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观察 | 拜登团队中对华“竞争派”和“中立派”分析【走出去智库】

孔闻峥 走出去智库CGGT 2021-06-27


《美国观察》  

近日,拜登在参加媒体采访时表示,会重新考虑美国对华战略,同时制定一连串可能并且连续的战略。在当下的国际关系中,中美关系既是全球热点话题,也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拜登"上台"后首先是解决国内的社会矛盾,将全力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社会的高度分化和分裂,而把外交和安全政策交给国家安全机构特别是其他内阁成员。因此,了解拜登的对华政策,可以从其核心团队成员的观点中一窥端倪。


拜登核心团队成员持哪些对华观点?走出去智库(CGGT)推出新一期《美国观察》,由孔闻峥在美国为您提供前沿的资讯分析。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纵观目前已经确定进入拜登内阁的外交政策专家,不难发现他们多数认同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甚至多少赞同中国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


2、美国有学者将目前民主党内政客对中国的态度分成三类:“竞争派”、“中立派”和“乐观派”。且不说目前在华盛顿,“乐观派”似乎已经不再是主流,在拜登目前提名的团队中,前两者也显著地占多数。


3、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领域,拜登政府同样可能将此看作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为了保持领先,拜登政府甚至可能采取更为严苛的手段限制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正  文


截至目前,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已经公布了一批内阁人选,其中包括多个外交政策方面重要职位的提名。大批经验丰富的政坛“精英”人士将在拜登团队中担任高级职位的政策专家,势必将成为未来四年构架美对华政策的中流砥柱。


纵观目前已经确定进入拜登内阁的外交政策专家,不难发现他们多数认同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甚至多少赞同中国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虽然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特朗普时期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但在对华方面,他们提出的政策框架却与特朗普时期的一些举措不谋而合。广泛认为将在拜登外交团队中任高级职位的前五角大楼官员Kelly Magsamen在一篇报告中提出,美国未来的对华政策将分为三个方面:限制——对中国的一些有政治影响力的行为及经济贸易行为进行限制;平衡——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同中国进行合作;竞争——提高美国自身在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竞争力。


中国问题在拜登政府中的重要地位


近日,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对拜登的专访。除了大量关于国内政策的讨论外,在外交问题上,专访特别提及了两个国家:伊朗和中国。


提及中国时,拜登明确表示,他不会立即针对关税问题采取行动。也就是说,他既不会取消特朗普时期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也不会改变或撤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以及协定要求的中国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与服务。


拜登表示,他将对中美现有的协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与美国的亚欧传统盟友进行磋商,以制定出一套清晰的战略。他也重申了在选举期间就提出过的中国政策:与盟友们达成一致的立场,并将恢复同盟友的关系作为任期初期的“首要任务”。


同时,与特朗普全面向中国“甩锅”不同的是,拜登强调了增强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其中包括政府投资支持美国半导体等产业的研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等等。他将此称为“制衡”中国的办法。


从拜登此次针对中国政策的明确表态,以及拜登建立的外交政策团队,都可以看出拜登的对华政策虽然是换汤又换药,但针对的“病症”却是一样的。近日,美国媒体与智库等专业机构的报道中,也充满着类似“拜登政府不应对中美关系存在幻想”、仍应将中国作为其外交政策中优先事宜的论调。


而拜登在搭建团队的时候,也确实存在安抚盟友的考虑。更专业的外交团队带来的稳定和可预测的未来,毋庸置疑地会受到盟友的欢迎,特别是最近对中国的影响力上升表达过疑虑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金融时报》的报道援引多位内部人士的说法,指出拜登会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创建一个专门针对亚洲的高级职位(a White House Asia tsar,推测为总统亚洲特使),并在其下设置三位下属的高级主管,分管中国事宜、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事宜及亚太地区其他盟友。内部人士还表示,原本拜登团队计划设置的并非是针对全亚洲,而是专门针对中国的高级职位,但因此举会“给中国提供一个可有针对性地向其施压的高级人员”而放弃了该计划。


这充分体现了拜登团队对中国问题及维护传统盟友关系的重视。而他的外交团队中,也不乏对中国问题进行过长期观察和深度分析的专家们。


拜登外交团队中的对华“竞争派”居多


拜登目前已经确认的外交团队人选,与此前外界猜测的重合率颇高。他提名的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等人在选举期间就作为潜在的拜登内阁人选获得了大量关注,这些人也是从奥巴马时期就活跃在美国政界的“熟面孔”。但是从奥巴马时期到现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外交政策专家眼中的中美关系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美国有学者将目前民主党内政客对中国的态度分成三类:“竞争派”、“中立派”和“乐观派”。且不说目前在华盛顿,“乐观派”似乎已经不再是主流,在拜登目前提名的团队中,前两者也显著地占多数。


今年5月,沙利文同另一位专家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共同刊发了对中国政策的专题分析。他在文中写到“仅在几年前,还有很多美国观察员认为,中国会满足于在自由国际秩序中扮演一个支持性的角色,至多会在西太平洋对美国造成一点威胁……但现在,种种迹象毫无疑问表明,中国已经准备好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沙利文指出,如果中国的目标“确实是成为一个超级大国(superpower)”,就有两个可能的道路——更为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先在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确立其影响力,就像曾经苏联做得那样;而另一种可能,则是中国反其道而行之,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即影响国际经济秩序、技术标准、政治机构及制度等等,例如扩大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使用更“软性”的工具,如5G和基建。


由此,沙利文“竞争派”的身份已经无可置疑。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在曾奥巴马团队中任职、现在也将在拜登外交团队中任高级职位的人员,如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成员Jeffrey Prescott和Ely Ratner与前五角大楼官员Kelly Magsamen,也都属于“竞争派”。


前两者在今年9月曾共同撰文称特朗普的中国政策“弱”,批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并没让中国做出什么让步,并广泛批评了中国的一些经济和贸易行为。Ratner更是被《金融时报》称为“对华鹰派”。


Magsamen则在去年共同写作了报告《限制、平衡、竞争:新的对华政策》。其中,他们指出了这三种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限制”——中国“在开放的系统中为自身牟利”,包括要求中国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披露其股权结构和资金来源、要求接受中国政府资助的美国教育和民间社会机构保持其透明度等等;“平衡”——如果中美战略意图相符,美国可以“利用中国日益增长的能力来解决全球挑战”,包括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区域发展、对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做贡献等等;“竞争”——中国正在对全球规则产生影响,而美国应该转向涉及国内和国际各个方面的“全面竞争”,包括在贸易方面同盟友合作、建设亚太地区新的安全架构、启动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等。


这份报告同沙利文的观点相呼应,与拜登团队目前提出的整体政策架构也大致相符。而其中的一些举措,和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举措更是不谋而合,特别是其中的“限制”部分,与当前的一些政策(如最近刚在国会两院全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的部分条款与“限制”中的中国公司一条)颇为相像。因此,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将只是基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重新包装”而非“彻底改造”。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领域,拜登政府同样可能将此看作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为了保持领先,拜登政府甚至可能采取更为严苛的手段限制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这样的举措还可能受到盟友的广泛支持,例如欧盟已有官员向议会提出与美国合作建设“跨太平洋科技与贸易委员会”以共同制定针对新技术的标准——显然,这样的举动背后有阻止中国成为标准制定者的考虑。


偏向“中立”的成员们


拜登新团队中极少有的一位被认为是中美关系“乐观派”的政客,即作为气候特使的前国务卿约翰•克里,他所负责的气候变化领域也正是被广泛认为中美可以加强合作的领域。


除此之外,目前公开的拜登团队中,比较像“中立派”的官员包括提名为国务卿的布林肯。他同样赞成美国与中国是竞争关系,但也说“竞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没什么不好”。相对于遏制中国,他最强调的是加强美国自身的竞争力,无论是在经济、科技还是外交方面。他也认为中国是“最大的挑战”,但今年9月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中国带来的挑战更多地不是来自中国的优势,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弱势: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挑战。”


在外交方面,布林肯被提及最多的是他作为中东问题专家的身份,在中国问题上则少像另几位提名者一样,有长篇的细致观察和论述;他与中国的关系则体现在公职之外:特朗普在任期间,布林肯与同样被选入拜登内阁、将任国防部长的米歇尔•弗卢努瓦(Michèle Flournoy)等人共同创立了咨询公司WestExec Advisors,该公司的经营业务中就包括在“战略竞争时代管理和中国相关的风险”,为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活动提供策略建议,以至帮助客户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准入。


总的来说,相对他的前任蓬佩奥,布林肯在几次公开谈及中国时,态度要中立和温和得多,在承认中国是挑战的同时认为中美不会完全脱钩,这也将是中美之间的一种新的常态。



 资料来源 


走出去智库(CGGT)合作伙伴——财新EMIS数据库(原欧洲货币旗下),《外交政策》杂志,政客杂志,国会山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BC,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路透社,德国之声,华尔街日报,美国之声,The American Prospect,金融时报,南华早报,BBC


作者简介


NANCY KONG(孔闻峥)


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院硕士。本科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经济学和传媒学双学位,专司财经报道和经济研究,是走出去智库(CGGT)北美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


栏目简介


《美国观察》主要聚焦关系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中美经贸的财经热点,扫描全球各大权威媒体的报道及评论,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帮助广大读者建立立体的观察视角,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美国观察专栏


●美国观察 | 美国第一个女性副总统哈里斯: 稳定、合作、人权

美国观察 | “中间派”拜登当选,能否使美国“回到正轨”

●美国观察 | “美国大法官之争”火药味十足,今天开始的电视辩论更白热化

美国观察 | 大选关键时刻,特朗普的支持率为什么出现回升?

美国观察 | 拜登如当选,会缓和中美关系吗?

美国观察 | 2020年大选,特朗普会再次翻盘吗?

美国观察 | 大选前,中美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美国观察 | “港版国安法”会冲击香港经济吗?

美国观察 | 重双边轻多边:特朗普“退群”的输赢策略选择

美国观察 | 连任无望?特朗普是否还有绝地反击的机会?


◆ ◆ ◆  ◆ ◆


《应对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实务指南|高科技、金融、基础设施、航运四个行业应对策略报告》并附《中国出口管制法的影响和对策》。精简版为免费版本,详细版为付费版本。如您需要,请给智库公众号留言(姓名、机构、职务、电话、邮箱),我们尽快与您联系。





走出去智库全球领先的法律、投行、税收筹划、项目估值、银行保险、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公共关系专家可以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并购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给我们(cggthinktank)留言“公司 姓名 职位 手机号码 企业邮箱 需求”,获得专家帮助。

走出去智库(CGGT)

不谈大道理,只讲干货。国内外一流投行、法律、会计、风险管理、银行/保险、品牌、人力资源、估值、境外信息情报和数据管理9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联袂。走出去一站式专业实务和数据信息平台,企业跨境投资并购智囊团。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ggthinktank.com


版权声明:走出去智库(CGGT)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如不署名来源,CGGT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