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 拉希德·约翰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Daniel Schäfer
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豪瑟沃斯(展位1C21)欣然呈献众多经典大师杰作及当代艺术新作。本文将带您走进当代艺术家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的最新作品《神明绘画“汪洋”》。
▲ 届时扫描海报二维码
观看我们的展位快闪直播
▲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神明绘画“汪洋”》(God Painting "Open Waters"),2023,油彩 亚麻布,188 x 157.5 x 6.4 厘米(带框)© 拉希德·约翰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Stephanie Powell
《神明绘画“汪洋”》
God Painting "Open Waters"
2023
我闭上双眼,抬头望向太阳。那天的阳光和煦。我的眼皮上映照出一片红,心中浮现一个简单明了的想法:它就叫“神明”。[1]
——拉希德·约翰逊
《神明绘画“汪洋”》(God Painting “Open Waters”,2023)属于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的最新创作系列「神明绘画」(God Paintings),该系列于去年一场备受瞩目的展览「七个房间与一个花园:拉希德·约翰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Seven Rooms and a Garden. Rashid Johnson + Moderna Museet)中首次展出。[2]
▲「七个房间与一个花园:拉希德·约翰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Seven Rooms and a Garden. Rashid Johnson + Moderna Museet)展览现场,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2023 © 拉希德·约翰逊,摄影:Mattias Lindback约翰逊被公认为同代创作者里的先锋之一。新作「神明绘画」发展自艺术家经典的「焦虑人」(Anxious Men)系列及「海景绘画」(Seascapes)系列,以一道古老的几何符号“鱼鳔”(vesica piscis)——两个圆圈重叠的交会处,如同一颗杏仁般——扩展其独有的图像学创作和标志性的视觉词汇。约翰逊以这个普遍又带暗示的阈限符号,来捕捉并探讨他的心路历程。《神明绘画“汪洋”》是一件具诗意且深刻、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不仅展现出约翰逊对于色彩与痕迹创作的高超掌握,也体现了他对于存在主义主题的长期关注,譬如个人与集体焦虑、个人内在性,以及阈限状态等。▲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神明绘画“汪洋”》(God Painting "Open Waters")局部,2023,油彩 亚麻布,188 x 157.5 x 6.4 厘米(带框)© 拉希德·约翰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Stephanie Powell约翰逊在「神明绘画」里对画布表面的处理更加彻底,使用了擦除手法创作——在其「海景绘画」(2021-2022)及更早期作品如《宇宙废油“苦”》(Cosmic Slop “Bitter”,2015)中曾采用过。[图1-图2] 约翰逊首先在画布上涂满高饱和的红色油彩,之后以调色刀、笔刷在油湿表面上刻出一个个“鱼鳔”符号。[3] 图案有如一只只竖直的眼睛,又仿佛是画布上燃起的火焰,亦是艺术家对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重要的少年回忆录《下一次将是烈火》(The Fire Next Time)的致敬。该回忆录的书名源自一首非裔美国人灵歌里的歌词:“上帝给出彩虹之兆,不再有洪水,下一次将是烈火”。这首歌最初在美国南部的奴隶们之间传唱,也是约翰逊于2018 年两次展览的灵感来源。在《神明绘画“汪洋”》火烧似的画布上,约翰逊诠释了这首灵歌最后一行的寓言,体现出他对于个人与集体文化身份、个人叙事、哲学、历史复杂性的持续批判性探索。▲ 相关图片:[图1]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海景绘画“最后一夜”》(Seascape “The Last Night”),2021,油彩 亚麻布,183.3 x 243.8 x 4厘米/ 72 1/8 x 96 x 1 5/8英寸,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收藏▲ 相关图片:[图2]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宇宙废油“苦”》(Cosmic Slop “Bitter”),2015,黑皂 蜡,184.2 x 243.8 x 5.1厘米/ 72 1/2 x 96 x 2英寸,纽约所罗门·R ·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摄影:Martin Parsekian约翰逊在创作里关注于人们的阈限状态。他在「淤痕绘画」(Bruise Paintings,2021-2023)里反思伤口渐愈,但痛苦记忆仍时被勾起、淤痕仍清晰明显的状态;在「海景绘画」则探讨了海洋的阈限特性。细看之下便能发现,「海景绘画」里的小艇就像是双圈重叠以外的余下部分。约翰逊认为,海洋是一段历程的见证者,代表着人们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神明绘画“汪洋”》的“鱼鳔”符号与「海景绘画」的抽象半圆船体间也存在着联系,让观者联想到奴隶船的形象,以及自由与奴役之间的那段历程。竖直的“鱼鳔”符号延画布而上,仿似即将起航的船艇,征途指向天空,带有一丝与神性的联系。约翰逊在《神明绘画“汪洋”》中深入这一主题,把画作与古代及当代历史、神学图像学等联系起来,并在其他专注于神智学(Theosophy)及构成主义的艺术家——同样运用充满丰富象征性及隐喻可能性的“鱼鳔”符号——的基础上继续往前探索。约翰逊认为,「神明绘画」是“一种致敬,也是一段对阈限性的递进式研究”。[4]约翰逊作为当今最具独创性及影响力的当代美国艺术家之一,《神明绘画“汪洋”》展现了他近期的艺术与个人演变。这件作品描绘了约翰逊“通往结论的道路,一个阈限的状态”,呈现出艺术家创作的丰富性,同时自如地融入了他对于创造 “新模式、新符号和新表现方式”的渴望。[5]▲ 「拉希德·约翰逊:前日」(Rashid Johnson. Nudiustertian)展览现场,豪瑟沃斯香港,2023 © 拉希德·约翰逊,摄影:JJYPHOTO[1] 拉希德·约翰逊,引自Antwaun Sargent著,《拉希德·约翰逊的焦虑与狂喜》(The anxiety and ecstasy of Rashid Johnson),《GQ》,2023年10月3日,https://www.gq-magazine.co.uk/article/rashid-johnson-art-2023(2024年2月2日摘录)[2] 「七个房间与一个花园:拉希德·约翰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由拉希德·约翰逊及Hendrik Folkerts策划,展出约翰逊作品及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Moderna Museet)的藏品。[3] 这种颜色由两种红色颜料混合而成,一种是“焦虑红”(Anxious Red)——约翰逊与纽约颜料厂商R&F合作调制的商标颜料,以及另一种红色颜料。[4] 拉希德·约翰逊与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策展人Hendrik Folkerts的对谈,《拉希德·约翰逊:艺术家讲座》(Rashid Johnson | Artist Talk),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4zT-0sce8(2024年2月2日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