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身边那些年薪百万金融男的择偶观,惊呆旁人:有些男人对另一半的要求,挺俗的!
作者丨毯叔
来源丨毯叔盘钱
ID丨bigmoneyball
介绍工作和介绍对象。
介绍工作还好说,就算我自己没需求,身边也有一些同业者有招聘需求,我帮忙对接一下。
但介绍对象,就有点难度了。虽然大家都说金融圈优秀单身男很多,但难就难在,只有男女双方都符合彼此的择偶观,才可能有下文。
而所谓金融男的择偶观,对外界人士来说,要么根本就不了解,要么直接误解。
想在金融圈找到一个靠谱的金融男伴侣,首先还得知己知彼,知道他们到底咋想的。
所以这几天,我和身边一些靠谱的金融男聊了聊他们的婚恋择偶观。(这里特指以结婚为目的的择偶,不包括随便恋爱。)
对了,先和大家明确下我这里金融男的“取值范围”:
1.年收入100万元及以上。
2.任职大型金融机构或私募机构,中层以上。
3.年龄大都在35岁以下,已婚或未婚,正处于婚恋市场的抢手期。
为什么这样取值?主要是为了匹配市场预期。
毕竟大家看好金融男,优质多金这一点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多金也分两种:
一种是纯靠个人奋斗,另一种是靠家庭托底。
说说他们的具体情况吧。
第一位金融男A,是我的大学同学,现任某知名基金投研团队的leader。
基金投研这4个字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工作压力有多大了,没日没夜,业绩压力从不间断,还要时不时面对各种排名的PK。
A在大学时期也认真谈过几场恋爱,但都无疾而终,直到5年前在一场朋友聚会上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一个北京女孩,不到半年就闪婚了。
我们问他为啥这么快就结婚,他回答得很干脆:
“她是那种相处起来让我觉得很轻松的女生,这种情绪价值太难得了,我必须赶紧娶回家。”
我见过A的妻子,一个外企普通职员,样貌中等,学历中等,家境也中等。但她特别爱笑,性格爽朗,为人处事大方得体,是那种很有感染力的姑娘。
不仅如此,她还特别独立。
平时A有时间能和她一起玩的时候,他们就尽情享受二人时光,四处旅游。A忙的时候,她也不拖后腿,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特别充实。
现在他们有了娃,她自己一个人带着娃各处去玩,整天元气满满。
A这种择偶观其实我很理解,金融精英,说起来光鲜,但背后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时间,不是身边人,根本无法体会,也很难想象。
越是在这种竞争压力大的行业里,一个男人所渴望的另一半,越不具有颜值、身材、家世等别人眼中加分特质。
他们理想中的伴侣,是能在一天的疲惫后,让他彻底卸下伪装、放下防御、感到轻松的那个人。
第二位金融男B,30岁,是一家私募公司的老板,年薪估计比百万还多一个零。
当然,他的家境原本也较为优渥。
B从美国Top20大学硕士毕业,理工男,对名牌、party等不感兴趣,是个清清爽爽的男生,平时生活就和我们一样。
所以,我也是认识了他好几年后,才偶然得知他的家世。
B有个女朋友,马上就要结婚了,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财经新闻记者,个子高挑,整个人迎面走来,都散发着知识分子的独特气质。
据他说,未婚妻家境一般,但父母对女儿的培养尽心尽力。所以这个女生的品位和谈吐都很不错,和B一样,也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有朋友说,B这种家世和工作条件,可以找到更优秀的女生。但他和女友的感情一直很稳定,也没在财务上产生过纠葛。
一方面,B说女友对他是“富二代”这事基本无感,和他相处平等又真实,该说说、该训训,他很受用。
而且女友重视精神共鸣,对物质看得不重,平时过生日买礼物,也不要珠宝、服装等昂贵礼品,只追求旅行、看展、研学等独一无二的体验。
另一方面,B的父母也格外支持他和女友在一起,因为来自地产家庭的他们,对“财经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天然充满好感。
第三位金融男C,35岁,是我同一个团队的同事,因为在一起工作多年,我对他比较了解。
他出身贫寒,父母都在西南小镇务农,从小到大上学都靠助学贷款支撑,后来通过个人努力,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但他具备独特的优点:有奋斗精神,有野心,且极度聪明。
毕业后进入金融圈,他靠极强的工作能力和不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从新人迅速成长为业务总监,年薪也早就过了百万。
3年前,他结了婚,结婚对象让我们大呼意外,是一位颜值超高、性格温柔的“女神”。
我们私下问他是怎么追到妻子的,他说大概有一年时间,他只做两件事:
拼命工作赚钱,以及毫无底线地苦苦追她。
因为这个女孩身上那份自信和闪耀,是他极度渴望且一直缺乏的。
婚后这几年,他继续奋斗,周末不是见客户,就是去深造EMBA课程。但在他丰富的闲暇生活中,很少见到妻子的身影。
现在,他几乎很少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情感故事。但我能看出来,他的择偶观,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自己的缺憾:
自己不够帅,就找个颜值高的;自己性格强硬,就找个性格温柔的。
说白了,还是匮乏感在作祟。
这种因为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所带来的匮乏感是个无底洞,他一直在用更多东西去填补,包括更多的情感关系。
而在得到以后,情感本身变得没那么重要。
第四位金融男D,是我一位同业伙伴,28岁,在一家证券公司做交易员。
头脑灵活,身材健硕,身高185cm,穿衣打扮很有品位,一看就是自信又自律的人。
他目前未婚,也没有女友,但并不着急谈恋爱。
至于原因,用他的话说就是:不确定性是令人着迷的事情。
其实可以理解,毕竟交易员的职业特征是高强度、高风险、在短期内寻求高回报。
长期浸润于该职业之人,会非常理性、本能地考量一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当然也包括爱情。
我周围的交易员朋友确实没有喜欢浪漫主义小说和诗歌的,聊天的时候也对“为爱情牺牲时间甚至生命”的情节表示不理解。
对于另一半,D给出一个很明确的表述:有趣。
有趣、鲜活、神秘、双商高,这是D对另一半最高的要求。
不是贤妻良母,也不是温良恭俭。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生活,每天工作已经高强度了,工作结束后还要花几小时健身(以保证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用于约会的时间真的有限。
如果没有一个鲜活、有趣的姑娘,能把他们一秒从工作的紧绷状态拉回到开心的生活,不如回家补觉。
D还特意强调,他不适合被不适时的嘘寒问暖和等待包围,那可能会给感情关系带来反作用。
毕竟对于交易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眼疾手快,当即做出判断,对抗不确定性。
第五位金融男E,是我一位师弟,严格来说,他不算典型的金融男。
因为他是一所大学的金融学讲师,当然,是国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任教。
年薪现在没到百万,但指日可待。
师弟未婚,也没有女友,我之所以问他,纯粹是因为好奇:高学历人士对另一半的要求,是否有学历的上下限?
没想到,对这个问题,师弟很坦诚地说:
“就我个人而言,同等颜值与同等程度对我好的情况下,学历越低,优势越大。”
我问他为什么。
“因为学历和情侣之间聊不聊得来,相关度很低。即使两人都是博士,若是非相关专业,想要理解对方的研究领域也非常困难。
“再加上,两人能读完博士,必定都心智坚定。让两个已经拥有非常坚定世界观的人去沟通,反倒会增添沟通成本,双方都要做出更多让步。”
我又问:“那你要不要考虑,找个同一专业的博士做另一半?”
他笃定地回答:”那会打起来,相信我。”
说了这么多别人的择偶观,最后再说说我自己。
我没有明确清晰的择偶观。
因为在我的择偶观还没形成的时候,就已经被当时的小师妹,现在的老婆牢牢锁定了。
我周围的金融男中,有很大一部分和我一样,大学或研究生时期,就开始了简单纯粹的校园恋情。
彼此心动的都是对方的真,看重的都不是对方的钱,而能够维系到毕业乃至结婚,都是因为彼此共同拥有长达数十年美好而炙热的青春记忆。
至于日后,谁赚到年薪百万,就交给运气,那都是彼此互相陪伴的成长。
所以,就算现在我赚得比老婆多一点、工作忙一点,但在家里,我还是那个必须洗碗带娃做家务、随叫随到的劳模。因为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这个家庭地位。
现在很多姑娘感慨:
“好男人都哪去了?”
“咋遇到的全都是‘渣男’?”
其实,有一点很重要。
很多优秀男生在校园时期,就已经被优秀的女同学提早锁定了。
现在我们能看到在婚恋市面上“频繁流通”的,可能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被锁定的。
所以谈恋爱,择偶观很重要,时间同样重要!
和这些年薪百万的金融男聊过后,我试图总结他们择偶观的共性,但失败了。
毕竟,一千个金融男喜欢一千种女孩。
金融男中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
但以下几点,不论是不是在金融圈,只要是希望遇到优秀的伴侣或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都可以作为参考:
1.美不美貌不重要,情绪价值很重要。
颜值,在我和几位金融朋友的沟通中,很少有人主动提起。
因为作为金融人,从投资的角度看,美貌是贬值品,适合短期租赁而非长期持有;情绪和资源才是增值品,适合长期价值投资。
其实,所有感情关系都是如此。
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在情感关系中,双方情绪稳定始终是感情长久和保鲜的重要因素。
2.努不努力不重要,松不松弛才重要。
优秀的男生一定会找才貌双全、家世颇丰、上进努力的女孩吗?或者说一个人本身优秀,一定会找同样优秀的伴侣吗?
不一定。至少从我和他们的交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更在乎的是一个女生在言谈举止中所流露出的松弛感,以及与此相伴的有趣的灵魂和鲜活的个性。
虽然努力上进永远值得尊重,但有时候,那些刻意的努力背后,总会让人看到“外表光鲜亮丽”和“近期连续熬夜”的双重复合感。
少了一点气定神闲、无忧无虑的气质,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给另一半压力。
3.优秀很重要,但遇见更重要。
年薪百万的金融男也很苦恼,择偶观再明确,也没什么机会遇到适合的女生。
所以,如果你想遇见更优秀的人,就千万别只顾着躲起来提升自己,得多走出去,多与优秀的人交流。
毕竟姻缘这件事,三分靠性格,三分靠实力,剩下的四分要靠运气。
点亮【在看】+【赞】,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都能遇到优秀的另一半。
本文首发于@毯叔盘钱,懂金融,更懂你。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毯叔看更多好文。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值班编辑:王书哲。
RECOMMENDED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读者》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读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