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2年春季书单

©Maud Lewis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莉教授及“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工作室”发起并主办。榜单分春、夏、秋、冬四个书单,每隔三个月发布一次,由张莉教授携研究生团队阅读该季度文学现场出现的女性作家作品,反复讨论并写下推荐语。每季榜单推荐华语原创好书及国外翻译类好书20部左右。次年1月,女性文学工作室将推出女性文学好书榜年榜。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致力于为读者发现和推荐国内公开出版的女性文学好书,它鼓励和表彰那些文笔优美、卓有见地,深具想象力、理解力、表现力和社会情怀的女性创作者,关注我们时代的女性文学、女性生活和女性生存,希望以此记录我们时代女性精神、女性气质的变迁。


过去一年,女性文学好书榜已经推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榜单和年度榜单、“我最喜爱的2021年女性文学书单”。以下为2022年春季榜单,包含15部华语原创好书及6部国外翻译类好书,并特别推荐张莉老师近期出版的2部女性文学新书。希望朋友们喜欢。




 持微火者·2022年女性文学好书榜 
春季书单


○华语原创好书


01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
叶子婷、章羽、刘希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版

“而倘若她们无法符合这些热搜中的标签时,她们就很难被大众看见。而我们所研究的这些基层社群中平凡的母亲、女儿或妻子也需要被重视、被看见、被阅读,‘平凡’(Ordinary)的个体不需要被标签化,更不应被污名化。”

推荐人

谭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本书是由三位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文社科学者及其团队,历时数年共同完成的一次社会学的质性研究。它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记录上海工人新村基层贫困家庭妇女的日常点滴,如买菜开销与路程的变化,进而走近她们的情感世界,分析她们所面临的困境与应对。书中的前半部分为我们展现了六个不同年龄阶段妇女的口述史和她们在疫情期间写下的日记等鲜活生动的材料,后半部分则注目在城市化巨大变迁影响下基层家庭的母女关系,以及新冠疫情给贫困妇女在物质和情感劳动上带来的双重负担。

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创造性地将日记写作、照片写作、互动互助等研究方法与传统的口述史、深度访谈等研究方式相结合,与她们建立社会关系、达成共情。工人新村妇女不再是冰冷的研究对象,而是拿起笔和相机记录自我的参与者,毕竟“她们不是不会写,只是她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时间去写,可以去写。她们的故事,她们的人生,自然应由她们自己来”。研究者们也在实地观察的同时不断反思自我,冲破了观念的预设,共情与理解既在与妇女的互动之中,也在团队成员的交往之间,真正抵达了“研之以情”。



02


《大春秋》
李舫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版
 
“一个温良敦厚,其文光明朗照,和煦如春;一个智慧狡黠,其文潇洒俊俏,秋般飘逸。他们是春秋时代的春与秋。两千五百年前的这一刻,他们终于相遇。”

推荐人

冯文娟

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硕士班在读


 推荐语 
《大春秋》是作家李舫精心创作的一部历史文化散文集,其中不乏名篇,亦有新作。作者宏阔的视野和对中华文明独特的洞见,令人印象深刻。对史料的把握和文学性处理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用二十三首诗词串联起中国的文化景观,既有扬雄、嵇康、陈子昂等中国士子的剪影,也有文化起源、城市发展、脱贫攻坚等大国之脉的律动,还有稷下学宫、开化纸、红楼等所承载的中华之道的浪漫。
 
李舫深具“考古意识”又不乏浪漫情怀,她的目光溯至春秋,立足却在当下;她虽然极尽书写历史的深处,但也为岁月沉默处做了迷人的留白处理。



03


《隐于辽阔的时光》
艾平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版

“朋友,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不曾屈服,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正是这些强有力的生命,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推荐人

余梁映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隐于辽阔的时光》是艾平最新出版的短篇散文合集,该书以“献给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开篇,从自然、人文、地理、历史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整体风貌,语言颇具诗意。

在艾平笔下,呼伦贝尔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万物静默的绝尘之境。在这里,万物生灵在此捕食、栖息、繁衍生息,牧民们代代相传与草原共处的生存哲学。进入艾平的文本,如同与作家一起在草原清冽的风中怅望四周,湖泊、草原、森林、天空、羊群、牧民、阿顿乌拉盘旋的雄鹰、葛根阿妈抚养的大雁、大兴安岭偷食的母熊、日渐消失的猞猁……

她的语言缝隙中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既对牧民生存哲学展开深沉思考,又对现代文明冲击之下草原的生态境遇抱有深深忧虑,希望于文字中构建自己的理想家园:呼伦贝尔,万物安然。



04


《镜中颜尚朱》
塞壬 著
译林出版社
2021年11月版

“多少年了,我身上潜伏了一种奇怪的性情,每当欣喜或大悲,我必发声,我发出楚剧的悲迓,自编唱词,拈着手指,媚眼如丝,婉转身段,一个人用湖北楚地的悲腔抒发我如痴的癫狂。”

推荐人

霍安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镜中颜尚朱》是塞壬的第五部散文集。在这本书中,塞壬仍旧还是那个塞壬。她粗犷、坚硬,在她的写作中奔跑呐喊,为无名者言。但同时,塞壬又不再仅仅是那个从前的她了。人生行至中途,塞壬开始原谅,开始和解。散文《镜中颜尚朱》中,颜尚和“我”和解了;《即使雪落满舱》中,“我”和父亲和解了;《爱着你的苦难》中,“我”与弟弟和解了;《正在逼近的恐惧中》,“我”与自我身体的衰老和解了……这些和解与释然,为这本新作增添了一缕明亮的底色。

一直以来,我们熟悉的是那个与广东的打工者共生共存的塞壬。如今,我们看到了更多于黄村中成长起来的黄红艳的的故事。在《缓缓的归途》、《黄村,黄村》、《悲迓》这些散文中,泥土的气息取代了塞壬作品中一直具有标志性的钢铁气息。气味的变化,使塞壬的散文创作打开了一种新的面向。



05


《生生之门》
叶浅韵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版

“一路上的秋天,它们丰硕地站在树上,田野里,山坡上。母亲的土地上正芳香弥漫,核桃等着我,川乌等着我,柿花等着我,母亲煮的老火腿等着我。”

推荐人

周燕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生生之门》是云南作家叶浅韵的最新散文集。全书由《生生之门》、《生生之木》、《生生之火》、《生生之土》、《生生之金》、《生生之水》六篇散文构成,在描绘故乡云南宣威的风土人情、时代变迁的同时,表达了作家对生育、死亡、耕种、土地、金钱等主题的思考。

叶浅韵具有强烈的地域自觉,笔墨中包含着对故乡四平村的深切依恋。她善于化用滇东北地区的方言土语,穿插神异的民俗传说和热烈的民歌民谣,不避繁杂地记录乡间的生死起灭、人情冷暖,书写这块土地上人们朴素勤劳的生活,展现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云南画卷。

在作家的乡土书写中,最动人的是她对母亲和土地的歌颂。她的文字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女性视角。她书写女性生育的艰辛、乡村生育观念的顽固与改变,思索作为女性共同体所感受到的生育痛苦,然而又不乏对生的坚韧热爱,提供了一种先锋视角外的温和女性经验。虽然某些思索并不构成深刻,但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家对人、土地、生活的热爱,让人产生共情。



06


《全沉浸末日脚本》
翟永明 著
一頁 folio|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我是什么?再次叩问大地
从灰烬中升起
从废墟中升起
从手术刀中升起
从大数据中升起”

推荐人

曹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全沉浸末日脚本》是翟永明2015-2021年诗歌的自选集,其中的很多诗作都具有当下性。比如,在第一辑“全沉浸末日脚本”中,翟永明尝试了科幻主题的写作。在赛博格的末世想象中,诗人“扑向最后的神秘”,用语言再现她的感受、反思和质问。借着科幻的飞船,诗人的目光包揽宇宙,触碰想象的边界,也开拓人类世界之外的诗意空间。又如,在《这首诗》、《病房》、《幽闭症》三首中,诗人描述了疫情肆虐下的人间。这三首诗包含剧烈的情感波动,但又展现了诗人把握极致的笔力。此外,翟永明依旧在诗作中关照女性。《灰阑记》、《三女巫》、《狂喜》和《凝视弗鲁贝尔的〈天鹅公主〉》四篇聚焦女性,展现了诗人的女性精神。

整体来看,这个诗集有自成一体的意象世界:这个世界充斥“尘土”、“残骸”、“昆虫”、“玻璃”和“枯骨”等,造成简洁、冷硬又锐利的诗风。这是翟永明自觉追求的结果,如其诗所言,她在追求“骨感无赘肉/剔净无用之物”的诗,这些诗“刚烈如风中旗”,会“让听者激荡”。



07


《望江南》
王旭烽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做茶之人,有谁没见识过一双手的揉捻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用单手或双手将茶叶握在手心,在揉捻篾片上向前方推揉,使茶团在手心中翻转,绿汁有时就顺着双手握紧后的边缘挤漏出来……”

推荐人

吴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最新长篇小说。阔别二十六年,王旭烽再度提笔,书写了西子湖畔杭氏家族第三代茶人的传奇故事:沉稳平和的大哥肩挑传承茶业的重任,顺应时代潮流,成功将杭氏龙井茶推出国门;一往无前的二哥时而勇立潮头,时而跌落谷底,最终回归家族;热烈又坚毅的妹妹在那些不问爱人归期的岁月里,没有迷失自我,反而撑起了忘忧茶庄的一角。还有他们的后辈杭汉、杭忆、杭方越、杭盼、林忘忧……就像是不同品种的茶叶,或清冽淡雅,或浓厚馥郁,杭家的每一位儿女各有各的芬芳。

王旭烽用扎实的文字、平和的语调谱写了这个茶香世家的离合悲欢,将对亲人的牵挂、对爱人的留恋诉于纸上。同时,在《望江南》中,她也通过杭氏家族生活轨迹的变化,投射出1945年至1964年江南地区近二十年的风云变幻。从《茶人三部曲》到《望江南》,王旭烽凭借稳健的笔力潜入迂回的历史长河,在一次次的湍急浪潮中寻找接续不断的茶文化命脉,也让我们看到茶人的悠然、从容和峻洁。



08


《暴雨下在病房里》
苏方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她不是对他们着迷,她对他们对她的渴望着迷。男孩们的渴望是虚荣而挑剔的,险象环生,朝令夕改。而陈年们的渴望是艳羡,体贴安全,让她舒心:你挥霍吧,还来得及。”

推荐人

赵浩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暴雨下在病房里》是苏方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本书既选入了作家早年创作的《四季歌》等,撰为篇目《十三封情书》;又集结了苏方疫情期间创作的短篇如《如何杀死楼上的男人》《不亮的星星》,试图传递作家创作的新变。在小说集里,疫情作为一种背景或情绪出现,苏方讲述着她拿手的都市男女情爱故事,无数个陈年、王麦再度相遇,开始新的故事或进入轮回。

显然,苏方是一个具有异质色彩的作家,不论你从本书的哪一段读起,其语言的新鲜和张力都令人倍感意外。很少有人能把对话处理地如此简洁和精确,在两个引号之间或一个句号之前,书中人的弦外之音、各怀心事都被苏方以近乎残忍的方式展现地淋漓尽致。

在这部小说集里,苏方将爱情话语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有人将异性看作自我欲望的投射,有人在他人身上找寻青春和存在的证明;有人用重逢成就遗憾,有人用错过保守悸动……苏方如此执着地谈爱、书写爱,这或许是天赋,也需要勇气。不可避免的话题是,如何认识该类写作的价值?如果我们愿意将爱看作我们在时代中认识自己、保有自身的一种方式,那么苏方这种“非正常”男女情感故事或许具有深刻的反思和探索意义。



09


《时间的颜色》
冯秋子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在消逝的许多日子里,人与事件一直在各自不可逆转的运行轨道里,抵抗、融合,牺牲、消解,在那些曾经的过程里,每个人的活着,都显出不同,显出作为人的意义,显出事件给予人、人赋予事件的内质和含量。”

推荐人

郑祖龙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


 推荐语 
《时间的颜色》是作家冯秋子的最新散文结集,收录其有关个人成长记忆、日常生活、现代舞、绘画、文学观等诸多面向的散文作品与数十幅本人绘制的画作插图。在画与文字的交织中,有关作者家乡内蒙的印象不止停留于文字表达,还以视觉与艺术形式呈现;书中对参与现代舞时调动身体每一个关节的表达,在内心沉浸与肢体语言中的经历叙写,对绘画、文学的感悟与体察也无不投映出一名艺术家的境界。

作为善于观察、体验生活那些微妙瞬间的作家,冯秋子的书写兼具思考的智性与源自血脉的悠长真挚情感。在书写家乡内蒙的土地时,她将目光聚焦于内蒙人的现代日常生活与古老传统的联系——看见面对漫天黄沙念唱万物安详经文的老人,见证额嬷面对亲人离世的情感变动,她由此开始召唤那些来自民族祖辈相传的信念与面对生活的经验方式,将死亡视作灵魂洗礼,将生活悲欢转化为蒙古长调的旷远旋律。在现代生活中重新思考人的处境与选择,在人与土地间重新建立联系,冯秋子的散文观因此确立:“我理解,散文写作应从尊重世间最基本的元素做起,即尊重人的心向和思考,尊重已经发生的事件,站在每个生命中的‘事件’的最本质的地方,面对它”。



10


《翻过瓦吉姆梁子》
冯良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她向东走,先翻一道山梁,再翻一道山梁,不高也不陡峭,只算得是连片起伏的山峦在这里的两道细而又细的褶皱,上去下来,重复两次。越走天越亮,水渣子、野梨子通红、金黄,还残留在各自枝丫上,也越发耀眼,就到了盘加家所在的村子。”
 

推荐人

田丽媛

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凉山是彝族作家冯良的故乡,也是她借文学建构起的原乡。新作《翻过瓦吉姆梁子》无疑是冯良原乡书写的承续表达,书名中的“瓦吉姆梁子”就盘踞于凉山。不同于既往对凉山的无限贴近,冯良此次有意游离乡土书写,呈现出全新的叙事格局。

冯良选取的是当下性极强的题材。她带着笔下的彝族青年们从故乡出走,汇入北京的都市浪潮。他们或久居异地,或短暂漂移,在异乡演绎出跌宕起伏的故事。主人公阿合,一个在京工作生活的彝族青年,因为精通彝语,常被派出所请去协助工作,为族胞乡友做口语翻译。冯良将彝族文明的异质性隐匿于语言、信仰、饮食、医疗等细节,经由乡村到城市的空间转换,对撞出教育差异、务工困境、生态变化、语言隔膜等现实问题,撕裂的身份认同下,文化阵痛与精神嬗变交替发生。

当阿合的隐秘过往浮出地表,彝族女性史尼成为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她淳挚坚韧,利落敞亮。史尼以原汁原味的素朴粗粝,叩开一个个麻木的心灵,呼唤人们联结、靠近,如同一团彝族的活火,投向高墙壁垒,映照出一条旷达通明的小径。显然,史尼承载着冯良的写作意图,她要将落后、穷苦等凉山印象连根拔起,代之以全新的凉山气象,同时探寻破解城市化困境的出路所在。小说因此获得空间的广度和历史的厚度。



11


《斑马》
傅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哺乳、月经、生育……全世界几亿人都在经历的事情,凭什么要拼命避讳,要觉得羞耻?……其实有什么可羞耻的呢?生病的人需要去看医生,哺乳的妈妈需要有哺乳室,生育有困难的人需要去做试管。”

推荐人

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

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硕士班在读,民族出版社编辑


 推荐语 
《斑马》是傅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部分取材于她的真实经历。她以一个经历三次先天复发性流产的女性苏昂赴泰国寻求生殖辅助技术的故事拉开帷幕,讲述了一个关于女性、婚姻、生育和救赎的故事。
 
她所塑造的女性群像令人印象深刻:不断在生育之路跋涉上的陈倩,因为没有孩子只能对丈夫出轨默许的思思,还有第三次来做试管、失败后割腕自杀的余姐。她们揭示了生育之战真正残酷的一面。
 
生育是这部长篇小说着重探讨的问题。傅真娓娓道来的故事正在告诉我们,任何女性都有可能面临生育的困境,但同时关于女性生理机能方面的话题没法被正大光明地讨论。傅真说,她写作这部38万字的长篇小说,目的在于驳斥那些想当然地看待事物、随心所欲定义女性的人,希望生育、身体以及更多关于女性的话题可以被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希望人们对试管婴儿、不孕不育不再讳莫如深。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将会接收到傅真对自身所处时代敏锐的觉知和来自小说家的勇敢的报信,也能感知到她借由小说表达的关于世界的看法,这让小说有些满溢,但同时更加深邃。



12


《格桑花姿姿势势》
刘琼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从古至今,植物在流传中,早已渗进了彼此的根脉,哪里还分得出原初的基因。叫格桑花,还是叫波斯菊,还是叫大波斯菊,现在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美丽且生命力极强的花,会在高原上安下自己的家,能从东海岸一直走到西海岸。”

推荐人

杨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就在《花间词外》推出不久,刘琼又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格桑花姿姿势势》。相比于前者,这本书的内容相对驳杂且灵活多样,收录了作家跨越二十年间的文字,既有游历大江南北时写下的美文,也有侧重历史文化的随笔,还有针对文学现场所写的评论文章。

即便是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能在刘琼的笔下充满接通天地人间的灵动。花有千姿百态,生于西北高原的格桑花,其冲击力反而源于与粗粝环境相冲突的楚楚可怜,刘琼由此生发出对美和文明、民族文化的思考。所到之处与所见之物总能引发别样的思绪,在作家营造的意境中绽放世间万物的绝美纯真。

那些充满思想性的随笔在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溯源中显示出作家独特的洞察力。书中的这些文章不拘泥于体裁的划分。刘琼将自身所思所感融于写作之中,照见人世浮沉。



13


《海中白象》
凌岚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猛烈的海风掀动她罩在泳衣外的连衣裙,露出下面一双粗壮健美的白腿,海浪带着舞蹈一样的节奏,缓慢地扫过海滩,细碎的波涛在她脚下聚起又散开。妈妈又变回一只年轻的白象,站在蓝色的浅水里,等着,等着我们这两个美洲大陆上的亲人回家。”

推荐人

万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


 推荐语 
《海中白象》是美籍华人作家凌岚最新的中短篇小说集。题中“白象”,在英文中指大而无当之物,凌岚则借此喻“移民”群体,“移民他乡极有可能是一个耗费财力的生命的奢侈品,徒然一梦。”九篇故事多取材自凌岚真实的所见所闻,生命的浪潮、青春的漩涡、冷却的激情、无解的时差……潮来潮往,萍散萍聚,凌岚从小处入手书写在美华人生活的日常,始终渗透着感伤的情绪。

如果美国是陌生无垠的海,那么移民则意味着把命运交付给海中风浪。从个体经历透视人性和人生,是凌岚青睐的写作视角。如本书最后一篇《四分之一英里》中跳楼的站街女,她短暂且不甚光彩的一生牵连出许多细节:城市的地下产业、暗娼的遭遇、暴力执法的警察等等。这篇故事里,“我”决意移民,来到美国,而同为华人,仅有一面之缘的站街女却死在“我”每天的必经之路上。一种选择,两种命运,一明一暗,咫尺殊途,“徒然一梦”终究在沉重的现实中清醒。凌岚的文字平静深情,暗蕴锋芒。她并不刻意营造异域感、陌生感,而是将沉浮挣扎的移民人生写如幻梦一场。海中捞月,坠入其中那瞬,到底是没顶冰凉。



14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
渡澜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路途中,我遇见了我那被烧成灰的房客——他可能是被风吹来的。乌尼戈仰躺在一捆捆散发着芳香的木枝旁,迎着阳光,每一寸皮肤都充盈着生命。乌尼戈的掌心里长满了小巧玲珑的草,里面蛰伏着草爬子。他的每一个关节腔里都有蚂蚁在建造新的宫殿。鸟在他额头上产卵,山羊在吃他影子里的草。他仍然在呼吸,胸膛轻轻起伏,像个摇篮一样使他胸前的小动物们昏昏欲睡。”

推荐人

王禄可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是1999年出生的蒙古族小说家渡澜的首部小说集。在这部小说集中,蒙古文化、草原风景在新一代写作者笔下变成别种风景:它不仅是神秘的、生气的、诗意的,而且出现了魔幻、破碎的现代与后现代的风格。无论是故事中的角色,还是故事发生的环境,都有一种复古图腾文化与蒸汽波美学(Vaporwave)的拼接色彩。

渡澜在她的故事讲述中提供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的成长过程、思考方式与自然本应没有距离。她的小说中有许多被拼凑的、却又生活在自然中的虚构幻想物,与这些角色相映照,人类显得懵懂、脆弱却又横冲直撞。在《圆形与三角形》《美好的一天》《三丹姐姐的羽毛》等小说中,渡澜集中表达了“无能为力”与“顺其自然”的生命思索:生命之所以存在意义,是因为自身规定了诸多形状,但生命在获得意义的同时也变得困难重重、不再清澈。在渡澜笔下,那些孩童和虚构想象物,似乎比我们惯常思维中成熟的、理性的“人”更轻松自然地接纳了世界。渡澜的语言在混沌、衰败中充盈着明净、蓬勃的诗意,并颇具童话气息。但同时,渡澜的小说写作存在着故事情节模式化、角色扁平化的缺陷,在诗意想象与思索之外,小说情节的落地处理缺乏具象的质感。



15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
潘向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3月版

“春天的丰饶多变和夏天的热烈喧闹都已经过去,整个时代的热血冷了,世界和心境都呈现了一种萧疏冷静。寒冷同时带来了清冷的理性,提醒了宇宙的秩序,人猛然意识到生命只在并不如意的此时此际,于是,每一片黄叶都被看见,每一瓣残花都被爱惜。”

推荐人

张馨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推荐语 
《古典的春水》是作家潘向黎关于古诗词的一部最新随笔集。潘向黎以一位现代女性的视角切入,书写了与陶渊明、杜甫、李商隐、大小晏、欧阳修、苏轼、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文人神交的独特经验,于畅快淋漓的漫谈中显示出深厚的学养。那些纸上的古典名篇于诗情的解读中摇曳生姿,荡漾成一泓春水蜿蜒而来。

潘向黎有敏锐的感悟力。例如解释“清愁”,在她笔下短短几句便描摹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微感受。当潘向黎重新审视苏轼与柔奴的相遇、陆游的心结、晏几道的痴心和辛稼轩的深情时,那些“如此洒脱,如此开阔,如此柔韧,如此超然于尘世之上”的女性的性情之美跃然纸上。从二晏对话到唐宋气质,她细致揣摩着个人和时代心理,将日常联想融入关于历史情节的具体想象之中,试图将古典诗文赋予鲜活的人情气息,细细品鉴历久弥新的命运真味。




○国外翻译类好书○


01


《女孩儿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
【美】蕾切尔·西蒙斯 著
徐阳 译
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交朋友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强制命令。友谊是一种选择的结伴关系,关爱和冲突都是正常现象。”

推荐人

程舒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蕾切尔·西蒙斯的《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是一本集中关注女孩们社交问题的专著。作者采访了许多在校园中曾遭遇人际交往中隐性攻击的10-14岁女孩们,用十年来积累的策略、见解和智慧,与女孩们授课、和她们相处。通过采访学校监管者、为父母提供指导、与学校辅导员交流等方式,本书对于人际交往里隐性攻击的形式和原因展开剖析,并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不同于男孩表达愤怒的方式,女孩们的攻击行为是隐蔽而针对关系进行的。同男孩们一样对“联系、认可和权力”渴望的过程中,因为社会文化和教育的矛盾性塑造,女孩往往被鼓励要“友善”,不可以愤怒和正面冲突,这就导致了非言语性表态、结盟、背后说闲话、传播谣言、私下友善但公共场合待朋友刻薄等行为的出现。

作者认为,需要对女孩们的隐性攻击文化予以承认与关注,用全新的方式来定义关系。女孩们应该不再纠缠于理想化的友谊,不再感到冲突是打破关系的象征,而是将其视为关系的附属品,实质是值得磨练的社交技巧。事实上,这本书传授的认知与经验不仅适用于身处困境的女孩们,为家长、学校、社会提供方法,也适用于成长后的女性,甚至是一些面临相同问题的男性,帮助他们一起渡过面临隐性攻击的人生难关。



02


《形影不离》【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曹冬雪 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卡拉尔夫人微笑着看着她们,不管不问。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在这微笑背后隐藏着一个陷阱。从前我经常羡慕安德蕾享有的独立,突然之间,我觉得她没有我自由。在她身后有这段历史,在她周围有这座大宅、有这样一个大家族:一间牢狱,出路有人仔细把守。”

推荐人

孙莳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届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形影不离》是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面世的小说手稿。在小说中,以少女时代的挚友扎扎为原型,波伏瓦首次刻画了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一段成长经历。
这是关于友谊的故事,也是关于女性自我实现的故事。两位少女在九岁那年相遇,原本不同的生命形成交错、互为倒影:在聪慧叛逆的少女安德蕾身上,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看到成为自己的可能性。在安德蕾的影响下,循轨蹈矩的希尔维逐渐摆脱学校和信仰的规训,走向自由;然而,安德蕾追求自由的脚步却在家庭和信仰的束缚下步步撤退,最终难逃一死的命运。
透过叙述者“我”的视角,波伏瓦用冷静的笔调写下了这个萦绕一生的故事。两位女性的行动并非简单的屈服或反抗,如译者在后记中所言,“若屈服,是在抗争中屈服;若反抗,是在犹豫中反抗”,《形影不离》呈现出两个在矛盾中挣扎的灵魂,也揭示出隐藏在两位女性命运差异背后的复杂性。在两个生命的交叠中,我们得以看见成长,看见不得已,看见审慎的自省力,看见爱的热望与爱而不得的无望,也看见追求自由的决心。
既是谜团,也是钥匙。对于过往这段经历,是回忆,是悼念,还是安置?“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波伏瓦这一著名论断何以产生?小说中的这个故事,或可为理解波伏瓦的一生提供一种途径。


03


《52蓝》
【美】莱斯莉·贾米森 著
高语冰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如果我们跟自己讲故事,为的是活下去,那么从让我们再活一遍的故事中,我们又得到了什么?那不止是缓和了死亡的可怕终局,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受到无形的或无法理解的力量的影响。”

推荐人

马思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莱斯莉·贾米森是美国80后小说家、非虚构作家,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非虚构高级写作班。《52蓝》是莱斯莉·贾米森继《十一种心碎》《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之后的非虚构新作,2019年入围美国笔会文学奖散文艺术奖决选。

《52蓝》以世界上唯一一头用52赫兹徘徊吟唱的鲸鱼及其社会影响为发端,引出十四个关于“追寻”“渴望”“念想”的故事。作品以“孤独”为底色,探讨儿童前世记忆的真相、女性依赖网络游戏“第二人生”重建个体生命、贫民窟家庭生活追踪等社会话题,同时以个人亲身经历为蓝本,审视婚礼、“继母”身份、失恋情绪的共通性、生育体验等对女性而言尤为隐秘的生命经验,描画女性在人类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多重情感及复杂心理,诉说“孤独”无孔不入的普遍性。

作家借助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知识展开调查式写作,尝试沿社会话题和个体经验两条路径潜入人性深处,观察人类细微而普遍的精神痛苦,从不同的层面呈现人内心的孤独。难宣于口的孤独通过“人”的介入具象化,成为一种可以言说的感受。作家在《52蓝》中所着力阐明的是,以隐喻方式存在于人类之间的“孤独”本身实际上并不孤独,由此传递慰藉人类心灵的声音。



04


《火星俱乐部》
【美】蕾切尔·库什纳 著
王思敏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他们把她的精神击溃,再成为她的道德领主。她看上去很漂亮,就像殡仪馆里摆放的塑料花。”

推荐人

张天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火星俱乐部》是美国小说家蕾切尔•库什纳所作的长篇小说,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图书,位列《时代》周刊年度小说榜首。小说从主人公罗米•霍尔的视角出发,以斯坦维尔女子监狱里的一群女囚作为主人公,带领读者深入观察女子监狱,这个隐藏在光明背后的另一个世界。

系统性的人文关怀视角使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还全方位地刻画了美国司法系统的黑暗。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目光逐渐超越性别本身,扩展至警官、监狱教员以及被害者等人物,讽刺了美国司法所谓公平正义的荒谬性。监狱中的女性情谊、教员先生的援助之手以及霍尔记忆中的母子时光则共同将这黑暗之境点亮,为霍尔的狱中生活注入温度,也成为《火星俱乐部》中令人动容的点点星火。



05


《成为母亲的选择》
 【以】奥娜·多纳特 著
林佑柔 译
明室Lucida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2月版

“我们必须去铺设这样的道路。我们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

推荐人

马亿

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硕士班在读 


 推荐语 
《成为母亲的选择》是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第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奥娜‧多纳特生于1976年,任教于以色列知名高校,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女性所面对的社会期待。

作者通过“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这样一个设问为起点,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历时五年,采访了二十三位、横跨三代对生育持复杂情绪的母亲群体,倾听她们的真实心声,展现女性生育前后的情感历程。身为一名女性研究者,作者没有采用惯常的旁观者视角,而是勇敢地将自身也介入其中,通过倾听这些女性的语句、泪水、提高的音调、愤世嫉俗的语调、笑声、停顿和缄默,试图为这些居于幽暗处的浓稠情绪勾勒出一个复杂的路线图,让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形形色色的母亲能够在这些路线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本书以女性成为母亲之后情感世界所发生的隐秘变化作为切入点,在这样一个之前从未被系统研究过的角度里,对日常女性自我完善和女性及社会关系做了一次有价值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当下性。



06


《时尚及其社会议题:服装中的阶级、性别与认同》
【美】戴安娜·克兰 著
熊亦冉 译
译林出版社
2022年2月版

时尚始终是女性的社会议题,而着装行为也总是出于社会动机。19世纪的时尚议题往往偏于保守,它基于一种被广泛共享的女性角色概念。在20世纪20和60年代,时尚的议程则更为激进,它重塑了女性的外表,以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推荐人

易彦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


 推荐语 
作为一部材料详实的社会学专著,由美国文化社会学家戴安娜·克兰执笔的《时尚及其社会议题》平实地展现了英国、法国和美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服装变革,着力探索在时尚与阶级/性别主体认同、社会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

时尚变迁背后,暗藏着女性服饰从冰山一角的想象到逐渐浮出水面的历史进程。从理论所忽略的边缘处沉潜,克兰探照了散佚于幽暗之处的种种碎片。如果说19世纪的上流社会女性在有限的社交活动里被昂贵、紧身的服饰赋予了“第二性”的社会性别角色,无缘参与家庭外社交生活的工人阶级主妇的真实服饰样式却只能凭借当时缝纫机等相关数据来想象、勾勒和赋形。随着自行车的广泛使用、战争爆发等事件涌现,更多女性逐渐参与到广泛社会分工所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为隐蔽、临界的公共空间里那些冒犯时代着装规范的女性服饰(如裤装、运动装)提供了一种被广泛接纳的可能性。

克兰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时尚经历了从“阶级时尚”到“消费时尚”的转变。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时尚“所指”的微妙变化,即从服装样式转向了服装所附着的社会文化价值表达。藉由层层论述,她试图梳理的线索之一得以澄明:女性服饰走向多元风格的风潮背后,实则映射着女性逐渐以主体形式进入广泛社会分工的漫长历史进程。




○特别推荐


01


《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
 张莉   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版
 点击图片 购买本书 

本书为《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和《2020年中国女性文学选》的延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主持编选的一部女性短篇小说选。本书延续以爱、秘密、远方为辑,收录2021年度二十位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写作者的作品,寻找和标记当代女性文学的路标。
 
这些来自女性的凝视和书写,最终汇成这个时代独属于女性的声音和文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女性文学的精神风貌、文学气质的变化,堪称中国女性生存样态的年度纪录。


02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
张莉   著
花城出版社
2022年3月版
 点击图片 购买本书 

本书由“自我、困境、关系”三个与女性切身相关的维度入手,从鲁迅、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冯骥才、铁凝、王安忆、苏童、毕飞宇、迟子建、东西等多位名家作品里挑选出二十多个典型的文学形象,映照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存。
 
怎样做才是真正尊重女性?谁来定义女性美?何为女人的体面?怎样理解女性情谊和互相嫉妒?金钱能否真正衡量爱情?离婚就是被抛弃吗?母亲是否也会被孩子的期待绑架?……以文学为镜,可以跨越性别,连接历史,解释当下,今日女性的困惑可以在此书找到答案。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往期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 | 2021年春季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1年夏季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1年秋季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1年冬季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1年年度书单
我最喜爱的2021年女性文学书单|妇女节特辑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生动、活泼的现场合照




3月18日下午,屋外春雪融融,张莉老师和书评团成员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50部作品进行了热烈讨论,推选出了春季书单。


书评团

马亿

马思钰

万婧

王禄可

田丽媛

冯文娟

孙莳麦

余梁映雪

吴旦

张天宇

张馨月

杨毅

周燕琪

易彦妮

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

赵浩宇

郑祖龙

曹译

程舒颖

谭复

霍安琪


(从左至右 按姓氏笔画排列)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主编《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年选》《新女性写作专辑:美发生着变化》《我认出了风暴》等。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茅盾文学奖评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