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南的秋天到了🤩
8月7日,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立秋以后
自然界的草木开始结果孕子
进入收获的季节
而在海南五指山牙胡梯田
新的秧苗才刚刚种下
2024年8月3日,牙胡梯田披上了一层翠绿的新装,刚插秧的梯田水满田畴,层层叠叠的梯田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图源于海南五指山旅游微信公众号
其实,早在六月
牙胡梯田的早稻已完成收割
七八月,夏秋交接之际
千亩梯田的晚造水稻种植工作
也已全面铺开
等待着下一次丰收
牙胡梯田在秋收的季节成了“金色海洋”。这是11月份的牙胡梯田。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吴文生 摄
牙胡梯田最高海拔不过600米
与动辄海拔千米似天梯的
西南梯田相比
只能说是“小家碧玉”
梯田常见
但在黎族聚居的深山
却并非如此
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时代
想要将大量倾斜的山坡
变成一级一级平整的梯田
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活在五指山地区的黎族先民
找到了解决之道
牙胡梯田层层叠叠。这是10月份的牙胡梯田。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千百年来
黎族先民擅长的农业生产模式
是“砍山栏”,即刀耕火种
这一耕作模式对土地破坏大
为了保证肥力
他们不得不每年或隔几年
更换一次坡地
因此更常选择“畲田”
而非费时费力修筑梯田
2024年7月19日,当地农民正在蓄水翻耕,全力投入夏耕夏种,牙胡梯田进入繁忙的耕种农时状态。图源于海南日报
“五月畲田收火米,
三更津吏报潮鸡。”
唐代谪居崖州的名臣李德裕
便曾在诗中描述过
海南先民在畲田的劳作场景
这是一种不设堤埂、顺坡而种的
原始山地利用形式
也被认为是梯田的初级形态
于是
从昌化江河谷到白云之巅
因山就势,因地制宜
一代又一代接力
在山丘坡面上
开辟出了千余亩梯田
俯瞰牙胡梯田。图源于海南五指山旅游微信公众号
森林在山顶
梯田在山腰
村寨在山脚
再加上流淌其间的水系
牙胡梯田由此实现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一体的
“四度共构”生态景观
一代又一代人的耕耘
把原本不适宜种植的土地
变成了理想的家园
如今,牙胡梯田凭着
“海南第一梯田”的声名
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人们多了条吃旅游饭的新路子
2024年5月26日,牙胡梯田迎来了丰收季,层层叠叠的金色稻浪在微风中摇曳,尽显硕果累累的景象,一幅幅丰收画卷在此展开。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黄逸轩 摄
海南岛的秋天还有一种美
叫“金色稻浪”
海南岛的秋天有一种稻
它传承千年,名为“山兰稻”
不同于传统耕种在水田里的水稻
山兰稻是海南黎族百姓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筛选出来适宜山地种植的旱稻
海南五指山、琼中、保亭
白沙、乐东等市县均有种植
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益条村的山兰稻。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中部山区多丘陵、雨林
并不适合水稻生长
但人们在耕作中发现
山地上种旱稻
无需再建排水沟渠
可巧妙地避开雨涝
因此这一旱稻流传播种至今
在白沙青松乡,演员们在山兰稻田间为游客表演实景演出歌舞节目。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每年农历五月,山兰稻播种
这时,种植农户砍下一支树干
或树枝将其削尖
在土壤里开挖小洞穴
再在里面放山兰稻种,填土踩实
农历七月抽穗时
种植农户就会在稻田里
搭建一间简陋守寮
待到农历八月
山兰稻挂穗时过来看守
防止农作物毁坏
到农历九月至十月
山兰稻成熟收割期
人们把一串串稻穗捆扎在一起
放在晾晒架上晒干
白沙青松乡拥处村晾晒的山兰稻。海南日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普通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
而山兰稻却是“一年一造”
从播种到挂穗收获
足足需要大半年的劳作
勤劳的人们从夏天到秋天
等夕阳变朝阳
等稻种成稻穗
图源于看鉴海南微信公众号
夏未央,秋已至
我们在春天播种
在夏天耕耘
今日立秋
草木开始从繁茂葱茏
趋向成熟结果
希望你朝心之所向付出的
种种努力
也灌溉出一场功不唐捐的
好结果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里培育的彩色水稻。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一望无际的稻田
是土地的答案
时间以一种静默的力量
把惊喜埋在田间地头
藏在每一个前行的脚印里
土与土皆有所成
路与路皆有通达
三四月做的事
八九月自有答案
一起迎接让人期待的秋天吧~
🌾
来源:海南发布综合海南日报、海南五指山旅游微信公众号、看鉴海南微信公众号、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编辑:林明洋
海报设计:符爱华
内容审核:林英翠
值班主任:史晓晖
海南避暑指南!让你的夏天立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