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会考虑生三娃?

北小河FM 为何鸭 2021-07-07

三娃政策来了,即便你爱子如命,你会考虑生三娃吗?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生?什么样的人愿意生?不同年代的人为何在生育意愿方面会迥然不同?这些看似家长里短的问题,影响着中国的当下与未来。

 

本期北小河FM节目,3位70后父母和1位80后父亲开聊这个话题。


【本期话题成员】 

王少华,70后,两娃爸爸,律师

冯立宏,70后,独生女妈妈,前大厂工程师

贺哥,70后,独生子爸爸,记者

大河孙,80后,两娃爸爸,记者

 

【时间轴】  

 02:38 当年我们如何决定要孩子

13:22 为生二胎,有人辗转美国

18:08 生三胎前,先看看家里房子够不够

20:47 不愿降低生活水准,是生育意愿低的重要因素

23:55 政策的滞后性

35:21 中产阶级愿意生三胎吗?

40:54 放开总比不放开好

55:20 受教育越高的女性,生育率意愿就越低

01:06:55 养育孩子是人生最好的体验

  

【内容概览】

大河孙:生不生三娃?这个问题我和我媳妇还真考虑过。我家是2011年生一孩,然后就有生二孩想法;生二孩是2015年,国家说要考虑全面二胎了,我们就赶紧在8月底把老二生下来了。


当时我就问我媳妇,会不会考虑生三胎?她态度很坚决,说“你滚”。昨天我回去又问她,还是不同意。她说一是家里老人带不了孩子了;二是她的年龄大了。


王少华:这里面我最不可能要三孩了。我已经有一儿一女,且岁数已经比较大了。


我从小其实不喜欢孩子,并且对中国的人口之多特别烦恼。我在农村长大,看到一些有很多孩子的家庭穷困潦倒,觉得特别惨。


可是结婚没多久,老婆就怀孕了,在知道消息那一刻,立马就决定要了。等孩子一出生,对孩子的爱占据了一切,从此就特别喜欢孩子,反差巨大。


我这人做事没有太多计划,老婆怀上老二时,犹豫过要不要。但当你见到孩子出生时,保证你一点都不后悔。


假如我还有机会生第三个,我会不会要?我不知道,但是如果生出来,我肯定很喜欢。


其实,要不要生三孩,需要更多地站在女性角度去考虑,生孩子对她们的影响特别大。因此,生育的决定权应该在女性手中。


另外,生多少孩子,是个人的事,由育龄父母去决定。当然,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给予鼓励,但不要强迫他们去生。




冯立宏:我博士毕业时已经二十七、八岁了,然后直接进大厂工作。


我和我先生是同学,我们的计划性都不强,没有说结了婚马上就生孩子。工作几年后,领导想让我去南非支持个项目,去的话要提前打很多种疫苗,我们当时担心打疫苗对怀孕有影响,立刻开始“造人”,后面就挺顺利了。


领导也没其他话,就说你下次再怀孕时,要提前半年告诉我。娃生出来后,我的产假也非常短,只有90天。


其实在小孩三岁时,我有非常强烈的愿望生二胎,想让孩子有一个伴儿。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迫于压力没能实现。如果这个政策20年前就有,我应该会生两个,但三个是不可能的。


贺哥:如果相关政策早执行2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就没有这么严峻了。


冯立宏:如果当时就放开二胎的话,加上一些配套政策,如单位的产假、哺乳假,孕期的妇女在一年之内不许辞退等,会有很多人有二胎意愿的。


我有一个同事就生了二胎,过程中她开了一个假的证明来领生育补贴,结果被社保局查到,就被除名了。而她生二胎这个事现在是政策允许的了,不但不会被除名,还会享受一些优惠政策。


当时也有一些同事选择去美国生,去美国生孩子的费用也就是三、四十万,而我有同事在北京生的二胎,补交的社会抚养费也得二十七、八万,两相权衡,很多人就选择去美国生。


贺哥:我特别喜欢小孩,也是个计划性特强的人,我是2002年结婚,婚后和我老婆就有个共同目标,就是尽我们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养育,这一准备就是8年,包括换大房子改善居住,接父母来同住,直到2010年,我们的孩子才出生。


当时是想要二胎的,但是在养育一娃的过程中,觉得这真是个大工程,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成本太高。到了2013年、2014年,家里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帮忙带孩子了,我们就基本断了二胎的念头。到2015年二孩放开,对我来说波澜不惊了。


大河孙:一看到放开三娃的信息,我就打了个小算盘,结论是三娃不能要。我们家现在是三个房间,我们两口、老大、老二分别睡一间,如果再生一个,房子不够大,就得换个大房子;然后车也小了,再换个7座的车,支出巨大。这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东西可能更多。


这一算下来,就算携程的梁建章说每多生一个娃给你100万,从物质上讲还是不划算的。


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那些年轻人,他们不愿意多生娃,或者是不愿意生娃,甚至是不愿意结婚,孩子真的是挤占父母很多时间,而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我的姥姥姥爷生了7个孩子,养大了6个,他们把人生全奉献给孩子了,他们自己的人生在哪呢?我们已经过了追求生存的年代,现在要追求个人的发展;以前还讲集体,现在更多讲个人。


王少华:很多人不愿意为了要三胎而降低生活水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们觉得为这个事做出牺牲不值得,这恰恰是大部分人不愿生孩子,或者说不愿意要二胎、三胎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谁会去生育三胎,谁对生三胎最有欲望?我认为60后和70后最有欲望生育孩子,包括生育二胎、三胎。


第一,这代人还保留着一定的传统观念。他们能够感受到身边多子女家庭的影响,觉得这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第二,这代人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从较低的生活水平越变越好,现在处于相对生活无忧的状态。他即便多生几个孩子,生活水平降低一点,也差不过小时候的水平。


麻烦在于,这代人顶多能赶上个生二胎,生三胎是从生理上没有条件了。这个情况就很尴尬,国家放开二胎时,60后几乎就都没戏了;现在放开三胎,70后也几乎没有希望了。


贺哥:这也体现了计划性政策的滞后性,如果政策能提前10年到来,困难可能没有那么大。现在年轻人的压力确实太大了,三胎放开的消息出来后,感觉网上舆论是一边倒地在调侃这个事。


这个政策的执行难度很大。搞计划生育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推行打胎、结扎,但没法逼着大家去造人。不能逼着人家生二胎、三胎,只能靠出台各种福利或配套的鼓励政策,去把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发掘出来。


现在更大的问题是,一胎生育率上不去,把这些压力转嫁给已有一胎的人群,让他们去生二胎、生三胎,这个难度很大。应该用同样的行政资源去给未婚未育的年轻人减轻压力,可能激发出他们结婚生子的欲望,先把一胎的生育率给提上来。


大河孙:《财新》有一篇评论说,中国现在最应该干的并不是赶紧推行三胎政策,而应该好好总结二胎政策为何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拿到一些靠谱的结论,那么再来推动三胎比较好。


我们家就是个例子,我们很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生了两个娃,但是我感受不到来自政策的驱动力,帮助我更舒心地抚养两个孩子。只看到在个人所得税中有个专项扣除,感觉作用微乎其微。我现在对生三胎毫无动力。


王少华:要注意政策用词,过去禁止你生二胎,违反是要罚款20多万的,现在这笔钱你等于省了。


这次是放开3胎,只是从禁止变成允许、放开。也会有一些配套政策,但这离鼓励还差得远,你刚才要求的是鼓励。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因为出生率比较低,他们是鼓励政策。


实际上人类社会就有这个规律,当年轻人个性觉醒后,把个人价值看得比较高的时候,他就不愿意生育了。全世界皆如此,中国也不绕不过去。


我们要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前有个预判,提前给一些鼓励,而不仅仅是允许、放开,给鼓励也别扭扭捏捏的,应该直接放出大招。


大河孙:现在什么样的人更可能生三胎?感觉要么是很有钱的,他们没有物质条件的束缚,生几个孩子可以雇保姆照顾。另外就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的人,他们可能还是以前的想法,生孩子多,就有更多的劳动力。


但是中间的这一层人,包括从农村出来打工的群体,可能最多到二胎了。很多中产阶级更是生完一胎,就觉得很辛苦了。


不光生,还要养;不光养,还要育。教育层面的问题就更难了。


王少华:我问问你们几位,我们生3胎可能性都不大了,你们对自己子女的生育会有什么期望吗?比如说期望他们生几个孩子?


贺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顶格生3个,只要我和我老婆身体可以,我们退休后帮他带。因为我喜欢孩子,我没能多生几个,他来补上。


王少华:我对孩子真的无所谓,我可以想象我的孩子未来可能都不要孩子,他们结不结婚都很难说。我觉得人还是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多体验些不同的人生,当然婚姻和养育子女也是一种体验,但是这种体验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特别是对女性来说代价太大。


冯立宏:我家是女儿,我会觉得她如果生两个会比较好。她自己也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那种家庭氛围。两个孩子在情感上会有相互依靠,不那么孤单。


2021年5月31日,北京,一名儿童从一家饭店的广告前走过。图片:CFP


大河孙:生三胎牵扯很多问题。从女性角度,年龄是个看得见的硬指标,就举冯博士的例子,30岁左右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工作,起码得工作几年才能生第一胎吧?第二胎起码得间隔两岁吧,这时带两个孩子,自己会很累,职场上也会遇到瓶颈。可能到了40岁再生三娃,此时对身体是巨大的挑战。


王少华:我看美国做过一项研究,就是说导致生育率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高等教育的普及,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大的决定权,受教育越高的女性,生育意愿就越低。


女性在学业和事业上投入了更多心思,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自信,而且接受教育的过程确实会占用很多的时间,等到她有时间来考虑生育时,年龄已经偏大了,这时候她能生1个就不错了,能生俩是勉为其难,生3个更是不可思议了。


等你30多岁生孩子的时候,往往是精养、细养,花费的心思越多,你做出牺牲就越大,你的感受也就越深刻,越不敢再生第二胎。反倒是20来岁就生第一胎,后面的二胎、三胎会更容易。


大河孙:我的感受很强烈,我很喜欢小孩子,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带过他们。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我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在做父亲这件事上,我还很不成熟。成为一个好父亲是很难的一件事。


我也在思考,是早生好,还是晚生好?


如果我现在才做父亲,即使我以前没有养育过孩子,但我在人生阅历上,在父子关系上,都会有更多的认识;如果我刚毕业20出头就当爸爸了,可能孩子稀里糊涂就长大了,主要是老人带大的,你对他的期待,他对你的想法,这些可能都是一笔糊涂账。


王少华:要站在多生孩子的角度,早生付出的牺牲没那么大,对父母的触动没那么深;但从做父母的体验上,或者父母希望在子女教育上做的更好,当然还是年龄大一点再当父母较好。


晚生孩子,父母相对来说都会更成熟,对待孩子能够更细心、更耐心,也更有办法,能够这样做的人,恰恰说明富有责任心;但你责任心越强,可能就越不敢生二胎、三胎。


贺哥:今天围绕人们为何生育意愿这么低,我们聊了很多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其实卫建委有一个统计,给出了基于全面数据的,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以及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这三个因素很切中痛点,如果国家迫切要激励生育率的改善,针对性地解决这三个重要原因就完了,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一定要出台鼓励措施,而不是强制性措施。现在网上就跳出一个奇葩,他建议将来国家管控避孕用具,只有生完二胎,才有权利使用避孕套,真是一个又坏又蠢的建议。


冯立宏: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接受者是人,要有尊重。


王少华:最后说一点,我是鼓励生育的。我回忆了一下,我活到现在51岁了,感觉自己人生最幸福、最有价值的体验,就是陪伴两个孩子的时光。


所以,建议大家尝试一下,但同时我得强调,作为男性来说,我体验的这种幸福是建立在我爱人做出牺牲的基础之上。对于女性来说,我的体验就不具有代表性。


冯立宏:我作为女性补充一句,女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我举一个例子,在我女儿几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回家,刚进小区,我妈就抱着孩子下来了,孩子远远地看见我了,她既不笑也没让我抱,而是瘪着嘴要哭。她有几天没见着我了,那种委屈写在脸上,然后我把她抱过来,她就笑了。这只是一个小点,但我印象特别深刻。作为职业女性养育孩子会很辛苦,但是孩子也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贺哥:我认为养育孩子是人生最好的体验之一,该生还是要生,能早生就要早生。


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家未来会出台更多针对二胎、三胎的激励政策,作为单身人士,如果不去生育,享受不到这些政策,其实意味着缴了更多的税。就好比过春节给孩子压岁钱,你没孩子的话,你只能付出,没有收获。


大河孙:也好比,结婚办事的话能收到随礼,如果不结婚,就是只出不进了。


我们今天聊下来有个感觉就是,国家的政策出来太晚了,错过了主要的争取对象——60后、70后,像我这样的80后都已经在摇摆了,你们70后的意愿还比较强烈。政策要给80后以更多的鼓励,90后至少目前看不是那么乐观。


冯立宏:希望也许寄托在00后身上。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小宇宙APP、喜马拉雅和网易云音乐,搜索“北小河FM”收听我们。此外,您还可以下载全现在APP,在订阅我们的同时,获取更多深度资讯。

如果您想在任何泛用型播客找到我们,除了搜索“北小河FM”,还可以通过复制我们的RSS地址,在相关播客平台完成订阅。RSS地址:https://fm.allnow.com/rss

《人们为何越来越喜欢户外?》
《绝命越野:他们为何不肯回头?》
《今天的年轻人究竟能不能欣赏《指环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