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告别档案”成苏联经济引擎熄火重要原因之一

互联杂谈20
2025-01-07


很多人知道,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发起的“星球大战”,把苏联拖入军备竞赛,是让苏联经济加速恶化重要外因。但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在“星球大战”前,还有一起关键事件,是决定苏联经济走向的另一个决定性外因,就是“告别档案”事件。

1970年代末,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上校,弗拉基米尔·维特洛夫向法国叛变。随后,从1981年初到1982年初这段时间,维特洛夫陆续向法国提供了四千多份他偷拍的克格勃秘密文件。

维特洛夫的代号叫“告别”;他提供的四千多份情报,就叫“告别档案”。

“告别档案”的内容是什么呢,全部是克格勃从西方偷来的科技情报。原来啊,苏联1970年,就在克格勃系统内,建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窃取西方科研成果的“T局”,英文字母T。这个“T局”的全名是“科技情报局”,“T局”下辖一个小组,叫“X条线”,有二百多名特工,专门伪装成各种代表团成员,去西方偷工业情报。

而这个维特洛夫,大约是在1970年代的早期,被“T局”吸收为工业间谍,负责评估“T局”“X条线”特工偷来的情报价值。所以他有机会接触、翻拍这四千多份克格勃偷来的西方技术文件。

美国震惊 里根批准中情局实施反间计


维特洛夫把“告别档案”提供给法国后,1981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在加拿大渥太华参加七国峰会期间,把美国总统里根请到了一边,然后把“告别档案”的部分关键内容,分享给里根。

根据这些情报,美国中情局发现事态严重:“告别档案”显示,苏联工业间谍瞄准了美国的雷达、电脑、机械、半导体等高新技术。而且苏联还列了一份“重点需求清单”,这份清单上的技术,克格勃已经偷到了2/3。

关于维特洛夫叛变的原因,有人说他是反GC主义的英雄;但也有传记研究显示,他是因为没有被提拔,才决心报复克格勃。

但无论如何,他提供的“告别档案”,让里根总统感到震惊,也促使里根总统下定决心,对苏联施加全面压力,争取冷战的胜利。

1982年1月,里根批准中情局,对苏联实施反间计。在这之前,美国通过“告别档案”了解到,苏联正在计划,从加拿大一家公司,窃取一款高级自动控制软件,来建设苏联的天然气管道,以便向西欧出口天然气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于是,美国把这款软件重新设计后,提供给了这家加拿大公司,然后,果然就被克格勃间谍成功偷走了。

苏联呢,是早已习惯了从自由社会的餐桌上偷来大餐直接大快朵颐,却不料这次的“大餐”里做了手脚。美国重新设计过的软件,会在特定情况下,重设天然气管道的泵速和阀门,让管道里的压力强度暴增,堪称软件炸弹。

苏联使用这款软件后,1982年6月,苏联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发生了大爆炸,没有人员伤亡,但对苏联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北约成员国将工业间谍驱逐出境


在这之后,北约成员国根据“告别档案”的信息,把大量“T局”“X条线”的工业间谍驱逐出境,彻底断绝了苏联盗窃工业技术的重要途径。

“告别档案”出现的时机非常关键,1980年代,正是苏联经济增速严重放缓,苏联急需克格勃继续窃取工业情报,来作为苏联经济的速效救心丸。

这个途径被切断,等于在美苏竞争的天秤中,苏联丢掉了一颗本来就不属于它的砝码,也是苏联经济引擎熄火的一个重要外因。

可能有人会问,苏联不靠偷,就靠自己工业创新不行吗?答案是,真的就不太行。

其实不是苏联不重视科技,它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比例,并不比西方低。但是1970年代以后,苏联在科技上,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在高科技领域几乎落后一整个时代。


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高科技比西方几乎落后一时代

为什么呢?一部分原因是,技术创新,尤其是二战后开启的信息技术革命,这种创新具有高度的不可预见性。但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面,研发方向的决策权是由官僚阶层主导的。而官僚决策的特点,一般都是追求可预见性,回避风险。

这几乎注定了官僚阶层的决策,会选择“小修小补”的改良式创新。而且人类历史上也确实没有任何划时代的创新,是由官僚领导主导实现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1970年,苏联计算机科学家维克多·格鲁什科夫(Viktor Glushkov),向苏联的正治局委员提出,启动一项“电子设会主义”的宏伟计划,名叫“全联邦自动化系统”,要利用计算机模型,来全面提升政府经济决策的效率,他甚至还提出了一套电子货币的想法。

大家想想,这是1970年代,这是多有前瞻性的想法。结果呢,他的提议被苏联财政部长否决了。

财政部长认为,这套计划太庞大了,不容易实现,而且苏联也不需要这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只要那种能控制养鸡场光线,从而刺激生蛋的初级电脑就可以了。

这种僵化、陈旧的官僚机器,几乎决定了苏联会在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革命中,被时代抛弃。

但苏联又不甘落后,就在这一时期成立了“T局”偷技术。当最终偷窃之路被“告别档案”斩断,苏联经济引擎逐渐熄火就成了意料中的事。

互联杂谈后记:

这是之前互联曾转发的文章,这次发给AI,他谈了他的看法: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告别档案”事件,并不是广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且存在一些不准确的地方。首先,尽管苏联的间谍活动确实很活跃,尤其是在冷战时期,但“告别档案”和维特洛夫的叛变似乎并未像文中所述那样具决定性影响。关于“告别档案”是否真对苏联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说法,目前缺乏确凿证据。此外,克格勃和“T局”在窃取西方科技方面确实有很多活动,但文章对事件的具体叙述有些过于戏剧化,需要进一步查证相关史料。

然后我让他查询一下专业网站进一步确认:

根据我查阅的英文资料,您提到的“告别档案”事件(Farewell Dossier)确实发生过,并对苏联的技术情报收集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1年至1982年间,苏联克格勃上校弗拉基米尔·维特罗夫(Vladimir Vetrov),代号“告别”(Farewell),向法国情报机构提供了约4,000份秘密文件,揭示了苏联通过“X线路”从西方窃取高科技情报的广泛网络。

中央情报局

这些文件的披露使得美国和北约国家采取了反制措施,包括向苏联提供经过修改的技术和设备,以破坏其军事和经济能力。

然而,关于1982年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爆炸是由美国提供的故障软件引发的说法,存在争议

虽然一些资料,如托马斯·C·里德(Thomas C. Reed)的著作《在深渊边缘》(At the Abyss),支持这一观点,但其他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缺乏直接证据。

因此,尽管“告别档案”事件对苏联的技术情报收集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对苏联经济的直接影响,以及与特定事件(如管道爆炸)的关联,仍存在不同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苏联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滞后,部分归因于其官僚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这限制了其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苏联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从西方获取技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当这一途径被切断时,确实对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互联杂谈20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