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了成吉思汗部落的哈拉哈河:一条流动的蓝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进入大兴安岭之后,一直沿着哈拉哈河行走,无论是在悬崖急弯下的回转、乱石临流的水花,还是进入川地后敞开胸怀的坦坦,都是纯洁剔透,像是一条流动的蓝玉。
01
查阅资料说,这条河的上游在阿尔山腹地,不时要穿过火山群岩浆与灰烬所在地,被温泉加温到蒸汽腾腾。说这条河的是一条东西向的河,其发源地在好森沟内。
当然,也有一种资料说这条河发祥于松叶湖,那是个火山堰塞湖,然后是一个堰塞湖接着一条堰塞湖的穿行,最后成为泱泱大方的河流,流入现在的蒙古国境内,再流入中蒙边界的界湖:贝尔湖。
其实在自然地理上,这条河本没有啥,全长才400公里的样子,在中国北方算不得什么大河,更遑论跟南方大河相比。
(哈拉哈河在刚刚离开大兴安岭山区,在草原上泱泱自得其乐样子。)
02
但在哈拉哈河的下游一带,是大兴安岭外界的草原,则是当年成吉思汗奠定自己敢争天下的地方。
当时成吉思汗的兵力还很弱,但在这些河湾环抱草原上,不断集结,联合其他部落攻伐敌对部落,终于在战中壮大自己,形成铁骑。
而这些蒙古部落,最终弱肉强食的实行匈奴、鲜卑之后的大联合,形成南下攻占中原,西去席卷中亚西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
至于到了近现代,十月革命之后高尔察克纠集沙俄军队的残部,组织自己武装在英国的援助下,于鄂木斯克成立了独立政府。
没过多久,1919年11月,鄂木斯克即被红军攻占,为保实力高尔察克率部横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逃往太平洋沿岸,以寻求日本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
据说当初启程是125万人,等穿过西伯利亚到了哈拉哈河,只剩下25万人。也就这25万人在踏着冰面越过贝尔湖时突遭暴风雪,全部冻死在湖面,让哈拉哈河带走他们最后的怨恨与祈祷。
再后来的二战时期,日本人非要跟当时被肃反搞得一塌糊涂苏联红军干一场,就在哈拉哈河下游草原上,爆发一场大战。最后在朱可夫赶来重新组织反攻,日本人被打得满地找牙,从此整个苏德战争里,无论的多人怎么劝说,日本人就是不肯炒老毛子的后路。
这哈拉哈河沿岸的惨败,着实打痛了狂妄的日本人。不过这些史实只能对我溯流求源来说,增加一些趣味,但对判断哪里是哈拉哈河的源头来说,是毫无用处。
(跑了几十公里后,在山谷中的蓝色样子)
03
不过,溯流还是很有成效,基本判定各位专业人士所说的哈拉哈河源头,是南北两支。一河源头,话说两头,是很多河流溯源时遇到问题,哈拉哈河南北两条源头,哪一条为源,一样是难题。根据地理学定义原则,源头判断标准第一是长度,第二是水量。我没有测量两条支流长短,但从地图上比例尺换算,北线从松叶湖出来距离似乎要长,很多资料也说的是这边为源。
但最重要的,北线支流自松叶湖出来进入杜鹃湖,再进入鹿鸣湖,出来时已是涓涓细流了,等到了石塘林的火山丘和熔岩地表后,一滴水都不见,是个地表断流河,当然不能作为全河的源头。那么南线从好森沟里出来的河流,才是哈拉哈河的源头呀。
(哈拉哈河在接近源头分流前的河湾一带景色)
在大兴安岭各个山谷、无人出入的森林、冰雪覆盖的沼泽出没后,大体上可以做出这个判断:无论从实际地表长度还是水量,自然南线是主流源。
(哈拉哈河上游地图)
不过,无论其源头是哪边,哈拉哈河都是一条非常静谧漂亮的河,不愧是大兴安岭心头流出来的水,不愧是带着火山那种炙热、山石的俊俏、各种泉水的纯明,一条流动的蓝玉。
摄影&作者:王洪波
编辑:何岸
责编:眼妹
王洪波
长年对中国民族迁徙有研究,参加过很多方向上的田野调查,足迹涉及国内北部、西北、西南等边缘地区,几百个不同的县域,并对国外也做过一定的田野考察。对中国思想与审美有独到见解,写过《大器铜鼓--对从北方流传到滇桂铜鼓文化的美学认识》论文,写过《玄黄落夏》(讲述西夏田野史)、《晋陕峡谷》(黄河在中游的峡谷文化考察)、《昆仑海青》(青海高原的田野行走)、《古羌南行》(自青海东部与甘南开始的脚步),国际文化交流的《波兰手记》、《碎叶飘零》(吉尔吉斯),并于2014年在华沙瓦津基皇家博物馆做过有关中国建筑美学与西方文化对比报告。
根据其经历,先后创作歌舞剧《热梦科巴》(获中国儿童戏剧节优秀剧目奖)、高原木偶剧《勇敢男孩久太》、音乐剧《骑风马的旦措》、声乐套曲《听见·科巴》(获得北京中关村儿童戏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民族舞剧《神鼓》、话剧《天歌卓玛》、吟诵剧《唱着唱着几千年》等,指导一批民族舞蹈、朗诵等参加全国或国际大型交流,获得各个活动金奖。
曾在多地做过《泱泱海清》、《我在欧洲建中国园林》、《九年深山》、《田野古城》、《穿过走廊看石窟》等文化讲座。
往期精选
2022-02-07
2022-02-06
2022-02-01
2022-01-26
2022-02-17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