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获“一条艺术”(ID:yitiaoart)授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奇美拉时代”
(The Time of the Chimeras)。以“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为主题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近日启幕,除来自58个国家的213位艺术家参加主展单元外,同时还有80个国家馆展出。除了广受关注的女性议题外,今年如火如荼的数字艺术也开始进入这个始于1895年的百年双年展视野中,即威尼斯双年展的首届加密艺术展“奇美拉时代”(The Time of the Chimeras)。4月20日,在威尼斯中心岛的博尔纳德宫(Palazzo Bernardo Venic)率先启幕的便是喀麦隆国家馆的“奇美拉时代”(The Time of the Chimeras),由Paul Emmanuel Loga Mahop和Sandro Orlandi Stagl策划。这个由全球加密艺术去中心化组织GCA DAO与威尼斯双年展委员会和喀麦隆国家馆共同发起的展览,并没有获得喀麦隆政府的资金支持,仅由喀麦隆艺术与文化部艺术推广与发展部委托,DAO的私人赞助商和投资者提供了资金。奇美拉(Chimera)是希腊神话中狮头蛇尾的怪兽,在今天生物工程领域也用来表述人工干预的基因钳合物。“奇美拉时代”展出了数字艺术、VR、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与艺术的跨界作品。这是喀麦隆国家馆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本次展览展出了从全球精选的23位/组艺术家的加密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由15名成员组成的艺术委员会推选,其中包括来自全球范围的当代艺术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艺术媒体人,以及Web3加密社区的资深人士,每名委员参考艺术性、加密原生性等因素对所有备选艺术家的作品独立评价,最后依据综合排名遴选出而成。艺术委员会代表,独立纪录片导演、艺术家、当代艺术摄影评论人袁园表示,该展融合了各种异质性加密艺术的实践,而涉及到的媒介包括摄影、电影、动画、雕塑、装置等。23位艺术家从生物艺术创始人到OP艺术的先驱、到中国的大四学生,年龄的跨度上到90岁,下到20岁,呈现了全球的艺术家在Web3这个新生世界当中的探索,以及关于艺术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协作的可能性。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所表明的主题之一是关于“个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为解释当前的NFT现象提供了一个起点。
艺术家往往善于用新的技术去发现并脱离当下,通过充满想象的创作去试图代表明天的世界。有趣的是,从入选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面貌,来自亚洲的艺术家往往更为年轻,而在拉美等世界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艺术家,即使已经去世,但其遗产仍会在技术的帮助下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得以永存。而接下来所展示的,可能是最全的一份威尼斯双年展加密艺术展档案。加密艺术研究和创作机构数字化合物与90后艺术家佘璐芸、区块链网络价值实验室NervinaLabs联合创作了《加密艺术驱动器》。《加密艺术驱动器》是链上原生的加密艺术作品。10,000件NFT分为灰、蓝、橙3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稀缺性和权重。所有者通过操作NFT来共创作品。这种共创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对“共同知识库”的理解。中国艺术家王兴,是一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艺术家,也是数字化合物创始人。他于2009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毕业,毕业之后做过游戏、电影,2016年开始参与区块链,真正成为一位加密艺术家是在2021年。
他曾担任电影艺术指导,有丰富的电影和游戏工作经验,重视“协作”的创作过程。2016年,他开始接触加密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技术原理,思考如何利用区块链来探索“加密原生”艺术的可能性。王兴的作品《数字巴别塔图书馆:小门》是叠加在一起的5幅数字绘画,通过读取元胞自动机和Nervos Network区块高度数据形成在链上无穷演化的门,不同文化背景中“门”的意向是其宏大的“数字巴别图书馆”计划的入口。《创世纪的人》以人类骨骼为特征,它们象征着所有人生来就没有任何世俗财产的思想。本次作品通过皮肤、纹理和颜色等特征的变化表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每一个都可以加入配件,如手持物品和项链。手中的文物代表了智力的进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代表了认知进步的不同水平。届时将有36件手持艺术品,主题包括艺术、哲学、科学和法律。项链是财富的象征。作品形象将有20个,形式各异,从贝壳加密货币到珠宝再到比特币艺术。今后还将会引入新的生长元素来丰富创世纪的人。它们可能是人体器官,比如心脏,也可能是宇航员穿的衣服。人们会看到天才的出现,无论是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还是英雄。郑之孩出生于四川,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混合媒体艺术家。她的创作媒介包含:装置,行为,绘画,雕塑,互联网程序,互动新媒体等,所关注的并非艺术创作本身,而是更关注人背后的智力机制。在她的作品中,“心灵的语言”被符号工具个性化,变成了更多人参与的图像生成系统。郑之孩的创作以《荒地》为名,将作品分为不同阶段来呈现。作品的介绍中这样写道:“在天堂的边缘,与地狱相邻的地方,有一片圆球状的土地,那里没有一片草叶生长,到处都是灰尘、灰烬和死一般的寂静。现在,在这片荒地上,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即将发生。” 黄芷枫是来自新加坡的时尚和广告摄影师以及 3D 虚拟模型创作者,她用虚拟模型创作艺术作品,将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并置在一起,将虚拟模型放置在真人模型无法完成的场景中。她也是NFT亚洲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作品《吻》是一个自我认同和表达爱的艺术实验,最终结果会因收藏者的要求而有变量,一系列不同肤色、面部特征和体型的虚拟模特被创造出来,希望能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拉娜·丹妮娜是一位来自蒙特利尔的贝宁和法国血统的画家。她的艺术探索人际关系、形态多样性和身体运动,将数字艺术和绘画相结合,以独特的个性化方式展示了周围的不同文化。Lana Denina近年的作品触及了几个主题,但最终都回到了同样的主题,那就是自爱。她用女性的身体来探索自己的身体和自由。《触摸我,爱我》代表了人类温柔的一面。维克多·雨果说过:“天真是真理的面孔”(La naïveté est le visage de La vérité)。小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对爱和被爱的开放是最美丽的见证。我们越长大,就越失去这种天真的看待生活的方式。你给孩子的爱和安全越多,他们就越能保持这种天真,让它绽放出纯洁的花朵。玛丽娜·努涅斯1966年出生,是西班牙多学科艺术家。她拥有萨拉曼卡大学的美术学位和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大学的美术博士学位,在维哥大学美术学院(Universidad de Vigo)担任绘画系正教授。艺术家的作品《Skinless》以视频和NFT作品的形式,展现女性皮肤的不舒服、紧张、不安、不适应,会颤抖,因为它被视为一种束缚、一种边界、一种盔甲,她们想要摆脱自己的限制,成为另一种东西:变形的、开放的、多元的。就像破裂膨胀的蛹,就像流动的无法阻挡的超新星。阿尔贝托·埃切加雷·格瓦拉生于1972年,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新媒体艺术家。本次参展的作品以两个意大利威尼托(Veneto)区威尼斯市北部岛屿穆拉诺岛(Murano)产的玻璃球和高清晰度全息图的形式呈现,其中包含的美元和比特币,展现了全球金融的紧张局面——全球经济正在从实体世界向虚拟世界过渡,以及一个具有新规则的平行金融体系。
名为“加密球”(Crypto ball)(全息投影NFT)的作品标志着一件艺术品第一次嵌入了将其自身价值存储在一种可以实时跟踪、交易和提取的货币中的能力。作为一个多媒体艺术家、设计师和梦想家,他用技术和艺术来告诉我们一个关于金钱在我们社会中的力量和重要性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经济环境的本质和未来,以及这种社会共识是如何在加密货币手中迅速改变的。正如阿尔贝托·埃切加雷·格瓦拉所解释的那样,“这是由数学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所支持的。”(加密货币)可以在几秒钟内以低成本转移到世界上几乎任何地方,并可以被分成数百万个单独的部分。”克拉克·温特是出生于美国,现居西班牙的艺术家、摄影师、雕塑家和作家。他在世界各地工作,观察、探索和创作艺术,拥抱我们共同的历史的复杂性、奇迹、存在和魔力。他还做了几十年的全球投资策略师,观察我们这个世界的拼图,希望帮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毫无意义的。米格尔·索勒-罗伊格1961年出生于巴塞罗那,他是摄影领域的概念艺术家。作为一名摄影师,他的目标与其说是寻找决定性的时刻,不如说是建立一个概念基础和复杂的构图。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场景、框架和照明,他强调对场景和社会景观的控制。他是西班牙当代艺术收藏Ars Fundum的创始人和总监,也是全球Crypto Art DAO(一个国际NFT平台)的理事会成员。随着水、空气、土和火这四种元素的影响,移动的图像有机地转变,不同的效果、波动和消失激活了气氛和主人公本身。久拉·科希策(1924-2016),是捷克斯洛伐克出生的阿根廷雕塑家、造型艺术家、理论家和诗人。他在定义拉丁美洲的具体和非具象艺术运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是动力学、发光和流体动力学前卫艺术的先驱之一。他作品的革命性,体现于首次在国际艺术界使用水和霓虹灯作为艺术品的一部分,他乌托邦式的“水空间城市”提案是这次探索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Relieve Gota Negra》是由UXart/SuperOrange团队引领的互动和动画数字重建的一部分,在艺术史学家Maria José Herrera的策展指导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艺术博物馆举办的 “真实/虚拟”展览(2012年),展示了科希策和其他动感艺术家的作品。自2020年以来,它存在于增强的Metaverse Uxart中,并在阿根廷Isla El Descanso的NFT节“Xreal”中利用绘图和全息技术进行了展出。最初的《Relieve Gota Negra》(1968年)呈现了类似宇宙背光和移动的水中的一个黑色有机玻璃水滴,而Kosice的水动力系列和水滴形状构成了探索的一部分。米盖尔·安赫尔·维达尔(1928-2009)来自阿根廷,是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运动的联合创始人,该运动将建构主义、光学艺术(op-art)和几何艺术添加到这一趋势中。本次参展的作品名为《“生成性绘画”的数字重建》。
1960年,米盖尔·安赫尔·维达尔的一幅画曾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 MAMBA)的“首届生成艺术展”上展出,并于1962年在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推广生成艺术宣言。
这种绘画通过运动和振动产生了力量,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所创造的更多的技术术语相吻合。随着21世纪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生成艺术得以被重塑和强化。全息技术和元宇宙的发展让曾经的创作幻化为新的数字作品。胡里奥·勒·帕克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专注于动态艺术(Kinetic Art)与欧普艺术(Op Art)。他就读于阿根廷美术学院,是动力学艺术和欧普艺术的先驱,也是视觉艺术研究组的创始成员和1966年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绘画大奖的获得者。2018-2019年,他曾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胡里奥·勒·帕克曾在第16届布宜诺斯艾利斯博物馆之夜点亮了这座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方尖碑。从晚上9点到凌晨2点,这座著名的混凝土巨石化身画布,展示了艺术家最为人熟知的40件作品,亦是这些作品首次通过投影技术实现大规模呈现。本次他的参展作品便基于方尖碑的创作。阿列桑德罗·扎尼耶生于1971年,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视觉艺术家、音乐家、歌曲创作者和表演者。他将专辑的概念发展成视觉和写作艺术,以“Ottodix”的名义创作了诸多作品,也与意大利知名音乐家合作,出版了8张专辑和一本传记。2021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中也有他的身影。阿列桑德罗·扎尼耶本次带来的“ENT2 威尼斯/雅温得”(“ENT2 Venice/Yaoundé”)将威尼斯的环境数据与喀麦隆的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并通过两个发光的方尖碑装置,通过网络对相互参照的大数据进行解码,生成三维数字动画,其中一个装置被送往喀麦隆的首都雅温得。而“ENT 声景”NFT系列(“ENT Soundscape” NFT Serie)是艺术家创作的一系列15到20秒的视频,标题中有世界地图上的精确地理坐标,讲述了受到海洋和海军交通噪音污染的港口。每部影片的声音将是有关海域噪音污染的重建,影片的主题则是由这些声音生成的三维动画。布克哈德·冯·哈德出生于1954年,是来自德国的独立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和艺术家。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上,他展示了装置作品《NARBE DEUTSCHLAND》(SCAR GERMANY)。大约40年前,布克哈德·冯·哈德在布鲁塞尔拍摄照片时,发现自己在原子博物馆(Atomium)附近的一个巨大的多厅影院里徜徉。走廊里空无一人,电影在放映,周围没有人,一个螺旋形的楼梯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感觉到后台有些秘密区域,便爬了上去。走到平台上,他被一大堆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惊呆了,它们平稳地运行着,把它们的电影梦投射到下面孤独的空间里。在一座长长的铁桥的尽头,他注意到一扇半开着的门,门后透出亮光。几乎认不出来,一个老人的剪影,可能是放映员,正在慢慢地走动。”
爱德华多·卡奇来自美国,1962年出生,因其在当代艺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国际认可,独特而极具影响力的职业生涯横跨诗歌、表演、绘画、版画、摄影、艺术家书籍、早期数字和在线作品、全息摄影、和生物艺术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创作了比我们今天生活的全球文化更早的数字、全息和在线作品,由不断变化和流动的信息组成。1997年,艺术家创造了“生物艺术”一词,以他的转基因兔子GFP Bunny(2000)和Natural History of Enigma(2009)等作品开始了这种新艺术形式的发展,并为他赢得了媒体艺术领域最负盛名的Golden Nica奖。爱德华多·卡奇的《Lagoogleglyyph》(2009)是一个分布式的全球艺术品,它将lagoglyyph文字刻在环境中,并让世界看到它们。在首次展示中,lagooglleglyyph由像素化的lagoglyph组成,参考了一个兔子的头,刻在Oi Futuro建筑的屋顶上,是由卡奇专门为谷歌使用的卫星制作的。这位艺术家租用了谷歌使用的同一颗卫星,并制作了一张与谷歌地球使用的照片一模一样的照片。地球上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谷歌的地理搜索引擎看lagooglleglyyph。约阿希姆·希尔德布兰德,1964年出生,来自德国,是一位以摄影为主要媒介的视觉艺术家。在学习经济学时,他曾担任新闻和摄影机构的自由摄影师。在完成博士学位和 15 年的商业生涯后,他转向摄影艺术,在马德里的欧洲设计学院学习艺术摄影,并曾多次获得欧洲建筑摄影奖等奖项。艺术家为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创作的最新作品《在购物车里遇见我自己》,是他第一次直面自己和自己的经历。我们所看到的是艺术家在梦幻般的情境中所遇到的一种未上演的海市蜃楼。虽然这部作品是对现实的再现,但它以一种具有魔力的独特方式,展现出一种对诗意、超现实甚至离奇的平庸的感知。马尔科·贝尔廷1954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从文化人类学、新闻学和摄影学开始了他的艺术研究。他曾在美术学院当了两年的摄影教授,艺术创作以摄影为主,辅以雕塑、表演、录像和组合。加布·维斯是居住在美国湾区的 NFT 和混合媒体艺术家。在他大胆的肖像画中,意识流与立体主义相遇。这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受到拼贴画和城市艺术的启发,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意识流的方法来探索对现实的感知。他的作品是既是自画像,又是来自一个无形文化和时代的存在的代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数字的?什么是未来?什么是过去?这种艺术从何而来?又将何去何从?加布·维斯从这些问题出发,每一件作品都是从物理艺术作品开始,然后被转化为数字艺术作品。新的数字添加通过提供更多的颜色和层次的深度来增强物理部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艺术正处于巨大变化的边缘,但它总是会回到我们之前的艺术根源。若昂·安杰利尼1980年出生,是一位巴西超当代的艺术家。动态影像是艺术家研究的主要出发点,并在视频、动画、物体和表演中展开。若昂·安杰利尼将Tudo que é sólido系列转化为NFT,这是一组关于中央高原大豆、高粱和玉米种植园中一个大理石立方体坠落的照片。凯文·阿博什1969年出生,是爱尔兰概念艺术家和加密艺术的先驱,以其在摄影、区块链、雕塑、装置、人工智能和电影方面的作品而闻名。阿博什的作品通过提出本体论问题和回应社会学困境来解决身份和价值的本质,并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及知名美术馆展出。《NEVER FEAR ART》(2021)是凯文·阿布奇系列作品“COMMENT OUT”的数码作品。从这位艺术家2020-2021年间的私人通信和公共新闻中提取的数据,为511件反映这一时期的作品提供了信息,同时也剖析了我们的价值体系。黄色和黑色是大自然的警示色,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在格式的物理约束和文字的情感价值中。责编:邓凯蕾
数字化合物是一家致力于推动“加密原生艺术”发展的机构。数字化合物通过联合创作、品牌创作、发起展览、公众教育、学术研究等工作,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优秀艺术家和项目,推动加密艺术行业发展。
Twitter关注@Digital_Compoun
discord社区:https://discord.gg/JcSAZUHkTE
加客服微信:digitalcompound,进官方群
文中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分享不作商业用途,侵删。转载/投稿/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TAODINN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