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贺 肖甦 | 公平视域下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效与问题审思

王贺,肖甦 比较教育学报
2024-09-04

作者简介

  王 贺 /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肖 甦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教育信息化被视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界仍缺乏多元国际经验研究的成果。本研究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在对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公平进行学理探讨的基础上,考察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举措和进展,发现存在基础设施覆盖失衡、数字资源应用效率和体验差异、资本介入风险等问题。基于对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反思,研究认为信息化资源具有外部环境依附性,俄罗斯基础教育正面临新、旧数字鸿沟的双重考验。为避免信息化沦为表面上的“狂欢”,需在坚持社会正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完善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制度设计、优化资源结构、加强弱势群体数字能力建设和数字文化引导,建立更加包容的线上和线下教育环境。

关键词: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基础教育治理;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时代,全球各国都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和深度。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在线教育等信息化教育手段为保障各国教育系统运转、应对疫情冲击贡献了重要力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先后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并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而国内学术界对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热度持续十余年不减,已有研究就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内涵和作用机理、现实路径和策略、区域性与阶段性发展成果与困境,以及相关政策和国际实践比较等展开了广泛探讨。但学者们对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能力和效果评判不一,有学者持积极观点,认为教育信息化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低成本快速复制和共享,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也有学者持消极观点,指出信息化手段推动的是形式上的公平,实质上教育中的数字鸿沟在扩大,加深了教育的不公平;还有学者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把双刃剑,既能为教育走向公平创造条件,也能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因此,有必要以国际化视野,结合不同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实践探析来加深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互动机制的理解。而在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国际与比较研究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欧美发达国家政策和实践的探析,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元国际经验的关注较少。例如,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以俄罗斯教育信息化为核心议题的主要公开成果仅有6篇,其中最新成果是赵伟等人2018年发表的关于“俄罗斯电子学校”专项政策布局与国家、地方和学校分层实施的研究,更多成果则聚焦于21世纪初期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及其实施探析。李雅君等人评述了21世纪初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保障体系及其在校园技术设施配置与运维、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训方面的实践举措;解月光等人进一步关注到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薄弱环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问题,列述了俄罗斯在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吸引企业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措施及成效;章雪梅则对同时段的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展开实地调研,基于对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的分析,指出缩小资源可获得性差距,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整体而言,已有研究成果缺乏对近年来俄罗斯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面貌新进展的追踪,同时也缺少从教育公平等视角切入的深度研究。

俄罗斯与我国的地缘政治合作性、国家治理理念及资源分配模式的相似性奠定了两国基础教育治理问题探讨互鉴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在对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其实践作为考察对象,以教育公平为理论视角审视其建设成效与问题,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2.0阶段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一、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基础

(一)国家信息化基础工程铺设阶段(1991-2010年)

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尽管独立之初的俄罗斯百废待兴,但联邦政府依然延承了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信息社会的探索基础和热情,加紧谋划国家信息化发展之路。1993年“俄罗斯统一信息空间”(ЕИПР)概念一经提出,便开始着手建立国家信息资源库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作为响应,1995年发布《关于形成和发展俄罗斯统一信息空间及相应国家信息资源的构想》,文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构想落实的重点任务,同时提出提升公民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能的倡议,要求教育机构增设信息搜索和使用技能的相关课程。迈入21世纪,政府进一步出台了《2001-2005年发展统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和《2010年前俄罗斯信息化发展纲要》等文件,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落实到校园技术设施配置与运维、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实践维度。此阶段是俄罗斯社会经济复苏,追赶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潮流的阶段,国家在大力铺设信息化基础工程的同时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教育环境广泛覆盖与服务升级阶段(2011-2020年)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俄罗斯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为系统化的政策布局,并将建设重点指向提升基础教育信息技术环境的广泛覆盖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丰富可及性以及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融通性。首先,《2011-2020“信息社会”联邦专项规划》的出台直接推动了俄罗斯全境宽带设施铺设,加速了国家信息系统和资源一体化的建设进程。随后,2011年“现代化学校”联邦项目(Проект «Современная Школа»)启动,直接推动全俄中小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大改造及数字化教育平台和资源的大开发。2016年启动“数字教育环境”联邦项目启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工具、服务和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整合,推动基础教育管理流程的简化和服务的升级。当前,上述两个联邦项目均纳入俄罗斯《国家教育方案》框架下基础教育发展十大项目之列,成为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依据,两个项目在2019-2024年间的联邦预算投入分别达到5596亿卢布(并非全部用于教育信息化)和701亿卢布。

(三)面向2030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2021年至今)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人才储备和数字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社会经济转型成为俄罗斯摆脱传统粗放的能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俄罗斯将数字化转型作为2030年前国家发展的五大战略目标之一,将提升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成熟度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实施的关键指标。这也将俄罗斯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推向了数字化转型的全新阶段。2021年俄罗斯政府先后发布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和科学与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文件描绘了未来十年俄罗斯教育系统信息化发展的新蓝图、新目标和新任务。而在新阶段布局之际,本研究对现阶段(即上述第二阶段)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举措和成效进行回顾总结,以明晰其未来发展路向,审视其实践经验。


二、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举措

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合理配置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各国教育系统建设和完善的主要发力点。传统教育场景中的教育资源可划分为物质资源,如校舍、教学设备、技术等;文化资源,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心理资源,如教师的价值观念、教育智慧、教育能力、品质及情感这三类。而在信息化的教育场景中,基于网络虚拟空间开展的在线教育以及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样态减少了对部分传统教育资源的依赖,同时增加了对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和资源、师生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信息化教育管理与服务能力等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需要。俄罗斯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围绕以上四个方向展开。

(一)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城乡网络建设和设备更新

优质可及的互联网络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全民网络覆盖方面,通过“信息社会”建设项目的推行,俄罗斯互联网覆盖率已处于全球较高水平。根据《2022全球数字年鉴》及《2022俄罗斯数字年鉴》报告显示,2022年俄罗斯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85%,网民规模为1.24亿( 同年全球普及率为62.5%,我国普及率为70.9%)。在校园网络接入方面,通过“现代化学校”项目的持续推进,全俄超过99%的中小学已实现互联网接入。在校园网络速率方面,根据“数字教育环境”项目规划,到2024年将实现俄罗斯全境所有教育机构的网络全覆盖,保证城市学校网速不低于100mb/s,农村、城镇地区学校网速不低于50mb/s。截至2020年,城市学校中有近40%的学校网络速率达到100 mb/s及以上,农村却有近半数学校的网络速率不足30 mb/s,甚至超过20%的学校网速不足2 mb/s(见表1)。

在软硬件配备方面,配备多媒体设备、计算机、交互式白板、无线宽带终端的现代化学校不断增多,普通中小学每100名学生配备联网计算机数量从9.5台(2015年)已经增加到了12台(2020年),亦即2020年俄罗斯中小学的平均生机比为8.3∶1。到2022年,全俄有637所开展全纳教育的中小学已根据适应性教育计划为残障儿童更新了符合其学习需要的技术设施。

(二)数字教育平台和资源:智能化多平台与全科目课程覆盖

在数字教育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俄罗斯已建成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全科目的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俄罗斯电子学校(Российская Электронная Школа,РЭШ)是2014年创办的国家公共服务性质的远程普通教育平台,该平台汇集了国家级名师资源,课程涵盖与1-11年级学校教学同步的所有科目内容,还有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中高考习题库可供自学。平台的一般学习路径为注册—选择学习内容(包括年级、课程、专题)—观看名师微课视频—完成随堂练习任务,以及进行线上测试,检测知识掌握情况。平台提供移动版和网页版,不限制注册学习者的年龄、地域、国籍和访问时间,实行完全免费开放,能够支持在家上学的需求。除学生入口外,平台还设有教师、家长和学校入口,教师可通过平台获得备课资料、课堂教学辅助材料,以及学习同行经验;家长可注册后陪伴和监督孩子学习;学校则可以在平台获得符合联邦教育标准和示范性教育大纲要求的1-11年级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材料,名师公开课资源可以直接用于学校教学,缓解师资暂时性短缺甚至长期短缺问题。

在企业平台中,“扬戴克斯教科书”(Яндекс.Учебник)和“学习吧”(Учи.ру)应用较为广泛。前者是俄罗斯本土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扬戴克斯(Yandex)以“依托扬戴克斯技术基础打造现代化教育”为理念推出的面向1-11年级师生和家长的免费多学科教育和辅导平台。在学生服务方面,平台能够分析学习行为并自动匹配对应作业练习,进行实时测评。服务场景包括在校学习、在家学习、竞赛、考试和复习。在教师服务方面,平台提供创建班级,为指定学生布置和检查作业功能,还有随堂测验、教学视频和互动工具等课堂教辅材料和工具。在家长服务方面,家长可注册并绑定学生账号,追踪孩子的学业进度和成绩状况。目前全俄有半数中小学校和10万余名一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这一平台,学生用户超过190万人。“ 学习吧”是另一面向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商业性教育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服务对象和基本功能与“扬戴克斯教科书”相似,另外还有教育游戏和编程课程等付费拓展服务。由莫斯科教师创建的,涵盖适合高年级学生自学课程视频和电子教材资源的莫斯科电子学校(Московская Электронная Школа,МЭШ)、福克斯福德在线学校(Фоксфорд)、亚克拉斯(ЯКласс)平台和互联网课堂(Internet Урок)等也是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远程教育资源平台。视频网站YouTube、俄罗斯社交软件VKontakte、远程视频会议软件ZOOM、即时通信软件WhatsApp等也成为广大师生开展直播教学、小组研讨及其他形式师生互动的泛在化移动学习工具。

可见俄罗斯形成了非常丰富且各具特色的数字教育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然而平台和资源的多样化与分散性也增加了用户选择难度和精力耗费。为此,“数字教育环境”项目倡议政府、高校和企业协同参与,根据“统一窗口”原则对现有平台和资源进行集成整合,统一用户认证,使学生可以注册一个账号访问多平台资源,跟踪学习过程并记录成绩,实现质量评估。但目前为止,尚未有数据证实一体化解决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三)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

在师资建设方面,“未来教师”项目曾是《国家教育方案》框架下旨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业务能力持续提升的联邦项目,尽管2021年项目调整不再独立存在,但其中多项涉及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的举措仍持续发挥作用。相关举措包括:鼓励更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转型;为教职人员创建免费在线培训计划,实施新型教师认证及评级方法,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及其他专业能力;在基层教师群体中倡导人文主义、个性发展和人道主义的教育理念。截至2020年末,在该项目支持下已有超过5.4万名教育工作者完成了高级培训,超过7.5万名教师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了专业技能。此外,在“数字教育环境”联邦项目推动下,通过区域在线学习能力发展中心的平台邀请在线课程设计专家、高校教师、优秀在线教育实践者分享创新教学方法和优秀实践经验,以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兴趣、促进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融合。俄罗斯已建成10所此类性质的中心。在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储备方面,2020年俄罗斯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专业(含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电子及半导体与通信系统、信息安全、屏幕艺术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层次师范人才在读人数达到10781人,占比超过硕士层次师范人才培养计划总体的十分之一。

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方面,丰富多样的课外补充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字教育环境”和“现代化学校”联邦项目支持下,依托普通教育机构场所、高校及科教机构提供的智力资源支持,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放,俄罗斯搭建起一批儿童科技园、科教中心和数字教育中心,形成相互联动的数字教育空间。在数字教育空间开设各类补充信息教育课程,科普现代数字技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字扫盲和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具体而言,“量子智慧家”儿童科技园(Детский Технопарк «Кванториум»)开设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及软硬件综合开发原理等信息技术课程;“成长支点”中心(Центр «Точка роста»)专注于提升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办学条件,加强当地学生科学技术方向的补充教育和实操机会;“IT立方”数字教育中心(Центры Цифров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IT-Куб»)聚焦于7-18岁的儿童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扫盲,为学生提供编程语言基础,移动环境、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创建,计算机硬件设备构造科普,以及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配置知识与实操。到2022年,俄罗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量子智慧家”儿童科技园达到232个,在农村和小城镇地区建立了14000个“成长支点”中心、198个“IT立方”数字教育中心。

(四)教育管理与服务:统一在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集成信息服务体系

统一的数字教育内容开发标准和明确的质量评估机制也是保障信息化场景下教育教学开展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此,俄罗斯建立了在线课程质量多阶评估体系,评估包括强制性评估、自动化评估和持续性评估三种形式。其中自动化评估是基于大数据技术,收集用户学习行为偏好、学习成果等数据,分析学生完成课程的用时、学习材料使用重复率、出勤率、完课率(即注册课程与完成课程人数比)等指标来衡量在线课程质量。这一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形成平台和开发者的良性互动,鼓励开发者提升课程研发质量,提升教育机构和学生用户对数字教育资源的信任度,也有助于用户选择课程和开发者诊断课程。

同时,为加强普通教育领域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建设,基于“统一窗口”原则,俄罗斯筹建了数字教育环境联邦信息与服务平台(Федераль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Сервис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ЦОС)。该平台集成了众多国家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包括公共服务门户、各类教育和资格电子文件、留守儿童数据库等,为教育活动参与者提供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远程教育知识储备和能力评估的方法以及其他信息和资源支持。目前该平台已进入试点测试阶段,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俄13个州(自治区)同时开放测试。


三、公平视域下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衡量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尺度。瑞典学者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en)认为教育“平等”具有三重涵义:(1)每个人都不受任何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即起点均等论;(2)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人种和社会出身的人,即过程均等论;(3)促使学业成就的机会平等,即结果均等论。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分别指向了获得平等的学习权利和学习机会、获得平等的教育条件和体验,以及获得平等的教育效果和结果。其中,起点的公平主要依靠国家立法和制度保障来实现,过程的公平主要通过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分配来保障,结果的公平则受到教育起点和过程公平程度、个人和家庭因素,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制等复杂因素影响。同时,教育具有社会选择功能,实际上教育系统难以实现绝对一致的教育结果,那么保障所有学习者的发展机会则成为教育结果公平的目标。作为俄罗斯复杂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教育系统受到其社会系统中性别、地域、民族、阶层等差异性因素影响,形成了其教育公平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教育信息化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资源要素类型,又为审视俄罗斯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新的探讨空间。

(一)教育起点:扩大了教育供给,但基础设施覆盖仍不均衡

随着俄罗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数字教育平台和资源的多样化开发,以及在线教育的积极开展,使更加多元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提升了基础教育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教育起点公平。以俄罗斯电子学校为例,平台能够为天才儿童、残疾儿童,因故选择在家上学和在医疗机构自主学习儿童、在开放式和封闭式特殊教育机构就读儿童以及海外俄侨儿童等群体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课程资源实现中小学科目全覆盖,学生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节奏,获取即时反馈,学习成果还可以获得学校认证。可见教育信息化的高效率、低成本、个性化和灵活性对于改善传统教育供给问题,特别是保障疫情等极端特殊社会情境下的教育持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俄罗斯城乡和校际的网络基础设施配备尚存明显差距。当前校园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居民网络仍未实现全覆盖。同时城乡校园网络速率的现实差距和预期差距都十分明显,已有近四成的城市学校网速超过100mb/s,但还有超两成的农村学校网速不及2mb/s。从政府2024年的城乡学校网络建设规划来看,这种差距未来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许多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可能无法在村镇学校使用或者村镇学生的体验感更差。

(二)教育过程:丰富了数字资源,但资源利用效率和体验差距明显

当前俄罗斯教育信息化建设处于从铺量向提质转变的过渡阶段,师生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仍然是教育过程公平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俄罗斯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积极完善政策和制度、投入资金、推进项目落实,建成各具特色的智能化教育平台,开发大量国家级名师资源保障的基础教育全学科覆盖的线上课程。但整体而言,在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充分均衡供给的情况下,师生数字教育环境适应能力和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存在滞后和差距。这种欠佳表现在新冠疫情考验下得到充分暴露,许多教师尚不具备传统教学停滞期间采用线上教学的充分准备,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操作技能尚不熟练,难以驾驭线上教学设计和把控教学质量。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在线教学感到困难重重,效果平平。对于一些处境不利的学生群体而言,则可能遭遇影响教育信息化资源使用体验和学习成就的多种情况——乡镇学校的网络速率无法支持高质量学习资源流畅运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由于在数字素养、学习习惯、时间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相对滞后,导致在虚拟和线上学习场景中更难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多子女家庭和单亲家庭的低龄儿童缺少父母高质量的在线学习陪伴、指导和心理支持等。这些将进一步导致教育结果和学业成就的差距。

(三)教育结果:改善了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但资本介入或将拉大差距

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有利于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识别和满足,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俄罗斯建立了智能化、一体化的教育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在线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网站埋点式数据采集颠覆原有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管理数据收集、查看和分析方式,对在线学习全过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特征提取,高效定位排查问题并作出针对性优化,从而提升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俄罗斯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面向市场开放,政府为实现高效大规模的资源供给而采用竞合机制引入企业服务,使资本对教育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影响。政府主导下科教机构和企业竞合开发的模式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的同时也让俄罗斯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介入线上学科教育、中高考考试辅导、竞赛培训、师生和家长教育服务等教育细分领域。市场和资本的介入使在线教育的机会和资源分配趋向于优势阶层,而农村儿童、残疾儿童等处于社会经济不利地位的群体儿童陷入更加不利的状况,存在使在线教育过程和结果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四、对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反思

曾经,苏联是世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引领者。20世纪60年代,莫斯科第444中学培养出了世界第一个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编程技能的中学生小组,计算数学和编程选修课在全国数百所学校开设;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设备运用于教学过程的试验已经开启;1985年,《关于确保学生计算机素养和在教育过程中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技术的措施》政府令的颁布标志了国家教育系统信息化进程的正式开端。如今,俄罗斯成为世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追随者。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议题不断更迭,20世纪80年代中期,个人计算机开始大规模开发,教育的计算机化成为关注点,到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成为关注点;再到当今,人工智能、移动学习、数字通讯工具的接入,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师生数字素养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核心议题。更迭之中俄罗斯逐渐从教育信息化的引领者变成了主要创新看国外的追随者。俄罗斯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场域内从中心到边缘的移动过程,既反映了本国国际实力地位变化和社会固有矛盾冲突的影响,也体现了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内部治理的一般规律。基于对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演进之路的审视,研究得出如下三点思考。

第一,信息化时代中影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源性因素仍然在教育系统外部,信息化资源具有外部环境依附性。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其发展受到国家政治、经济、自然和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外部因素往往会对教育系统内部的均衡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俄罗斯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并且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存在不容忽视的城乡地域和民族差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猛烈转变,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休克疗法”使得政治腐败、寡头崛起、贫富差距加大;俄罗斯极端气候条件和嗜酒生活习惯等因素作用下,畸形新生儿和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规模不容小觑。这些因素给俄罗斯基础教育系统在城乡地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理念、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农村儿童、少数民族儿童、残疾儿童以及其他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儿童成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些社会矛盾和薄弱因素是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会直接影响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导致城乡网络基础设施的差距和不同地域师生信息素养的差距等,反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均衡又会加剧社会固有矛盾的程度。

第二,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又环环相扣的进程,前期阶段的遗留问题交缠并限制后续阶段的进度和效果。俄罗斯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从铺量向提质、从技术升级向数字化全面转型,从普及应用向深度融合与创新的过渡阶段,面临着传统和新型数字鸿沟的双重考验。一方面,此前信息化建设以技术、财力和物力投入搭建数字教育环境为主,仍然遗留有基础设施、数字教材工具和优质师资可及性不足,弱势群体学生信息化资源应用效率和体验不佳等传统数字鸿沟问题;另一方面,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对教育管理者数字治理能力、学校信息化运作程序规范、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体系化部署和成熟度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不同学校、学生群体及个体之间在技术接入鸿沟和应用鸿沟之后进一步产生改革鸿沟、治理鸿沟、公共服务鸿沟等新型数字鸿沟问题。在新旧鸿沟的双重考验下,可能出现部分师生在变革中处境不利或对趋势理解不足,抱有悲观、冷漠的情绪以及消极、排斥行为,学校管理者为了应对组织合法性压力和争取生存资源而被动地模仿已有经验,机械性地贯彻“上级精神”的现象,最终看似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变革沦为表面上的“狂欢”。

第三,为促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积极作用,教育系统需要迎接一场涉及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教育人力资源结构、教育机构运营模式、教育制度和文化更新的系统性变革。在理念上,应认识到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是一种社会排斥。数字鸿沟治理实质上是通过反社会排斥实现社会融合的过程。教育数字鸿沟的弥合需要在坚持社会正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建立更加包容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数字教育环境。在实践中,应结合国家、地方和学校实际制定数字融合策略及数字鸿沟治理措施,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体系、任务体系、监测体系;以数字教育环境中的处境不利者为服务对象,遵照平等、补偿和差异性原则优化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可及性;倡导人道主义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重点加强弱势群体的数字能力建设,并完善多元化教育测评机制。同时,通过文化建设激发教育系统微观环境中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释放基层组织内部变革活力,看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人”的存在。关注一线师生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体验和实际困难,加强校园数字文化引导,帮助师生建立信息社会参与者和推进者的身份意识。最终形成教育信息化自上而下部署和自下而上调节的良性双循环,重构教育生态,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公众号排版限制,参考文献请见纸刊。)


● 引用本文

王贺,肖甦.公平视域下俄罗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效与问题审思[J].比较教育学报,2023,(3):99-11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比较教育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