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会议后,安徽如何“众志成城”拼经济?
这场会议同样引起了安徽省内经济研究专家和企业家们的高度关注。
很多专家、企业家都对这这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印象深刻,特别是使用了“众志成城”这一并不多见的表述。
在部分受访人士看来,在部署工作时,“众志成城”一般较多用在对抗自然灾害等短期性、应急性困难和任务方面,这次在经济工作中使用这一词,显然是对“责任感和紧迫感”的一种超常规意味的强调和强化。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窦瑾认为,一直以来,制度优势都是我们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面对经济运行的超预期因素,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部署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同时,发出“干字当头、众志成城”的总动员,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把中央的部署落实落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我认为,潜在的意思是,首先是要干,然后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儿。”安徽工业大学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院长洪功翔教授解读道。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资本市场、民营经济……会议对这些领域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措施。
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着墨尤其多,比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等;提振资本市场方面,提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等措施。
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近期A股市场呈现反弹,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上方。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林斐认为,近期央行降息降准,加上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传递出“稳增长、促发展”的强烈信号,表明中央正在加大力度采取逆周期调节政策,旨在稳住经济基本面、促进经济复苏。一方面,降息降准释放资本流动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增强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性,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等手段,帮助企业与行业渡过难关,提振市场需求。
祝杰在合肥从事房地产中介行业多年,经历过房地产市场多次起起伏伏。在他看来,这一次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措施“相当不一般”。
“房地产市场其实链接了很多上下游产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行业从业者,对政策充满期待,尤其希望能让市场止跌企稳,稳住老百姓合理的购房消费。”祝杰说道。
会议还提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民企来说,既要政策与环境的支持扶持,自身还要求新求变,在新形势下保持发展定力,积极面对转型。
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结兵表示,民营企业要“善变”,要发挥好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今年国家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撬动年规模5万亿元的设备更新市场。对设备智能运维行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前景有信心。以容知日新为例,针对经济形势持续承压、目标行业周期性调整的现状,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在业内率先推出“订阅式服务”。在减轻客户资金压力的同时,还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安徽如何落地落实?
受访专家、企业家都给出了建议,他们一致认为,要结合安徽的创新特点和产业实际,尽快落地落实。
窦瑾认为,安徽应当围绕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她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抓政策窗口,积极对接国家拟出台的增量政策和改革举措,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找准切入点,争取进入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试点支持范围;二是抓重大项目,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把握好“两新”“两重”等政策机遇,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从而为投资增长、产业升级、民生改善蓄势加力;三是抓环境营造,聚焦破解企业运行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更好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持续创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洪功翔认为,在产业发展上,要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聚焦“从0到1”的突破和“从1到100”的跨越,持续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谈及促消费,洪功翔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建议安徽要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清理,取消对消费的限制性措施,并研究“增加公共消费”的政策举措。同时,要把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在一起,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等。
谈及如何进一步引资稳资,林斐认为,对于安徽这个拥有较好产业基础的省份来说,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的改革,是要牢牢把握的重大机遇。建议安徽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企业在设立、运营、融资等方面的成本,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法规制度建设,积极搭建对外国际合作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
围绕重点产业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性和韧性,加快形成本地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外资引入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提升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设立专项的招商引资基金,支持外资项目在安徽的落地,尤其要加强对绿色技术、智能制造等高附加值领域的资金扶持,引导外资外企业与本地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引入优质资本和技术,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转型。
声明:稿件版权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所有,非法转载,侵权必究。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审核|汪国梁 终审|胡旭
[ 推荐阅读 ]安徽6700亿信贷增量启示:总量不“淡”,才能带动结构趋优
550亿!合肥为颠覆性技术“all in”一回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在安徽有什么“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