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是人类最后的动物蛋白来源,每年被吃掉一半还能复原,为何还未成为国民美食?

科学辟谣 2022-07-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把科学带回家 Author 万物

以下文章来源于把科学带回家 ,作者七君


有这样一种食物,它的蛋白质含量可达20%,超过牛肉。全世界这种食物的总重超过人类体重之和。即使每年吃掉一半,它们的数量也能在来年复原。这样棒的食物,在19世纪就被人类发现了。可是直到现在,它还没有成为主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动物蛋白来源的磷虾。



01


磷虾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人都在中学课本里第一次认识磷虾。磷虾名字里的“磷”来自于它们的发光技能。它们的头部和身体中部都有发光器官,而且这些发光器官还能像探照灯一样转动。


会发光的磷虾。| wikimedia


磷虾包含许多物种,其中个头最大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是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养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的食物就是它们,一只只只有小拇指那么长的小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南极磷虾虽然是甲壳动物,但并不是“虾”,因为它们和一般的虾(真虾)有很多不同点:南极磷虾的鳃长在身体外部,而且南极磷虾还能重新变回“小学生”。


南极磷虾。| 见水印


原来,南极磷虾每隔20天左右就会脱壳一次,而新壳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肥瘦。总之新壳很合身,并不总是变大,和年龄无关,这是真虾没有的技能。


更有趣的是,如果南极磷虾因为挨饿而变瘦变小,成年磷虾还会失去第二性征,重新成为“小朋友”。所以通过南极磷虾虾壳是没有办法判断它们的岁数的。


现在在测量磷虾的确切年龄时,主要依据的是它们的眼睛大小和眼柄上的环数。南极磷虾的眼睛会随着年龄变大,而眼柄上的环就像年轮一样会逐渐增加,逐渐蟹老板化。



磷虾的寿命平均是6年,目前观察记录到的最长寿的磷虾可以活11年。这只11岁的老虾叫 Alan,是澳大利亚南极局(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养大的。


磷虾的鳃是外露的,这和我们平常吃的真虾不一样。| wikipedia


02


磷虾: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


磷虾这种宝藏甲壳动物,早在1975年就被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称为“人类最后的动物蛋白质来源。”


你看,一只成熟的南极磷虾虽然只有2克,可是它却能吊打母亲肉棒。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介绍,磷虾的蛋白质含量在8%-20%之间(湿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根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只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5克牛肉。


南极磷虾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指出,虽然没人知道南极磷虾的确切总量,不过一般估计在4.2亿-6亿吨之间。根据2018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南极磷虾的总重(生物质)超过了人类总重。


我们甚至可以从太空中看到南极磷虾。南极磷虾喜欢群居,它们聚在一起时呈现出一种娇羞的肉粉色,很像鲸的便便。


磷虾和蓝鲸。| montereybay.noaa.gov


更厉害的是,南极磷虾相当坚强(贼能生孩子)。每年约有2.5亿吨南极磷虾,也就是一大半会被鲸、海豹、鱼等非人掠食者吃掉。但是到了第二年,它们的数量又能恢复如初。


南极磷虾。| 见水印


这样“可持续”而且营养丰富的食物,早在19世纪就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


联合国粮农组织介绍,就在鲸因为人类捕猎而数量骤减到无法被开发的时候,人类开始看重磷虾这种“战略资源”。


20世纪60-70年代甚至出现了一个叫做磷虾盈余假说(krill surplus hypothesis)的思潮:因为吃磷虾的鲸的数量减少了,所以磷虾的供给端就出现了剩余,人类可以跳过食物链上的“中间商”,直接到食物链的头部去吃。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率先开始研究和捕捞磷虾。70年代,日本也开始跟进。


我国很晚才进入磷虾捕捞的小圈子。2009年开始,我国在南极捕捞南极磷虾。虽然起步慢,但是咱们步子大。现在,挪威、中国和韩国是世界前三大南极磷虾捕捞国。


捕捞磷虾。| 见水印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营养丰富而数量庞大的南极磷虾没有变成国民食物呢?


03


为啥我们很少吃磷虾


南极磷虾无法成为办公桌零食,主要和南极磷虾本身的味道、它所含的一种“毒素”,还有它极短的保质期有关。


联合国粮农组织介绍,新鲜的南极磷虾味道很冲,许多人无法接受,而做成干品后则口感寡淡,而且有特殊的后味。


去壳磷虾肉。| wikipedia


此外,磷虾是少数含氟量很高的食物,而它的氟化物主要藏在“虾皮”里。吃了太多氟化物,人和动物就可能会患上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出现关节疼痛、四肢扭曲甚至瘫痪的症状。因此带壳磷虾被认为不适合人类和家畜直接食用。


实际上,磷虾在捕捞后大多数都被脱壳制成了饲料或者磷虾油。在国内某大型购物网站上,用“磷虾”做关键词只能搜到水产饲料,搜不到人吃的东西。



被捞起来后,南极磷虾还非常容易“自暴自弃”。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由于南极磷虾富含各种消化酶(尤其是蛋白水解酶),在捕捞上船后,由于消化道破裂,磷虾自己的肉很容易被自己的酶化掉。



也就是说,捕捞船必须要将南极磷虾现捞现“烧”,否则磷虾就会很快消失。而这样小的生物在被打捞出海时会相互挤压,虾汁被挤出,加速各种消化酶溢出“化肉”,因此加工处理磷虾也成了一个难点。现在人类只能做到“船上分离加工”,没有办法像其他鱼获一样拉到岸上再处理。


磷虾的即时加工处理问题也成了国家级的科研攻关项目。2010年,南极磷虾的船上快速高效分离、船上快速加工技术的研发问题进入了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我国在2017年发布的渔业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曾提出要“全面提高南极磷虾日均捕捞与加工能力,提升我国磷虾资源开发装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磷虾产业链快速形成与规模化发展。”


捕捞磷虾的网。| CCAMLR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磷虾量大,但是它们很难捞,因为它们太小了,因此必须要用非常细密的网。这样的网在水下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所以说,具有磷虾捕捞和处理技术的国家很少。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在过去的5年里,只有8个成员国捕捞了南极磷虾,其中捕捞量最大的是挪威,其次是韩国和中国。


当然了,作为人类最后的动物蛋白来源,各国在开采这种资源时必须十分小心。


目前从事磷虾捕捞的国家都受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管辖,而各国只能在一个叫做48区的地方捕捞南极磷虾,这个地方大概位于南极半岛的北部,大西洋的西南方。


NASA的 SeaWiFS 卫星拍摄到的南极磷虾分布。| wikipedia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还设置了捕捞上限,将每年的捕捞总量限制在561万吨以内,大概占南极磷虾总量的1%。


人类的实际捕捞量还没有触及这根红线,但愿这样的事情永远都不会发生。谁会希望最后的晚餐是食物链源头的原生蛋白质呢?


不仅要站在食物链顶端,还要吃到食物链底端,这就是虾搞的人类。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文章版权归《万物》杂志官方微信号“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 bd@wanwuweb.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