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圣陶日记:赤峰八日

风瞬作者团 风瞬
2024-09-05

1961年8月,由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老舍率领的中央文化考察团抵达赤峰,昭乌达盟(现赤峰市)委第一书记雷代夫,盟长乌力更等领导到火车站相迎,随后参观了“五三”公社、红山水库、平庄西露天煤矿、制药厂、红山公园等地。赤峰的大好河山和欣欣向荣的风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吟诗、作画、泼墨挥毫……给赤峰留下了一笔艺术价值难以估算的宝贵文化财富。作为中国教育奠基者的叶圣陶,有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而这次为期八天的赤峰游,同样也留下了日记。接下来,随着日记一起看看叶圣陶日记里那时的赤峰!


第一日


八月二十五日,星期五


晨起已见两旁有山丘,既而见小平原,远处山色青青,并不甚高。庄稼似不及哲盟之壮硕,而耕作颇整齐干净。时见养麦花成片,望之如雪。于一小车站停车时,昭盟文教局刘局长登车相迎,十点到赤峰,则诸位领导同志与文工团人员数十人迎于车站。至招待所,房屋虽较小于哲盟,亦复陈设齐全。布赫同志与此间同志商定,我人在此留一星期,参观访问之节目殊丰富多样,午饭时设酒,因而食时甚长。饭罢小睡,睡起理发。五点,第一书记为我人介绍昭盟情况。余初以为赤峰亦属哲盟,今乃知赤峰盖昭乌达盟公署所在地也。


代表团在昭乌达盟宾馆前合影。


相迎于车站者为盟委第一书记雷代夫,书记处书记、昭盟盟长乌力更;书记董鸿业与曹万高,副盟长罗进与袁若愚,军分区司令员张生银,赤峰市委书记兼市长李春萃,副市长张晓峰。


昭盟分七旗二县一市,赤峰为市。面积九万平方公里。水汇入辽河。有林区三千多万亩,其中犹有原始林。农地一千五百余万亩。农业为主要生产事业。牧业亦盛,今有牲畜四百六十万头,矿产以煤为主,它则有铁锰铜锌金十余种。金之年产量最高达一万多两。所产麻黄素与地毯,在国际市场上有名。牧业方面之生产亦繁富。全盟人口二百三十二万,赤峰市现为十二万。人民之购买力,平均每人七十八元。


六点晚餐,又是丰盛之宴饮。诸位领导相陪。劝饮太勤,余自控制,不致多饮。八点举行晚会。先为歌舞节目,蒙族歌舞居多,亦有汉语之歌与其他民族之舞,系文工团所表演。次则京剧团演《坐宫》。饰杨四郎者为女演员孟幼冬,中年人,据老舍云,其唱苍老有韵味,颇为难得。拉胡琴者亦甚佳。饰公主者有嗓子而尚须训练,宜得名手指授之。晚会不长,共二小时,此亦领导人善体人情处。


第二日


八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晨七时半出发,至市区西边偏南,相距十八里五三公社参观,市区行尽,见城墙之遗迹,为不甚高之土墙数段,墙外即英金河。河道甚宽,皆沙草,细流数道灌其间。河上有着底之桥,实即堤坝,水涨时则漫桥而过。我人之车过桥而西。一路见农民乘大车入市,所载为蔬菜西瓜。行逾半小时,即达五三公社。此社始于一九四九年之互助小组,今则将有九千户,人口八万余。分四大队,二十一小队。生产以农事为主,此外林牧副渔无不经营。建设事业如水利造林,无不举办。自然灾害主要为雹灾,它则风灾,有此二患,农业主产未能稳定。


介绍情况者为赵彬。其发言底稿条理较乱,言之又不清晰,故听之不尽了了。即而观其社所办之农业中学。此中学尚须保留,因为社中甚为合算,既培养农村人才,又种若干谷类与果树,学校自给而外,更可以所余缴与公社也。校中有地四百余亩,我人行经其瓜地苹果园葡萄园。见学生方摘瓜,瓜为南瓜与白兰瓜。苹果树结实者尚不多。葡萄架上则殊累累,品种非一。望较远处小丘上为鱼鳞坑,云亦皆种苹果树,不知用何物编成“青年花果山”五个大字。


叶圣陶

又观公社所办养蜂场,云近日荞麦花开,大部分蜂箱皆外移,主持者为我人开一峰箱,取出巢础一片示我人,其上栖蜂几满。此人又从一箱中取出一片,指示蜂王之形状。初以为蜂王特大,今所见不然,大小与他蜂不异,惟身体略长耳。工蜂之寿命一般为四个月,蜂王则为二至四年。


离公社车行不久,抵盟所办之农业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此二所主要实验本地之品种与引来之品种,择其优良者推广于全盟。本盟主要农作物为谷子、玉米、高粱,皆颇培出良种。畜类重研究牛与羊,他则猪。附设农牧中专一所,有六个专业,学生八百余人。


旋观其畜牧场之牛、羊、猪。又见水狸鼠,大于兔,形绝类鼠,守者驱之入水池,则没水游泳,颇为灵活。其皮可为皮衣之领,其肉云亦可食。


又往观其庄稼地,种种作物皆特丰硕。我人拨叶披干,行于高粱玉米谷子之间,种种皆可欣羡。引导者为言某种特性如何,优点如何,不能悉记。


回至研究所,先尝奶豆腐奶茶,次食全羊。又是盛餐,惜余不能嚼烂,未敢多食。食罢休息于特为准备之床铺,余居然作梦。醒来时窗外作小雨。原定往观当铺地人民公社,以雨而作罢。三点径归宾馆,各自休息。


夜八点,有京剧晚会,系京剧团之学员班表演。演员小者十三岁,大者十七岁。演二折《二进宫》《辕门斩子》,皆唱功戏,盖欲我人一观其学力如何。演罢,我人与全体演员合影而散。据老舍云,其中有数人为可造之才,有数人恐将倒嗓。


第三日


八月二十七日,星期日


晨醒时完成数日来咏哲盟安代舞之《浣溪沙》一阕,尚有第二阕,缓日赓为之。


脆竹柔铜宛转弦,红巾挥拂队回旋,欹腰踏足舞蹁跹。一唱群和齐顿拍,移时高啭彻云天,赓歌继阕尽流连。



红山老照片


今日往赤峰东北一百九十里之红山水库参观,从晨七时半出发,夜八点半返宾馆,出门共十三小时,所经车路,以时有大车经行,不平处多,因而大汽车颠簸殊甚,又须涉五六道河流而过,故单程即须四小时半,来回坐车中九小时。老舍与余淑岩、高玉诸位惮其颠簸,俱未往。


出市区后,所经数十里地原为荒沙。云于一九五三年始稍稍种树。旋知种树先须固沙,乃种沙蒿,使蒿根固沙,然后种树木。树木多白杨与柳。今大树已成林,齐膝之小树亦成丛,庄稼丰硕,弥望皆绿。此不足十年工夫,荒沙地悉改旧观矣。


行二小时有余,憩于安庆沟人民公社之办事处。瓦屋数排,远望疑为工厂。大吃西瓜与西红柿,皆社委会自种。安庆沟一带原为好地,今又开辟渠道,益见发达。复登车行,逾十二点而抵红山区,其地本为沙地,无人居,今因修建水库,乃成市集。商店饭馆之类大致粗备。过红山区又十里许,乃抵辽河工程局之水库指挥部。进午饭,又不免受东道主之劝饮。小休于职员宿舍,然后听负责人之简要介绍。


红山水库

此水库始于一九五八年,今已基本完成,仅余扫尾工程。水库盖控制老哈河之水,老哈河入于辽河,有此水库则辽河之患可以基本消除。大坝系土石坝。所用土石方八百一十余万。主坝长一千一百米,高二十余米。尚有副坝长数百米。水库之最高蓄水量可达二十亿公方,可御千年难遇之洪水。受益地区以哲盟为多,昭盟受益者四十五万亩。去年合十七个县旗各族民工五万余人之力,取大兵团作战之方法,今则仅余一万二千人。此一万二千人,下月亦将次第回乡,从事秋收矣。尚有未了工程,俟明年完成之。工地上大搞卫生,自产副食品,故民工之生活颇不错。


于是观往大坝。登坎而望,水面似不甚宽广,盖蓄水仅数千公方耳。将来蓄水多时,当有汪洋之观。民工推土来往,坎上旗帜翻飞,与他处所见水库工地相仿,眺览不过半小时,即登车回程,时已四点矣。


今日所经之地,两旁时见连山故皆以红山名。赤峰蒙语为乌兰哈达,乌兰者,红也,哈达者,山峰也。


第四日


八月二十八日,星期一


今日上午休息。余看报而外,写信寄至善、亦秀。作成咏安代舞之《浣溪沙》第二阕,又完成咏保安屯住宅区之五律一首,并录之。《浣溪沙》云:


安代流传遍哲盟,引喉起舞欲忘形,儿童翁媪亦称能。时出新辞非偶发,当前歌颂吐衷诚,全场豪兴更云蒸。


五律云:
土屋皆南向,比邻相间宽。
家家蔬圃绿,树树午阴圆。
窗敞盆栽灿,院清鸡啄闲。
儿童欣客过,拍手立篱前。

老舍与叶圣陶访问内蒙古


下午三点,举行数个座谈会。余与组缃参加教育方面之座谈会,往师专。事先提出若干问题,希我人作答。大致分二类,一类为师专文艺理论与文学史课程方面之问题,一类为中学语文教学与教材方面之问题。到者三四十人,皆教育行政人员与学校校长教研组主任,就所提问题观之,似颇着拍,并非空泛之言。组缃就前一类问题谈一小时有余,余就后一类问题谈一小时许,未能遍及,只得致歉而已。归宾馆时已六点半。夜间举行联欢晚会,又是交际舞与唱歌吹弹节目,余与老舍坐至十点先退。旁观交际舞,实觉无多兴趣。


第五日


八月二十九日,星期二


今日往平庄参观煤矿,七点十五分乘火车而往。车行甚缓,行二小时而达。其地固我人来时所经也。平庄矿务局之书记与局长等迎至局中,少休即驰汽车往观矿区。所至者为“西露天”,系露天矿。轰山炸石,以机铲起土石,倾之火车头拖带之翻转车中,运往山之附近平地倾卸之。轻便铁路数道,高下不等,运土石之翻转车更番来往。此举为之“剥离”,意算剥去盖于煤层上之土石,据云其地煤层之上,所盖土石不及二百米,如此情形者,宜于露天开采。建设露天矿所费较开凿矿井为大,然建成而后则所费颇轻,露天矿之煤,每吨成本三元有余,矿井之煤则需八元有余,且露天矿不需用坑木,可省木材,露天采掘,又卫生,又安全,以故能露天即当露天也。


继而至机车修配厂。厂系新建,尚未竣工。旋登敞车(即工人上下工所乘者),由火车头拖带,循轻便铁道而行,至卸土石之处,观翻转车卸下土石。其车可以左翻或右翻,动力藉火车头之蒸汽,扳动机关,则车立翻转,土石一泻而下。卸土石之处本为平地,今已高起甚多,将来剥离完毕,其地将成平顶之丘。此“西露天”煤层已露头,据云明年第三季度即可正式移交,开始生产。煤层之厚度,自三十米至五十米云。


开采中的平庄西露天煤矿


回到矿务局已午后一点,又受丰盛之款待,饮酒颇久。饭罢就寝,入睡将一小时有半,甚酣。于是听局长同志为我人介绍厂矿之概况。


此矿分两区,一平庄区,在南,一元宝山区,在北。煤藏之面积,已测知者为八十平方公里。元宝山曾经开采,已历三百年。一九五四年勘探,已查明之含量为十亿六千万吨,平庄区四亿四千万吨,元宝山区六亿二千万吨。合已查未查者而估计之,殆有二十亿万吨,两区各分四个矿,露天矿四,矿井矿四。“西露天”年产一千零七十万吨,全部之矿可开采一百年。矿务局建立于一九五八年,已经生产者有矿井五对,正在建设者有矿井二对。正在建设露天矿者,即“西露天”。已经生产之五对井,计划产量为一百三十五万吨,去年超产。已建者正建者合计,年产可五百五十二万吨。现有职工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九十四名,工人操作分班,昼夜不停。其他生活与文化娱乐之设施,应有尽有,不悉记。教育方面,现有中技煤校一所,技工学校二所,子弟小学三所,干部学校一所,又有函授大学。


此矿建成以后,规模比阜新为大。又闻此地区之煤,其年龄为一亿五六千万年,盖属年青之煤。


未及六点,又邀我人进晚餐,菜肴仍甚丰。余实在吃不下,仅进少许,酒则绝未饮。七点过,返火车站,候有顷,即附挂于列车,九点回赤峰。


著名作家老舍视察赤峰时题写的诗作。


今日在车中吟成四绝句,咏红山水库。


其一云:
大堤横截老哈河,
扼要宏图洵可歌。
自此辽河灾患绝,
更欣滋润灌区多。

其二云:
登堤满眼好秋光,
如镜晴湖波不扬。
一旦洪流冲泻下,
库容二十亿公方。

其三云:
经营各族齐输力,
才阅三年伟绩成。
多少劳模先进者,
治河能手尽新生。

其四云:
三门峡畔三门市,
红山库边红山区,
一样工兴成市镇,
安知先日是荒墟。

第六日


八月三十日,星期三


今日上午八点出门,先在市内参观两个厂。一为毛织厂,以制作地毯为主,兼及毛织小商品。地毯以出口为主,先时主要输英国,近年大宗往苏联,历年已出口一万二千余平方公尺,近又试织毛织画,大致如都锦生之丝织画,尚未投入生产。出口之品先送样本与外国,俟彼指定花色与尺寸,然后织造。现厂中有工人五百三十人,旋观其织造车间,工人结各色毛线于经纬,随结随割断,以平口钝刀敲之使紧贴,其工作甚琐细。次观其修剪车间,许多工人坐于地毯上,修剪花纹之边缘,使花纹突出,亦为极琐细之工作,工人以青年女子为多。又一厂为制药厂,主要以生产麻黄素为主。麻黄产于内蒙古地区,此处取原料至便。我国制麻黄素之厂,此厂而外,大同亦有一厂。二厂产品合计,产量占世界各国之首位,质量亦高,优于西德。此厂年产麻黄素四十余吨(其价每吨十二万八千元),出口者十吨,其名为“红马牌”,主要输往英国与南洋。此厂又制其他各种药品。职工七百五十人。厂方注意文化教育。职工业余学习,大部分已入初中班。入大学班高中班者占百分之十七。有四十二名工人充任理论教师。旋观其各个制药车间,地上皆洒水,以防尘埃飞扬,有若干间仅于窗外一望,未入观。又观其玻璃车间,所用各种瓶罐皆自制。玻璃随人意,成种种形状,观之甚感有味。



赤峰制药厂


于是往市区西北十余里之当铺地公社之当铺地大队参观,将到之际,望见林木郁然。坐定,大队书记陈同志介绍其地之概况。此大队有四百十九户,二千余口,为汉回二族,回族少,仅廿七户。贫下中农占三百七十九户,绝大多数。全大队为四个自然营子(即自然村),分八个小队。地有九千亩,水浇地占百分之十以上。其处向为沙地,无树木,十年九旱,人民生活极苦。一九五O年开始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植树造林,抵御风沙,保持水土。迄于今日,造林已达五千八百亩。分固沙林、护岸林、护渠林、护路林、经济林、用材林诸目。又有果树二万余株。水利方面,今有干渠二道,一长十八里,一长二十五里,支渠七道,又有防洪坝,可谓全已水利化。引洪淤灌之面积逐年扩大,今已达五千三百余亩。(所谓引洪淤灌者,当洪水发时,引水灌土地,此水中带来上游之肥分甚多,较之施肥优胜。改良沙地,此为上法。)尚未改良之土地二千余亩,迄明年亦可改良。既有林带与水渠,土壤与气候均改变,以故播种可提前五六十天(以前芒种以后播种),且可种小麦、玉米、高粱之类(以前只能种糜子、黍子,取其需时较短)。作物单产之量,一九四九年仅七八十斤,迄于一九五八年,达二百二十斤。社员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一九五三年每户收入二百五十元,去年为五百元,各户大部分有存款。


听陈同志之言,知此大队之兴旺,得力于造林开渠与引洪淤灌。实绩如此,听之深为感动。出观田野,于树荫下听支渠流水,观干渠支渠之分岔处,复观高过人顶远甚之高粱。陈同志从地上抓起一撮土,皆干泥片,约三四分厚,谓此即淤灌后沉积之土也。四望皆树木,不能见远景。树为柳与杨,往日沙荒,今成茂林,十年工夫,改变如此,更阅十年二十年,其进展岂能想象乎。


下午休息。《昭乌达报》之记者二人来索稿,以咏红山水库之四绝句付之。夜八点,往剧院观京剧《巴林怒火》,系昭盟五十年前之故事,情节为奴隶反抗王爷,火其居,戮其人。表演尚可。十一点始散。


第七日


八月三十一日,星期四


晨八点过,往观文物馆。陈列之品不多,诸橱挤于一大间中。昭盟地区之古文化遗存不少,梁思成之弟(已故)曾来勘察,近年间裴文中亦来过,公社开渠翻地,时有所获。石器时代铜器时代之遗物都有。辽之上都中都均在昭盟,故契丹之遗物颇多。其瓷器可注意者,盆碗内面底部皆有三四个乃至一圈无釉小瘢点。可以想见烧制时,盖倒覆入窑,垫以三四小撮或一圈泥土,烧成后将泥土铲去者,又陈有金之瓷器。据老舍云,金瓷甚罕见,又云不知何据而断为金瓷也,观一小时许而出。


林风眠在红山作画,后排扶椅者为女歌唱家余淑岩,右为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傅智勇。


次至市区东北不远之红山,其山甚小,大致比虎丘稍大,亦不甚红,略有红意而已。山前有近年新辟之鱼池,将来拟再加点缀,杂植花木,使成风景区。于露轩中憩坐吃茶。罗进盟长嘱留字画,于是林凤眠画红山之景,谢稚柳对盆裁吊钟花写生,老舍率成七绝一首。余无可写,即为记事诗一首,凑以梁思成吃茶。


林老挥毫写山貌,
谢公妙绘吊钟花,
舍予诗就不思索,
梁老凭阑闲吃茶。


旋返市区,观一花圃。花之品种不多,而地较宽,为市民游散之所。至此,赤峰参观之节目已毕,明日将去此矣。


午睡后起,写一纸留赠所居昭盟宾馆,句盖昨日所想,今日足成者也。


诗云:
楼观三面山,
山色翠深浅。
室坐几窗净,
旅怀悠然远。


第二首云:
殷勤意无尽,
客至如到家。
多谢诸青年,
视愿惜春华。



红山老照片


此间服务员皆女青年(他处招待所亦然),其殷勤周到,确深可感也。《昭乌达报》之总编辑来,言红山(水库)与平庄煤矿今尚保密,昨日所与之诗不便登,请易他作。余更无他作,只得以留赠宾馆之诗与之。


五点半,此间诸领导同志邀我人座谈,嘱提意见。实无甚意见,仅老舍、思成与余各简述观感而已。合摄一影,然后晚餐。又是大吃大喝。食后分两批为娱乐,跳舞,看电影。余宁取看电影。片为《潘杨讼》,曾于电视中看过。其片颇长,十点半乃毕,余倦矣。


第八日


九月一日,星期五


晨进食较早,七点即往车站,相送者三四十人,叙别于站台。及将开车,我人乃登车,殷勤握别。


本文对叶圣陶日记未作改动,个别人名地名可能不尽准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