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12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三名新冠患者去世,上海疫情到底证明了什么?

明眼先生 2022-12-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燕梳时评 Author 梳子姐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加星标★


作者 | 梳子姐

 

疫情真的改变了世界。


从此以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一)

 

这波上海疫情,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论,直到现在也没有平息。

 

每个立场上的人都顽固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哪一方都没有妥协退让和共情的姿态。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发生在胡锡进和马光远身上。

 

胡锡进说:


应该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准备好为抗疫承受一些临时经济损失,防疫肯定会导致GDP降一点,那就降一点吧。

 

马光远闻之愤怒,反过来炮轰老胡:


酒足饭饱的时候,能不能看看那些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那些被裁员失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的人?吃饱不忘民间疾苦,这才是一个吃饱饭的人应该干的。

 

一个是体制内退而不休的喉舌,另一个是体制外的独立经济学家,两位老先生不是私人恩怨,他们背后站立着不同的利益群体。

 

这种争论到底有多少意义呢?

 

经济学家任泽平站了出来,他喊话说:

 

当下这个形势,建议经济学者、科学家、媒体人等,尽可能实事求是,尽可能建设性,尽可能为稳增长、科学防疫、复产复工和民生建言或实际做点什么。如果不能,有所担心,可以不说,可以沉默,但是请不要粉饰,不要说违心话。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观离合。
 

显然,任泽平既愤怒又无奈,他似乎已经看透了哪些事在粉饰,哪些话是谎言,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就是上海抗疫的最大特殊性,残酷的利益取舍让凝聚共识变得万分艰难。


 

(二)

 

4月17日,上海终究还是出现了新冠重症死亡病例。

 

这三名重症患者一名89岁,合并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三级、脑梗,另外两名均为91岁,合并患有脑梗后遗症、高血压、冠心病。

 

同一事实摆在面前,不同的人也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有的认为,3名死亡患者年龄较大、而且合并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不能把死因全部归到新冠上来,毕竟这些老人就算感染普通肺炎也有极高死亡风险。

 

这种观点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对,难道他们就活该成为新冠牺牲品,难道他们的命就不是命?这些老人换成你的亲人,还会死得理所当然么?

 

一些主流媒体也借专家之口说,3个死亡病例是个警醒,再次验证目前政策必要且正确。

 

曾参加过武汉抗疫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客观地说:

 

非疫情防控下每天也会有死亡病例的出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除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外,还要进行与常态下相关因素科学分析。

 

现在各种观点的产生与逻辑无关,完全是不同立场的利益诉求。

 

想想都不可思议,这3个死亡病例既可以当作渲染疫情恐惧可怕的实例,也可以作为奥密克戎致死率低的依据,简直就是随意取舍,任人摆布。

 

那么到底哪个更接近真相,更有利于全社会科学防疫呢?

 

这个问题交给大家自行判断。 


 

(三)

 

现在的上海,从尖子生瞬间变成任人嘲讽的差等生。

 

不可否认,上海失常的表现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然而,刚刚看了新华社刊发的《这就是“躺平”的代价》,感觉至少在防疫成就方面对上海似乎又有点不太公平。

 

新华社报道,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5亿,死亡人数逾619万例。

 

其中美国最惨,2月1日一天就死了4184例,持续半个月每天死亡2500多例,现在仍然每天400例。

 

1000万人口的瑞典,死亡病例超过1.8万,500万人口的挪威,也接近3000例。

 

相比之下,2500万人口的上海,感染30万,只有3例死亡,按说成绩并不差。

 

问题是咱们的要求高,只能考100分,99.9分都不行。

 

所以上海依然是受人鄙视的差生,依然抬不起头来。


为了考出100分,上海正不惜一切代价,这代价不仅包括胡锡进所说的GDP下降,还包括一个个额外死亡。

 

那些额外死亡者,每个人都带着悲伤的故事离开人世间。

 

3月23日,3岁小女孩发高烧一天住不进医院,最终因疱疹病毒攻击脑干而不治;

 

4月1日,39岁女白领没有等到核酸报告,忍着病痛走回家里,第二天凌晨猝然离世;

 

4月14日,71岁的小提琴家陈顺平因剧烈腹痛求诊两家医院遭拒而跳楼自杀。

 

刚刚看到一个消息,4月12日,54岁的曹进胜在防疫消杀时猝死。

 

3月初以来,他每天从事十几个小时的消杀工作,由于过度劳累导致死亡。

 

又累死一个,这样的事还会发生吗?

 

他们的死与病毒没有关系,只是无辜地成了代价。

 

甚至还不如感染成为阳性,那样就有可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条件。

 

一边是有病没法治、隔离在家吃饭难,一边是大量无症状患者成了干饭王,靠跳广场舞消化食。

 

这种对比让人心里堵得慌,靠讲道理恐怕难以把人说服。 

 

(四)

 

今天有个重要会议,出台举措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求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货车司机通行。

 

现在让人迷茫和困惑之处在于,一人有病全城静止,封城不叫封城叫静态管理,健康码不能证明健康必须核酸报告,隔离病毒先封路口再贴封条,核酸检测无休无止没有标准。

 

现在高速公路货运司机被堵死了,相当于动脉出现血栓,不打通就会出现大麻烦。

 

问题是,无故受限的只有货车司机吗?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农委副主任说,近一个月来全市抢种了8万多亩蔬菜。

 

有人不理解,上海还用种菜吗?猴年马月才能吃到这些菜?

 

其实,上海并不都是高楼大厦,也有农田菜棚,

 

当全国各地往上海运蔬菜时,位于青浦朱家角万隆村的蔬菜则烂在了地里。

 

由于这里有配送员工确诊,万隆村由管控区升级为封控区,要求村民足不出户,交通物流也处于封控状态,蔬菜只能烂在地里。

 

近在咫尺的蔬菜吃不到嘴里,或许这是饿肚子的真正原因。

 

这波上海疫情,狂热的加油少了,动辄英雄的赞颂少了,很多人累了倦了之后,开始进行冷静的思考。

 

思考为什么说得挺好却做不好?

 

思考无休无止的疫情以何种方式终结?

 

思考自己的生计该如何维持?

 

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什么?

 

思考人应如何遵从自然规律?

 

独立思考,是混乱前夜的救赎。

 

世界变了,变得那么陌生冷酷。


当现代化大都市为吃喝犯愁时,


一切都将成为奢谈。



PS:添加小编进入群聊


◆更多阅读

有多少恶,在披着“防疫”的外衣?


以岭药业与它的连花清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饶毅呼吁严格审核


点亮在看证明您已阅,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