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敏 施雨丹 | 迈向2.0 版本时代: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转型升级研究
作 者 简 介
李思敏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施雨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教师教育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摘 要
国家资历框架是国际经济与教育发展的重要交叉议题,也是我国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历对接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提高人力资本以摆脱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马来西亚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国家资历框架,是东南亚最早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国家。为了适应马来西亚社会的快速变化、未来技能转型的全球变革趋势及与各国或区域资历框架对接的需求,马来西亚于2017年进行转型升级,实现了国家资历框架从1.0到2.0版本的飞跃。这次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框架文本完善,而是对资历框架的功能定位、基本架构和资格领域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改革核心在于重新审视资历框架的功能定位,规划具体改革措施;完善资历框架的基本架构,保障各级各类资历衔接畅通;继续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重点变革职业教育领域。转型升级后的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2.0形成了四大制度优势:促进各级各类资格和资历畅通衔接,提高灵活性;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基础保障,实现信息化;质量保障体系动态发展,发展可持续性;与主要国家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增强开放性。基于其国家资历框架2.0的制度优势,马来西亚既是发展中国家统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范发展和有秩序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楷模,又是合作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资历对接机制和教育合作机制的良好对象。
关键词: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资历认证局;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深化拓展,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研究,对构建系统的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资历对接机制及教育合作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来西亚地处“一带一路”关键起点区域的核心位置,近年来与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MQF)可为促进两国人才互动和教育合作夯实制度基础。
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是囊括所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资格的统一通用参考框架,旨在尽可能地消除学术资格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的边界,最终在两者乃至终身教育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早在2007年,马来西亚就颁布了国家资历框架(简称资历框架1.0),是东南亚最早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国家。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马来西亚对资历框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于2017年颁布了升级版国家资历框架,即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2.0版(简称资历框架2.0)。马来西亚虽为发展中国家,但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优势,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建设和完善国家资历框架,为人才的跨国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者对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的研究均明显不足。国内已有的一些关于国家资历框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五大主题:在基础理论上,王洪才、汤建、郑炜君、王顶明和王立生等学者关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内涵等基本问题,而吴南中、夏海鹰分析了国家资历框架的制度功能和运行体系,为我国建设国家资历框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上,我国学者主要聚焦于国家资历框架和1+X证书制度及学分银行之间的衔接关系;在具体国家或区域的资历框架上,我国学者对德国、法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和欧盟、东盟等的资历框架均有研究;在我国的建设现状上,有的学者主要研究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问题,而有的学者则以区域资历框架为研究重点。此外,我国对国家资历框架的研究视角集中在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上,这与国际上既研究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又重视高等教育与国家资历框架的关系有所不同。例如,Anne Murphy和Horacy Dębowski分析了高等教育对将非正规资历纳入国家资历框架的态度,并对高等教育如何与该过程相联系进行讨论;Friedrich等通过分析一组不同的学习计划,研究挪威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推出的国家资历框架,并讨论当前资历框架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发达国家资历框架关注较多,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关注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转型升级的历程、重点和转型升级后的制度优势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资历框架对马来西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统辖作用,以及对全球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发展趋势的回应。
一、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转型升级的历程
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以10年为周期进行修改完善,具有强烈的内生动因,既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建设知识型经济政策的延续,又是为适应未来世界变革所作出的超前性规划,体现了马来西亚积极主动应对社会变革和世界发展潮流的态度和决心,可以说是国家需要和时代需要的双契合。
(一)应对经济增长乏力重要举措的国家资历框架初次建构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促进经济复苏和维护社会稳定是深化马来西亚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因素。马来西亚经济增长后继无力与人力资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障碍暴露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人力资本方面,由于马来西亚移民政策利于企业获得价格低廉的非技术外国工人,企业不需要为技能付费,在短期内维持了低附加值企业的盈利能力。1990-2005年,外国劳动力贡献了马来西亚三分之一以上的总劳动力供应增长,其中98%以上是低技能合同移民工人。但是,这些外国劳动力创造的低成本优势只是昙花一现,长期而言阻碍了马来西亚产业现代化、自动化以及创新创造的发展。此外,调查显示,马来西亚只有约25%的劳动力是高技能工人,远低于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也就是说,马来西亚大部分劳动力在薪酬和技能上的竞争力都比不上价格低廉的外国劳工,面临着就业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据马来西亚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Advisory Council)的统计数据显示,将近50万马来西亚人在国外生活和工作,不再为本国服务,这其中高达5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这种人力资本的“灾难性外流”导致的国内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与劳动力就业危机无疑对马来西亚劳动力市场造成双重叠加打击。因此,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认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入学率,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储备率,满足企业对中级技能甚至高级技能的需求。同时,企业与高校应当加强合作,破除行业需求与毕业生技能不匹配的困境,从而解决人力资本问题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反映个人“具备的资格”和所“达到的标准”、达到行业“准入条件”等证明及连接学习者、教育系统与行业企业的渠道,教育系统易因信息缺失而导致培养技能错位的学生,很难为未来经济增长培养适合的人才。为此,在国家资历框架成为国际经济与教育发展重要交叉议题的背景下,时任联邦政府提出建构国家资历框架以促进各种资历的统一。基于此,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被寄予厚望。
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正式出台以前,两项举措在资历框架建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马来西亚以法律形式明确资历认证局和资历框架的地位,通过颁布《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法》(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 Act 2007)为国家资历框架确定发展思路和建设蓝图。该法律虽然以资历认证局命名,但实际上是制订了国家资历框架的详细规划,此后国家资历框架的正式出台和改革均以此法为根据。其次,根据法律设立专门的资历认证机构,即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统一管理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并全力推进资历框架制定工作。前者为国家资历框架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后者标志着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正式进入起步阶段。
2007年,马来西亚出台资历框架1.0,以往针对工作场所或以工作场所为主短期集中培训的五级技能框架、州立理工学院、社区学院颁发的职业技术资格框架以及高等教育学历框架都被整合成涵盖各类资历及相互联系的总体框架,结束了各种证书和资历管理混乱和认证困难的局面,开启了人才自由流动的新格局。2009年,马来西亚开始制定先前学习认证指南(Guidelines for Accreditation of Prior Learning),为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成果提供认证标准。2011年起,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开始认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资历和高等教育学历,由人力资源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下属的技能发展司(Department of Skills Development)负责技能资格认证,标志着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正式进入实施环节。
(二)基于未来技能转向的国家资历框架转型升级
资历框架1.0在联邦政府领导下,经过颁布法律、设置机构、协商研讨、制定框架、颁布政策及试行修订等多个环节,历时4年,直至2011年才正式投入使用,充分显示了马来西亚对国家资历框架实施的重视和谨慎的态度。同时,针对社会的变化,也适时地进行了调整,比如颁布《开放和远程学习业务守则》(Code of Practice for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先前经验学习资历认证良好实践指南》(Accreditation of Prior Experiential Learning)等。这些标准守则与实践指南以促进终身学习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规范性指导为原则,不断对资历框架进行补充和整合。尽管如此,资历框架1.0仍然未能适应马来西亚社会的快速变化,特别是未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全球学习和工作场所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工业4.0对未来技能的新要求,以及国家和区域资历框架全球扩张背景下的对接需求作出及时反应。
经济因素尤其是产业转型对资历框架2.0的改造升级有关键影响。从国际形势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使马来西亚经济跌入衰退局面,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2%,出现自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2010年以后,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回暖,马来西亚制造业和工业缓慢复苏。为巩固难能可贵的复苏成果,2010年, 第一次纳吉内阁( Najib I)提出新经济模式( New Economic Model),调整发展战略,特别强调向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重视高技能人力资本,提倡培养所有公民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竞争力。据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的调查,马来西亚经济增长已呈现出明显放缓的趋势——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表现在熟练劳动力的比例在各行业都有所下降、创新性研究人员依然相对较少及技术移民外流速度继续上升等。
此外,在全球变革中,受工业4.0的影响,与学习者和劳动者最直接相关的劳动技能转向对资历框架2.0的筹划提出新要求。而大学生是否具备适应工业4.0的能力正是当今马来西亚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
为了保持资历框架与经济发展需求、新兴技术及新知识的一致性,更好地沟通教育系统与行业企业,并更适配更广泛地与其他国家和区域的资历框架对接,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一方面对资历框架1.0进行全面审查;另一方面,在参考许多国家与区域的资历框架例如东盟资历参考框架(ASEAN Qualifications Reference Framework)的基础上力求解决马来西亚资历外部可比性和认可度的问题,对资历框架1.0进行升级改造,并于2017年推出资历框架2.0。
二、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转型升级的重点
资历框架1.0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包括促使高校制定符合资历框架的技能课程,在学术部门和职业部门之间进行学分转换等。但是,资历框架在实施中也遇到了对技术变革背景下新高等教育模式适用性不强、技能与就业不匹配、学习成果不易被评估、与其他国家资历的可比性低等问题。因此资历框架2.0着眼于资历框架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内外部环境,对功能定位、基本架构和资格领域进行了重点改革。
(一)重新审视资历框架的功能定位,规划具体改革措施
资历框架1.0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公立和私立部门合作;制定资历标准,加强质量保障政策;确保资格命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支持灵活的教育,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支持对先前学习的认可(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在非学位教育和本科及硕士层次的教育之间搭建桥梁;鼓励给予职业资格和学历资格同等的尊重,建立学分积累和转化的统一标准;提供清晰和透明的公共信息,连通其他国家资历框架。针对马来西亚教育培训的多样化发展需求,资历框架2.0在修订的过程中提出明确的改革目标,延续并针对资历框架1.0实施中的问题提出新政策的两个方向,从资格路线、学习成果、国际标准和质量保障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从资格路线入手,承认学术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两种资格的发展路线,并更加灵活地为特定资格范围内的不同组合路线提供便捷的选择途径,例如可以选择一般学术或专业方向的学士学位课程;提高学术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部门的一致性,提高衔接各种学习途径的效率,加强资格和级别之间的明确联系以促进不同机构和部门更好地合作,支持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其次,改良对学习成果的描述,不但在继续保持八个级别的同时为每个级别设置一个单独的资格名称和设置通用学习成果描述符(Generic Learning Outcomes Descriptors),兼顾了学术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且提供一个学分评级系统,并通过量化确定每个级别的最小学习量并通过学分转移或豁免政策获得支持。再次,与国际标准接轨,支持具有全球视角和符合劳动力市场要求的课程改革;提高学习者的流动性、资格和学分的通用性,确保资格的可比性,促进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级上承认马来西亚的资历,并参照区域资历框架进行调整。最后,加强质量保障,明确通过灵活学习和先前经验学习的认证或对技能工人经验的认可,提供更多终身学习的机会,认可学习者的进步,并支持职业、就业及继续教育的替代性认证,为专业能力和技能提供同等评估的同时,防止因改革造成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下降,继续证明标准制定、质量保证和认证系统的基础良好。
(二)完善资历框架的基本架构,保障各级各类资历衔接畅通
资历框架1.0是一个八级框架,涵盖技能、职业技术和学术三大资格类型,为马来西亚教育和培训的课程设计和质量保障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但此时的资历框架只是一个框架雏形,缺乏执行性,依靠随后多次召开研讨会进行讨论和补充标准才逐步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难以通过后续补充解决的基础问题。例如,8个水平等级结构僵化,没有定义资格类型描述符(Qualification Descriptor),使不同资格之间的区别和关系不明朗;未对每一个级别确定通用的定性描述,使得各监督机构难以评估其质量;对学习成果的定义简单含糊,不能充分反应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的能力等。为解决上述问题,2017年资历框架从基本架构开始进行改革。
第一步,将原先的技能资格与职业技术资格合并成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资格,并对资格类型描述符作出定义。合并后的资历框架2.0的资格类型精简为学术资格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见表1)。学术资格被定义为1至8级的通识教育或学科课程的资格,其目的是普及高等教育、发展职业生涯、提高专业实践以及为各个行业的学习者提供就业机会,这些资格由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经过马来西亚法定专业机构的认证,毕业生可以获得从事某职业的专业资格。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则涉及中学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类型的资格,该类资格证书可由多种机构颁发。第一种是由公立或私立大学或学院、理工学院、社区学院以及最近成立的职业学院颁发,并受《1996年教育法》(Education Act 1996)和《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Private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al Act 1996)的约束;第二种是基于《2006年国家技能发展法》(National Skills Development Act 2006)的规定,经认可的技能培训机构也可向受训人员颁发的资格证书;第三种是一些机构仅提供培训方案,但资格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National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s),由人力资源部的技能发展司授予证书;第四种是其他资格授予机构,如国家技能发展中心等。
第二步,更新学习成果领域的分类和定义。资历框架1.0定义了八个学习成果领域:知识,实践能力,社会技能及责任,价值、态度及专业精神,沟通、领导及团队能力,问题解决及科学技能,信息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管理及创业技能。但实际使用中,知识
被当作静态的衡量标准,而实践能力如社会技能、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往往被孤立地理解。为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更清楚地呈现学习成果以及适应马来西亚社会对未来技能和数字素养的需要,资历框架2.0将学习成果修订为以下五大领域:知识和理解,认知能力,功能性技能(包括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数字信息技能、数学能力和领导力、自主性与责任感),个人和创业技能,伦理和专业精神。学习成果表示的是通用能力,可以被纳入新框架的前提是与各类资格的关键能力和核心内容密切相关,能够通过教与学获得的同时又易于评估、报告及监督。改革以资历框架1.0为基础,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更新和补充。例如,新的成果领域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还要求学习者具有理解能力,包括对事物、思想、信息、原则、理论、技术、法规、实践技能和过程等的系统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未来世界的变化趋势等。
第三步,重新定义资历等级描述符(Level Descriptors)。“等级描述符”通常是指资历等级标准。和许多资历框架一样,资历框架1.0初步规定了对特定级别资格主要成果的一般性陈述。但资历框架1.0的等级描述符主要从资格类型出发去定义每个级别的学习成果,强调技能培训、学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区别,割裂了三类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资历框架2.0在1至6级的描述符中为学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供一般性学习途径,并使用相同的资格名称,以增强两个部门之间的平等性和关联性。为了表现不同水平级别之间的区分度,体现通用能力导向而非学历导向,并确保全国对每个级别的资格具有共同的理解,资历框架2.0还根据学习成果领域确定每个等级的资格需要掌握的能力程度。现在的资历框架2.0在横向上为每个级别都确定了一个通用的定性描述来阐述特定的学习成果,可以根据同一级别的定性描述评估学术资格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是否等值;在纵向上实现了从基础性、通俗性和理论性到专业性、复杂性以及实践性的纵向推进,逐步反映了每个层级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总之,贯穿于资历架构的一致性学习成果描述为框架中各级各类资历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衔接提供了核心依据。
此外,资历框架2.0还对学分制度进行微调,延续资历框架1.0的学分设计,仅对大学证书和大学文凭的学分进行修改,分别从30分和60分增加至34分和64分。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中的1个学分代表学习者在40个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Notional Learning Hours)内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即对大学证书和大学文凭的认证要求都增加了160个小时的学习量,为学习者从事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
(三)继续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重点变革职业教育领域
资历框架2.0的质量保障主要分为学术资历认可和职业资历认可两部分。任何资历必须先经质量评估,才可获得资历框架认可。
学术资历认可主要根据《学程认可实务规范》(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gramme Accreditation)进行质量评估。因此,《学程认可实务规范》也被称作马来西亚学历资历质量保障制度。为配合资历框架2.0的运作,2019年《学程认可实务规范》修改了九项质量保障评估领域的标准,简化成七大范畴:课程设计和教学、学生学习评价、学生选拔与支持服务、学术人员、教育资源、课程管理和课程监测、审查和持续的质量改进。基于上述七大评估领域,分为临时认可、全面认可和合规性评估(5年一次的周期性评估)三个规范性流程进行课程认可。为了继续实施2010年起给予卓越高校更多自主权的高校管理政策,经过资历认证局校务评估特别是对大学内部质量保证机制评估后,合资格的高校可成为“自评大学”。符合“自评大学”意味着开设的课程不再需要通过资历认证局的临时认可和全面认可也可以开设课程,只需接受合规性评估的考核。
除了改革学术资历认可的标准和流程以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历认可为资历框架2.0的重点改革领域。根据《马来西亚第十一个国家计划(2016-2020)》(The Eleventh Malaysia Plan,2016-2020)显示,在马来西亚将提供的150 万个工作岗位中,有60%需要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相关技能相契合。满足这一需求不仅要求马来西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还要培养更好的技能人才。而实际上,在“第十个国家计划”期间,政府已作出努力,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纳入主流教育并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同时,将教育部下属的72 所职业学校和8所技术学校升格为职业学院,并新设立8所职业学院,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学习者持续增加。换言之,马来西亚急需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部门:既能匹配供需要求,配有健全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所有公共和私立教育机构都符合质量标准;又能促进行业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形成学生招募、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和就业安置相协调的完整价值链;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参加各种以行业为主导的创新课程,更好地为工作作准备。实现以上愿景需要协调和简化目前教育系统的运作方式,减少各种公共和私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割裂。因此,《马来西亚第十一个国家计划(2016-2020)》提出,通过简化资历框架1.0和协调公共与私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各种评估系统,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治理。资历框架2.0针对上述需要从管理、项目交付、承载量及形象四个范畴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部门。在管理上,一方面把资历框架1.0时资历认证局和技能发展司所采用的不同认证系统改革成单一的认证系统;另一方面将不同的质量评估系统整合成为一个评估系统。至于项目交付,从原先只有个别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设计课程转向由行业主导、与政府合作设计课程,并增设专门研究和创建特定专业领域的权威机构,而扩大职业教育承载量和提高职业教育形象也是配合改革的重要方面。
除此之外,作为资历框架2.0的补充文件,2019年马来西亚颁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认可实务规范》(Code of Practice for TVET Programme Accreditation),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历认可规定评估细则及保证质量。这也是第一次针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认可的实务规范。
三、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转型升级后的制度优势
转型后的资历框架2.0是统一和全面的(见图1)。在回应本土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反映了全球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发展趋势,在对先前学习的认可、数字化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果数字化、学习成果在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学习成果国际参照等级上具有制度优势。
图 1 资历框架2.0 的基本架构
资料来源: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 Malas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MQF) 2nd Edition[EB/OL].(2021-02-05)[2021-04-25]. https://www.mqa.gov.my/pv4/document/mqf/2021/MQF%20Ed%202%2002102019%20updated%2017022021.pdf.
(一)灵活性:各级各类资格和资历畅通衔接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重要政策工具,马来西亚注重国家资历框架的灵活性以提高衔接性。一方面,资历框架2.0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基于学习成果,资历框架2.0在三个层次上提高了灵活性。第一,资历框架根据学习成果确定资历等级,打破学术资格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之间的壁垒,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第二,设计先前经验学习认可制度,客观地评价和承认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果,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三,能力成果的引入拓展了升学路径,使得“混合学习路径”成为可能,即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徒制和先前经验学习认证等多种途径获得的能力认证结果最终都会整合成一个证书以供升学或工作。在这个框架内,学习者可以自由地混合不同类型和水平的教育学分,获得资格证书。因此,资历框架2.0根据学习成果确定证书等级,不以学历而以能力为评价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认证的灵活性和公平性,还有利于扩大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
另一方面,资历框架2.0以终身学习为目标提高认证的灵活性。对先前学习给予认可,是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多种衔接功能,例如连接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连通学校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联结质量保障体系、学分制度和终身学习体系;联合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及培训体系。此前,尽管非正式教育被认为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未在马来西亚得到合理的承认。资历框架2.0在资历框架1.0的基础上改良认证程序,包括识别、记录和评估先前学习的经历,以决定个人完成学习计划和取得学分所需要的学习成果,建成先前经验学习认可制度,为参与非正规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转换路径,实现了多种途径灵活认证的变革。总体上,马来西亚通过将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整合在资历框架2.0中,使学习者通过学习成果的认可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以便纵向晋升。
(二)信息化:信息技术提供基础保障
首先,资历框架2.0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推进信息化建设。这是因为资历框架的信息化建设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举措,也是整合教育资源、促成教育体系一体化的重要路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资源在内部管理、提供认证以及其他质量保障服务中的作用为资历框架2.0提供基础保障。在信息支持系统的开发上,迄今为止,资历框架2.0通过内部开发和外部购买两种途径获得了足够的信息技术系统以支持内部流通和外部联通。为了继续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资历框架2.0将持续开发与企业端互联互通的企业系统,以期所有认证和内部管理服务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在信息查询的应用上,为了提高公众便利性和信息透明度,资历认证局开发出专门的移动应用程序MyMQR 和APEL.A。MyMQR 被定位为重要的信息工具,既可以帮助公众了解高等教育课程的临时认可状态,又可以帮助公众随时随地关注课程的全面认证计划,提高对课程学习的信心和进修的积极性。APEL.A则被用于记录和评估先前学习成果,通过数字技术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特征,实现学习成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其次,资历框架2.0重视信息传播,缩小技能鸿沟。所谓“技能鸿沟”(Skills Gap),指空缺的职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技能并不匹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显示,技能鸿沟是全球性的问题并且差距仍然很大,这也是马来西亚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简而言之,该问题表明雇主与教育机构、学习者及劳动者之间存在重要信息沟通的障碍。正因如此,马来西亚非常强调国家资历框架的信息传播实时性和透明性。本着信息开放的态度,资历框架2.0始终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质量保障文件,将调查和反馈发布在资历认证局的门户网站上。不仅如此,资历认证局还鼓励公众提出意见,这些意见也会通过信息传播平台有所反馈。概言之,资历框架2.0为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及学习者等利益相关者搭建了专门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力求所有信息都是实时有效和公开透明的。
(三)可持续性:质量保障体系动态发展
在资历框架2.0的制定与实施中,马来西亚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的质量保障模式。该模式由政府发挥统筹作用,为国家资历框架设计制度,提供资源保障。充足的资源对保证质量保障机构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举足轻重。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相当注重多元利益相关者如行业企业、劳动者、教育与培训机构等的参与,发挥市场与社会在资历认可、监督约束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多元共治结构。资历认证局既是质量保障机构,又是利益相关者的共治平台。资历认证局可通过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和专业机构的咨询、合作和协调不时地审查和修订资历框架。只要经过资历认证局理事会决议,并经部长批准,该次审查和修订就会生效。利益相关者咨询贯穿资历框架从产生到运作的全过程。
此外,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新形态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纷纷出现,要求质量保障机构和保障过程不断改进和更新,保持其适切性和革新性。应高等教育新发展,资历框架2.0也通过资历认证局发展出新的质量保障模式,以确保所有的改革能够始终满足行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机构本体上来说,资历认证局作为负责提高国家高等教育保障标准的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对其质量保障过程进行审查、维持、改善和创新,以履行职责。从制度保障上来说,《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2020 年战略计划》(Perancangan Strategik MQA Menuju 2020)的制订为质量保障的重要机构−资历认证局创造了改革的机遇,从而加强了外部质量保证(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和内部质量保证(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为了提高质量,资历认证局不断地从其他质量保障机构中寻找线索来提高革新自我的能力。此中内部质量保证最为重要,而外部质量保证起到催化作用。此外,质量保障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与多方跨境质量保障框架或机构合作加强资历框架2.0的外部质量保证,其中与东盟质量保障框架(ASEA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的合作最为紧密。
(四)开放性:与主要国家和国际利益相关者合作
为保持开放性,资历框架2.0在承认他国或区域资历以发展跨境高等教育的同时注重对接国际水平,打造国际质量保障参考中心。
在承认他国或区域资历上,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早在2014年就开始积极执行与落实学术认可的标准,经过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学术评审联合会(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评估后,成为全世界第11个获得该会认可的机构,也是东南亚首个获得认可的资历认证机构。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高技能劳动力国际流动越来越呈常态化。同时,不同国家所获资历的含金量难以准确判断,因而涉及资格认可问题。基于此,马来西亚资历框架2.0延续发展脉络,扩大承认国外资历的广度,提高开放程度。学习者可将国外所获得的学术资格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提交给资历认证局或技能发展司进行等效性评估(Equivalency Evaluation)。资历认证局设有一个国际可比性评价程序以评估本国与其他国家资格的可比性,进行资历转换。另外,马来西亚与多国或地区签署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互相承认资历框架,推动高等教育跨境流动。至2019年为止,马来西亚已与东盟、南亚、亚太、非洲、欧洲和中东的质量保证机构签署了21 份协议备忘录。
为提高资历框架2.0的可比性和兼容性,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真正实现打造国际质量保障参考中心的目标,马来西亚和他国或区域资历框架对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第一,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主动与国际质量保障体系和机构进行基准测试并将认证范围扩展到海外,已与新西兰资历认证局(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日本大学评价及全国学位授予机构(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demic Degrees and Quality Enhancement)、南非资历认证局(South African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等完成对接,计划将与爱尔兰等国进行基准测试;第二,通过国际标准框架进行基准测试,例如东盟资历框架和质量保障框架,还计划与欧洲资历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进行基准测试,以进一步提高资历框架2.0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流动性;第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网络,组织国际研讨会与来自国外(尤其是正在开发资历框架或处于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初期的国家)的代表团交流互动,以增强资历框架2.0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灵活性、信息化、可持续性以及开放性统一于马来西亚资历框架2.0之中,四大优势特征相互联系,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供给。
四、结语
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单一制度的完善,更是马来西亚为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而进行的全方位制度体系更新,其特征是持续性、多系统性、交互式以及开放性。
但是,资历框架2.0在实践中仍面临忽视华文学校、制度衔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譬如,华文独立中学统考文凭仍然未受认可,不能申请国立大学或进入政府机构。虽然持该文凭的毕业生可以申请私立大学或获得私人业界的认可,但实际上被资历框架排除在外。此外,尽管马来西亚与许多国家(区域)签署了合作协议互相承认学历,但部分合作国(区域)仅有小部分专业获得马来西亚资历认证局认可。例如我国台湾的学历除医学类外仍然不受资历认证局认可,学习者只能申请私人业界的认可。这表明跨境资历认可不仅要求数量还得要求质量,有待针对已合作国家(地区)继续深耕。从实施的角度来看,虽然资历框架2.0特别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传播,但是其宣传仍有待加强,助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认可度、入学率和晋升率。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制度设计仍存在理想主义而无法落地的情况;另一方面,时代发展新变化也不断对资历框架提出新挑战,适时升级国家资历框架是马来西亚政府面对的恒久问题。
工业4.0时代,马来西亚积极应对世界发展趋势,旨在通过加强人才交流提升本国国际影响力,通过制度化建设寻求更规范、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国家资历框架不断升级改造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修改后的国家资历框架内容重点突出,在国家和区域资历框架全球扩张的背景下,牢牢把握住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全球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数字技术的进步等趋势,适应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兼具时代性和前瞻性。其目标与马来西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方向以及全球资历框架的改革风向相一致。可以说,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既是发展中国家统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发展及有秩序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范本,又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推动我国与马来西亚人才流动和进行跨区域教育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众号排版限制,参考文献请见纸刊。)
● 引用本文
李思敏,施雨丹. 迈向2.0 版本时代:马来西亚国家资历框架转型升级研究[J].比较教育学报,2022(02):16-31.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