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援助|希望巴米扬的冬天不再寒冷

邵学成 印度洋之眼 2022-03-1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18年4月2日,作者(左1)和巴米扬石窟管理员阿海德(左2)、阿巴斯(右1),孙志军(右2)一起调查巴米扬山谷考古遗址。


最近,阿富汗巴米扬石窟文物管理员阿海德先生,获得了来自中国的民间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阿海德先生也第一时间给我分享喜悦,我们都非常感谢,这些物资可以保证其基本生活,度过寒冬。阿海德特意告诉我,一定要向各位研究、关注阿富汗老师表达感谢。

这一段时间是阿富汗严酷的寒冬,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的阿富汗,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很高,冬季异常寒冷。另一方面,由于政权刚刚更迭,国际制裁封锁,过去阿富汗社会中一直存在的人道主义危机,在这个冬天尤其剧烈。大量的难民和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百姓,都在这个寒冬中面临着命运的抉择,或许很多人熬不过这个冬天。


来自中国民间公益慈善机构的援助物资和当地工作团队©️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

(巴米扬石窟管理员阿海德领取的生活物资,包括大米、油、面等生活基本用品©️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


巴米扬石窟尽管是世界知名的文化遗产,主山谷有750多座石窟,周边地区还有百处遗址。但局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其保护管理的文物管理员也只有5位。这5人中,除去2位联合国雇员,他们在当地宾馆有自己专职办公室,负责遗产教育和对海外宣传。每天在当地石窟中坚守的就只剩下阿海德、阿巴斯和年迈的一位钥匙管理员,他们三人负责具体保护和巡查工作。

阿海德不仅忠心耿耿照顾石窟,因为他们在当地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还需要义务担负起去附近协助巴米扬政府稽查收缴出土文物的责任。每次得到消息,他们不管山高路远,总是会根据信息源奔赴出土文物现场,向当地人了解情况,进行科普,将新发现的文物收缴回来,放在巴米扬文化中心仓库。他们的梦想就是在巴米扬市中心开设一家“和平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已经建设了5年,很快就要竣工了。开放后,这里的展厅将他们的工作内容、所缴获的文物展示给大家,这些文物代表着他们对于荣誉和诚信品质的看重。

阿海德先生帮助我们调查巴米扬石窟,每次都尽职尽责,尽可能为我们提供帮助,他身上有着巴米扬人的素朴。在巴米扬工作过的国际学者,受到淳朴巴米扬人照顾过的学者,更会深有体会。因为有他在,让我们在当地工作中受益匪浅。因为他是文管所最年长的老师,对于巴米扬所有的文物遗址都特别熟悉,人也非常谦和,我们都称呼他为“老爹”。

去年8月份政变后,巴米扬石窟文管员们都处境艰难,都非常害怕。 剧变易帜后的巴米扬,老百姓没人敢靠近石窟,因为害怕,害怕是人的本能。没有政府安全保护, 军队逃跑,他们只有简单手无寸铁的人,空手留在巴米扬。

各国政府联合援建的巴米扬文化中心宣告关闭,遣散工人雇员,原本计划这个月巴米扬文化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现在宣布无限期推迟。 巴米扬的联合国雇员连夜翻山越岭跑回了喀布尔总部,等着国际救援。阿海德得知政府投降消息后,他自己也无能为力,他也没有地方可以跑。他们坚守多少年的信念崩塌了,精神之柱也倒下了,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没有人再去愿意保护支持他们的工作。因为在过去他们一直守护佛像,一直在同破坏文物的行为作斗争。不得已的情况下,阿海德携带家人躲进了深山里面,在山区里面风餐露宿,后来前往难民营躲藏。

临行前,阿海德放心不下巴米扬,担心石窟安全,从难民营跑出来,他带着钥匙偷偷从山路跑回巴米扬,查看石窟现状。这是最后一次偷偷冒着危险去探查了石窟,确认所有的石窟门窗锁好后,才保持着最后的尊严和责任离开。


(平日里在巡查石窟的阿海德)

(站在巴米扬的古迹前的阿海德)

(在巴米扬帮助分发给小学生礼物的阿海德(右2)

(风雪里去偏远山区追缴文物的阿海德(右三)和他的团队)

(2020年初,阿海德(右2)和同事们冒着风雪去山区追缴回来的文物)

阿海德和同事阿巴斯常常结伴去周边山村去调查石窟,期待有新发现)

(巡查石窟道路中常常遭遇车祸,阿海德对此早已习惯)

(阿海德还要负责周边地区的伊斯兰时期文物修复和保护,巴米扬也是阿富汗伊斯兰时期遗址最丰富的地区)


这也是他第二次被迫离开巴米扬石窟,上次是24年前的1998年,那时候他还年轻,没有经历过世事,在巴米扬沦陷后,他是一路哭着离开去逃难。这次逃难离开的经历对阿海德影响很大,后来有一次阿海德也告诉我,他已经看惯了生死轮回,这些都是宿命吧。我听了感觉很悲观,但这些都是现实。

这一次的劫难,阿海德没有抱怨和多说什么,他更知道如何要尽快的面对现实,我们都鼓励他要坚强的活下去。

这么多年来,阿海德他们更明白文物破坏容易,修复太难;人心破坏容易,修复信任太难,最可怕的就是人心散了,有些时候一辈子也难以做到团结起来。现在20多年后,命运再次安排灾难降临,阿海德只好又走上了这条逃亡路,现实变好了吗?现实总是太残忍吧。

于是,巴米扬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官方管理员。尽管当时巴米扬大学师生和当地青年人自动组织起来了,他们决定每天轮流去大佛石窟周围巡查,记录下来这里的一切,但这些没有统一管理组织的松散行为,很快就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就没有了声音。

巴米扬大学前考古系主任写到:“阿富汗的下一代要感谢留在阿富汗的人。他们牺牲生命和财产,决定留下来挑战和监督体制,自由大胆地提问、写作、发出声音。我们可以在任何意义上都称他们为知识分子。”

 “ 我们向他们致意并为他们的健康祈祷。”

但现实的阿富汗形势严峻,由于各种国际制裁和全球疫情,新政府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各种物资无法进入阿富汗,人道危机加剧,很多人民都挣扎在温饱线上。阿富汗的人民和文化遗产在承受着这个美好世界的抛弃。

我过去调查巴米扬时,都是阿海德他们带着我,帮助我快速适应山地生活,了解不同地区的遗产分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为了表达感谢和调查方便,我们每次买些糖果礼物给遗产当地村民孩子吃。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东西时,阿海德总是会挑选很长时间,选择一些当地小孩爱吃但又便宜的糖果。并且阿海德亲自发放,确认每一个人都得到一份。阿海德很善良,也很严厉,我们也会一起设置“小任务”给孩子们,让他们完成后再给适中的糖果。阿海德说这样,不会宠坏了当地孩子,不要养成伸手白要东西的习惯。

我对这件事情印象深刻,因为阿海德在努力维系着当地孩童们的遗产教育,让他们要懂得不可不劳而获,要努力学习做事,要勤劳工作,这样才能获得尊重。阿海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任劳任怨的在石窟管理员岗位上工作着,在他工作的这20年里,巴米扬石窟没有任何被盗、被损毁事件,他们以最少的人力,最大的精力投入,守护着巴米扬石窟最后的尊严。

自从阿海德逃难以来,我也一直在联系他,我能做到的就是多关心他、安慰他。面对大时代,我们都是忧心忡忡的蝼蚁,无能为力,随时被时代洪流碾压、或者被席卷粉碎而已。

(躲在深山中躲避战争的人们

(逃难中的阿海德)

(来自中阿合作的援助活动“一碗饭行动”©️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

(来自中国新疆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央视新闻)

(领取面粉和大米的阿富汗老百姓©️平澜公益)


阿富汗在世界瞩目中完成了政权更迭,但又迅速地被世界遗忘,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国家。然而社会要重建,工作要恢复,上千万人都等着讨生活,这些都需要时间。

任何难民的生活并不好过,身心都遭受很大打击。阿海德先生已经失业在家5个月,每天都心急如焚。由于失业,没有工作和经济来源,还要经常搬家,生活非常窘迫,但阿海德仍然坚持定期安排巴米扬当地朋友巡查石窟,一有情况就向大家传达,我们一起商量对策。

2021年11月初,我得知了北京一些公益基金会和慈善团体的老师们正在援助阿富汗,并且安排志愿者正实地调查全国难民们的困难情况,对一些重点省市进行援助。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这些团体和赞助企业发了邮件,介绍了基本情况。隔天,我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回复,我们也如期见面磋商。他们了解情况后,愿意为阿海德老师提供人道主义帮助,行动很快得到落实。

这次能够看到阿海德平平安安,看到他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感觉心里舒服多了。我内心的石头终于可以慢慢落地。这些年,因为研究阿富汗考古美术,我获得的远远超过我所期望的,我获得了那么多,对于普通的自己,我已经很满足感恩了。

这两年疫情折磨,丝路考察和海外考古事业陷入低谷,自己研究也不顺利,也过得很难,也无法再前往阿富汗调查。面对人生波折,也经常会有伤心难过的时候,但每次看到自己研究的这些地区出现变故,自己就很难放心,对比想一想,这些当地老师们比现实中的我困难很多倍,而他们还在倔强的活着,还在为坚守文化遗产拼尽最后一份力气。我也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能做多少是多少,一起坦然面对这些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特别感谢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仇序秘书长、刘莉老师的帮助)



无雪之国也有冰雪梦想:热带国家参加冬奥,平时怎么训练?

2022-02-06

印度看虎:恭祝读者朋友虎年好运!

2022-02-06

雪山的孩子们,你们长大了,自己能知道么

2022-02-06

办一届奥运会,到底赚不赚钱?

2022-02-06

美属萨摩亚旗手火了!论扛冻,他已经得了金牌

2022-02-05

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