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纳税者吗?当然不一定
先说件事:
有一个号,可以永久关注我,不会被小黑屋、炸号影响。
大家好,我是老古。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这个观点说,我们购买的每一个产品,都包含了税,因此,所有的消费者,都是纳税者。
甚至进一步的主张是,既然我们消费就纳税了,那么,我们要求各种福利就有了税收的基础,因为是我们纳的税,你就必须要有对价。
这样的话,听起来,当然是爽的。但,对于经济学来说,这是一个谬误。
区分税收与消费
先要说明,任何税收行动,本质上是一种将具体的一个人的收入,用于政府消费的行动,都是将个人收入转化成为了政府收入,用于政府消费。
我们首先要区分消费与税收,消费是一个人自愿购买某一商品,他是存在对价的,但税收的原则是无偿的,是不进行对价的,并且是强制的。
在现代共和制国家中,税收的定义如下: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这一定义中,公共产品是征收税收的名义,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这个民,是一个集体词汇,不是取之于你,用之于你。如果取之于你,用之于你,何必征税?
税收,往往代表着财富的转移,即取之于你,用之于他。
比如,中国现在针对低保人群的医疗,接近于免费医疗,这些费用肯定不是从低保人群来,也肯定不是政府的产出,而是另一些人的生产。
通过征税的方式,税收将另一些人的生产转移成为了这一个人的消费。
当然,中间还有公务人员的开支,比如,负责扶贫的干部的工资、各种管理费用。
因此,税收必定是减少了某一个人的消费和资本存量,其用途主要是用于各种消费。
从这一意义上说,税收会减少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和另一些人的消费,特别是对企业的征税,主要影响的是资本积累。
而资本积累,即未来的生产力来源。一笔资本,如果不被征收走,在企业中,大部分往往用于购买设备、增加生产土地、增加工作人员等用途,这种扩大生产,必须来源于企业的储蓄。
企业如果储蓄减少,扩大生产就会减少,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总量。
一笔钱用来于投入生产,还是用于消费,是有着巨大的不同的。
比如,一个家庭,每年存一笔钱,存够后,购买了一台电脑用于工作,这也是资本积累,就能让这个家庭的生产力上升,效率更高,产出更高。如果不存钱,天天直接吃掉喝掉,那么,他们的生产力永远上不去。
放在一个社会也是如此。一个社会拥有良好的节俭风气,很多企业主都看好未来,愿意节省当下的消费,投资于未来,就会形成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程度就是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
若是税收不断增加,那就是资本积累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钱直接在当期被消费掉了,导致投入未来的生产的资本量不够,这将带来两个后果:
第一、未来的劳动者收入降低,因为资本量决定了工资率;
第二、导致消费者未来的支出增加,因为生产量减少了,就会提高消费价格
因此,税收,是影响了所有人的利益,不管这一笔税收向谁收取。这一句话是成立的。
正如,如果世界某一地出现大型天灾,使得本来参与全球市场的一百万人死亡,那么,全球市场中的每一个人的利益都受损,这意味着资本消失了很多,代表着未来的生产量降低了不少。
为什么要先谈这个问题?因为先需要说明税收的确让每一个人受损,才能区分另一个话题:税收并非每一个人承担。
天灾使得全球一百万人死亡,我们利益也受损了,但不能说,我们也直接被天灾袭击了,天灾袭击的是这一百万人而不是我们,我们受到的影响是一种间接影响。
同理,向某一个企业征收的税收,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积累,但不能说,对企业主征税,就是对所有人征税了,虽然从间接影响来说,也影响我们的利益。
接下来的重点,才是为什么说,消费者并不交税?
消费者没有交税
这个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即,税收是否可以转嫁,如果可以,他转嫁给谁了?
增值税是一种政府对所有商品的销售征收固定百分比的税种。
我们以政府对所有商品销售征收20%的税为例。
简单来说,如果这种税收能够在所有地方平等且有效地实施,你可能会认为商家会直接把这20%的税增加到商品价格上,由消费者来承担。
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
想象一下,一个特定行业的价格已经被设定在了一个点上,这个点可以让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个时候,商品的数量和需求都没有改变。如果这些都保持不变,价格怎么可能就这样上升呢?
进一步来说,当我们查看整个市场的价格时,我们发现这些价格是由货币的供应和需求决定的。
要想让所有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就需要货币供应增加,或者货币的需求减少,或者两者同时发生。
但是,增值税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这些因素发生变化。
比如,成本如果能决定价格的话,那么,父母送你的房子,叫作零成本,但是,你会按什么价格卖呢?市场价。
再比如,今天你进货了一百双鞋,100块一双进的,但行业发动了价格战,市场上的同类的鞋只卖到了50双,那你只能亏损,按50块卖。
你花了多少成本,市场根本不在乎。有人以为企业家计算时,将成本加上毛利就是商品的定价,那就认为是根据成本定价的。
错了,实际上是企业先预测市场的定价,然后再根据这个定价来采购原料,并且,这个预测不一定准确,亏损清仓的老板多的是。
如果成本能决定定价,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亏损的企业了。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因为增值税适用于所有企业,所以企业可以把税转嫁给消费者。
然而,即使不考虑上述的货币供需因素,每个企业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曲线来设置价格,而这些需求曲线并没有改变。
所以,增加税收并不能使得提高价格变得更有利可图。
再来看长期影响,增值税对价格的影响比相同比例的针对特定行业的税(比如对酒的税)小。
因为针对特定行业的税会驱使资源从被征税的行业转移到其他行业,导致被征税商品的价格相对上涨。
但是,广泛实施的增值税并不会导致资源的这种转移。
销售税向前转嫁的观点与认为工会能通过要求提高工资来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的看法类似,都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整体价格水平不可能仅因为提高工资而上升;如果没有货币供应增加,这种做法很可能只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让我们以去电影院看电影为例,假设你支付了40块钱的电影票费用,电影票上明确标注了其中35块是票价,5块是税费。
这可能会让人误以为税金只是简单地叠加到了票价之上。然而,实际上你支付的总价格是40块;35是电影院在支付了税金之后的收入。
我们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假设,票上不写税金呢?不写,你就不认为对你征了税了。
也就是说,税金的征收实际上减少了企业的收入。
增值税的直接结果是减少了企业的总收入,而税收的金额就是这个减少的部分。
但增值税能不能转嫁呢?当然是可以的。
长期来看,企业其实并不直接承担这笔税负。这个损失最终会转嫁到资本家的利息收入以及劳动力和土地等原始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上——换句话说,它会减少工资和土地价格。
劳动力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原始要素,税收只能向上游生产端转嫁,所以长期来说,增值税让所有劳动者的收入降低,让土地价格变低。
增值税实际上是通过减少原始生产要素的净收益来实现转嫁的,这意味着销售税被转嫁到了所有的利息、工资和地租上。
这个过程中,每个原始生产要素的收入不再等同于它们的边际生产力;相反,它们的收入现在比边际生产力低,因为其中包括了必须支付给政府的销售税部分。
当我们讨论税收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政府收取的税收最终会被政府用于其活动或转给受政府支持的个人。
这意味着,消费和投资的需求会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或得到政府支持的人那里。简单来说,税收其实就是从生产要素手中把钱转给政府。
政府的支出增加了某些人的收入,但这是以纳税人的损失为代价的。换句话说,市场上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按照被征税的金额,从原来的生产者转移到了税收的收取者手中。这种转移并不会改变货币单位的价值(假设不考虑纳税人和受补贴者的货币需求差异),但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而改变价格水平。
例如,如果市场上大量消费服装,而政府用收到的税收主要购买军备,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到服装的价格会下降,而武器的价格会上升。
因为需求的改变,非专用要素会从服装生产转移到武器生产。
因此,增值税税并不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都会按税率等比例下降。需求从私人向政府转移会导致一些专用要素失去其价值,因为它们在新的需求结构中不再那么必需,从而损失更多收入。
而需求增加的行业中的专用要素可能损失较少,有些甚至可能因为需求转移而增加收入。非专用要素的影响可能不那么直接,但由于需求转移造成的它们边际生产力的变化,它们的收益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本质上来说,增值税不是针对消费者的税收,而是针对企业的所得税,最终从长期来说,会转嫁到劳动力、土地价格、资本利息收入中去。
但请注意,转嫁是一个长期影响,仅仅从征税来说,增值税就是企业收入税,就是直接从企业征收的,因此,即使是劳动者的价格会被影响,他依然是间接的,还是不能说,是他交的税。
但有另外一种税,就真的就是劳动者交的。
最后要说另一种销售税
其实还有一种增值税,那就是社保税,即劳动者在出售劳动力的时候,是要强制交一笔税的,就是社会保险。
而企业是消费者,这张帐单上写着,企业承担80%或50%。
这和增值税是一个道理。
那么,是谁在真正地承担这笔税收呢?是企业承担的吗?当然不是。
劳动力供需也是决定劳动力价格的关键,因此,要求你交社保,并没有改变市场上的供需情况,企业家实际上为劳动力支付的价格就是明面上的工资加上所有的社保金。
也即,社保金,不是企业交的,而是全部由劳动者交的。
因为企业支付的总价格,即是劳动者真实的市场价格。
为什么外卖小哥们收入还不错,很多能拿到上万,而在很多工厂是拿不到的,因为外卖小哥们不交社保。
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企业承担的。那就是当企业与劳动者谈好价格以后,政府突然要求社保金额提高,这时,企业就得被迫承担社保税,但从长期来说,依然是劳动者交的。
因为在通货膨胀下,企业会调高工人的收入,那就会在调整的过程中将税收进行转嫁,也即减少加薪的频次和幅度。
这一笔税,是直接从劳动者的收入中征收的,不管你设定的比例是企业承担1%,还是承担100%,都是劳动者交的。
因此,税收,永远是面向生产端进行生产的,作为消费者身份的你,并没有交税,但作为生产者的你,作为劳动力的你,都是税收的承担者。
中国的普通劳动者,交的税,可不止是个人所得税,其实,很多劳动者收入的一半(加上全额的社保),成为了税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
这是各种社会问题、情绪的根本性来源。
贫富差距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阶层固化,年轻人、中低收入者,他们如果税收过高,就会对感受到难以跨越阶层,从而增加不满情绪。
叠加的问题,还有通货膨胀税,这种税,也是剥夺资产主要为现金的更穷的人的,这也导致阶层固化。
但大多数人们不能正确找到因果,而是将这些问题指向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其结果却推动政府征收更高的销售税,更高的社保税,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