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伟 沈书生 | 促进个性化学习:美国“未来准备学校”的经验与启示
作 者 简 介
赵晓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沈书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学校教育始终是为未来作准备的。为了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为未来作准备,重新设计学校以应对未来挑战成为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美国未来准备学校项目受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并让3400多个学区的2000多万名学生受益。该项目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目标,从“内容—过程”维度提出了区域和学校个性化学习变革的路径,并强调发挥数字化协作领导力,为个性化学习变革持续赋能。内容框架包括课程教学与评估、个性化专业发展、预算与资源、社区伙伴关系、数据与隐私、稳健的基础设施、利用空间与时间七个内在关联但自成一体的“齿轮”;规划过程则借助一套交互式仪表盘,帮助领导团队针对7个齿轮进行自我评估,经历“确定愿景—衡量现状—收集意见—创建行动—分配任务”五个循环迭代的步骤。基于美国未来准备项目,立足我国国情,我国未来学校应构建个性化学习变革的立体体系,开展基于最佳证据的科学决策,以“新基建”助推个性化学习变革支撑体系建设,基于结构要素重新设计学习空间,以“单元—时间线”重新审视学习方式,通过数据驱动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期实现个性化学习变革。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未来学校;未来准备学校;智慧学校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需求,不同的社会需求造就了不同的教育形态,也孕育出不同形态的学校:农业社会的等级制学校提倡传递已知技能以适应未来,开展以师徒式为代表的精英教育,以经验模仿、知识传授的方式培养服从社会控制的人才;工业社会的阶梯化学校鼓励教授真实知识以适应未来,开展以标准化为代表的大众教育,期望通过标准化和统一化模式培养能够胜任工厂工作的合格人才;信息社会的智能化学校注重培养未来技能以适应未来,开展以适应性为代表的个性教育,这一阶段学校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在未知情况下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由于不同个体面对复杂情境的自我组织方式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需求与差异,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个体需求与差异,面向未来的学校也逐步从聚焦学生统一发展向支持学生个性发展转变。
为了提供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优质教育,实现个体潜能的最大发展,国际上已有众多前瞻性实践描绘着学校教育的未来图景。譬如,澳大利亚的“未来准备”(Future Ready)项目提供了一套面向学生的未来工作框架、评估工具与发展指南,旨在帮助学生量身定制职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获得在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终身技能;新加坡启动“未来学校”(Future Schools@Singapore)项目,强调通过能力驱动的教育范式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帮助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开展“技能未来”(Skills Future)项目,为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技能框架、就业辅导、在线资源库等,帮助学生个性化规划终身学习之路;由比利时、奥地利等30多个国家组成的欧洲学校联盟启动了“未来课堂实验室”(Future Classroom Lab)项目,通过提供一套学习场景开发工具、能力建设项目等资源,强调设计未来课堂场景以促进主动学习和创新教学;此外,美国的“未来准备学校”项目、英国的“未来学校信托”项目,均是对未来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尝试。我国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并于2020年开启“中国未来学校2.0 创新计划”,系统探索未来学校实践的中国模式。整体来看,重新设计学校以应对未来挑战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接国际经验,合理认识与借鉴未来学校项目中的宝贵经验,有望在未来学校建设中形成互学互鉴的发展格局。
在上述未来学校建设项目中,美国“未来准备学校”项目(Future Ready School,以下简称“未来准备项目”)源自2014年美国白宫发起的“未来准备倡议”(Future Ready),同年由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和卓越教育联盟(Alliance for Excellent Education)启动。该项目将个性化学习置于核心位置,要求区域和学校管理者基于证据开展规划,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个性化学习环境。项目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目前已覆盖3400多个学区、2000多万学生和200多万教育工作者。基于此,本研究以我国未来学校发展需求为视角,结合美国未来准备项目的核心目标,探讨其个性化学习变革中的内容框架与实施流程,以期对我国未来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核心目标: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未来准备项目”旨在通过普及优质设施和高质量数字资源,为所有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包括低收入家庭学生、存在学习差异和特殊需要者等)制定个性化学习策略,通过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针对性的学习支持、适应性的干预方案,引导个体自定步调学习,实现个性化公平的教育目标。项目采用基于研究的方式,开发了以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未来准备项目”框架(见图1)。
图 1 “未来准备项目”框架
资料来源:All4Ed. Planning for High-Quality Remote Learning[EB/OL]. [2020-09]. https://futureready.org/remote/.
项目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深度学习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协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素养等。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从“内容—过程”维度提出了个性化学习变革的路径,建议通过确立共同且有前瞻性的教学愿景、协作赋权的团队文化、循证导向的评估方式、面向未来的变革思维发挥数字化协作领导力,为个性化学习变革持续赋能。在内容维度,项目建议区域或学校通过7个齿轮,共同推进学校个性化学习变革,“齿轮”的隐喻用以形象表达七个领域内在关联但自成一体的特性,齿轮的连续啮合是指理想情况下各个领域发挥相互带动、环环相扣的效应,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持续的变革动力;自成一体则指区域或学校可因地(校)制宜,通过基于证据的规划选择需要优先关注的某些领域,为个性化学习变革提供关键动能。在过程维度,项目认为,推进个性化学习变革需要经历“愿景—计划—评估—实施—改进”的循环迭代过程,为了帮助区域或学校了解个性化学习准备情况,项目开发了一套交互式仪表盘,帮助领导团队针对7个齿轮、借助五个规划步骤,识别差距、选择策略、设定目标并确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二、内容框架:立足未来学校变革的七要素
立足个性化学习这一核心目标,未来准备项目框架的第二层提供了学校系统变革的7个齿轮,每个齿轮将在实施流程中被领导团队仔细审查。
(一)开展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与评估
除了基于通用学习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的个性化教学、STEAM与AI编程教学外,“未来准备项目”重视开展基于能力的学习(Competency-Based Learning),并将其视为实现学校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强调赋权学生应用、创造与展示知识,允许学生基于明确、可测的目标采用不同路径、不同节奏学习,提供及时、可操作的证据检查学习内容掌握程度,据此判断学习进步情况,并根据需求提供差异化支持,确保所有学生均能取得成功。项目合作机构认为学校开展基于能力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建立一致理解,确定能力领域并定义表现水平。需要明确毕业时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学科与跨学科能力、编程能力等),定义每项能力在所有课堂的标准意义,与所有教师共享学生行为表现的基准;在此基础上为每项能力编制量规,明确体现不同等级间的差异,通过学生行为表现示例,帮助师生明晰不同级别对应的特定能力,规范并校准能力与量规的定义(见表1)。二是构建核心体系,设计课程与评估方式并提供技术支持。基于理想毕业生能力画像,结合学生学习经历对需要掌握的技能排序,梳理掌握每项能力所需的(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形成全面和序列化的学习内容体系;发挥学生能动性,开展自我评估,逐步从作业层面扩大至学习进阶层面;调整报告学生掌握程度的方式,制定共同标准,规定学生处于“掌握”水平几次后方可视为处于某一等级,以及学生如何保持或提高该等级,并建议学校以掌握程度为基础评分;确保拥有与期望的学习成果相匹配的成果记录系统,便于学生上传作品、发表反思并提供预先确定的技能增长证据。三是细分学习内容,基于掌握程度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将内容体系分解为学习单元或项目,根据学生对不同内容掌握程度(而非年级)划分不同小组,不同小组的学生是混龄的,每位学生均会获得个性化指导方案(譬如学习时间、空间、内容、一对一指导等);教师收集学生行为表现数据,定期根据掌握水平调整分组。
(二)重视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与合作
高质量的合作与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是促使未来学校变革的重要力量。未来准备项目制定了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未来准备领导力链”,建议教育者以工作嵌入式专业学习(Job-Embedded Professional Learning)的方式,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持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第一,制定体系化的领导力框架。“未来准备项目”赋予五类群体领导力,为未来准备学校提供支持,这些支持基于7个齿轮与协作领导力,共同促进个性化学习(见图2):区域管理者统筹确立区域个性化学习愿景,增强个性化学习策略,重新规划预算、基础设施与学习时空,建立和培养支持学校文化的社区关系,为学校教育者专业成长提供所需机会、时间与资源,创设聚焦学生发展的数据启发的决策(Data-Informed Decision Making)文化;校长建立协作领导力模型并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确保所有学生在校内外均能公平地获得学习机会与资源,重新设计学习时空,鼓励教师有效利用数据反思和个性化教学改进,培育数据启发的学校文化;技术领导者需要确保所有师生平等获得必要的工具、资源并提供技术援助服务,创建和管理数据系统以实现不同层级数据畅通,同时加强数据隐私政策,提供数据可视化与预测分析,探索促进数据使用的最佳实践;教学教练需利用数据与资源为教师设计高质量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提供工作嵌入的专业支持;图书馆员将图书馆创新设计为创客空间以支持个性化学习,与教师建立教学合作关系设计数据启发的课程教学与评估,策划数字资源与工具,确保所有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学生从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
图 2 美国未来准备学校项目的领导力框架
资料来源:All4Ed. Leadership Strands[EB/OL].[2020-09]. https://all4ed.org/future-ready-schools/leadership-strands/.
第二,开展工作嵌入式专业学习。理想情况下学校期望针对教学关键问题为教师提供差异化培训(如内隐培训、技术整合培训等),消除潜在的文化偏见,推进文化响应式教学法。为了将培训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未来准备项目建议优先开展工作嵌入式专业学习,即将专业发展需求(数据素养、基于能力的教学法等)嵌入学校时间表,使专业学习成为日常实践的一部分,通过结构化协作,共同设计基于能力的学习内容、共同规划时间与空间、收集与使用来自课堂的评估数据、协同讨论学生作品、作出明智决定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善学生个性化学习并实现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譬如密歇根州发布工作嵌入式专业学习方案,将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与专业发展相结合:首先建立协作学习的框架确定共同愿景,概述活动形式,为教师分配时间,形成专业学习社区;其次建立工作嵌入式专业学习结构,包括定位目标、明确不同成员角色与职责、制定会议议程与协议;再次开展专业学习活动,借助数据协议分析学生数据、交流教学策略、开发课程、设计评估方案等评估学生学习;最后为所有教师提供同行观察和指导工具,改进教学策略并嵌入新的工作中。
(三)提供丰富充分的学校预算与资源
当学校试图转变教学方式时,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未来准备项目”建议学校基于个性化学习愿景,采用投资回报模型和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ing)原则规划短期和长期预算,并确保优先考虑弱势群体。这种方式要求学校在编制预算时从零开始思考现有和新申请的项目:首先组建跨职能预算编制团队,基于当前学校愿景,进行目标任务分析,寻找实现目标的解决方案包;其次评估每个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计算初始和过程中的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预估方案成本(包括基础设施、学习资源、人力资源等),同时预估方案可能节省的花费,以可测量的方式阐明可能获得的效益,这种收益应该与学生能力提升挂钩,据此衡量方案的有效性和投资回报率;再次,寻找资金来源的替代方案,计算整个项目的预算,设计解决方案的优先级;最后,持续评估预算,审查形成的预算方案是否帮助所有学生获得平等学习机会、是否与个性化学习愿景保持一致。
(四)建立广泛密切的社区伙伴关系
“未来准备项目”鼓励学校与社区、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未来学校变革的责任与义务,扩大校外学习机会,建立对结果的共同理解,推进共享决策。
第一,提供基于工作的学习指导。为了让学习者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获得面向真实生活和工作实践的学术指导,未来准备项目指出,可以在高中阶段开展基于工作的学习(Work-Based Learning),结合核心学习内容、技术教育与实际应用,建立行业机构与学校(K-12学校、职业学校、社区大学等)、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科技馆等)之间的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严谨的学习内容、三门以上技术内容、一系列基于工作的学习机会(譬如实习经历、职业辅导、工作场所模拟体验、学徒培训)、学生支持服务等,帮助他们获得工作场所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同时,教师与社区协同规划课程内容有助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第二,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未来准备项目”提供了两种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方式:一是为不熟悉技术的家长提供技术培训,引导他们以建设性的方式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譬如通过School 2 Home计划提供家长培训,引导家长探索学生学习中使用的技术工具与资源、利用学习管理系统查看学生个性化学习进度、与教师开展在线交流等,提升弱势家长群体的数字公民素养;二是帮助家长理解学生的学习,向家长介绍基于能力的学习与评估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间的差异,确保家长建立与学校一致的话语,引导家长熟悉个性化学习计划并支持学生的能动性,共同帮助学生建立能力优势与未来职业目标之间的联系。
(五)加强数据实践并制定隐私计划
数据、个性化和未来准备的学习是内在联系的。“未来准备项目”认为个性化学习实践中,开展数据实践、确保数据隐私至关重要。
第一,鼓励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需求不同的问题,“未来准备项目”建议学校建立数据团队开展数据驱动的干预计划,建立一套与学生成功的关键指标一致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中期性、总结性、诊断性评价),收集分析数据,基于数据协议诊断学生问题与需求,进而提供满足需求的多种干预策略:一是通过多层支持系统(Multi-Tiered System of Supports)实施干预,包括为所有学生提供通用性支持(高质量的核心教学和社交情感学习支持等)、为小组学生提供针对性支持(为有风险的学生群体提供适应性干预)、为个别学生提供强化性支持(为经历严重危机的学生提供重点支持)。二是借助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预防风险,即利用学校实时数据识别在核心内容、出勤率、行为表现等方面偏离轨道的学生,针对学生当前和长期需求即时干预,帮助他们回到正轨,按时毕业。
第二,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未来准备项目”建议地区或学校在设计实施数据隐私方案时,建立由不同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团队,确定个性化学习中关于数据采集与使用、访问过程与规则等团队协议,确保数据治理所需要的透明度。此外,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法律和主题培训是确保隐私安全的基础,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数据使用法律与伦理、流程与最佳实践、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欺凌等,除了覆盖管理者、教育者、学生外,还要重视对家长数据使用的培训。譬如威斯康星州公共教育部为管理者提供一系列数据保护政策,数据泄露响应清单及培训套件等,为教师提供保护学生隐私的工作指南和专业发展资源,为家长提供保护孩子隐私的交互式电子课程(Interact!),为学生提供数据隐私保护资源与操作方案。
(六)提供稳健可访问的基础设施
提供稳健可访问的基础设施需要确保所有学生在校内外平等接入网络与访问工具,关注智能工具对未来学习者的赋能。
第一,重视校内外网络平等接入。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启动Connect ED项目,计划5年内让99%的美国学生通过高速宽带和无线连接到互联网,目前大多数学校已基本实现。然而在COVID-19影响下的居家学习中,1690万儿童因缺乏家庭互联网接入无法学习,新的数字鸿沟——家庭作业差距(Homework Gap)出现。“未来准备项目”提供了促进不同地区学生校外访问的技术援助模式:一是通过教育专网连接,部分先进学区开发了满足教育需求的专用网络,区域内学生共享网络与学习资源,无需支付额外费用;二是通过学区连接,大中型学区的学生可通过区域广域网连入互联网,较为偏远地区可与已建有光纤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基础设施,帮助学生校外访问;三是扩展WiFi计划,缺乏网络覆盖的地区可建立与社区、企业的合作关系,在图书馆、校车等场所安装WiFi或移动热点,编制“WiFi地图”显示支持WiFi访问或其他接纳学生做作业的场所,帮助无法上网的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四是设备资助计划,倡议学区或学校通过自带设备、伙伴关系、租赁/借用,支持学生在校内外使用技术设备。
第二,兼顾工具的访问性与质量性。选择合适的工具至关重要,工具的选择需兼顾可访问性与高质量性,一方面考虑所有学生的可访问性,依据UDL理念提供灵活丰富的多种工具,包括多样化参与工具(激发兴趣、促进自我调节、支持持续学习的多种类工具)、多样化表征工具(识别信息、理解知识的多类型呈现工具与认知支架)、多样化行动和表达工具(执行任务、任务展示、观点分享的可选择工具与途径);另一方面关注智能技术赋能的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面向学习过程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确保数据仓库、数据分析系统、数据仪表板按需提供响应性、可扩展的数据,记录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时间、内容完成度与掌握程度并提供适应性支持;此外,提供面向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器人编程与3D打印工具等,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
(七)充分利用学习空间与时间
“未来准备项目”建议充分利用校内外时间与空间,适应个别学习者的需求、节奏和偏好,并与学习方法结合,使学习更具个性化,学习机会更易获得。
第一,创设灵活开放的学习空间。“未来准备项目”提供了设计包容、可访问空间的三种方式:一是设计具有灵活性、参与性的教室空间,教室应配置无缝连接个性化学习程序、灵活移动的设备与家具,便于根据不同学生需要重新配置空间,完成差异化学习活动;二是建设支持探究的创客空间,尤其建议在未充分利用的教室、图书馆的基础上设计创客空间,提供项目化学习的场所,譬如鹿湖学校将图书馆和家政教室改造为创客空间,除具备传统图书馆功能外,还配备电子白板、可编程机器人、乐高积木墙和各类工艺材料等,提供多用途的开放空间和可移动家具;三是关注非正式学习空间,未来的学习不仅发生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空间,在线学习、实地考察等非正式学习均被视为学习者整体体验的一部分,“未来准备项目”建议扩展对传统教室的理解,充分利用真实生活空间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重新设计课内外学习时间。由于部分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学生自入学起学业成绩就落后于同龄人,且缺少校外学习机会,因此“未来准备项目”正在重新设计教学日,并延长学习时间。一方面,灵活分配校园活动时间表和上课时间,适当安排线上线下学习时间,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调整学习内容的时间分配,允许适当延长复杂学习任务的时间,并为学生在课余时间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提供与教学日补充的扩展学习机会(Extended Learning Opportunity,ELO),这种机会可以是课内或课外、强制或自愿、基于学校或社区的,常见的ELO包括提供针对性或强化性学业指导、家庭作业辅导、与年龄相符的创客项目或编程项目、艺术和娱乐活动、工作跟踪与实习等。
三、规划过程:制定未来行动计划的五步骤
“未来准备项目”框架第三层强调发挥协作领导力,借助交互式规划仪表盘,收集每个齿轮的准备情况数据,评估当前的需求与差距,制定个性化学习的整校规划。
(一)确立个性化学习共同愿景
清晰可持续的愿景是成功开展行动规划的前提,愿景建立在学校成员对个性化学习的共同理解之上。学校规划的第一步是组建“未来准备领导团队”共享个性化学习愿景,团队成员5~12名,成员类型可以是区域管理者、校长、教育技术总监/首席信息官、财务或业务人员、课程教师、图书馆员、家长和学生等。
(二)衡量个性化学习准备情况
明确共同愿景后,需要评估学校个性化学习准备情况。首先,团队评估学校当前准备现状,评估内容涉及框架中的7个齿轮和协作领导力,完成评估后学校将收到一份个性化学习准备情况的报告,该报告呈现了学校整体准备情况以及每个齿轮的具体准备情况,准备情况的评估准则示例(见表2),当学校整体得分或某个维度在“展现”级别上时,表明学校整体或部分地准备就绪。第二,基于证据报告分析学校准备情况,对标找差,协同思考现实问题,反思“哪些维度最令人满意”“当前存在哪些实践问题或挑战”“哪些齿轮应该是学校最优先考虑的事情”“是否还应邀请其他利益相关者加入”等。
(三)收集利益相关者反馈意见
收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学校个性化学习准备情况。首先,根据各齿轮内容确定利益相关者。项目认为每个齿轮负责人与受益者并不完全相同,譬如“预算和资源”齿轮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包括学校领导团队、董事会成员等;“课程、教学与评估”齿轮涉及的人员增加了教师、图书馆员、家长和学生;“社区伙伴关系”齿轮将社区负责人纳入利益相关者中。其次,针对各齿轮组建评估共同体并发布调查。此调查不同于第二步的团队自我评估,而是对每个齿轮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要求各齿轮的利益相关者从实施角度而非领导或战略规划的角度进行反馈,并建议辅以焦点小组的方式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访谈。最后,跟踪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并生成报告,该报告将比较来自利益相关者的特定齿轮评估结果与来自学校团队的自我评估结果,并分析不同群体看法之间的差异。
(四)创建基于研究的行动计划
根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的评估报告,创建基于研究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可以是聚焦每个齿轮的行动方案,也可以优先关注一两个齿轮,具体包括四个任务。一是设置未来准备行动计划的时间表,并为每个齿轮分配负责人。二是基于证据设定目标。团队根据仪表盘提供的数据,结合各齿轮负责人的深入分析,选择优先考虑的齿轮,创建愿景陈述,并为每个齿轮设定支持愿景实现的子目标。三是选择支持每个子目标的策略。仪表盘针对每个齿轮均提供了差距分析与弥补策略,建议的弥补策略与上述四个准备级别一致,这些策略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已经成功实施个性化学习实践的管理者创建。四是持续改进与评估。设计形成性或总结性评估方案,监督计划实施进度,并制定外部联系策略与问责角色,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
(五)审核行动计划并分配任务
最后一步需要将行动计划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案。第一,复审每个齿轮并分配任务。各齿轮负责人需要确保每个齿轮包含了所有期望的目标和策略,能够以有意义且实质性的方式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质疑,填写每个目标的职责、时间表、预算等,并进行团队整体审核。第二,导出行动计划并分享。团队可以将行动计划导出为富文本格式的文件,并以个性化的方式添加学校徽标、信息图表等,向利益相关者分享行动计划,并与“未来准备项目”保持联系,分享个性化学习实施情况与实践经验。
四、镜鉴价值:对我国未来学校建设的启示
未来学校,是建在当下、面向未来的学校,并非是对未来的无限畅想,而是充分依赖于当前的教育基础,并通过当下与未来的衔接为未来奠基。研究美国“未来准备项目”的实践做法,须立足于中国教育发展实际,辩证性地分析以镜鉴。
(一)加快顶层框架设计,构建个性化学习变革立体体系
美国未来准备项目的有效推进离不开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4年,奥巴马总统和教育部负责人启动“未来准备计划”,将个性化学习作为与区校管理者交流的重点话题,随后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未来准备领导的特征:研究综述》《未来准备学校:为学习建立技术基础设施》《未来准备区:通过在线实践社区进行专业学习》等系列报告和配套资源包,从国家层面为未来学校的个性化学习变革提供支持保障。项目依托卓越教育联盟网站建立了区域共同体,通过共享资源库、网络研讨会实现共同体内部的经验交流与共荣共进。此外,项目还与5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35个区域组织、3个基金会和13家企业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面向所有学区开放并为薄弱学区提供额外支持。
立足我国国情,我国未来学校的个性化变革之路既有自上而下的试点研究,又有散点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星星之火”正在铺开。一方面,我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了“未来路线图”,聚焦校长与教师发展、课程和教学创新、学习场景重构、测量评价建设、学习生态融合五大变革方向,从内容层面确定未来学校变革的聚焦领域;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先行地区已通过多年探索,在未来学校建设中形成了个性化学习变革的有益经验,如上海静安区、北京东城区、杭州上城区等。然而,两种探索路径未汇聚形成合力,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后续未来学校建设应构建横纵联动的立体化协同机制,一方面,加强未来学校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建立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纵向共同体,为未来学校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散点连线的方式构建先行区、试点校协同共同体,总结经验,形成基于“内容—过程”范型的个性化学习多样式变革路径,逐步推广至更多区校。
(二)循证规划学校发展,开展基于最佳证据的科学决策
基于循证研究范式的未来学校发展,是推进学校科学决策化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学校发展理念向科学理性思维方式转变。美国“未来准备项目”注重遵循基于研究的证据进行整体规划,寻找促进区校发展和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最佳证据”。在证据采集方面,项目充分利用研究性、情境性、实践性和利益相关者四类证据,要求管理团队和利益相关者结合区校的情境数据(包括学校规划、预算、绩效和评价等方面)和实践经验,完成交互式规划仪表盘中的评估问卷,据此设定学校规划方案,体现了一种综合的证据观。在证据分析方面,横向对比管理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团队的评估报告,组建焦点小组,深入研究各个齿轮的共性与差异,确定区校发展的“最佳证据”。在证据应用方面,建立了个性化学习成功实践的证据库,帮助区校根据问卷中提供的差距分析与弥补策略,设计适用于本区或本校的规划方案和提升策略。
目前,我国部分先行区域(如上海静安区)在推进个性化学习项目时,注重基于多重证据进行“问题—数据—分析—应用—评估”的循环改进。然而,此类经验未广泛普及,未来学校项目也尚未形成针对学校个性化学习变革所需的规划流程与评估依据,导致众多区校推进个性化学习变革时有心无力。后续可结合静安区的个性化教育循证改革思路,适当借鉴美国经验,一是增强各类教育工作者的循证理念自觉和循证实践能力,鼓励领导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团队共同参与未来学校规划,打造良好的循证实践共同体;二是建立全景证据网络,制定科学地规划过程、评估指标与准则,明确各评估指标可采集的多模态数据,通过多角度平行互证促进科学决策;三是开发未来学校成功实践的证据库,为不同区校的个性化学习变革提供可参考的改进策略。
(三)重视基础设施配置,以“新基建”助推支撑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学校个性化学习变革的牵引力量。美国“未来准备项目”重视在校内外为所有人提供基础设施,根据学区实际条件提供多种校外访问方案,基于UDL理念确保所有学生平等访问学习内容的同时,关注智能技术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赋能。我国通过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目前全国52个贫困县已实现网络覆盖;2021年7月出台《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等方面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提供托底服务,并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迭代升级支持。
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学校需以“教育新基建”助推学校支撑体系建设,一方面,在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基础设施与高质量资源(AI、STEM类课程等)的基础上,适当强调弱势补偿,改善农村薄弱地区、特殊群体学生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在确保校内平等访问的基础上提供多种校外访问方案,注重电视机终端、移动WiFi的托底服务,鼓励通过二维码、离线资源包等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尽可能缩小由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另一方面需关注差异性,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建设汇聚各类应用与服务的大平台,支撑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全学科横向评价,提供数据驱动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在此基础上,计算学校新基建过程中的总拥有成本与投资回报率,寻找资金来源并形成合理的设施资源配置方案,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
(四)重新审视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时间线”学习方式
重新设计课程有助于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缩小能力差距,确保所有学生取得成功。美国未来准备项目在基于UDL设计课程的基础上,重视基于能力的个性化课程,通过确定学生要达到的能力水平、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与掌握程度、调整学习内容的时间分配,提供差异化支持。参考美国做法,需要认清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差异,美国各州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业成就标准有较大自主权,州学业成就评价往往是以等级划分的表现性评价;而我国学校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并开展评价,评价聚焦点逐步从关注考试成绩转向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正探索促进个性化课程学习的区域解决方案。例如,北京东城区的“学院制”课程群,为学生提供12年贯通的培养课程,学生可按需在不同学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形成专属自己的个性化课程链。由于判断未来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依据并非时长,而是知识掌握情况,因此需要转变“知识点—课时”的教学方式,以UDL理念作为课程设计原则,设计“单元—时间线”的学习方式,允许不同学习者以不同时间长度学习不同内容。一是基于真实生活场景设计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即以单元化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与整体性,与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内容与真实世界、工作场景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目标之间的关系、理解学习内容的应用价值。二是根据学习时间序列组织学习任务,促进内容呈现;即以时间线设计学习任务与活动,注重同一时间序列内的多任务设计,允许不同认知结构、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可以混龄)以不同学习工具、学习路径、学习节奏完成任务。三是借助可视化结果反映学习轨迹,支持学生表达;即以可视化方式表征学生目标达成情况,既可以是反映学生知能结构的成绩、作业,又可以是反映学生心智结构的成品、表演,还可以是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学情报告等。基于学生目标达成情况,确保学习者有机会通过教师分配、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序列发展适应自身的能力。
(五)重新思考能力框架,开展数据驱动的校本研修活动
未来学校建设应培育数字化协作领导力,以系统性的能力提升方案促进教师个性化能力提升。美国“未来准备项目”围绕个性化学习的7个齿轮和协作领导力,制定了面向五类群体的领导力框架,并将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作为教师日常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引导教师通过结构化协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很少有区校会针对未来学校个性化学习变革的各个方面,思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领导力要求。后续政策制定者或研究者可尝试探索利益相关者在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与具体职责。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强调通过整校推进开展校本研修,鉴于此,我国未来学校可建立基于数据持续改进教学的协作文化,重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所学的内容,通过开展面向真实工作场景的结构化协作,促进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实现教师个性化发展。一是组建专业学习社区,基于数据确定学校个性化学习变革的愿景与改进目标,重视不同角色的教育者在愿景实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明确他们在具体领域的职责与能力要求,发展协作领导力;二是制定专业学习方案,为教师分配结构化协作时间,确定研修会议议程与数据协议,为教师之间的对话提供可遵循的结构;三是开展专业学习活动,以“单元—时间线”的方式共同规划学习目标与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对应的评价方式与评价量规,收集过程性与结果性数据确定学生是否达成学习预期,采用数据协议分析学生数据,诊断问题并寻找可能的原因,共同设计解决策略,并将新的策略应用于下一步教学中。
建设未来学校既是响应新时代号召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者和实践者应立足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加快循证规划学校发展、重视基础设施配置、重新利用学习时空、重新审视课程教学、重新促进专业发展,促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公众号排版限制,参考文献请见纸刊。)
● 引用本文
赵晓伟,沈书生.促进个性化学习:美国“未来准备学校”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2(05):162-176.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