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报》2022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2022年第6期封面
理论探索
刘宝存;徐 辉;饶从满;彭正梅;阚 阅
教育公平、创新与变革——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主题笔谈
摘要:刘宝存提到,面对全球性的教育危机,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了“数字学习与转型”。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并将数字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和人权,为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实现作出中国贡献。徐辉提出,为了实现教育是“卓越的公共福利”这一超越性价值,应当从重视培养儿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借力数字转型,加大财政投入四个方面推进教育变革。饶从满认为,我国要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关注三个课题:第一,不同教师教育机构间教师教育水平的均衡化;第二,不同学段教师培养的平等化;第三,公平取向在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落实。彭正梅认为,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追求教育公平应当培养学习者的高阶能力。高阶能力的发展与运用需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导向,这是全球知识社会时代中国行动的关键,也是教育上的一种根本遵照。阚阅提出,为了应对教育危机,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了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联合国希望通过教育变革峰会推动教育领域的全球治理,加强全球教育体系建设,以重塑全球教育。
关键词:教育变革峰会;联合国;教育公平;教育全球治理;数字化转型
教育改革
王艳霞;黄志成
培养 21世纪技能型人才:巴西“新高中”改革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变革时代,巴西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的重要任务,而高中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巴西高中阶段的教育存在学生学业水平普遍偏低、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课程繁杂且缺乏吸引力等困境,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巴西临时政府于2016年提出实施全面的“新高中”改革,以培养21世纪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内容包括实施新课程改革、实施新教育评价体系、实施普职融通教育。巴西“新高中”改革体现出注重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创建灵活多元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开展“跨学科”与“大单元”课程教学等鲜明特征。
关键词:巴西;新高中;改革;21世纪核心素养;学习路线
李 珍;宋 佳
菲律宾基础教育改革动向与实施前瞻——基于对《2030年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的评析
摘要:近十年以来,菲律宾基础教育改革在学校基础设施改善、早期教育普及、教师待遇提高、基础教育课程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基础教育准入、公平、质量、治理以及财政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亟须得到解决。为此,菲律宾教育部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基础教育领域的长期发展规划——《2030年基础教育发展规划》。《规划》旨在提高基础教育覆盖率和完成率、保障处境不利学习者的受教育权、确保基础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果、提升学习者的复原力和幸福感、创建高效灵活和有复原力的教育治理体系,但《规划》的实施还面临着资金缺口、制度风险、能力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关键词:菲律宾;基础教育;准入;公平;质量
教育治理
付 睿
美国智库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差异性公平观建构——以教育信托为例
摘要:民族教育问题是美国智库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差异性公平观建构是美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代表性智库教育信托的研究与倡导特色。教育信托构建差异性公平观的维度一是倡导和维护有色人种家庭学生受教育权;二是推动实施促进差异性公平的教育问责制;三是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在线资源及行动建议促进种族教育公平。其特点体现为以实现种族间差异性公平为价值取向,政策影响对象精准化与方式多样化相统一,政策工具数据化与可视化融合,进而塑造教育利益相关者共识并促成政策实现种族间差异性公平。但是,教育信托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与倡导逻辑偏重于种族间教育公平,导致一定程度忽视了教育个体平等的实现,形成新的逆向歧视。我国智库可吸取美国智库基于差异性公平观进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与倡导的经验,践行中国特色差异性公平观,致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多维度创新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方式,提升智库政策影响力;开发教育大数据工具,推动智库民族教育政策研究范式转型。
关键词:美国智库;教育信托;民族教育政策;差异性公平观;教育数据工具
王湖滨
美国高中学生素养成绩单的设计实施及其启示
摘要:为了改变传统成绩单对分数和等级的过度依赖,美国部分高中组成素养成绩单联盟(MTC),成员校在MTC的指导原则之下设计自己的素养领域及指标体系,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素养与能力。素养成绩单以电子档案袋为载体,用直观可视化的“蜘蛛网”来呈现学生获得的素养学分,大学招生官员可以在两分钟内浏览完学生的概貌以及具备的素养与能力情况。虽然素养成绩单自身存在问题与不足,但其与我国的高中学生素质评价所处的改革背景较为相似,可以对其加以学习和借鉴。我国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加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的理论研究,积极推进校本化评价,扩大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的运用,强调对教师相关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加强高中与高校的互动联通。
关键词:美国高中学生;素养成绩单;高校招生;综合素质评价
徐冰鸥;郭子钰
美国“放学后计划”的管理体制与实施成效
摘要:美国“放学后计划”初始阶段由民间自发组织,随着整个社会对放学后教育的重视,联邦政府不断资助并开始介入“放学后计划”。在女性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美国基础教育面临危机、教育不公平现象逐渐凸显等背景下,政府逐渐重视“放学后计划”。其目标包括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放学后环境、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政府管理“放学后计划”经历了政府直接管理向政府授权组织管理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新的公共管理工具(绩效和问责制)被运用其中。在新型管理体制中,市场准入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绩效和问责制提高了课后服务实施主体的积极性;授权治理使“放学后计划”因地制宜,并形成更加积极的工作人员与家长关系。由于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及服务对象不同,因而不同项目的效果也不同,大多数课后服务都呈积极影响。总的来说,“放学后计划”提高了学生学业水平,促进学生与他人良好关系的形成;提高了家长的政治参与能力与归属感,减轻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压力;有利于形成安全、积极的社区,提高了公民对社区的信心。
关键词:放学后计划;管理体制;实施成效
素质教育
但金凤;王正青
教育大数据如何驱动个性化学习——美国中小学的践行路径与运行保障
摘要:教育大数据有助于推动标准一致学习路径向个性化学习范式转变。美国基于教育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外部需求,实现了教育大数据驱动学生个体数字画像绘制精准化、驱动学习计划制定合理化、驱动学习模式设计科学化、驱动学习评价反馈动态化。为顺利实施教育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路径,美国中小学基于海量教育数据筑牢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根基,持续经费援助加速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架构,多元利益主体推动数据驱动个性化战略落实,由此形成了教育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的物力、财力与人力支持体系。参照美国教育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经验,我国中小学可系统强化学生教育大数据资源库开发建设,牢固树立教育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理念,精准施策教育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机制,全面构建教育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支持体系,以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资源潜力。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个性化学习;美国中小学;践行路径;运行保障
陈熠舟;段世飞
美国家校合作:历程、路径及对“双减”的启示
摘要:美国家校合作的变迁历程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理念萌芽阶段,家校合作思想萌芽,家长教师协会成立;初步实践阶段,政府开始介入家校合作,家长教师协会规模扩大;信任危机阶段,家校关系出现隔阂,家长教师协会作用甚微;理念制度化阶段,教育法案相继出台,依法赋予家长参与权;政策扩散阶段,家校合作政策推行,多方主体参与协作。美国家校合作的变迁特征体现为在理念上实现了从“自发内隐”到“自觉外显”的转变;在主体上实现了从“学校本位”到“家庭本位”的转变;在体制上实现了从“松散联结”到“制度耦合”的转变。美国通过联邦政府、州政府、社区和第三方机构等层面的路径推进家校合作,在联邦政府层面制定规范型政策法规,充分保障家长权益;在州政府层面制定家校合作的整体性框架,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南;在学校层面设立多层次的校内机构,细化家校合作的内容和标准;在社区和第三方机构层面提供多元化服务,发挥家校合作的中介力量。基于美国家校合作的变迁历程与推进路径的经验,“双减”背景下,我国家校合作应构建自上而下的法律保障体系,让家校合作有章可循;构建分层有序的组织机构,切实保障家长参与权;丰富家校合作的层次和内容,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美国家校合作;家长参与;社区支持;“双减”政策
教师教育
黄 爽;王烯颖;朱叶子
国际视域下的教师工作量现状与监管举措探析
摘要:工作量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TALIS关于教师工作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教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最高达59小时且各国差异较大;OECD国家初中教师每周平均教学时长约占总工作时长的53%;教师用于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普遍较长,但教学时长与备课时长并不存在相关;教师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普遍少于行政工作时间,行政工作量随教龄增加而增加。各国对教师工作量采取的监管措施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文件明确规定教师的工作时长;制定教师的法定教学时长并在不同教龄阶段灵活调整;规定教师参与强制性专业发展活动的时间;减轻教师的行政工作量使其专注于核心任务。由此,在对教师工作量现状和监管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从国家层面关注并加强对教师工作量的监管;分类监测、科学管理不同阶段教师的工作量。
关键词:教师工作量;工作负担;OECD;TALIS
孙嘉灿;陈 浊;阚 阅
均质化、专业化、层次化:法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发展动向
摘要:鉴于法国教师教育质量处于国际劣势和其国内存在教师流动性大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教育困境,近年来法国对其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进行了新一轮改革。此次改革的总体目标为:通过改善教师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水平,从而提高民众对本国教育的信任程度。此次法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三个取向,即均质化、专业化和层次化。首先,通过撤并教师培养机构和统一教师能力框架,实现教师职前培养的均质化;其次,通过兼顾学科与教学,实现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最后,通过多样化教师入职路线和预专业化教师培养等举措,实现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层次化。借鉴法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我国或可采取形塑教师队伍职业文化、多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构建多元职前培养体系等方式,改进我国教师队伍的职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师职前培养;法国;教师教育;教师能力框架;预专业化
课程教学
夏惠贤;苏 衎;孔令帅
打造高质量的课堂:芬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变革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当代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发生巨大转变。在分析课堂形态内涵的基础上,发现芬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呈现出六大样态:平等均衡的教育理念孕育课堂价值形态;开放、灵活多样的物理空间拓展课堂空间形态;教师权利的迭代重构课堂的文化形态;异质化的课堂共同体形塑课堂组织与运作形态;现象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形态;多元评价转变课堂的评价形态。消弭多重课堂边界,平衡多种课程教学方式,创造积极的课堂包容性氛围是芬兰高质量课堂形态变革的具体表征。芬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变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变革的启示:注重课堂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实现课堂形态的数字化转型,突出课堂形态变革的循证研究。
关键词:芬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高质量课堂
滑子颖;吴佳妮
东亚型教育学业负担问题的症候与病理、防治之道和根除之本——兼论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减负”政策
摘要:教育病理学是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用来解释和分析东亚型教育病理现象与问题的一套理论。学生学业负担重、父母养育焦虑、应试主义盛行和“影子教育”私有化是东亚型教育学业负担问题的共性症候,其病理发生机制源自教育行动系统内部结构和对外关系中的双重致病因子。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三国在学业负担治理中先后选择了国家主导的“减量”政策工具和协同治理的“增效”政策工具,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负担症候,但也遭遇了“校内减、校外增”的政策与实践困境。为此,从学业负担问题的机理层面根除学业负担“病毒”的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制定具有长效性的教育减负政策,厘清各教育攸关方的责任和权益,松动教育评价与功利化间的症结。基于此,未来中国基础教育学业“减负”政策应朝着“减量不减质”“兼顾公平与卓越”的方向前进,持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系统治理学业负担,发展优质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革新传统教育观念,推进普职融通。
关键词:东亚型教育;学业负担;教育病理
会议综述
宋 佳;王 芮
推进比较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共建比较教育学术共同体——2022 年中青年比较教育学者研讨会综述
出版:《比较教育学报》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55号
邮编:200234
电话:021-64322352
邮箱:wgzhxx@163.com
投稿:http://jybx.cbpt.cnki.net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