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 | CC:处理“计算机味儿”
CC发来一张笔刷的照片,像是涂鸦的挥洒笔触,笔力遒劲,线条流畅。细看折角处有规则的折痕,并且相同数量的细线贯穿线条始终。CC把这些细节叫做“计算机味儿”。
优化前:工整的线条和折角处的“计算机味儿”
优化后:效果流畅,过渡自然
在更新后的新版本中,优化的笔触算法与水墨质感更为贴切,不再有转折处生硬的细小拐角,毛笔笔刷的感觉也从线条组成的“皴法”变成了氤氲自然的“水墨”。这个算法被用在“HillHouse”系列作品中,东方山水画质感的画面上架生成艺术平台fx(hash)便受到关注,CC也由此以创作者的身份为人所知。
HillHouse系列作品
https://www.fxhash.xyz/generative/slug/hillhouse
“计算机味儿”
至今还没有crypto圈子用“xx味儿”来形容作品,这个艺术圈行话用来形容某种地域(领域)文化特征,是“风味”的口语表达。在绘画,特别是中国画领域往往被用来描述一种画面感受,比如“金石味儿”就是形容字画的笔迹硬朗,像是刀刻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计算机味儿”自然就是处理不自然的算法细节传达出来的画面感受。
CC在开始他的生成艺术创作之前,已经是一个在金石领域小有名气的藏家。专业学习金融工程的CC 2022年开始了他在英国布里斯托的研究生学习,艺术、金融、计算机的综合背景自然将他带入了生成艺术的领域。当他试着开始用金融工程中学到的编程来进行p5.sj(生成艺术主流编程软件)编写图像时候,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于是他在blibili搜索p5.sj教程,并找到了一位持续更新内容的创作者“宇宙舟”。这个人的视频算不上生动,讲解基本是不带感情的动作描述,视频除了封面基本没有任何特效。CC要找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朴素、坚韧、技术好。
两人通过B站私信彼此认识,结果发现他们就生活在一个城市。在CC动身前往英国读书前,两人组成了Arctic组合。这个描述也被用在了他们的推特介绍中“We are Cc and Van”。
合作的可能方法
编程技术好比艺术家手里的笔,能不能实现想要的效果全凭代码。同样,画面的格调又需要艺术的长期训练,空有一支好笔并不是制胜的关键。这就导致了生成艺术家往往单打独斗,一个人必须具备编程和艺术的技能树。但是技术理性的工作方法和感性表达的艺术认知很难取得平衡,创作者之间合作的难点也正在于此。
CC和Van的合作给艺术家小组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
准确的表达是必要的。过分强调感性的艺术创作认为感受是不可言说的,将其理解为一种纯感知的,虚无的心灵体验。这就让合作变得语焉不详。CC学习的专业是金融工程,他擅长通过数据和逻辑的描述对看似宏观和虚空的概念进行量化处理。他将对画面的要求和体验用互联网产品需求的语言表达出来,Van将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创造性的编程写作。
这种“控制论”式的产品说明往往被艺术领域视为是缺乏才情的。但是在灵感引导的神来之笔和团队协作的效率之间,显然清晰的描述是合作的基础。创造力并非是每一个人摧枯拉朽式的表达,画面的细节将呈现每一位参与者的创造力,比如他们作品中的“线”。
线的算法
“线”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因为使用中国毛笔笔锋的技巧,线条也演化出皴擦点染的绘画效果。使用毛笔的技巧绘被认为是艺术家具有个人特色的韵味表达,而对于生成艺术来说,用编程来实现这些微妙的变化是困难的。
在创作中,CC从视觉感受上提出要求,Van则以他的技术实现预设的效果。Van试图以“线”的思路来编写线条的程序,他把线想象成一个矢量的,有先后顺序的动作,而组成大线条的细线中的参数变化则负责线条视觉感受的变化。这听起来似乎与毛笔笔尖的物理结构都是契合的,但为什么效果看起来还是有浓重的“计算机味儿”。那是因为墨调和水之后接触宣纸,墨点晕开,这时候笔尖的物理属性被洇开的水所遮蔽了。
Van埋头苦干,不接电话想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编程能力。而当CC了解到这个问题后,他建议将笔画中线的算法调整为点的算法,以水洇开的原理代替毛笔行走的过程。问题迎刃而解,调整后的线不受线束限制,笔画粗细也可以任意变化,为多样的造型提供了可能性。
CC强调两人在创作中的合作方式,这个细节可以被佐证为生成艺术创作的经典瞬间。所谓艺术,并非全然的计算机编程可以触达,开发者在算法上提供实现效果的编程创作,艺术家则提供视觉灵感和创作思路。
知北游,生成艺术的哲学
“知北游”是CC的另一个互联网身份,他用《庄子·外篇》中的《知北游》作为对世界理解的隐喻。一个叫“知”的人去北方游历,在“玄”(北)中辩论、探索,以有限的知向无限的不可知致敬。用不可知来描述生成艺术是恰当的,在程序写好的规则中,最终的画面并非艺术家可以控制的,创作者能做的,就是尽量用编程约束画面,以达到尽可能的控制。
作为生成艺术的创作者,CC同样给出了他认为好作品的标准:
· 独立性,市场上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效果,画面具有足够的创新;
· 稳定性,输出的作品在视觉上要好看,并且保有稳定性;
· 多样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变化要多,效果丰富。
在这些作品的特质上,CC一直在算法的约束和有限的多样性上进行探索。Arctic接下来的创作将从山水画面转向抽象文字类作品。越简单的画面对于计算机编程来说将更难呈现微妙的细节,这个方向的创作也将是CC对自己艺术能力的阶段性确认。“计算机味儿”是否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CC
@Arctic0013,生成艺术家
Hillhouse & 生成毛笔系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