不小心踩了刽子手的脚,她赶忙道歉:“抱歉先生,我不是有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有些东西比咖啡更彰显身份,那就是好好说话的礼貌。而当有话好好说的礼貌上了断头台,人们决定什么事都嘶吼着解决问题的时候,社会离丧失理性也就不太远了。

所以,还是要讲礼貌。哪怕喝不起咖啡,也要有manner,哪怕放过一千,也不要冤枉一个。

就像此刻的我,这篇文字完成的时候,我点的外卖也来了。

因为知道外卖员的不易,每次接外卖的时候,我总会说声谢谢。有的时候能得到回应:“祝您用餐愉快!”

有的时候没有。小哥可能下一单催的比较急吧,常常转身就走。

而且这种情况,最近似乎越来越多——与我网上遇到杠精的频率成正比。

可是我知道,坚持自己的礼貌是必须的,就像安托瓦内特上了个断头台也要保持“腔调”一样。

在承压的时候,在众生皆苦的时候,每坚持一次你自己的manner,坚持一次你自己的与人为善,你就为这个社会的“善意银行”里存了一笔钱。

我相信,我们存下的这份善意、这种good manners,终会有所报偿。

愿我们还能一起有钱有闲的喝咖啡,有什么话都好好说。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新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维罗听涛2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