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前放暑假的母鸡,晒化的西红柿,漫长的夏季

林方舟 南方周末
2024-09-09

▲ 每年夏天当温度超过30℃后,母鸡便不怎么下蛋了,日期大致与学生的暑假重合。(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4812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 6月中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的最高温突破40℃,有机农业恋乡农场场主任盈盈养的一千多只鸡提前进入“暑假”,比往年早了一个月。


  • 柳刚种植的生菜提前开花了。在高温面前,资源是有限的,生菜把所有养料都供给了种子,人们平时食用的生菜叶片,便会老化而失去食用价值。


  • 与土地打交道的人,对节律极为敏感。“现在我没穿过棉鞋,也没买过雨鞋。因为都用不到了。”甘肃省南华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技术员魏居灿察觉,张掖的四季越来越不分明,天暖了,雨水少了。


  • “在高温面前,人并非束手无策,只不过得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是否值得。”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嘉宇

责任编辑|汪韬

8月8日,立秋。对于很多农民而言,2023年的夏天,是个漫长的季节。

6月中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的最高温突破40℃,有机农业恋乡农场场主任盈盈养的一千多只鸡提前进入“暑假”,比往年早了一个月。

每年夏天当温度超过30℃后,母鸡便不怎么下蛋了,日期大致与学生的暑假重合。天气转凉后,鸡也不会马上复工,还得再缓缓。平日里,任盈盈每天能捡三百多个鸡蛋,鸡放“暑假”时,每天只能捡五十多个。

过往即便在7月中旬最热的三伏天,承德35℃左右的高温只会持续三五天。据气象部门数据,2023年6月,承德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高2.2℃,市区平均气温更高,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最热的6月。

高温不只出现在承德。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2023年,从华北到西南,不少个体种植户、种粮大户、有机农场主和国有林场职工,都遭到高温带来的不同程度影响。

气候变化已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实质性影响。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二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据估算,自1961年以来,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了21%。

1

高温下,生菜提前开花

与鸡不一样,蔬菜没有给自己放假的权利。

6月承德遭遇高温时,任盈盈种植的春茬西红柿正逢成熟期。6月15日承德超过40℃,成为“全国第一热”的那天,太阳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把西红柿晒得软乎乎的,表皮接近透明,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和汁水,这意味着它们不能再售卖了。

西红柿被晒坏的日子,距原计划的采摘日仅剩一天。老天爷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靠天吃饭,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短暂的崩溃过后,任盈盈马上调整好了心态。她平静地叙述:2022年春天,两个棚之一的西红柿得病,全军覆没;5月,因疫情封控,物流中断,存活的西红柿也没能发出;2021年虽然没有高温干旱,但天天下雨,西红柿照样遭了殃。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生长节奏,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由于高温,柳刚种植的生菜提前开花了。在高温面前,资源是有限的,生菜把所有养料都供给了种子,人们平时食用的生菜叶片,便会老化失去食用价值。

十年前,柳刚从白领的岗位辞职,全身心投入到土地中。他经营的小柳树农园位于北京顺义区,根据季节制定生产计划,每季维持20至30种不同种类的蔬菜瓜果,生菜是主力产品之一。

当生菜遇到高温时,为保证传宗接代,它甚至会主动加速自己生命的进程。这时,它的茎枝变得很硬,以防止动物啃咬,顶端生长出花苞,里面藏着种子,随后开出黄绿色的小花,这一过程被称为“打籽”。

柳刚记得,往年他栽培的生菜叶片的标准直径是15厘米,但2023年6月,生菜叶片只长到七八厘米,就提前打籽了。高温还会影响生菜的口感,味道偏苦,吃起来不再鲜嫩。

2

没穿过棉鞋,没买过雨鞋

40℃让西红柿、生菜这些常见蔬菜深受其害,有的农作物则连30℃也很难熬过。比如葡萄。

依托丰沛的光照资源和祁连山涵养的冰雪融水,葡萄是张掖的名片之一。2015年,“张掖葡萄”得到了原农业部实施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葡萄开花期在5月下旬6月初,最高温度在22-25℃之间,最高不能超过28℃,但2023年的张掖突破了30℃。“简单来说,高温使葡萄开的花掉落了,果子就变少了。” 甘肃省南华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技术员魏居灿介绍,他在张掖国有林场负责酿酒葡萄种植技术。

正在浇水的葡萄地。(受访者供图 / 图)

魏居灿估计,正常年份,林场的4500亩葡萄园能收获2200吨左右葡萄,而2023年预计减产800吨,接近少了1/3,个别品种的产量下降了60%。

2012年,张掖也曾遇高温干旱侵袭,魏居灿所在林场的二百多亩葡萄几乎绝产,大家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开始以为是农药打多了,最后才发现是高温的威力。

葡萄生长要迈过好几道坎。每年4月1日-25日,葡萄开始“掏苗子”,最担心的是晚霜冻,葡萄的新芽被冻掉,一旦发生,严重时甚至绝收;5月底开始,葡萄进入开花期,这时既担心高温干旱,也担心连绵不断的雨水——没有水葡萄容易得白粉病,水多了又容易得霜霉病;9月,葡萄成熟了,要预防低温冻害。

全生长周期,农户们还要提防虫害和洪水。暴雨引发的山洪携带着泥沙,把整个葡萄园填平,人再从泥中把葡萄挖出来。魏居灿并非没遇到过这种灾难。

与土地打交道的人,对节律极为敏感。“现在我没穿过棉鞋,也没买过雨鞋。因为都用不到了。”魏居灿察觉,张掖的四季越来越不分明,天暖了,雨水少了,但沙子多了。扬沙天气过往只在春季出现,但现在在树木茂盛的夏季甚至仍未消失。

张掖市气象局生态站站长殷雪莲介绍,张掖气候数据与全球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近10年,全市平均气温升高了0.7℃。

据《甘州府志》记载,张掖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现在场区很多人跟我都有同感,葡萄越来越不会种了,越来越种不好了。”种了二十多年葡萄的魏居灿说。

3

“只要有水可浇就行”

高温和干旱常常叠加而来,造成双重危害。

6月和7月上半月,北京不仅高温,还几乎没下雨,这对玉米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此时玉米恰逢灌浆期,在10-20天内,它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形成饱满的籽粒。

柳刚积累了一批口味“挑剔”的顾客。前阵子,一位购买水果玉米的顾客问他:“你们的品种是不是换了,怎么皮那么厚,玉米粒又瘪又小?”柳刚只能无奈地解释,这都是高温干旱的影响。

受到缺水影响的还有芋头。芋头喜高温,但不耐旱。4月,芋头挺过了低温的磨炼;5月,又依靠滴灌和浇灌维持健康;6月,天实在太热了,它的叶子每天都耷拉着,没有精神劲儿,即便柳刚每天都浇水,还是无法恢复它的活力,只能“苟延残喘”。

再撑十天左右,芋头就能收获了。“往常这个时候它们已经长到了1.2米高,但现在只有七八十公分。”电话那头,似乎能感觉到柳刚皱起的眉头。

也有一些地方,幸运地等来了温度转凉和降雨。

四川省正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是一种“一地双收”的种植模式,实现两种作物协同共生,提高土地复合利用率。

四川农业大学科研试验基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地双收”。(受访者供图 / 图)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雍太文称,进入6月以来,四川省大部分农区出现了阶段性的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分地方逐日最高气温高于32℃,尤其是6月上中旬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二到九成。

四川干旱阶段正好也赶上了玉米的灌浆期。雍太文在四川多地调研后发现,有些地块玉米可能减产10%-20%。高温对大豆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6月上旬抢墒播种的夏播大豆均已正常出苗,影响较小,而6月中旬播种的田块则因持续高温晴热,出苗困难、幼苗生长受阻。

“只要有水可浇就行。”雍太文总结,水是应对高温最有效的办法。往年这个季节,四川的降雨量都比较大,农田以应对排涝为主,但2023年高温和干旱提前降临,甚至许多小河流都干涸了。农民只能坚持浇地降温,等待雨来。

幸运的是,7月下旬,雨真的来了。四川全省普降大雨或暴雨,庄稼喝了个饱。雍太文称,省里原本打算召开的抗旱工作会议也取消了。

是的,如果有水就好了。务农十年以来,柳刚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早到来的高温,他坦言没做好准备。事后他复盘,如果能给玉米再多浇点水,应该能长得更好。“在高温面前,人并非束手无策,只不过得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是否值得。”

4

“养活了化肥厂农药厂,

却养活不了自己”

有的农民觉得,不值得为应对高温而投入金钱,“投入太大,收效太低”。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务农的陈文蓝就如此认为。两个月间,鲁山的降水在两极间切换。5月,小麦成熟收获期恰逢“烂场雨”;6月,又几乎滴雨未下。

陈文蓝种了5亩玉米和10亩花生,即便高温干旱造成减产,他也已经很多年不浇地了。他向南方周末记者算了笔账。“雇人浇地一天需要付一两百块,像我家的种植面积,浇一次需要三人忙活三天左右。一旦浇了,就需要持续浇。一亩地也不过收入七八百块,去除种子、农药、化肥,基本上不赚什么钱,一年的收成不如在外面打工几天赚得多。”

在距离平顶山市近两千公里的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环州乡,陈建伟遇到了相似的困境。

陈建伟种了25亩烟草,云南是“世界五大黄金烟叶产区”之一,2021年云南烟草种植面积占全国四成,是当地经济支柱之一。

烟草生长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充足水分供应。4月底,烟草开始移栽,不下雨就要浇水,还需要盖膜以保持土壤湿度;4月、6月是烟草生长期,保持足够的水分,才能让烟草的茎叶完全伸展开;7月上旬烟花开了,需要把烟花给打掉,也就是“封顶”,这期间也需要水分。

干旱的烟草。(受访者供图 / 图)

然而,自2月份以来,雨便很少。“6月中旬到7月中旬,最高温达到了恐怖的35℃。”陈建伟用“恐怖”一词描述温度,这对云南人而言情有可原,因为往年当地最高温通常不超过30℃。

村民们盼着雨来。“天气预报明明说明天有雨,第二天又显示没有雨了。好多村里面的老人都问我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陈建伟无奈。

据云南省气象局通报,5月16-31日,省内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40℃以上高温32站次,全省有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本站历史纪录。6月,楚雄州南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2023年连续高温少雨天气主要受孟加拉湾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影响。

雨不来,只能靠人浇水来拯救烟草,但往年四季有水的小河,2023年也干涸了,陈建伟不得不骑三轮车去十几公里外的水库拉水。他一趟能拉二百多公斤水,却只够浇200棵烟草,一亩地就要浇10趟,而他有25亩地,如果全浇,得跑上百趟才够。浇水时间也有要求,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不能浇,只能在早上、下午和晚上进行,工作量太大了,甚至凌晨也没法睡觉,戴着头灯浇。

云南楚雄,农户在地里面浇水。(受访者供图 / 图)

浇水如此辛苦,陈建伟还是浇了3遍。“不止我一家,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

即便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陈建伟预计,烟草至少要减产1/3。往年烟草“封顶”不长个儿后,叶片平均有28片,2023年才有15片;往年人站在烟草地里都看不到,2023年还没有人的腰高。

有的村民干脆放弃了烟草,背上行李外出打工去了。“都说我们农民养活了化肥厂,养活了农药厂,却养活不了我们自己。”陈建伟说。

干旱的烟草。(受访者供图 / 图)

2023年7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几乎可以肯定,2023年7月全月平均气温将大幅超过2019年7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表示,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

2023年7月21日,农业农村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冬春连旱和“烂场雨”等气象灾害影响,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粮食市场上,其冲击较小。秋粮是全年粮食大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关键在秋粮。

应对越来越频繁的高温,不能全押宝于天气,农业必须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这已成为全球共识。雍太文介绍,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种植抗旱型强的品种、调整播种时间、增强田间管理技术等。

西红柿晒化的第二天,任盈盈给大棚罩上了遮阳网,又有一些西红柿长出来了。

(陈建伟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周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