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的逻辑:为什么不能错过安徽省长的这场发布会?
5月16日下午,北京西长安街,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聚光灯对准了安徽。当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长王清宪围绕“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主题,介绍了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过去十年,是安徽跨越发展的十年!”王清宪介绍道,安徽经济总量从1.9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连跨三个万亿级台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规上工业营收从3.3万亿元增加到5.1万亿元,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简言之,安徽实现了进位争先。而这,是很多区域的热望。近几年,安徽提出打造“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这些概念中蕴含着哪些管用的“打法”,又有哪些具有可复制性?这场发布会讲述了安徽“两个扇面”的区位优势,讲述了如何打造“科大硅谷”这样的创新大场景,讲述了优化营商环境如何让企业真正“有感”……一定程度上,这些讲述揭示了安徽争先进位的逻辑。
过去提到安徽,很多人会想起“农业大省”“农民工大省”,如今安徽已跻身新兴的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
2023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规上工业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四成。
可以说,有体量,有成色。
汽车、装备制造两个产业均已超万亿元,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个产业均超5000亿元。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去年产量达到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汽车出口114.7万辆,我国差不多每出口4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安徽制造。
近年来,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变革中,安徽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集群式发展,是安徽的主要打法。
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培育产业森林。
比如,以奇瑞、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4千多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470多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坚持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市场化专业化地推进双招双引。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加入新兴产业推进组,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用好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等模式,通过市场力量发现产业资源。同时,与国际商协会、双边基金等合作,推动安徽优势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安徽还持续开展“双倍增”行动,即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在202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去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
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净流入的省份。
两个指标见证安徽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到今年3月份,全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6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连续16个月保持14%以上的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三角和中西部“两个扇面”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集中了全国约35%的人口和40%的消费市场。
高铁里程长三角第一,江淮运河沟通南北……近年来安徽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的显著改善,极大提升了安徽的经济地理价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发展的最大势能。
近年来,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向沪苏浙学习。
近3年,对标沪苏浙,安徽推出了大大小小的改革800多项,有力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改善了营商环境。
同时,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2023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实际到位资金六成以上来自沪苏浙。
安徽的优质企业也不断融入到沪苏浙产业链,国产大飞机C919就使用了安徽陶铝新材料。
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越来越多市场的认可。
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安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
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2家落户安徽,外资企业近5000家。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增势良好,一季度增长7.6%。
去年大众集团将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安徽后,今年4月份又追加投资25亿欧元;美国康宁把安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多的生产基地之一。外资企业用真金白银对安徽投下了信任票,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正如安徽省长王清宪所言,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我国一定会有新的经济板块隆起,在这个新隆起的板块中,一定会有安徽。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审核|王弘毅 终审|胡旭
中国品牌日是属于安徽企业的“秀场”吗?专访|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很多传奇在安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