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12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新冠感染突破50万,上海人在指导北京人囤粮!

明眼先生 2022-12-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燕梳时评 Author 梳子姐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加星标★


作者 | 梳子姐


 
春节以来,全国报告新冠感染者已经突破50万例,曾经的优等生上海煎熬了一个月也没看到希望。
 
在这波疫情中,管理者不遗余力地倾尽所有可能想到的封控措施,估计已是身心俱疲。
 
深遭疫情之苦的人民则在盘算和焦虑,盘算着生活怎么办,焦虑疫情啥时候是个头?
 
人一旦开始思考,就会促进内心的觉醒。
 
4月24日,当北京发布聚集性疫情潜伏一周的消息后,不少市民迅即行动到超市采购囤货。
 
“疫情来的时候没慌,你们囤粮抢菜我却慌了。”



网上这副对联溜造得极为贴切,一针见血:


北京官员指挥上海官员封城;


上海人民指挥北京人民囤货。

 
这句话反映出多数人的真实心理,因为大家明白,谁都不可能比上海人更幸运,社会物资再充裕,不能出门照样会挨饿。
 
有人挨饿是缺物资,有人挨饿是缺钱。
 
无论缺啥,这个年代都不允许再出现挨饿的现象。
 
无论有多少困难,病了的和没病的,老年人和其他人的死活都要统筹兼顾到。
 
这本应是一个科学性、常识性问题,可是却被无处不在的政治标签搞得不知所措。
 
社会管理的混乱,过度防疫的泛滥,都来自于思想认识的撕裂。
 

有的专家说病毒可能会变异的更加严重,有的专家说奥密克戎病死率是流感的7到8倍,无论他们描绘了多么恐怖的一种未来场景,更多人则怀揣着对当下生产生活的担忧顾虑,这也是一种难以弥合的深度撕裂。
 
修复裂痕、建立共识,不是谁说服谁,谁服从谁,而是能不能建立起共同的利益基础。
 
简单地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极端防疫措施,只要人民群众能够从中得到可期可待的真实利益,他们就不怕牺牲、自觉忍耐。
 
反之,就很难让人无条件配合服从,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没人愿意再喊“加油”的原因所在。
 
那么,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哪里呢?
 
环球网在社评《疫情防控,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中给出了答案:

一是控制疫情,二是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这三者缺一不可。

事实也证明,凡是疫情防控怨气大的地方,往往只择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凡是疫情防控得到群众拥护支持的地方,必定三者统筹兼顾、不偏不废。
 
答案也很明确,疫情防控是道多选题,眼里不能只盯着封和堵,还有疏与解,一心只想着头顶的乌纱帽便会制造人间灾难。

今日封五城,明日封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病毒又至矣。

今天北京朝阳开始全员核酸检测,部分区域实行静态管理,这是北京市从未有过的管控升级。

胡锡进身在朝阳,他在包子铺里边吃包子边琢磨一个重大问题,北京决不能走到“全域静态管理”那一步。

如果北京也变成第二个上海,那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一些人把疫情防控做成单选题还算好的,最怕是搞成判断题。
 
判断题的特点是泾渭分明、是非清晰,非对即错,没有丝毫回旋空间。
 
打着清零的旗号随意堵路、封村、停产,无论疫情多大程度都搞全员核酸、多轮核酸,稍有违反管控规定的动辄拘留入刑,凡是提不同意见就扣上“躺平”的帽子,这都是做判断题的表现。
 
判断题最简单,咔嚓一刀切,不需要费任何脑筋。
 
相反,搞人性化、照顾民生则劳神费力不讨好,稍不留神还有丢官罢爵的风险。
 
让你当具体管理者,你会如何选择?
 
有位读者留言说:疫情三年了,适应了口罩,习惯了核酸,病毒也不觉得有多可怕,可怕的是这场战斗中,那些丑恶的人性,堪比病毒更无情。
 

人性不可高估,先利己后利他是本性使然,我们不能想当然以为灾难来了就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上海查处的多起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以及倒卖捐赠物资案件表明,趁疫打劫并不是个别现象。
 
合肥核酸检测机构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也表明,已经有利益团体把疫情做成了生意。
 
更无法理解的是,简单的一个病死率统计问题,都很难形成共识。
 
张文宏医生说,把基础疾病死亡计算在内,上海病死率维持在0.0178%,有的专家则说世界范围内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不同的数据表达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社会心理诱导结果,并深刻影响政府决策。
 
我们无法读懂专业人士的立场,也不能替他们作出判断,但只是觉得不宜用未知恐慌否定已知现实,不宜只强调一个问题而忽视另外其他问题,不宜过度抬高主观能动性而忽略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行文至此,突然发现疫情过去了两年多,可是整个社会似乎对这种病毒仍然一无所知,除了渲染的可怕就是可怕,感染者到底有哪些症状,如何有效自我隔离防护,都是怎么转阴变好的,既缺少相对权威的科普宣传,更缺少亲历者的现身说法。
 
前几天上海有位小伙子,确诊新冠9天后自愈,这种减少耗费社会公共资源、靠个人努力就能战胜病毒的做法,难道就不值得肯定和鼓励吗?难道对动态清零就没有贡献吗?
 
防疫确实很重要,但绝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维护经济安全、保护基本民生须臾不可忽视。

有个段子形容2022宇宙最惨:

人在上海,钱在A股,丈夫做房地产,妻子做教育培训,父母有基础病,孩子上网课需要高考,买了恒大期房,听从辟谣没有囤菜,响应号召怀了三胎。

每句话都是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这个笑话让人笑不出来。
 
现在看,战胜疫情也并非只是单纯的医学问题,更依赖于整个社会的理性、从容和镇定。
 
若是不能培塑良好的社会心态,疫情的紧箍咒将会把所有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此衍生出的次生灾害,是怪病毒,还是怪我们自己呢?


PS:添加小编进入群聊


◆更多阅读

昨晚,北京的超市


张庭17亿豪宅被查封,牵涉陶虹和徐峥,背后全是利益和人性


封城会越来越及时的


点亮在看证明您已阅,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