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齐奥塞斯库王朝已经复灭并被载入史册。真可谓“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大浪淘尽各类英雄。亘古及今,尚无万寿无疆的帝王,也无永不凋谢的鲜花,更无长歌不散的宴席。总之,一句话,地球离了谁,都会照样转动。本文转自《世界博览》2016年第1期,原题为《罗马尼亚风云亲历》自1988至1996年,我作为外交信使5次出差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在此期间,罗马尼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所周知,1989年12月,罗马尼亚政局突变,爆发了反对齐奥塞斯库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忠于齐奥塞斯库的内务部部队与支持示威群众的国防部所属部队在首都布加勒斯特为争夺国家电视台、党中央大厦等要害部门进行了激烈战斗,动用坦克和大炮,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月25日,执政24年的共和国总统齐奥塞斯库与其夫人被枪决。乘坐罗航的难忘经历1988年10月30日,我由莫斯科乘罗马尼亚航空公司RO208航班飞布加勒斯特。乘客中有中国党的工作者代表团。苏制伊尔18型客机属于涡轮螺旋桨式飞机,我首次乘坐,对其性能毫不了解。起飞后发现,该机型噪音大,机身颤抖。机身密封差,耳膜压力大。机上服务极差。空姐端上来的红苹果,疤拉瘤星,个头又小,坐在我身旁的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误以为是石榴!当时,罗国内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偿还外债,把好水果拿去出口,把次等品用在国际航班上,已经到了顾不上脸面的地步。当然啦,罗马尼亚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要面子。从莫斯科到布加勒斯特飞行3个多小时。飞机降落时正赶上降雨。机场仅派来一辆巴士车接几十位乘客,车里挤得一塌糊涂,而另一辆巴士车只接9位中国党的工作者就开走了。这就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习惯作法,以官为本,论级别、讲待遇,还高唱革命同志一律平等。机场入境处设有安检,对罗本国乘客检查甚严,随身物品都要细查。但是机场边防和海关工作人员对中国人十分热情友好。布加勒斯特市场巡礼据我观察,1988年10月,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市场上的商品比莫斯科和华沙丰富。商场里的衣、帽、鞋、袜和其他日用百货品种齐全,服装款式比莫斯科多,价格不高。一套混纺面料西装(三件套)标价1500列伊,女大衣300—1000列伊,兔皮帽160—200列伊,琥珀项链一条1200—1500列伊(珠子属于不规则型),而且服装和日用品基本上都是国货,供应还算充足,尚未出现排队抢购现象。罗马尼亚人的平均月工资为3200列伊(1988年10月31日美元与列伊的比价为1=70—87)。当时市场上供应紧张的商品主要是肉、禽、蛋和新鲜水果等。我在商场副食部看到有数百人排队购买猪肉和肉制品。猪肉每公斤70列伊,肉肠每公斤最高65列伊。另一处排队购买黄油,每人限购3小块,但是食油供应充足,各种葡萄酒应有尽有,各种水果罐头很多,无人问津,只是新鲜水果已经脱销。好的出口了,偶尔有些残次水果上市。中国大使馆的官员们已有数月没有吃到新鲜水果了。据说,购买面包和蔬菜也开始排队。罗马尼亚人有房子住,水平不低,有衣穿,有小汽车,能吃饱饭,要想吃好费点劲。罗马尼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比较发达,盛产水果。粮、油、糖自给有余。棉纺织品和成衣可供出口。在莫斯科市场上有罗马尼亚出口的服装。据说,罗供应紧张是由于偿还外债造成的,若干年前,罗欠外债100多亿美元,到1988年仅剩20多亿美元。据称,齐奥塞斯库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多出口一些副食品,多换些外汇,尽快把外债还清,然后再好好治理国内经济。出发点是不错,可把罗老百姓害苦了。1984年,罗人均GDP为2330美元,1988年有所下降。总而言之,他们的日子比我们中国人好过得多。198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1066元人民币,约合286美元(比价为1美元=3.72元人民币)。1988年北京市每人每月供应猪肉2市斤。这样一比可见罗马尼亚的经济状况还不是一片漆黑。缺电不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