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阜阳!
一直以来,“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优”是制约阜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突破?先从同类型城市来看,江苏宿迁和河南漯河提供了参考。同样是农业大市的宿迁,近些年依托自身区位、交通等优势,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持续壮大绿色食品、高端纺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4.20亿元,同比增长7.3%。河南漯河立足自身实际,把产业作为强市之基,把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放大优势、集群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938.2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再从阜阳自身来看,阜阳是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长三角联动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区位、交通、政策等优势明显。要想把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突破点还是在发展产业。近年来,阜阳坚持“产城融合、制造强市”,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等八大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制造强市。显示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特种光刻胶……近日,在位于阜合现代产业园的阜阳欣奕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各种光刻胶样品整齐摆放在展柜中,引人驻足。“作为电子元器件加工行业的核心材料,光刻胶对光刻精度非常重要,这些年公司一直在做技术深耕。”该公司企划总监梁新顺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彩色显示光刻胶大规模量产的企业,该公司年出货量数千吨,出货实绩位居全球光刻胶企业前列。阜阳市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一项项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界首市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与多所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开发了抗菌防螨产品、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防水透湿纳米纤维制品等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产品,成功迈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在技术的加持下,公司顺利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下半年是旺季,预计全年产值可达两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荣小瑛说。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前,以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制造业正推动阜阳经济加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50.5%、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居全省第3位,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工信部下属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曾发布《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报告,阜阳名列第67位,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学先进、补短板、树品牌”
来到临泉县立讯精密工业(安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作业,一片满产繁忙景象。
该项目是由世界500强企业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汽车整车线束、连接线等汽车零部件。
“政府部门太给力了,不仅给我们安排过渡厂房尽快投产,还解决了我们的用工问题。”立讯精密工业(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志军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全过程仅用了3个月,到过渡厂房投产也只用了2个月,这速度太快了。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带动近2700人就业,本地员工占一半以上,两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我们计划将其打造成立讯精密进军新兴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业的安徽基地,建设高端汽车电子配件产业园,可有效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徐志军说。
对众多企业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在于政府的“高效”和“倾听”。近年来,阜阳市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出系列组合拳,开展创优营商环境“学先进、补短板、树品牌”活动,用改革攻坚的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努力让每位企业家在阜阳市投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安徽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方向研发和销售的企业,于2019年9月成立,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完成产值约15亿元人民币,出口外销约8000万美元。
“之所以选择在此落户,一方面是因为这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有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是政府的配套服务很到位,产业集聚度较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让我们在市场上拥有更大优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成根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销往欧洲、美洲等地区,后续会逐渐向国内倾斜,为安徽“新三样”的发展增添动能。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好每一家企业就是招商最好的名片。
“我们将以为企办事的速度、服务的温度、工作的力度持续提升阜阳营商环境口碑,高质高效解决企业诉求,严格兑现政府承诺,大力推行企业诉求‘挂号制’改革,‘一线+闭环’限期解决企业反映问题,以‘一诺千金’的营商环境赢得广大企业的认可。”阜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到王家坝,难说到阜阳。
想了解阜阳,了解阜阳正在发生的变化,更需要走进蒙洼蓄洪区——这个淮河最大的蓄洪区,也是全中国启用最为频繁的一大蓄洪区。
来到这里,走进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的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箱包生产企业。如今,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已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明星企业,在这里工作的多是附近村民。
“家门口上班太方便了!既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我从2019年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了,现在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钱呢。”42岁的村民唐成露告诉记者。
该公司总经理王超前介绍,他们近期才搬到产业园里来,不过他们已与鑫科工投、美丽达服饰分别合作了年产250万件高端羊毛衫纺织项目、校园鞋服项目;还和长虹模塑合作了PC拉杆箱项目,目前已试生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发展的环境更优了,步伐也更快了。”王超前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项目于今年6月建成投用,二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该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500余人。”阜南县王家坝镇副镇长杨冠友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出家门进厂门”就业,让越来越多村民受益。
在王家坝镇仁超种植基地,工人们正拿着工具在水塘中收割芡实。“最近天气正热,我们的工作时间有所调整,每天只要从早上5点干到9点钟,就能拿到100多元钱。”正在工作的葛霞说。
“目前,基地已流转土地520亩,带动50多人务工。”该基地负责人任超告诉记者,基地采用芡实、小麦轮作的方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年产值300多万元。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还吸引了不少人返乡创业,李亭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李亭大学毕业后便返乡成立颍上县十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辣椒等农作物育苗、种植、加工和销售等。
“我们以市场为主导,采用订单化种植的方式,推动蔬菜线上线下销售。”李亭告诉记者,公司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工厂和一座260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合作带动各类经营主体30多家,辐射带动农作物种植面积3600亩以上,年销售蔬菜4000吨以上。
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区。这个最大的市情决定了,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不会有阜阳的全面振兴。
而曾经作为民生“洼地”的蒙洼蓄洪区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展现了阜阳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的新进展、新作为。
这,一定程度上也是阜阳当前发展势头的生动注脚,更是其攻坚前行的重要“压舱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这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吸引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阜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公号部分文章与《安徽日报》“江淮观察”专栏联动推出。欢迎私信或留言提供感兴趣的报道选题。
转载本文须得到授权。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审核|王弘毅 终审|胡旭
[ 推荐阅读 ]安徽这项投资增速全国第四,背后是一项基本的发展共识
4年引得630亿投资:安徽江苏省界上共建一个产业园“夺”来的丰收:安徽正打响秋粮“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