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斯克激活乌克兰卫星互联网,战时基础设施商业前景广阔

未尽研究 未尽研究 2022-03-29
在上周俄罗斯军队踏入乌克兰土地的时候,一场属于21世纪的新型战争向世人揭开帷幕。
战斗发生在城市,也发生在互联网上。无论哪一方阵营,都在通过社交媒体,分布式地实时地传播战场画面,引导舆论。
互联网基础设施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后,乌克兰多个城市的互联网连接数量,相比之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分析机构NetBlocks认为,除了避难因素外,网络攻击以及战争带来的断电与设施破坏是主要原因。

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化转型部长Mykhailo Fedorov,在当地时间周六早上@了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希望他能为乌克兰提供Starlink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几个小时后,马斯克回复称,服务已经激活,终端设备已在路上。

(来源:twitter)

Starlink是SpaceX在过去几年迅速推进的低地球轨道(LEO)互联网服务。Starlink由很多小型卫星构成,被形象地称为卫星星座。到目前为止,SpaceX已经发射了2000多颗这样的卫星。在远期规划中,整个卫星星座将超过40000颗卫星。
理论上,Starlink不依赖于传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会被地面武装所破坏,在太空也是去中心化的网络连接,避免单个卫星故障带来的风险。马斯克当初推出这项卫星互联网服务,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看到了美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薄弱所带来的商业机会。
目前还没有数据证实在乌克兰网络中断时,Starlink能替代多少传统互联网功能。但正如它刚推出时测试版本的名字,“总比没有强beta”(Better Than Nothing Beta),66万人点赞了马斯克对乌克兰副总理的正面回应。
这项服务目前仍然昂贵。目前,Starlink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超过25万终端用户。这些用户只要一次性支付500美元的终端设备费用,以及每个月100美元的服务费,就能享受到50到250Mbps的下载速度,延迟约为20到40ms。在今年初,Starlink还推出了高级版的互联网服务,用差不多5倍的价格,换取2-3倍的下载速度。
卫星互联网服务不是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铱星等多家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技术创新,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最近的案例也不全然是成功的。比如,2019年LeoSat的关闭以及OneWeb的破产重组。
目前,时机成熟了。SpaceX商业化发射的一箭多星与火箭重复利用等技术,降低了卫星的发射成本,进而推动了小型卫星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卫星的整体生命周期成本中,如果发射成本占绝大多数,那么企业对降低卫星成本的创新动力就相对较低。
风险资本开始大量涌入卫星的小型化技术领域。从2017年到2021年的5年间,风险资本对美国小型卫星技术领域的初创公司的总投资额,从5.8亿美元上升为54亿美元。尽管中国企业的融资总额较低,但增幅也达到了近4倍。

型卫星没有明确标准,一般业界将运行于低地球轨道,重量小于500千克的小尺寸卫星,称为小型卫星,或纳米卫星。低地球轨道,意味着离地球更近,也就离终端设备更近,这使得信号不需要走那么远,提升了速度与延迟性能;但离地球近,也意味着信号覆盖面积小,与某个固定终端的信号传输时间短,也就需要更多卫星来覆盖。
小型卫星目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卫星互联网而卫星互联网目前的主要玩家,主要是美国的SpaceX与在英国复活的OneWeb。近三年来,发射入轨的小型卫星中,通信与互联网功能的占比迅速攀升,其中,来自上述两家运营方的卫星发射数量占比达七八成。亚马逊的Kuiper也来势汹汹。
中国的卫星互联网,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计划、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工程两支国家队组成,共计划发射200多颗卫星。去年,中国星网在雄安成立,它计划将国家队的卫星数量推升至13000颗。银河航天等民营企业是这个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乌克兰危机而发生的网络中断,让人们再次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但卫星互联网的未来不止于此。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连接功能,只是卫星互联网的其中一个应用场景。
科技巨头已经布局基于卫星互联网的云计算服务。亚马逊利用的是自家的Kuiper卫星星座,谷歌与微软均选择了与Starlink合作。
随着技术与网络性能的提升,卫星到设备的直接通信可能是卫星互联网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猜测,苹果正在为自己的手机,甚至包括自动驾驶汽车等未来产品,开发直接的卫星互联网功能。该公司在2019年就招募了一个航空航天工程师团队,以及卫星与天线设计师。
 


点击关注“未尽研究”


点击关注
重磅报告《看DAO 20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