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诈骗”,专忽悠学历高的聪明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WEEKLY Author 刘三金
你还以为被诈骗,都是因为蠢吗?
前段时间,中国医科大学在读的博主@小小医学研究僧 讲述了自己和导师被诈骗的经历,令无数网友倒吸一口凉气。
在这场针对高学历人群定制的诈骗戏码里,无论你多绞尽脑汁,可能也无法逃脱被骗,因为骗子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如果你还没被骗,只是因为还没碰上适合你的骗局。
01 为科研人员准备的骗术
事情的完整经过是这样的。
去年年底,博主作为一作,导师作为通讯作者,给海外杂志投了一篇英文文章。
今年4月24日,杂志官方通知他们文章已被接收,同时还发来一个925美元的费用账单,注明是稿件处理费,杂志表示在一个月内缴费即可。
当时博主正准备考试,所以这个费用并没有着急去交。
而就在此时,骗子已悄悄趁机而入。5月7号,他们又收到了一封杂志中国代理商发来的邮件,说文章已经在线上刊出,作者可以去网站查看。
这封邮件也附带一张和上一份几乎一模一样的账单。唯一不同的是,本次账单金额为3295美元,费用名称叫做版面费。
与之前一个月的充足时间不同,发件人这次要求当天就需要将费用缴清,并表示如果不按时缴纳,会影响后续在杂志的文章发表。
来不及多想的博主决定前往银行缴费。
事实上,看到中国代理商时,她不是没有怀疑过。但后来转念一想,中国人在这个杂志发表的文章比较多,再加上该杂志一直都很人性化,因此专门雇佣一家中国代理商也在情理之中。
最关键的是,对方发送的邮件里,包含了准确的作者信息和稿件信息,就连文章发出的时间对方都一清二楚。
再者,这种骗局博主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此也就没放在心上。
然而,在缴费当天,过程极其不顺利。博主到了银行后,忘带身份证无法转账,回家找身份证时,家里的门突然无法打开,等门打开后银行已经下班。因此,这笔3295美元的版面费并没能及时缴上。
出于歉意和礼貌,博主给对方写了一封解释邮件,同时承诺第二天一早就会缴费。
骗子表现得非常冷静,在回复中写道:“请您明天尽快缴费,这样才能及时给您回执账单。”
第二天,博主终于缴费成功,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可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仅仅隔了一天,她就收到反诈中心的电话。
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称已经确定那个所谓的中国代理商为跨境电信诈骗的账户,要求博主立马去附近的派出所报警。
博主此时终于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视频发出后,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这种手段太可怕。
“好高端的骗法,还真是为你们量身定制的啊。”
“一开始还想嘲讽,看到后面心想这谁能分辨得出来?”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的被骗经历。
伪装期刊钻空子骗钱的手段,不过是冰山一角。
02 各类骗局,防不胜防
根据目标对象的生活轨迹和身份定制化行骗,是当代骗子的特点。
别人有出行航班,骗子就扮成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延误为由声称提供补偿。受害者一旦上钩,骗子就再用“需要转账验证账户安全”“刷流水确保理赔通道畅通”为幌子套取交易验证码,转走资金。
要是有人爱网购,骗子就装成快递员添加好友,随后将其拉入兼职刷单群。
女生预约HPV疫苗,就有和疫苗预约平台几乎一模一样的网站发来短信,点进短信里的链接,填写预约信息和支付界面也和官方网站无异,令人难以辨别。
有时候,骗子还会打着正直善良的名义,实行连环骗。
大学生小杨接到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姓名和身份信息后,称其有校园贷记录。
小杨否认自己办过校园贷后,客服则称可能有人冒充他贷款,并好心地表示可以帮他注销“校园贷”记录。
担心征信受到影响,小杨同意和客服开启视频会议并共享屏幕。在客服的“指导”下,小杨向多个网贷平台申请了贷款,损失将近4万元。
就这样,小杨为了解决一个子虚乌有的校园贷,反而背上了真正的贷款。
南京方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电信公司“客服”打来电话说有人冒充她办理电话卡。通话结束没几分钟,就有“民警”打电话说可以帮忙处理此事,最后向她索要银行账号和密码。
从旁观者角度看,有人可能不解: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相信别人?
但反过来想,当电话里准确说出你的所有信息时,谁又能保证自己心态稳如泰山呢?更何况对方说的还是涉及到钱财的大事。
拿捏住人性的弱点,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有社会经验的人也容易掉进圈套。
有的留学生相信“公检法”口中身份被盗用的说法,向其缴纳“取保候审费”。
有高中教师被“民警”告知牵涉到一桩诈骗洗钱案,7个月被骗253万。
进入AI时代,骗子的手段则更多了。
今年年初,香港发生一起涉及2亿港币的AI诈骗案,震惊全港。
起因是一位跨国公司的香港财务收到了“英国总部首席财务官“发来的的消息,称有一项秘密交易需要处理,并要求他参加一场线上多人视频会议。
和“总部高管”开会的过程中,这名员工被多次要求向其他的银行账户转账,金额高达2亿港元。
事后等到向总部核实情况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骗子的手法其实并不新鲜。他们先在网上下载真实的人物视频,然后通过深度伪造技术改变人物的口型和声音,并让AI参加最终的视频会议。
这类AI在短视频领域很常见,之前火爆互联网的外国美女,很多都是AI合成。
〓 曾经吸粉无数的“俄罗斯娜娜”,实为中国人AI换脸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在一对一视频时还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但在多人视频会议中则容易放松警惕。
骗子正是利用此心理,创造了这起香港史上最大AI诈骗案。
事实上,谈及林林总总的骗局,骗子狡猾和骗术高明当然不容忽视,但无论表面上是哪种原因,但骗子能够对我们实施精准诈骗的最关键的问题,其实还是——信息泄露。
03 你的个人信息,正在“裸奔”
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精准诈骗都与信息泄露有关。
骗子不仅能准确说出我们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连我们的出行、看病等一切生活轨迹都一清二楚,令人与裸奔无异。
数字时代,信息倒卖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有的平台只需要9.9元,就能通过手机号码将号主注册过的网站都找出来。
有的商家只需要身份证号和手机号,能查询个人户籍、婚姻情况、开房记录等33项服务。
利欲熏心之下,更有人将“人肉搜索”做成了生意。
根据北青深一度的报道,大学生李雅芳沉迷网络游戏,为了守护自己所在的游戏家族,经常在网上和人对喷互骂。
有一次被人人肉搜索后,她也开始摸索人肉别人的途径。后来通过朋友她被拉进一个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资源群。
意识到有利可图后,便组建了一支分工明确的信息倒卖团队,将人肉搜索彻底生意化。
团队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囊括管理者、会计、客服等人员。团队下游是有人肉搜索需求的客户,上游则是能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的人。这些人一般是任职于海关、银行等机构的工作人员。
有一位曾在银行催收公司工作的员工就是他们的信息提供者。这名员工在工作期间下载了几亿条公民信息并拷贝到自己的移动硬盘上。离职后,他将这些数据制成数据库,在微信群中出售,总共获利三四万元。
由于客户需求量巨大,李雅芳团队的订单供不应求,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流水超过20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就收集到了37万条个人信息。
为了不被警方盯上,团队里的人随时清空聊天记录,随时将手机格式化。好在警方最终还是破获了案件,李雅芳被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三年。
然而,虽然警方一直严厉打击信息泄露问题,但它就像角落里的蟑螂一样,始终难以根除。
即使运气好的人没有遭遇过诈骗,但肯定也经历过推销电话的狂轰滥炸。
刚生完孩子,儿童摄影机构就打来电话让你预约;
刚办完信用卡,各种贷款中介就开始联系;
买完房子,装修公司和家具商的推销电话接踵而至……
还有保险、代账等,实在不堪其扰。
而这些海量的真实数据,价格却只有几毛钱一条。前段时间,很多知名企业家的个人信息遭大规模泄露,平均价更是只有两分钱。
本来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的个人信息,通通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符号。
而普通人能做的,也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不点进来路不明的链接,不随意透露密码和验证码,不轻易给陌生账户转账。
我们期盼技术和监管都能再完善些,毕竟无论什么时代,隐私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变成牟利和诈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