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火文苑:将青春扎进沃土

胡海东 许云赫 信息工程大学
2024-08-26


将青春扎进沃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七年知青岁月,一生黄土之情。《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生动再现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每每读到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奋斗经历,总会让我热泪盈眶。

1969年1月,时年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书中的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青年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以及他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的人生经历。

习近平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曲折的少年时代、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基层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家领袖,这条路,他走得困难重重,又脚踏实地。下乡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他都一一克服。受挫不短志,拼命实干,还成了“最壮的劳动力”,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强壮了身体,也坚定了信念;不放弃学习、不放弃思考,他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一方群众的境遇,也悄然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习近平15岁来到黄土地插队落户当了整整七年农民,在“五关”的挑战面前也曾迷惘彷徨,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念、达观的心态,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他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在我看来,没有苦涩、没有迷茫的青春算不上真正的青春。对我们青年军人来说,军校的生活有苦有甜,但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学习滑坡的焦虑、训练伤病的折磨、能力不足的恐慌,都会让人心生怯意,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停下脚步、不能畏惧困难,要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坚定地往前走,迈过沟坎荆棘,拥抱温暖的春天。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震撼于青年习近平的坚韧品格,他的经历足以成为我们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典范。七年里,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坡,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带领群众打坝、挖井,办沼气、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等,别人都说他“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他曾经把郑板桥的一首诗改动过几个字,作为他对上山下乡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是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沃土。感悟领袖青春足迹,我们更应笃定实干信念,将青春扎根学习训练一线、作战部队一线,怀愚公之志、尽担当之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争做国防建设的明白人与实干家,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添砖加瓦。

我们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在工作上坚持“自讨苦吃”、在学习上脚踏实地。梁家河村的老乡们记得,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善学善思、笃学不倦,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没有知识的青春是苍白的,没有书籍的青春是贫瘠的。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时常反思检讨,在学习上是否太过放松、思想上是否太过安逸?我们应当自觉向青年习近平“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学习精神对标看齐,时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孜孜不倦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方法,并融汇到实践中去。

习主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源”,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勤学实干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只有走出迷茫、刻苦求知、奋力实干,才能不辜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时代,用青春书写出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刊 期  第1435期

监 制  悟源

责 编  | 子扬

投稿邮箱  | xdxhrmt@163.com

往期推荐

星火文苑:去时少年身,归来忠烈魂

2024-03-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信息工程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