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筷子视频的背后……

邹宇萌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19-01-09



11月21日晚,一支讲述中国“筷子文化”的短片陡然走红,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同一时间,包括《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在内的官方社交平台也都相继进行发布,单篇文章阅读量均超过10万+。


几乎没人还记得,这支视频的制作团队并非首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早在2013年,这个团队就曾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制作了“回家篇”公益广告。而2014年春节,他们再次在300多套竞标作品中突出重围,让“筷子篇”通过央视春晚的平台,引发了14亿中国人深刻的情感共鸣。如今,时隔近5年,“筷子篇”再次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这是让整个团队颇为欣喜却又始料未及的。


视频制作团队


莫康孙、孙涛和程程是这个制作团队里仅有的三人,虽然有十几年广告行业的从业经验,但是有了2013年的好成绩,再次接到春晚邀请邮件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压力不小。如何创作一条有新意,又完全不同于2013年视角的公益广告,成为摆在当时主创人员莫康孙和孙涛面前的迷雾,在春晚与春节期间的特殊时间窗口,如何才能让全国14亿百姓产生情感的高度共鸣是整个公益广告创意团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主创团队最初希望通过有代表性的符号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传达“传承、关爱、感恩”等情感元素。因为春节是国人阖家团聚的日子,他们便把目光锁定在餐桌上,将创意视角对准了普通中国人每天都会用到的工具筷子。孙涛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说,这个灵感来源其实就是想起自己小时候不懂事,家里有客人时第一个动筷子吃饭总会被母亲用筷子打在手上,告诫自己要懂得礼节。



为了更精准的传递筷子的含义,在执行的前期阶段,创意执行团队专门采访了筷子博物馆的专家,还补习了很多关于筷子习俗的专业知识,中央电视台专门请了两位专家一位人大的教授,一位国学院的研究员,和创意团队一起考证筷子使用的合理性。


当几个月的孩子在尝试筷子上蘸的味道的时候,瞬间让人明白了什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当2岁多的孩子在镜头面前生平第一次笨拙的学习拿筷子的时候,渴望的情绪又是那么的温馨。主创团队用一双双筷子作为主要元素,贯穿了几组不同家庭发生的故事,传递着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守望-睦邻-感恩等各种中国人含蓄的情感。孩子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在孙涛看来,小小的筷子中蕴含了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情感,这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情感传承生动的载体。



孙涛说,文化是有包容性的,不同的文化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从古至今的历史、地理和情感因素的积淀,并无孰高孰低,也无需对抗。他认为,文化的多样性只有通过彼此的尊重与包容才能更好地融合与共存。


原视频团队的三个人在2017年也从不同的岗位走到一起创立了自己的创意品牌传播公司“马马也”。有着43年广告业经验的莫康孙是“马马也”的创始人,孙涛则是创意合伙人,程程也加入其中,做了运营总监。谈及品牌文化,“马马也”的总经理陈佳祺认为商业回到本质还是人的商业,他认为很多商业的成功是时代的成功,但持久的成功一定是道德的成功,这取决于公司的文化和公司领导人的价值观。“特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化品牌的角色和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责任也是越来越大,而这些品牌的角色不是去制造文化冲突,而是要促进文化融合,融合本身也会造就更大的市场,推进全球化品牌在各地的商业表现。”


央视《筷子篇》 视频来源:CCTV 公益广告部


撰文:邹宇萌 编辑:范荣靖


欲了解更多专业内容,请点击这里下载商业周刊中文版App!



◆  ◆  ◆  ◆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刘强东华为

星巴克 | 基辛格

重庆The Year Ahead 

马斯克让位中期选举泉州

李书福沙特记者复星 进博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