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秋实 刘学智 | 美国基础教育IMET教材评价标准的构建及启示

李秋实,刘学智 比较教育学报 2024-02-05

作 者 简 介


李秋实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刘学智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时代,人们开始关注教材质量状况,希望通过科学的教材质量标准来描述、评价和改进教材质量。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和教材评价现状亟待改善的背景下,美国联邦政府以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为基本理念主导研制了中小学教学材料评价工具IMET。IMET在课程标准本身架构核心转变的基础上,以“通用设计”和“证据中心设计”为方法,从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一致性标准和质量标准三个维度构建了教材质量评价的标准框架。在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维度,IMET关注聚焦、连贯的知识主体,重点关注各年级主要任务及其连贯性;在一致性标准维度,IMET兼顾能力、实践与公平,以话题为线索评价教材发展学生能力、为实践与公平提供的机会;在质量标准维度,IMET明确教材建设的同等责任,要求教材出版商和教材采购者共同规范教材市场和提升教材质量。美国通过清晰明了的实施标准、学区间合作以及教材培训,帮助州和学区完成了教材一致性质量评估,实现了提升教材质量的发展性目的。美国基础教育IMET教材评价标准构建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实施经验,对我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转变教材评价的价值取向,关注教材学科属性、构建评价标准的多维体系,革新教材评价方法、破除评价单一甄选功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美国;教材评价;教材质量;评价标准


教材是国家事权,是落实国家课程理念、目标及标准的关键载体。新时代的教材改革要以教材质量为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201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的要求。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各学科教材的编写与评价均以《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为基本依据。但有学者指出,此“办法”更多是对教材建设的宏观指导,没有规定教材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学科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也十分欠缺,教材评价体系不健全是导致我国教材改革滞后的问题所在。因此,如何科学构建评价标准、系统评价教材质量,是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发展的根本诉求。

美国政府历来重视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对教材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一直走在国际研究前列。美国学者通过对既往文献的梳理,归纳出美国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评价研究方法。一类是以实验法测评教材与学生学业成就间的因果效应;二类是根据规定性维度和评价准则评价教材与标准或教学间的符合程度;三类是通过内容分析法将教材内容分解成特定文本进行评价分析。近年的研究显示,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研制的教学材料评价工具(Instructional Materials Evaluation Tool,简称IMET)为各州和学区评价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的高质量教材构建了科学、普适的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美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对美国IMET教材评价标准构建的背景、理念、内容、方法以及实施效用进行分析,探求以评价提升教材质量的可行性经验,进而为我国的教材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构建IMET的背景

(一)政策推动:基于标准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

为深化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提升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状况,2010年6月,美国公立学校主管理事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简称CCSSO)和美国州长协会最佳实践中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简称NGA)协调多方教育力量颁布了全国性统一教育标准——《州立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CCSS)。CCSS 奠定了美国基础教育“为升学和就业作好准备”的改革理念,也昭示了让“每个孩子都成功”(Every Student Succeeds)的改进方向。研究显示,数十年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使美国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高质量的学习材料是改善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因素。要实现CCSS的课程目标,需要在课堂中实施与课程标准一致的高质量教材。在这一背景下,CCSSO和NGA颁布了《K-8 年级州立共同核心数学标准出版准则》(K-8 Publishers’ Criteria for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与《高中州立共同核心数学标准出版准则》(High School Publishers’ Criteria for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准则”阐明了教材与课程标准忠实一致的要义,为美国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出版、选用以及评价提供了政策依据,进而推动了教材评价研究的开展。IMET作为从国家层面为强化政策联系和全面提高质量研制的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工具,是持续深化美国基于课程标准改革所实施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现实诉求: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的内在需求

在基于课程标准改革的同时,美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中长期隐藏的问题逐渐凸显。首先,美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管理分散自发的状态及疏漏亟待改进。美国各州教材选用与评价机制存在极大差异,教材评选过程中多次暴露出选用决策不透明、评审流程不公开、政治势力趋向和供应关系影响,以及质量定义标准与等级评定不一致等问题。其次,教材出版商会制定一些校对标准和方法自评教材,宣称所编制教材与CCSS可达到100%一致性。但现实表明,目前中小学教材市场上的教材产品多数不满足CCSS多重目标的要求。美国教育政策中心(Center on Education Policy,简称CEP)的调查显示,在过去几年CCSS的实施进程中,教师依然在寻求与CCSS一致的教学材料。不仅如此,传统的教材评审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审查核验法,无法判断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使一致性质量信息完全依赖甚至盲从于出版商的宣传。以上问题均表明,美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善这些问题,各州和学区需要形成对教材质量的共同理解。因此,构建适应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教材评价标准成为美国提升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现状的迫切需求。


二、IMET评价标准的构建

美国联邦政府主导研制的IMET 采用了多主体参与构建的组织机制,由CCSSO、大城市学校理事会(Council of Great City Schools,简称CGCS)、学生成就伙伴联盟(Student Achievement Partners,简称SAP)和民间非营利教育组织成就公司(Achieve)共同合作。IMET的目的是促进三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为全国中小学教材研制统一的质量评价工具和标准,改变美国教材评价混乱的现状;二是向教师和课堂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实现CCSS的高期望目标;三是发展教师使用教学材料的能力,帮助学校和教师使用、评估和开发教材。

(一)IMET的评价理念

美国研制IMET的信念来自基于课程标准改革的契机,将教学、教材和评价与全国性课程标准相结合,以实现促进学生“为升学与就业做准备”的改革愿景。也就是说,IMET评价标准构建的基本理念是保证教材评价以课程标准为绝对中心。

课程标准是课程各要素改革的出发点,也是一致性变革的枢纽。如何转化课程标准、如何实施课程标准一直是美国“由标准驱动并基于标准”课程改革运动进程中颇具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由于教材的功能性逐渐被边缘化、模糊化,导致人们忽视了教材对于课程标准实施的显性作用。面对大众对于“标准运动”的质疑与批判,美国州立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简称CCSSM)尝试扭转以往课程标准难以实施的局限,根植于CCSSM本身架构设计了由聚焦性、连贯性和严谨性形成的三种转变(见表1)。

CCSSM的核心转变可以用于指导实现基于课程标准各个方面的课程实施,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评价设计和教材编制等,使课程实施的格局更加贯通、全面而立体,也使课程标准有力承担起课程管理与评估必要条件的基本职能。简而言之,IMET评价标准的构建是通过描述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三个核心转变来考证教材和课程期望的匹配性,确保教材与CCSSM的目标紧密一致。

(二)IMET的内容诠释

美国IMET由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一致性驱动,其设计的目标是帮助教育工作者确定教材是否与CCSS的要求相一致。以数学学科为例,IMET基于CCSSM构建了K-12年级的教学材料评价工具,包括K-8年级(Math K-8)和高中(Math HS)两部分。IMET的评价框架由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一致性标准和质量标准三个维度构成(见表2)。不同维度标准覆盖了三个层次的教材评价要点,形成了典型的具备系统性、完整性的评估框架。

1. 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关注聚焦、连贯的知识主体

聚焦性和连贯性是CCSSM基于证据设计的两个主要原则,聚焦性旨在成功实现CCSS的目标设定:实现大学和职业准备的水平、加深课程不断浓缩和深化形成话题的紧密联系结构。教材必须连贯而一致地聚焦于CCSSM广泛适用的先决条件(Widely Applicable Prerequisites)。聚焦性和连贯性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内容相互间的进程、协调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集中起来形成凝聚、连贯且一致性的知识主体。从前标准片段化、分散化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在于模糊了课程标准的进展性。课程标准不应只是话题的集成,而应是发展与变化的交织。在基于标准的教材评价中,维持这些进展与变化对于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习得至关重要。

(1)为聚焦免除干扰(Freedom from Obstacles to Focus):K-8年级教材必须反映CCSSM的内容结构,在以下话题出现的标准年级水平前不设置相关学习评定和测试内容(见表3)。

(2)聚焦性和连贯性(Focus and Coherence):教材必须与CCSSM 的进展性保持一致,重点关注各年级主要任务间是否连贯一致(见表4)。

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要求评审教材必须充分满足课程标准及其核心转变的要求,教材必须完全符合各维度标准及度量指标的条件(Rating)。在完成每项度量指标评估后,评审人员需要综合判定教材是否符合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及各分维度的要求,标注教材的优势和不足(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2. 一致性标准:兼顾能力、实践与公平

IMET强调在任何适用层面下,教材首要考虑聚焦于CCSSM提供的少而精的话题,通过年级间和话题间的联系使这些话题组织连贯一致,从而实现概念理解、程序技巧和流畅性及应用的平衡性。IMET教材评价标准在以话题为线索评价教材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关注两方面标准的构建:一是评价教材知识支持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度,二是评价教材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的选择、机会和条件。

(1)严谨性和平衡性(Rigor and Balance):教材必须反映CCSSM的平衡性,帮助学生达到标准要求的严格期望(见表5)。

(2)数学实践标准(Standards for Mathematical Practice):教材必须显示内容标准和实践标准之间的真实联系,要求教材编制者将数学实践与教学中的数学内容充分联系在一起(见表6)。

(3)支持所有学生学习(Access to Standards for All Learners):教材必须为英语非母语学习者和其他特殊群体提供支持。因为CCSSM是针对全美所有学生研制,一致性要求教材提供全面的支持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CCSSM的要求(见表7)。

一致性标准要求教材整体上完全符合各维度标准,度量指标评判更具弹性且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一致性标准设置了基于点值的评分系统,教材必须超过一定的总分值(5 分)才能被判定为符合分维度一致性标准。经过具体评判后,评审人员需要总体评判参评教材符合或不符合一致性标准的要求,详细注释教材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3. 质量标准:明确教材建设的同等责任

IMET以教材出版商和教材采购者担负同样建设教材市场的责任为视角构建。由于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管理和出版制度,基础教育教材市场长期被出版集团垄断(占销售份额的70%以上),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皆由出版商根据市场需要自行组织。教材出版商会根据各州审查要求的偏好和不同,对教材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在利益最大化驱使下,出版商会因为成本问题而回避一些审查标准,目前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解读,很大程度上是出版商基于市场考虑而形成的商业决策。显而易见,尽管长期以来美国基于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总伴随着大众对于教材质量的强烈质疑,但在利益的驱使下,除非买方市场对教材质量提出硬性要求或给予实质回报,出版商不会投入必要的时间、金钱及科研去改正教材缺陷、优化教材质量。这也是教材评价指明“同责”的原因,不仅教材出版商需要对质量作出回应和提升,负责教材采购的州、学区和学校同样承担评审与规范教材质量的责任。

因此,IMET在构建一致性标准的同时,设计了一些附加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建议的教材质量条件,更关注教材整体质量和课堂实践。鉴于美国各州和学区的地区性差异,IMET提倡各州、学区和学校可以在以下质量标准清单(见表8)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额外质量评价条件,以使教材评价充分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三)IMET的构建方法

IMET构建教材评价标准采用了“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和“证据中心设计”(Evidence-centered Design)为方法论基础。

1. “通用设计”方法

“通用设计”一词起源于建筑学,指产品、环境、程序和服务等可以供最大范围的人群使用,无须调整或特殊设计。“通用设计”最早提出于美国残疾人权利和平权运动。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州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应当在研制和实施所有评价时使用通用设计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在“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理念的影响下,“通用设计”被引入教育学领域。美国特殊技术应用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Special Technology,简称CAST)将“通用设计”应用于课程设计,提出“学习通用设计”模式,要求尽可能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为基础设计课程,包括课程的目标、方法、教材和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在教育评价领域,“通用设计”强调评价的前瞻性。在设计之初,全面考虑所有因素去减少或消除学生会遇到的困难,而非在问题出现时再去进行调整和修正。IMET在构建教材评价标准时,考虑到特殊需要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提供适应性的行为和表达方式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准入与包容。例如“支持所有学生学习”标准,要求教材必须为英语非母语学习者和其他特殊群体提供支持,要针对多样化学习者使用多种表征方式。这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肯定并希望IMET可以包含更多满足特殊学生群体需求的信息。IMET在综合考虑后,决定将该部分信息作为外部资源推荐给使用者,并以合作伙伴的身份确保特殊人群组织研究并执行这些标准。

2. “证据中心设计”方法

“证据中心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最早开发的评价设计项目,主要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项目主持人梅斯雷弗(Mislevy, R. J.)提出,评价是“基于证据进行推理”(Reasoning from Evidence)的过程。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教材评价的内部可靠性。要做好证据中心设计,其中一个重点是如何测量证据(Evidence Model)并设计好证据规则(Evidence Rule),即评价量表或评分模式。

IMET体现了“证据中心设计”的方法。首先,如何测量证据。IMET评价程序包括准备指南(Get Started)和工具操作(Navigate the Tool)两部分(见图1)。准备指南规定IMET 使用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第一,收集评价材料。确保为每位评审人员同时提供两方面的材料,一是对应年级教材,二是参考文件。第二,在进行系统评价前制定一份教材评价过程协定。协定应至少包括阅读文本前言、查看内容目录、进行章节分页等方面的学习,帮助评审人员形成使用IMET的整体观念。第三,要求评审人员运用已具备的知识理念,在全面了解所评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后,与利益相关者共享需要改进或补充的质量信息,从而提升教材“评价者间可靠性”。工具操作则从四方面分解IMET的操作流程。

其次,证据规则。IMET评分取决于两类标准:必须完全满足的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和必须满足一定下限阈值的一致性标准。这两类标准都包括一组下属度量指标(Metrics)帮助教材评审人员确定相关证据。IMET 度量指标评价的基本格式称为“度量指标判断”(Identify the Metrics),包括度量指标(Metric)、如何找到证据(How to Find Evidence)、问题(Questions)和证明(Evidence)四个环节。一致性度量指标的判断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指向一个共同目的,是通过共时性、同步性的审查与举证,逐渐形成一致性判断指标提炼的标准内容与教材相应证明间深入、广泛性的联系,从而确保教材一致性的评价力量。简而言之,以证据为中心设计的度量指标有助于评审人员快速有效地完成度量指标识别以及相关证明的审查操作,发现、记录标准在所调查教材中的呈现状况。


三、IMET的实施效用

一致性变革的领导力,强调能够在系统内部实现共同的、有意义的集体行动。作为辅助全美教育工作者评价教学材料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综合性技术工具,IMET在深入整合课程教材一致性理论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最有效的变革方式。为各州、学区和学校成功作出正确、合适的决策提供了保障,使可靠的评价结果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形成。

(一)促进学区间合作,成立教材学区共同体

2014年11月,为突出全国性共同课程标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跨学区、州合作机会的重大优势, 实现核心联盟( Achieve the Core. Org)和SAP成立了教学材料共同体(Instructional Materials Taskforce,简称IMT)。要实现教材评价一致性变革,不能仅依赖全美领导计划,必须通过学区共同参与和相互间有目的性的互动,共同开展实践教材评价变革的行动计划,深度共享教学材料对于CCSS的理解。

尽管每个学区教材采购流程和安排周期不同,构建对于CCSS的共同理解为各学区的合作提供了可行的协作任务。不管参与学区是否有意愿购买、补充或设计学区自主教学材料,IMT都可以为参与学区提供成为学习合作伙伴的机会,为彼此特定地区或学校正在进行的评估工作提供反馈和支持。IMT的工作任务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深入研究评估规则,通过线下、电话和网络会议结合的方式,以具体问题和例子探讨关于一致性的理解以及在教材中的呈现;二是对各学区选取的教材评审人员开展工作培训。研究显示,评价工具的使用者拥有相匹配专业知识背景是发挥IMET基础功能的必要条件。在进行高风险审查与评价前,投入时间培训工具的使用以及发展评价能力有利于评审工作有效、准确地执行。

(二)评价与培训并举,深度开发教材培训材料

调查研究显示,教师不能足够地参与到以理解教学材料为重点的优质专业发展之中,而学区和学校领导有机会通过设计、支持或呼吁来围绕教材进行丰富讨论的专业学习,从而改变这种教师学习动态。在IMET的实施过程中,课程专家注意到提前培训和练习有助于教材评审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评审人员也反馈了与同行评审合作学习以及识别度量指标与证据的实践机会为评审工作带来的有利影响。

IMET颁布的培训流程和材料显示,教材评价培训设计了三部分专业学习模块,并为每部分模块提供了一份学习组件(Modules),包括IMET 度量指标卡片(Cards with IMET Metrics)、指南说明(Facilitator Notes)、培训讲义(Participant Handouts)和幻灯片四类培训材料。整体培训程序遵循模块介绍、度量指标、模块总结的操作顺序,规定了教材评价的模块序号、模块名称、评价时长、模块组件材料以及实施指导等具体培训内容。在完成培训流程后,评审人员可以清晰地表达一致性教材和课程标准间的转换联系,深入理解每个IMET度量指标内容并识别与每个指标相关的示例(Examples)和非示例(Non-examples)。教材培训材料的开发弥补了教材评价示范性较弱的缺陷,培训有力地帮助教材评审人员构建了对教学材料一致性应有样态与表现的坚实理解,使教师获得更注重内容的专业学习。

(三)以评价促进发展,全面推动教材质量提升

IMET对教材质量的评估体现在教材从选用到使用的全过程, 包括教材选用( Purchasing Materials)、教材分析( Evaluating Materials Currently in Use)、教材开发( Developing Materials) 和教材使用能力的提升( Building Capacity to Us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的过程中。当IMET运用于教材选用,可以帮助判断市场上哪些教材是与课程标准一致的优质材料。在评估实践中,IMT学区领导人发现教材文本相关性虽较以往有所改善,但仍然由技能和策略驱动而不是对文本意义的关注。当IMET在分析教材时,各学区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具体步骤来改进内容,针对教材的弱点问题进行资源补充。如在发现教材文本不充分支持学生建立词汇和知识主题时,可以补充关于增加学生阅读和词汇量的科学和社会研究课题的文集(Text Sets)。IMET也适用于教材开发,在理解IMET 标准的前提下,地方学区可以集中精力在某一个最大化影响一致性的重点。根据一致性问题进行单元开发,使高质量文本、问题和任务锚定教材单元。最后,教师通过IMET 的共同体培训和协作式专业学习,可以建立良好使用材料的教学能力。

来自SAP《我们的课堂状况:教学材料问卷》的结果显示,IMET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采用CCSS的40多个州中有80%的教师获取到教材评价的质量信息。路易斯安那州教育部使用IMET完成了K-12年级英语、数学、社会以及科学教材及补充材料的一致性评估。华盛顿州对近几年开发的各种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一致性审查。诚然,美国实施IMET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伴随一些争议。一些学者欣赏评价的简洁性,也有学者质疑IMET的质量标准。在关注与质疑声中,相关学者和评审人员对IMET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跟进研究。例如,一些学区的评审人员认为“是”或“否”(Yes/No)的框架不合实际,提出新的质量指标来处理课程结构;学者贝弗利·华立(Beverly Holle)为减少一致性标准的工作负担对IMET进行方法优化,设计了教材一致性快速审查方法(Materials Alignment Quick Check)。


四、对我国教材评价的启示

美国基于课程标准开展的IMET教材质量评价研究,是改善中小学教材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和实施统一的教材评价标准来推进教材质量整体性发展,其构建的理念、内容、方法设计以及具体实施措施对我国基础教育教材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转变教材评价的价值取向

评价理念关乎教材评价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关乎教材评价的实施和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教材的变革,教材本质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形式,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根本依据。因而,评价教材的价值应以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为评价基准。以往将教材视为“课本”“知识载体”的价值取向,造就了教材评价更注重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研究传统,这种理念长期支配教材评价研究的原则和方法。鉴于以往的教材评价研究不能将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的关键转变考虑在评价内核中,也不具备确定教材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程度的功能,IMET主张突破传统教材评价浮于表象的实质缺陷,强调集中考察教材的课程本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20年的时间,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设计实施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从研发背景和理论框架方面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美国“标准化运动”存在一定相似性。课程标准是引领和推动课程发展与变革的强势手段,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教材的基础。但我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研究目前还十分欠缺,制约着教材建设与评价的有效开展,也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影响。因此,应重视课程标准对教材评价研究的价值。

(二)关注教材学科属性,构建评价标准的多维体系

教材具有学科性,教材的编写要包含国家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和发展的学科能力。不同学科间具有非兼容性,教材评价研究忽略教材学科属性的主体地位而去评价教材质量的其他属性是不充分的。美国构建的IMET评价标准体系根据学科特性赋予了教材评价的多维视角,对突破我国现有以内容属性、教学属性和物理属性等维度为主要标准构建的教材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IMET将一般性指导与典型性规范相结合,以学科知识、能力、实践与公平为要点,全面而立体地架构了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一致性标准和质量标准三个层次的教材评价标准体系。

在研究、借鉴国外教材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构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标准时,可以基于新时代国家“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核心素养”作为完善课程标准建设的核心要点,关注学科独特的、可发展的育人价值。教材评价标准的构建要指向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内容标准轻表现标准的误区,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推动教材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

(三)革新教材评价方法,破除评价单一的甄选功能

IMET虽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研制,也得益于教材出版商和地区、学校对教材质量的共同责任,使其成为具备教材采购、评价、开发和使用多重功能的一体化工具。美国对IMET的构建和实施表现出明显的过程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削弱了教材评价的控制职能,使学校交流和教师培训的发展职能得到加强。这不同于我国自上而下对教材实行审定管理的选拔性评价。国家选拔教材虽然对保障教材基本质量具有优势,但也难免存在教材评价权威色彩浓重、评价程序和标准多由行政把控,教材评审方法集中、依赖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教材评价方法和工具的操作性和科学性不强等问题。凡此种种,均不利于教材评价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年)》等一系列文件,开始着重部署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结合我国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新形势,应积极创新教材评价设计、着力进行教材评价方法改革,并将其作为促进教材质量提升的重要策略。以发展性、过程性评价补充过去行政式、终结式的教材评审方式,丰富教材评价的导向性和改善性功能,避免教材审查与评价脱离标准和教学而沦为单一的选拔性工具。

(公众号排版限制,参考文献请参考纸刊。)


● 引用本文

李秋实,刘学智.美国基础教育IMET教材评价标准的构建及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2,No.337(01):154-168.

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李秋实 刘学智 | 美国基础教育IMET教材评价标准的构建及启示

李秋实,刘学智 比较教育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