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奇赤峰之——中京城里的囚徒(上)

风瞬作者团 风瞬
2024-09-05

对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环境的合理想象还原,应该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但有一个原则,这种还原不可以影响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那么我们一起来想象这样一天吧。公元1127年,也就是宋靖康二年十月的一天傍晚,八月飞雪的塞外,这时应该是冰天雪地了,在那个没有任何污染的世界里,冬日的晚霞一定是非常美丽的。在晚霞中,如血残阳映衬着五年前被攻破的辽中京城的皇城,残垣断壁中,已经荒草遍地,显现出一幅破败的景象。中京的两座辽塔在红色的天幕中仿佛剪影一般显得越发高大,也显得越发孤独。


摄影:杨贺明


南来的路上一队人马走到了城下,队伍中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格外引人瞩目。长时间悲痛、羞愧的折磨使他脸上的沮丧好像已经凝固了一样,即使来到了一座从未涉足过的城市,他的表情似乎还是那样,木然而哀伤。


走进城里,这个老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四十多岁的人应该是老头了)的眼前突然一亮,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在他身旁,应该有一个27岁的男子,他见到眼前的景象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泪如雨下。


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头究竟是何许人也?这样一个塞外之城怎么会让他如此激动呢?他身边的男子又是谁,为什么也会泪流满面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回道君皇帝玩物丧志国破家亡父子囚徒跋山涉水背井离乡

那个看到中京景象潸然泪下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2005年他的一幅画竟然拍出了6116万天价。你别误会,他可不是一位画家,虽然他的绘画、书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家中也可以算的是一流水平,但是他的真正职业是却是皇帝,本来他可以凭着自己的艺术造诣留名青史,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皇帝,以至于由于成了中国历史上昏庸皇帝的代名词。


他叫赵佶,庙号徽宗,《水浒传》中那个重用蔡、高、杨、童四大奸臣的皇帝就是这位先生。


宋徽宗赵佶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不外乎四种:一、愚弱;二、重负;三、残暴;四、腐败。宋徽宗大约算得上第四种。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皇帝,整天沉浸所谓的"艺术创作"中,则是不务正业了。他还大建道观,设置道官,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属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还听信道士刘混康的胡说八道,如果将京城东北地势填高,就可以多生儿子。于是,徽宗和道士按八卦方位的艮位进行测量,然后修建了假山艮岳。艮岳比延福宫更加规模宏伟,其周围十多里,最高的一峰90尺,主峰的石头千奇百怪,雄伟峻峭。艮岳中还修建了许多宫室楼台,栽种了多种树木。


宋徽宗的昏庸腐化,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逼使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就有方腊、宋江等人的揭竿而起。


《文会图》宋徽宗 赵佶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寸:184.4cm x123.9cm


就在宋徽宗沉迷于声色犬马中的时候,北方大山里走出的一群大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金,昏庸的宋徽宗一厢情愿地和这个新建立的政权玩起了与虎谋皮的游戏。


1120年,宋金商定,联合进攻辽朝。这位道君皇帝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进攻大辽的同时,金已经开始虎视眈眈地对着宋徽宗的国土了。公元1125年,金军分兵两路大举侵宋,一路由粘罕统率,进攻太原;一路由斡离不统率,进攻燕京。两路金军计划在宋都东京会合。十二月,粘罕派使臣到太原去见宋朝权臣童贯,要求宋朝割让河东、河北地区,童贯不知所措,吓得急忙逃回东京去了。金兵没有遇到抵抗,就开到了太原城。斡离不的军队迅速抵燕京城下,宋将郭药师不战而降,且指引着金兵转攻东京。整日沉湎于享乐之中的宋徽宗得到报告,惊慌得坐立不安,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并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号召各地军民起兵“勤王”入援京师。


《听琴图》 宋徽宗 赵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尺寸:147.2cm x51.3cm,绢本设色


宋徽宗表面上好像已经悔过自新,准备抵抗金兵入侵,但是实际上他战战兢兢,准备南逃。为了便于逃脱,他任命太子赵桓为开封牧,让他留守京都,抵御金军。给事中吴敏和李纲劝谏徽宗传位给太子以便更新政局,组织抗金活动。李纲写成一纸血书,面呈徽宗,上书:“皇太子监国,无非是古今常礼。如今大敌压境,国家安危存亡只在呼吸之间,怎能沿用常礼?名份不正而当大权,怎能号令天下,期望成大事呢?陛下能给太子以皇位,使其为陛下守国家,是可顺将士之心,以死御敌。这样,天下就可以保住了”。


宋徽宗摹《虢国夫人游春图》


徽宗览毕,甚为感动,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决定禅位给太子赵桓。金兵长驱直入,逼近东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会这样背信弃义!”说着一口痰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群臣急忙把他抬到御床上,灌药救治,被救醒后,他伸手要来笔和纸,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吴敏草拟诏书,正式宣布禅位给太子赵桓,这就是宋钦宗,第二年改国号为靖康。徽宗退位,号教主道君皇帝,称为“太上皇”。


宋钦宗赵恒


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渡过黄河进逼东京,宋徽宗慌慌忙忙向南逃跑,一直逃到镇江。直到第二年四月,围攻东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徽宗才回到东京。徽宗不顾国家的安危,照旧过他的糜烂生活。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东京,大肆搜刮金银绢帛,废赵佶和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百工技艺、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皇家藏书等押送回金国,东京财物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北宋疆域图

宋徽宗和他的儿子皇帝一起含悲忍泪往前走,只怕实在也没有心情画画写字了。借用我们另一位艺术家皇帝的几句词来形容他们离开皇宫时的心情只怕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最是苍黄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向宫娥。”


第二回

望断天涯路父子同行

暂居大定府睹物伤情


却说这一天,押送徽、钦二帝的队伍来到了五年前灭亡的大辽中京城——大定府。很有艺术家气质的宋徽宗抬眼一望,不觉大吃一惊,这个地方怎么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宋徽宗感到似曾相识其实并不奇怪,原来这中京大定府正是按照宋都开封府的样式建造的。


趁着唐灭亡后的混乱局面,雄才伟略的耶律阿保机在中国的北方建立了大辽王朝。1004年(辽统和二十二年,宋景德元年)在萧太后统领下,辽圣宗率大军攻入宋境,兵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统军顺国王萧挞览中弩身死;这时宋真宗御驾亲征到达澶州,两军对峙不下。宋遣曹利用与辽议和,萧太后也正有收兵北撤的意图,于是派遣韩相与宋王朝议定条件,双方经过一再讨论,确定互换正式誓书,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辽宋双方议定的主要条件是:宋每年向辽交付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两国从此休兵,各自依旧保守原来边界,两国为兄弟之邦,辽圣宗年小,尊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称萧后为叔母。从此以后,宋辽两国和平交往一百一十多年。


骑射图

“澶渊之盟”是辽王朝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富强,宋朝每年定期向辽朝交付的大量财物,增强了辽朝的国力。宋辽结盟后,两国间每年互派正旦使去祝贺新年,派生辰使去庆贺太后及皇帝的生日,双方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日趋频繁。辽王朝为了在接待宋使时显示国富民强,又便于皇帝的“四时捺钵”,不到南边比较湿热的地方去,于是决定在上京与南京之间的原奚王府所在地方建立中京城。奚王府曾为大辽国四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在这里建立中京这一决定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奚王府在1006年奉献出七金山下的土河(今老哈河)川地。七金山是土河河北面的一座东西横亘的山梁,远望山峰呈山字形,现今将其主峰叫做草帽子山。这里位于上京与南京的当中,气温较上京地区略高,而又低于南京地区。土河发源燕山东北部的七老图山系的东部,在高山深谷中汇集东流,流经草帽子山南部一带时,便进入开阔地带。河北岸为平坦的冲积平川,水草丰美,宜农宜牧,因此适宜于建立大城市。


辽代壁画


辽圣宗于1007年(统和二十五年)春正月开始兴筑中京城,次年五月便初具规模。兴建中京城时,从南京地区挑选出最优秀的工匠,并确定全城的整体规划、街道布局和建筑结构,都按照宋朝汴京开封府的营建制度,尽量采取中原地区的营造法式。


回过头来再说徽钦二帝一行,作为一段行程的目的地,到达的时间按照人们的习惯应该是接近傍晚的时候了,在古代,人们总是喜欢算计好了每天走的路程,以便晓行夜宿。所以他们到达大定府的时候也很有可能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赵佶先生来到这样一座按照宋都样式建造的城市,睹物伤情,再看到身边这一些亲眷官员、宫娥太监,如果再想起艺术家皇帝李煜先生那悲悲切切的亡国之词,热泪盈眶,应该是合理推理,而不是凭空想象了。


《斗茶图》

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在中京大定府一住就是九个月,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做了些什么?又有什么重要人物来到我们的故事中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逆子诬告皇帝谋反

徽宗忍痛北国焚诗


话说宋徽宗父子来到了几千里之外的中京城,大金王朝的统治者对这两个平时养尊处优的皇帝大概还算给面子,他们住在了不久前还统治这座城市的大辽王朝宰相的府邸。南宋时期重要的史料《靖康稗史·呻吟语》记载两位大宋的前国家领导人北迁途中,在燕山府(今北京)停留数月后,于九月十三日又向北行进,“十月十八日抵中京,计程九百九十里,馆于相国院,故契丹相国第”。南宋人为了给自己流血的心来点镇痛剂,给了两位皇帝一路北行,直到客死他乡的过程一个自欺欺人的称呼:“北狩”,说明白点,皇帝在金人那里,不要以为他们是被俘虏了,他们是到北面打猎去了。


契丹春游图

对于这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皇帝,大金的统治者似乎并没有让他们去“劳动改造”,对他们来说囚禁两个宋朝皇帝的政治意义大约要远远超过让他们学会种地的实用价值了,所以金人不但让他们搬到了刚刚灭亡不久的大辽最大的城市——中京城,而且住到了辽相国的家里。宰相的家,应该是中京除了皇宫之外最豪华的豪宅了吧。不仅如此,大约赵佶先生(皇帝已经卸任,我们只好这样称呼他了)艺术家的美名早已声震塞外,所以还给他们父子吟诗作赋的条件。至于金政权的当权者们是不是想让他们悲悲切切的长短句流传到宋人那里,以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们今天有幸可以看到赵佶先生爷俩在中京城的词作,体会到亡国之君的内心孤寂与苦闷倒是要感谢金人让他们在这里住了九个多月时光,因为从皇帝宝座上被赶下来后,徽钦二帝仅仅有十多首词传世,而这些词中只有三四首是在中京以外的地方创作的。


这并不是说父子艺术家晚年没有创作激情,据南宋人所著《北狩行录》记载赵佶先生一直保持着艺术家的旺盛精力:“太上喜为篇章,自北狩以来,伤时感事,形成于歌咏者,千有余首。”那么那么多的诗词怎么就单单在赤峰做的保存较多,其他地方创作的大都失传了呢?


《迎銮图》


这里面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为了揭开1000多首词作的去向,让我们时空穿越,先来到公元1132年,也就是宋绍兴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然后再接着讲徽钦二帝在中京城的故事。


这一天,对流落北国宋徽宗来说无异于祸从天降。宋徽宗十五子赵木咢与驸马都尉刘文彦(徽宗七女显德帝姬赵巧云之夫)首告徽宗预谋反叛金国,此时徽钦二帝已在五国城中囚禁。


事发后,另一位驸马都尉蔡絛先得到消息就会同徽宗十二子赵植和另一个驸马宋邦光转告宋徽宗。徽宗得知消息后虽然惊慌,但并未以为然。第二天徽宗派驸马都尉蔡絛过松花江赴江北金人军帐,询问告状事宜。只见女真千户孛堇八打曷将军早已陈兵松花江边。他们看见原告赵木咢与刘文彦立在金人的军帐之中。惊恐的蔡絛回到江南,向徽宗禀报实情。徽宗立即召集所有大臣开会商计讨论对策。当大家得知二逆上告事后都十分惊慌与惧怕,在会上蔡絛说:“吾辈前日不死国难,二帝播迁,已有愧于前人,不意逆党出于至亲至爱之间,捐躯效命正在今日,愿诸公尽力以徇急难。”话讲得慷慨激昂,在场之人无不为之感动,人皆潸然泪下,同仇敌忾。


清明上河图

过了一个月,到了七月中旬,金国派了两个使臣前来调查此事,徽宗派十二子莘王赵植与蔡都尉过松花江去江北金兵军帐会见二位来使。二来使要求徽宗亲自渡江来军帐问话,徽宗拒绝前往,又派十四子徐王赵棣和驸马宋邦光渡江,去江北军帐会见来使。可是来使仍坚持让徽宗亲自来江北问话。徽宗仍然不去,最后还是派钦宗、徐王赵棣、驸马宋邦光等人一同前往江北。经过众人力争,金国使者才答应明日将亲自至囚禁行宫了解事件的真相。


翌日,两位使者来江南审问了三日,二逆终于承认系诬告。两使者又见徽宗并征求如何处置诬告者,宋徽宗答复说:“二子悖逆,虽系诬告,天伦之属岂忍为之!”使者也有所感:“若如此自有宣命,死之!”就这样,二逆于第二年二月被金人处以极刑。这个事件过后,全体流放人员都松了一口气。事后宋徽宗感叹:“老夫自闻有诬告之事,悟众叛亲离,求诸己罔自所措,非洗心革虑,何以全身远害寡悔寡尤。”


经历了这个被自己亲生儿子诬告谋反的事件,二逆告变之后的徽宗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举畀炎火,以今所灰烬之余者仅有数十篇。”忍痛把一千余首诗都烧了。剩下的十几首中恰恰在赤峰大明辽中京中所做的占了绝大多数。


欲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

作者:汤雷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我的乌丹寻亲记

我的母校——林西中学

赤峰的“万里花香”,让席慕容彻底沉醉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