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清冷的街上,64岁的老熊总能记起15年前的一幕:晨雾弥漫的早晨,一对越境的朝鲜姐妹花,踏过结冰的小河,走到他的面前。那是他在三合镇生活的47年里,见过的最漂亮的朝鲜女人,“1米74的个头,老漂亮了。”在众多脱北者中,她们并不算慌张,只是小心地询问,有没有吃的?“她们应该是想找个男人,留下来。”15年后的傍晚,老熊语气平静地告诉新浪网。那对朝鲜姐妹肯定不会想到,15年后,在她们愿意付出生命的对岸,人们正在想尽办法离开。02.隔江相望的村庄
和背后射来的子弹
老熊所在的三合镇,是位于吉林省龙井市东南部,中朝边界上的一座小镇。连绵的丘陵覆盖着整片区域。一段南北向、21公里长、30米宽的图们江,将群山分为两个国家,东边是被称为朝鲜“小香港”的会宁市,西边是中国吉林龙井市。
距离相当之近。算上两岸的浅滩,直线距离也不会超过200米。天气好时,村民甚至可以看到对面村庄屋檐下并排悬挂的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画像。河水既不算深,也不算急。夏日汛期,涨至大腿,冬季则会无一例外地被冻得瓷实。如果两岸没有铁丝网,成年男子踏冰过来不会超过3分钟。
与三合镇隔江相望的朝鲜村落叫金先,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两岸村民关系不错,见面聊天打招呼,夏天在江里一起游泳。老熊记得,改变是从1994年开始的,从那一年起,陆续有朝鲜人从对岸闯来要吃的。韩国统一研究院2004年的研究成果认为,1994至2000年间,朝鲜因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至少在63万-69万,最多在58万-112万之间。朝鲜的饥饿人口,在90年代初约为420万人,90年代中期增加到700万人。之后经历了10年以上的漫漫粮食危机。老熊说,最近一次是3年前的夏天。在半腰深的河水中,两个朝鲜妇女迅速俯下身子,逃过了监视,只是在上岸的一霎那,被暗堡中的朝鲜士兵发现,随后被身后射来的子弹击中。站在三合镇这头望去,对岸的暗堡沿浅滩而建,由北向南,每隔数百米一座,多半是2层高的小楼,可从高处狙击,也可以从平地扫射。
那两位朝鲜妇女都没能活下来。老熊认为,她们可能比其他脱北者更穷。据村里人传言,暗堡里的士兵是可以贿赂的,价格是每人500元人民币。两位朝鲜妇女的尸体最后是被中方处理掩埋的,老熊说尸体的搬运、挖坑和掩埋,两个人一共花了600块。据说,中方曾就此与朝方沟通,但对方对开枪一事拒不承认。“他们从来都不承认,因为承认就要花钱,所以硬说死在河边的是中国人。”老熊说。03.唯一能和朝鲜族人
玩耍的汉人
对于自己的消息灵通,老熊很得意。他说自己是镇上唯一能和朝鲜族人打成一片的汉人。官方数据显示,三合镇辖区户籍人口4791人,朝鲜族占98%。老熊原籍四川省渠县。1968年,17岁的他在三合镇附近当兵,退伍返乡2年后,重新回到了镇上,娶了三合镇当地一位姑娘。
当时的三合镇比北方农村大不了多少。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街,是小镇唯一真正意义的马路。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三合镇的主干道,约500米长。在它的两侧,由屋间、地头,形成的小巷,分别垂直向东、西方延伸出去。从空中望去,像是一具完整的鱼骨。正是在其中的一根“刺”上,老熊从老兵变成了熊老板。30年前,他在东侧的小路口经营起一家石料场,10年后又换成了一家饭馆。最红火的时候,凭借三合镇周边的边防部队、边境派出所、森林武警和边防检查站,老熊的饭馆一年能攒下10万元。在大多数朝鲜族人看来,老熊精明又能干。石料场买卖最好时,他雇了10余个长工。
每逢阳历8月15日和9月3日,老熊都会被朝鲜族人请到家中,载歌载舞,品尝打糕。这是三合镇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前者是老人节,后者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的纪念日。老熊觉得,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最初根本没有人理他。根源来自于风俗的差异,“朝族人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他们各干各的,从不攀比,也从来不偷。以前每家每户都不锁门,大米就放在门口,有需要就来拿,日后肯定会还上。”除此之外,也有生活习惯上的不同,“镇上的朝鲜族人比较喜欢享受,没钱想出去玩了,借钱也要去,否则会被别人看不起。”正是通过参加一次次的活动,老熊才融入了当地人的圈子。多年积攒下来的友谊,让老熊的饭馆生意火爆,也为他打开了信息之门。他总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周边所有脱北者的故事。
04.事出有因的血案
和首个处死的难民
对于去年年底发生在70公里之外南坪镇的朝鲜逃兵枪杀4名中国人事件,老熊也有自己的看法,应该和在三合镇附近发生的血案一样,多半“事出有因”。据镇上的朝鲜族人透露,凶手曾在朝鲜做过特务,通过掌握的特殊渠道,得到了一张中国的身份证,越境之后在龙井市蹬了5年的三轮车。谈到他的杀人动机,老熊说,“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怎么回事,但那些人就是经常找机会罚他,让他没法生活,干脆来了个鱼死网破。”他一共杀害2名警察和1名士兵。据说,他是藏在墙外的窗户底下,用一手搂住对方的脑袋,一手持镰刀迅速地划破了两名警察的喉咙。朝鲜族人还告诉老熊,这个人后来跑进了一片苞米地。龙井市官方曾表示,在实施围捕的过程中,一位边防支队的班长,被朝鲜人的尖刀刺伤,并因失血过多而牺牲。这名朝鲜罪犯最后在长春被判处死刑。当时的境外媒体报道称,这也是被中国政府处死的第一名朝鲜非法难民。那是10多年前的除夕夜,1名脱北者袭击了村内一名80多岁的老妇和她50多岁的儿子,并将二人分别绑在了屋内和院中的压水井上,导致两人全部被冻死。被捆在压水井上的是儿子,老熊与他相识。在生前,他曾两次买过朝鲜媳妇,但均被派出所发现,一共罚了2万块,媳妇也被遣返。当中间人第三次将朝鲜族妇女送来时,他选择了拒绝。这让冒险而来的中间人和女方家属感到不满,最终实行了报复,“主要觉得他不够意思。”老熊听说,在水井边,死者的双腿上压着两袋大米,嘴巴被抹布堵住。屋内的猪肉则被一扫而光,甚至不见了一台彩电。05.倒卖的脱北女人
和收留的勇气
在三合镇,关于脱北者的故事更多的是朝鲜女人。其中的大多数,都由人贩子暗中牵线,在指定的登陆点接头。来到中国后,有些去了内地城市,有些则最终前往韩国。知情人说,因为政治原因,韩国对脱北者持开放态度,从中国转移到韩国后,所到的城市,不光解决夫妻双方的户籍,还会提供住处和一定的现金。倒卖的价格也在逐年攀升。从15年前的三五百元,已经涨到了如今的3万元。
老熊曾在镇上多次遇到。印象最深的一回,是在15年前,一对姐妹在白天踏冰而来。那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朝鲜女人。“两个都是1米74以上的个,老漂亮了。”她们并不像其他妇女一样惊慌,只是轻声地询问,能不能给一些吃的?
老熊摇了摇头,抬起胳膊为她们指出了通往邻村的小路。“她们应该是想找一户人家,留下来。但我孩子都有了。”收留朝鲜女人需要勇气。当地村民说,最近几年,在三合镇只要发现收留朝鲜女人,都会被罚款1万元。甚至连简单的食物施舍,也会被罚200。被查获的越境女子,通常会被送往龙井市的拘留所内,之后再被遣送回对岸。据说等待她们的将是漫长的劳动改造。10年前,中朝曾各出100名警力,对中国沿岸的村庄进行了联合地毯式盘查,搜捕到了不少朝鲜妇女。当时哭声一片。最惨的是脱北军人,他们通常被遣返过海关后,便就地枪决。06.想尽办法离开的村民
和废弃的建筑
“当时三合镇还是一个好地方,现在她们根本留不下来,村里连个像样的年轻人都没有了。”略微调整了下情绪后,老熊说。河对岸的人拼了命想过来,河这边的人却正在大规模离去。事实上,三合镇如今几乎是座空镇。过去15年里,镇上的朝鲜族人大量赶赴韩国打工,原本近1000人的三合镇上,如今只剩下300人,而且多为老弱病残。“他们朝鲜族人去韩国太方便了,基本都是组团走的。有亲戚在的,让对方发个邀请函,没有亲戚的,通过简单的考试,也能走,只需要花2000多买张机票,再花50块办个护照。”镇里人说,去韩国打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韩国,即便是建筑工人和服务员,一个月也能挣到1万人民币。“他们挣钱太快了。家里亲戚组团过去,几年就能挣回100万。”
16岁的李申龙(化名)证实了老熊的说法。他此前一直在延吉一家饭馆打工,工资3000元左右,“我准备最近就走,家里没有亲戚在那边,所以拿到签证前,要考一个韩语的基本常识,证明你语言沟通没有问题。”对于考试,李申龙完全没有压力,最近一段时间,他大多数时候都陪在妈妈身边。他准备在韩国呆上3年,为此特意请了几天假,在家里住下。对于镇上的现状,他坦言并没有太多感触,“实话实说,我已经记不清它有人时的样子了。”三合镇繁华过。资料显示,2000年时,整个辖区还曾拥有7000余人口。主干道两侧的建筑,记录了小镇的兴衰。由北向南,苏式的电影院、储蓄所、农村合作社,以及三层楼高的医院,依旧矗立在路边。但除了那栋蓝灰色的派出所外,其他的均已被废弃。缺少玻璃的窗户,还各种钉上去的薄木板,随处可见。
在三合镇唯一一所中小学内,黄土足球场已经干裂,仿佛爬满了一条条黑色的小蛇。负责为校舍烧锅炉的金成泽表示,算上小学和中学,现在只有16个学生。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可以清晰地看到,每间教室里只摆了三张桌椅。“连幼儿也不多了。”经营着镇上唯一家药店的孙女士说,她这里根本就没有准备婴幼儿的药,“小孩儿的药没有人买,条件好的,都已经搬到了龙井市。”药店已经开了4年,每个月收入2000余元,她请不起任何一个员工,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她都坐在火炉前的沙发上,等待着丈夫的到来。对于迁到大路东侧保留下来的医院,崔明玉也不清楚是悲是喜。她今年33岁,在延边大学学院,本硕连读8年后,最终还是回到了三合镇成为了一名中医。她也曾想过远赴韩国,但听说在韩国有韩医,对中医并不认可。除了气派的3层楼外,这是几乎一座不能再简化的医院了。没有X光机,也做不了心电图。算上自己在内,医院一共只有7个员工。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崔明玉都几乎独自看守着整层楼道。她至今单身,对于爱情已不再着急。“你知道,这地方基本没有什么年轻人了。”
比她更绝望的,是向东30米外的璐璐食品店的老板依女士。“我现在就是觉得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依女士今年48岁,原本出生在延吉市的农村,1982年才嫁到三合镇。她是坐着一辆绿色的皮卡来的。车是舅舅找到,迎娶的那天,周围围满了人。“那时的生活,才叫生活呢!”虽然没有找到婚纱,只穿了一件白色的西服,但依女士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开心。“我们一共摆了20多桌。现在呢?前不久镇上办了个老年节活动,总共也没凑出两桌人。就算是4个人打扑克,也必须和朝鲜族人搭配,否则根本凑不来。”因为不懂朝语,依女士的朋友少得可怜。“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个样子。那会儿满大街都是人啊,大街上的两排楼都开着。”除了人少,让依女士难过的还有,邻里之间感情的淡薄。“现在留下的都是上岁数的人,平时很少走动,就和城市里的楼房一样,仿佛谁也不认识谁。”“以前可不是这样,每到秋收时,都是收完自己家的地,再赶紧看看邻居需不需要帮忙,现在就只认钱,你想让他帮个忙,就底提前说好多少钱一天。”依女士说。这一幕,对于那对朝鲜姐妹来说肯定无法理解。她们甚至不会想到,15年后,在她们愿意付出生命的对岸,人们正在想尽办法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