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大宗商品 | 生猪:2023年供需矛盾缓解,价格回归季节性,或存“淡季不淡”预期

陈雷庞雨辰郭朝辉 中金大宗商品 2023-06-24

摘要


我们在报告《供给已由紧转松,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中提示,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将在11月底开始逐步释放,叠加二次育肥供应增量,供给压力或将在12月至明年1月得到兑现,当前供给形势符合报告预期。但受到防疫政策优化的短期影响,本应是消费旺季的11、12月,需求却快速收缩,这是超出我们预期的。我们看到,自11月起,生猪进入冬季传统消费旺季,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间,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却从27元/千克快速下滑至18.2元/千克,累计下滑近33%。我们报告预计全国外三元生猪四季度均价为25元/KG,由于消费的超预期疲软,实际均价为24.2元/KG,略低于我们的判断。短期来看,元旦春节将至,生猪价格如何演绎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同时,展望2023年,生猪市场又将呈现哪些变化,产需是否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消费能否随着疫情消散而否极泰来等问题,都是近期市场讨论关心的热点话题。



12月生猪供给压力如期释放,消费旺季预期落空,猪价快速回落。我们预计,春节前猪价继续下行概率不大,消费预期回暖或带动价格小幅上行


供给压力如期兑现。一是集团化规模猪场为完成年度出栏任务会加速出栏,导致生猪供应量显著增加;二是节日临近叠加猪价出现持续下行后,散养户前期的压栏情绪明显减弱,出栏积极性大幅增加;三是养殖企业出栏积极性提高后,屠宰企业开工率快速回升,日度屠宰量明显提高。综合来看,我们依然维持之前报告中的观点,我们预计12月至明年1月,我国生猪有效供给将继续增加,总体增幅或在8-10%左右。


需求旺季消费预期落空。12月以来,受到近期国家疫情防疫政策优化的影响,市场预计的供需两旺格局并未兑现,“旺季不旺”已是事实。当然,四川、江西、广西等南方部分省份仍有一定腌腊需求,但北方部分省份白条走货仍较为乏力,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猪肉消费,将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短期来看,成本支撑下猪价在春节前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大,消费预期回暖或带动价格小幅上行。伴随这一波低迷期过后,随着元旦假期开启,局部或再度开启集中备货,需求方面较前期有所回暖,或对猪价行情形成一定的支撑。按照目前的防疫政策,我们预计今年春运、出行等或恢复正常,春节餐饮消费恢复带来的需求释放增加,预计未来猪肉需求将会稳中有升。从养殖成本来看,自繁自养体系、外购仔猪育肥成本基本维持在17-18元/kg附近。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对生猪价格不宜过分悲观,维持成本线附近的价格判断。全国均价低于9元/kg的持续性不强。同时,按照目前的防疫政策,我们预计今年春运、出行等或恢复正常,春节餐饮消费恢复带来的需求释放增加,预计未来猪肉需求将会稳中有升。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生猪市场或不会出现较大的供需矛盾,价格走势或回归季节性,振幅或小于去年,全年价格区间或在14.5-26.5元/KG,存在一定“淡季不淡”预期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2023年交易的核心逻辑由大周期的大涨大跌,转向小周期的季节性波动,即由交易α转向交易β。供给方面,能繁母猪存栏拐点已于2022年4月出现,在7-11月的高利润下,产能持续增长,同时当前生猪生产效率已明显提高,核心产能稳定。我们看到2022年我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基本维持在18.5元/KG,养殖端整体并未发生深度亏损,能繁母猪产能并未出现大范围淘汰。按照养殖周期推算,我们预计2023年生猪潜在供应相对充足,出栏量或从2Q23开始逐步增加,但出栏节奏和散户压栏等因素仍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变化。需求方面,2022年受疫情影响餐饮收入及居民出行均不及预期,重要节假日表现不佳,2023年我们预计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逐步恢复,猪肉消费或恢复季节性走势,一方面旺季猪肉消费或同比明显好转,另一方面由于2022年消费基数整体较低,所以也可能会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另外,随着我国政策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都会在平抑价格波动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新周期开启,产能重新进入扩张期,且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受养殖利润空间有限,因此产能增幅相对平稳。我们大致预估,2023年生猪价格对应的理论能繁母猪产能在4177-4400万头左右,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范围。潜在供给释放或在2H23,我们预计供给增量趋势可以一直兑现至2023年底。对比2022年11.9-27.7元/KG的价格波动区间,我们认为2023年价格振幅或小于去年,全年价格区间或在14.5-26.5元/KG。


集团化养殖规模继续提升,但散户养殖和出栏意愿仍是影响供给的关键力量,我们认为在不发生大的疫病导致核心产能去化的前提下,猪周期或回归小周期波动,即季节性波动成为主导。2022年我国生猪市场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但出栏量占总体出栏水平仍偏低。2023年,集团厂普遍都有增产能规划,我们预计产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利于产能调节和市场平稳运行,但我们需要看到,我国生猪散养户占比仍较高,我们认为基于养殖利润形成的出栏节奏的季节性、周期性特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持续。因此,年内季节性的压栏、二次育肥形成的价格波动不可避免。


对比2022年的消费情况,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或回归季节性走势,同时存在一定淡季不淡的预期。除了防疫优化调整,居民消费存在回升预期外,我们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1],纲要表示将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消费改善,注重吃穿消费等传统消费质量提升,为消费端带来政策支持。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散,可能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如3月学生批量集中返校可能性较大,较去年居家网课相比,高校食堂存在集中采购的补库需求。同时7-9月,一般由于天气炎热是肉类消费淡季,但也是暑假出行、餐饮高峰之际,消费或存在较强的反弹动力),但出现大的供需矛盾的可能性较低。对标疫情前2017、2018年猪肉消费量,我们预计全年猪肉消费量维持在5400-5500万吨的水平。总体来看,我们对2023年消费并不悲观,同比增幅或较为明显。


正文


我们在报告《供给已由紧转松,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中提示,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将在11月底开始逐步释放,叠加二次育肥供应增量,供给压力或将在12月至明年1月得到兑现,当前供给形势符合报告预期。但受到防疫政策优化的短期影响,本应是消费旺季的11、12月,需求却快速收缩,这是超出我们预期的。我们看到,自11月起,生猪进入冬季传统消费旺季,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间,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却从27元/千克快速下滑至18.2元/千克,累计下滑近33%。我们报告预计全国外三元生猪四季度均价为25元/KG,由于消费的超预期疲软,实际均价为24.2元/KG,略低于我们的判断。短期来看,元旦春节将至,生猪价格如何演绎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同时,展望2023年,生猪市场又将呈现哪些变化,产需是否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消费能否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而否极泰来等问题,都是近期市场讨论关心的热点话题。


12月生猪供给压力如期释放,但需求“旺季不旺”,猪价快速回落。短期来看,成本支撑下猪价在春节前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大,消费预期回暖或带动价格小幅上行



供给端:压力如期兑现,有效供给持续增加


一是集团化规模猪场为完成年度出栏任务会加速出栏,导致生猪供应量显著增加。从Mysteel和涌益咨询的监测数据来看,11月份集团厂出栏完成率分别为103.58%、102.3%,12月生猪计划出栏量较11月环比继续增加6.27%和6.28%,其中安徽、河北、广东等省份计划出栏量环比增幅均超过8%;二是节日临近叠加猪价出现持续下行后,散养户前期的压栏情绪明显减弱,出栏积极性大幅增加。据涌益咨询数据,12月以来生猪出栏均重已连续走低且降幅有所加快,截至12月15日,商品猪出栏均重约129KG,较月初高点130.48kg回落1.13%,其中150KG大猪出栏占比继续维持高位至9.82%。据卓创资讯调研显示,今年7-10月份二次育肥比例约在20%-30%;三是养殖企业出栏积极性提高后,屠宰企业开工率快速回升,日度屠宰量明显提高。据卓创资讯数据,12月9-15日当周,屠宰企业日度开工率由月初的27.45%回升至12月16日的32.87%,提高5个百分点。据涌益咨询数据,截至12月1-15日,日度屠宰量均值为14.07万头,较上月同期的10.58万头明显提高,增幅达到32.98%。综合来看,我们依然维持之前报告中的观点,我们预计12月至明年1月,我国生猪有效供给将继续增加,总体增幅或在8-10%左右。


图表:生猪出栏体重

资料来源:涌益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生猪屠宰企业日度屠宰量

资料来源:涌益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需求端:“旺季不旺”,预期落空


12月以来,受到近期国家疫情防疫政策优化的影响,市场预计的供需两旺格局并未兑现,“旺季不旺”已是事实。在上一篇报告中,通过测算我们发现,一般受季节性消费提振,12月下游猪肉走货或明显增快,预计月度消费将环比提升在10%左右。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短期消费并未出现节日效应,12月消费或大概率在清淡中收尾。具体来看,11月份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餐饮消费受到较大冲击,广州、北京、济南、沈阳等全国多地堂食陷入停摆,对于猪肉的需求也大大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月份餐饮收入4435亿元,同比下降8.4%,单位餐饮同比下降7.5%。进入12月防疫政策优化后,短期冲击使得餐饮、堂食的集中性消费再次落空,家庭消费也呈现萎靡之态,短时间难以快速扭转。当然,四川、江西、广西等南方部分省份仍有一定腌腊需求,但北方部分省份白条走货仍较为乏力,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猪肉消费,将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图表:生猪消费季节因子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餐饮行业社零总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价格方面,我们预计成本支撑下猪价在春节前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大,消费预期回暖或带动价格小幅上行


伴随这一波低迷期过后,随着元旦假期开启,局部或再度开启集中备货,需求方面较前期有所回暖,或对猪价行情形成一定的支撑。虽然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难以大幅改变,但是国内猪价再度大幅下跌后,但双节支撑下,价格下跌空间较为有限。同时,从养殖成本来看,自繁自养体系与外购仔猪育肥成本基本维持在17-18元/kg附近。短期,我们认为对生猪价格不宜过分悲观,维持成本线附近的价格判断。全国均价低于9元/kg的持续性不强。同时,按照目前的防疫政策,我们预计今年春运、出行等或恢复正常,春节餐饮消费恢复带来的需求释放增加,预计未来猪肉需求将会稳中有升。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生猪市场或不会出现较大的供需矛盾,价格回归季节性,或存“淡季不淡”预期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2023年交易的核心逻辑由大周期的大涨大跌,转向小周期的季节性波动,即由交易α转向交易β。供给方面,能繁母猪存栏拐点已于2022年4月出现,在7-11月的高利润下,产能持续增长,同时当前生猪生产效率已明显提高,核心产能稳定。我们看到2022年我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基本维持在18.5元/KG,养殖端整体并未发生深度亏损,能繁母猪产能并未出现大范围淘汰。按照养殖周期推算,我们预计2023年生猪潜在供应相对充足,出栏量或从2Q23开始逐步增加,但出栏节奏和散户压栏等因素仍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变化。需求方面,2022年受疫情影响餐饮收入及居民出行均不及预期,重要节假日表现不佳,2023年我们预计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逐步恢复,猪肉消费回归季节性,一方面旺季猪肉消费或同比明显好转,另一方面由于2022年消费基数整体较低,所以也大概率会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另外,随着我国政策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都会在平抑价格波动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新周期开启,产能重新进入扩张期,且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产能增幅相对平稳。对比2022年11.9-27.7元/KG的价格波动区间,我们认为2023年价格振幅或小于去年,全年价格区间或在14.5-26.5元/KG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监测未来市场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约领先10个月左右。按照10个月推算,2023年1-12月市场可供出栏量基本是由2022年3月-2023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确定。因此如何判定能繁母猪的存栏区间,就能大致初窥明年全年的供给形势。


公布数据:截至目前,官方数据已公布了2022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农业农村部月度环比数据看,自今年5月开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连续6个月正增长。从中国政府网公布月度数据看,能繁母猪产能在2022年4月达到低点至4177万头,5月开始存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79万头,较低点累计恢复+4.84%,较去年同期相比已实现转正+0.07%。基于此,我们认为2023年1-8月生猪养殖行业将逐步兑现产能增量。


预估数据:当前关键的问题,如何判断2022年11月至2022年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是否会出现大幅去化,还是会延续增长,对判断2023年8月后的产能至关重要。从涌益咨询数据来看,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情况整体与农业部基本一致。我们看11月能繁母猪存栏仍保持正增长(+0.08%),但增速明显放缓。对于12月至明年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可以从养殖利润来初步判断,12月生猪价格快速回落,养殖利润收缩,但在元旦/春节效应的支撑下,生猪价格基本维持在成本线附近,行业并未触发大范围亏损。因此我们预计母猪淘汰量十分有限,那么在2023年2月前,我们以+0.05%的增速假设,能繁母猪存栏维持在4400万头附近,仍较上轮高点(4564万头)相差3.6个百分点,当前也是受制于资金有限、养殖成本偏高等因素。


图表:生猪养殖利润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能繁母猪存栏与外三元生猪价格滞后相关性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博亚和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价格方面:我们大致预估,2023年生猪价格对应的理论能繁母猪产能在4177-4400万头左右,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范围。潜在供给释放或在2H23,我们预计供给增量趋势可以一直兑现至2023年底。我们可以从存栏的数据判断价格波动的区间,2022年3-4月,我国外三元生猪价格达到年内低点(3月20日,11.9元/KG),按照产能对应为2021年6月的4564万头,因此价格大概率不会低于今年春节后的水平。对比2022年11.9-27.7元/KG的价格波动区间,2023年价格的振幅或小于2022年,全年价格区间或在14.5-26.5元/KG。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型更多是从常规供应角度出发,未考虑异常供应以及需求的情况。


生产性能:二元母猪占比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在资金支持和养殖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集团厂PSY明显提高。据涌益咨询数据,2021年6月以来,性能更高的二元母猪存栏占比持续增加,从2021年6月占比58%, 提升至2022年11月的88%。因此,母猪结构优化,带动行业平均PSY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尽管能繁母猪绝对量不高,但生猪潜在供给量仍较为可观。具体来看,牧原、温氏、新希望等龙头企业,PSY均在20以上(牧原:24;温氏:20;新希望:21.5)。


图表:能繁母猪二三元占比

资料来源:涌益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二三元母猪生产效率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博亚和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集团化养殖规模继续提升,但散户养殖和出栏意愿仍是影响供给的关键力量,我们认为在不发生大的疫病导致核心产能去化的前提下,猪周期或回归小周期波动,即季节性波动成为主导


2022年我国生猪市场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但出栏量占总体出栏水平仍偏低。具体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前10家上市(CR10)猪企累计出栏量分别在2828万头、6004万头、8846万头,分别占到全国出栏量的14.46%、16.41%、17.00%,较2021年末已经提升2.8个百分点,全年预估有望上升到18%左右。2023年,集团厂普遍都有增产能规划,我们预计产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利于产能调节和市场平稳运行,其中,牧原规划2023年出栏7200-7500万头,同比上涨约38%;新希望规划2023年出栏1850万头,同比上涨约32%;温氏股份规划2023年生猪出栏2600-2800万头,同比上涨约50%。


但我们需要看到,我国生猪散养户占比仍较高,我们认为基于养殖利润形成的出栏节奏的季节性、周期性特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持续。因此,年内季节性的压栏、二次育肥形成的价格波动不可避免。生猪压栏、二次育肥会改变短期的出栏节奏,当猪价上涨、猪料比价足够高,养殖户往往会加大压栏或二次育肥的力度,使得原本达到110-120公斤附近的可正常出栏的标猪被截留在养殖户手中,以实现进一步催肥,从而减少了即期生猪供应,而增加了未来的供应量,这也是未来考虑实际出栏供应需要重点关注的变量。通常情况下,散养户一般在9、10月会出现二次育肥,导致滞后供应,会使得11、12月的出栏有一定增长。1月出栏量则养殖户会将2月出栏量前置,亦会保持在较高水平,2、3月是季节性消费淡季,出栏量有所回落,进入4月后出栏进入缓慢增长状态。


图表:CR10出栏占比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商品猪出栏季节性趋势

资料来源:涌益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对比2022年的消费情况,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回归季节性。2Q23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散,可能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但出现大的供需矛盾的可能性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项下餐饮收入累计值为3.2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30%,其中11月以来,国内疫情反弹规模较大,对居民的线下活动形成一定扰动,消费同比降幅扩大,导致11月单月餐饮社零较上年同期下降8.43%,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由于国内疫情反复及经济环境偏弱,国内居民收入增速减缓,消费信心减弱,同时部分地区的防疫政策亦在客观上导致了户外消费活动的减少,这也对国内猪肉消费亦形成了较大的压制。


对于2023年来说,我们预计消费存在一定回暖预期。伴随防疫优化调整,12月前两周我国经济活动有所回暖,根据中金宏观组数据,截至12月19日,中金经济活动指数CEAI周环比改善2.1个百分点至79.8%。11月底以来,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对经济活动形成了阶段性的提振。CEAI在12月中旬达到阶段性高点,较11月30日低点改善了7.1个百分点。在此期间,生产和需求指数分别改善6.1和8.2个百分点,需求侧受防疫优化调整的提振幅度更大。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2],纲要表示将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消费改善,注重吃穿消费等传统消费质量提升,为消费端带来乐观预期。


图表:中金CEAI经济活动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CEAI指数需求分项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基于此,我们对标疫情前2017、2018年猪肉消费量,我们预计全年猪肉消费量维持在5400-5500万吨的水平。同时,我们认为出现淡季不淡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受到疫情扰动,去年的3-4月开学季及7-9月暑假居民生产生活受限,导致消费表现较差,而今年在走出疫情后,2-3月,工厂返工,学生开学集中返校,较去年防疫居家、网课相比,工厂、高校食堂存在集中采购的补库需求,价格表现或大概率强于去年。同时7-9月,一般由于天气炎热是肉类消费淡季,但也是暑假出行、外出就餐高峰期,消费或存在较强的反弹动力。总体来看,我们对2023年消费并不悲观,旺季消费可期,淡季同比回升或较为明显。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消费改善预期落空、疫病导致产能快速去化、二次育肥和压栏等影响出栏节奏


[1][2]http://www.gov.cn/zhengce/2022-12/14/content_5732067.htm

http://www.gov.cn/zhengce/2022-12/14/content_5732067.htm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12月30日已经发布的《生猪:2023年供需矛盾缓解,价格回归季节性,或存“淡季不淡”预期》

联系人 陈雷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2030114

联系人 庞雨辰 SAC 执证证书编号:S0080122080153

分析员 郭朝辉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70006 SFC CE Ref:BBU524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