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马斯克的中国对手出现了
彭小波带领“星际荣耀”完成了民营航天业一项历史性突破,首次成功发射了入轨火箭。但入轨就意味着一切吗?
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在昨天实现了一项零的突破:北京时间2019年7月25日13时00分,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航天业的一个里程碑——自从2014年私营公司进入航天领域以来,这是民营航天历史上首发成功入轨火箭。在经历了去年蓝箭、零壹空间的火箭发射失利后,此次成功入轨被认为对民营航天界至关重要。“星际荣耀能率先实现了民营商业火箭的入轨,此次发射成功后,我们也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到这个行业,支持这些优秀的科学家。”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事业群负责人王力行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这样说。华兴资本是星际荣耀多轮融资的财务顾问。
“入轨”通常被看作看作火箭公司实力的一项重要判断标准。民营火箭发射分为无载荷入轨能力的探空火箭和能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送入预定轨道的运载火箭。相比没有入轨能力的探空火箭,能够把卫星送入空间轨道的火箭,具有更加广阔的商业前景。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表示“运载火箭研制的难点在于既要有强大的动力,又要有控制其运动轨迹的能力。”
由于从地面到太空轨道经历环境异常复杂且难以捉摸,目前具有火箭发射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印度和以色列。初创火箭公司都曾遭遇多次入轨失败。2015年6月,猎鹰9号当时搭载“龙”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结果火箭在空中解体;2018年10月,中国民营航天公司蓝箭发射的“朱雀一号”入轨失败。
此次成功发射了运载火箭的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计划为全球小卫星市场提供运载火箭发射服务解决方案。2019年7月,星际荣耀完成A++轮融资,目前投资方包括鼎晖、经纬等一线机构。2019年,星际荣耀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50 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
星际荣耀的创始人彭小波有体制内工作背景,是资深的航天技术专家,即使创业后也极少在公众前露面。根据公开资料,他出生于陕西勉县,1994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大学毕业后即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他担任过该机构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曾参与主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多个重大航天项目的设计和研制。
2016年在北京创立星际荣耀后,彭小波采用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发展路径和“重创新、轻资产”的经营模式。技术验证上,星际荣耀追求稳扎稳打。彭小波强调,商业航天是一个很小众很特殊的行业:“对于运载火箭而言,在技术难度上,发动机的研发技术难度较高,而控制技术、结构技术等方面都有难度。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引起失败,成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对,而失败会有千万种可能,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重视。”
王力行则以“技术全面、低调务实”八个字评价星际荣耀团队:“公司创始团队配置豪华,在运载火箭研制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核心成员均完整经历过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的全流程研制,在运载火箭研制方面的平均从业时间超过12年。”
在此次发射前,星际荣耀已发射两次不入轨的亚轨道火箭进行技术验证支持。2018年4月5日,星际荣耀首飞“双曲线一号S”亚轨道火箭,飞行高度为108公里,这是民营火箭公司中首枚升空的火箭。2018年9月5日,星际荣耀亚轨道火箭“双曲线1Z”搭载3颗立方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星际荣耀此次发射成功被认为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历史上的三个首次: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并视频回传。
彭小波认为现在正处于军用航天发展到商业航天的临界点上。“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经历发展期、平稳期、衰竭期,并不断循环往复,因此在军民融合发展历程中,现在正处于军用航天发展到商业航天的临界点上,”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彭小波这样表示,“物联网的万物互联,这就对低轨的小卫星星座有很强的需求以及对高精度导航的需求,而对于天基的导航增强有很强的需求。站在长远空间来看,人类活动从陆地、海洋到太空飞行的大发展方向不会更改。”
火箭是通往太空的唯一基础交通工具,军民融合政策和微小卫星组网等需求刺激了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展。根据华创资本发布报告显示,2017-2025年全球(不包含中国地区),预计约有两万颗卫星计划发射升空,目前在我们头顶上方活跃的卫星也只有不到两千颗,未来两万颗卫星的发射任务需要大量的火箭来执行。然而以国家为单位,具有火箭发射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仅有不到10个,在未来十年时间里,依靠各国政府经营的火箭发射运力,将远远无法满足卫星发射的需求,巨大的供给空白急需得到新的商业运力来填补。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火箭公司,入轨并不意味着一切。在星际荣耀本次发射成功前,翎客航天CEO楚龙飞曾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表示对入轨的看重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而航天产业和追求高增长、快速爆发的互联网行业有明显区别:“入轨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大家现在对入轨这个事情过多的关注之后,导致有的民营企业就只能瞄准这一个节点去做。这样做真的会影响公司的研发节奏。”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行则指出,入轨仍然是检验民营火箭公司能力的“硬指标”。“火箭是个长周期的研发以及系统性的工程,技术链上的每个环节都会对后续的发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故很难从单点技术的优劣来评判一个公司的研发能力。而入轨是运载火箭进行商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是否入轨成为检验民营火箭公司能力的硬指标。”
星际荣耀此次发射的是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相比,固体火箭有着发射准备周期短、研制难度相对液体发动机更低的特点。因此适合航天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和初创公司做起点和初步的技术验证。
然而,液体可回收火箭才是当今全球航天运载火箭中的主流。以SpaceX和蓝色起源为首的商业火箭公司研发了液体燃料火箭且做到可回收,尤其是新型液氧甲烷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更被称作航天工程的“皇冠明珠”。SpaceX的Raptor(猛禽)、蓝色起源的BE-4均采用液氧甲烷发动机。
对于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至关重要。此前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当把特定载荷送入轨道后,火箭不可再使用,这就好比坐飞机从北京飞到上海后,航程结束后飞机就被销毁了。液氧甲烷发动机也是蓝箭、星际荣耀等公司的研发方向。7月11日,星际荣耀完成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首台全系统长程试车,为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打下基础。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也在星际荣耀的规划之中。
目前国内的商业火箭公司仍是百舸争流。2015年左右,在军民融合政策的影响下,以蓝箭、零壹、翎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开始创立。除了火箭制造公司,行业里还有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制造等创业企业出现。目前,包括经纬、华创、高榕等在内的知名基金均有出手投资商业航天赛道。安信证券2019年6月发布的《商业火箭 冉冉升起》报告显示,按照目前的火箭研制与发射进展来看,蓝箭航天、星际荣耀、零壹空间等已初步崭露头角,在商业航天领域占有一定优势,属于商业航天的第一梯队。
但第二梯队的公司仍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源码资本在名为《商业火箭发射,一场兼顾技术、市场和情怀的持久战》报告中指出:“火箭发射领域前期技术积累和试错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创建较早的几家公司虽然在融资阶段和公司体量上有明显领先,但却很难说战局已定,毕竟距离几家公司的主力型号正式试飞还要有1-2年的窗口期时间,而上面提到的各种不同技术方向和战略选择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研发周期,因此二梯队公司仍然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
当前中国商业航天业只是处于研发实验阶段,并没有成熟接单的能力,真正的挑战在于未来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建立。王立行指出:“行业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是,商业航天、运载火箭研发是一个长周期的赛跑,前期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如果中国新型的商业火箭公司未实现入轨的突破,也就难以向市场证明其技术研发实力及后续规模化及商业化的能力。因此市场对其商业化会存在一定的顾虑。”
中国民营公司和SpaceX等美国商业航天公司相比存在代际差距。由于SpaceX等公司的出现,在商业发射层面,美国已经能够全面碾压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价格方面,美国民营火箭发射的价格是中国的50%-60%左右,从成功率看,Space X已经成功将全球最大的火箭发射升天。在公司体量上,Space X估值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左右,而第一梯队的中国航天创业公司大多仅处于A+轮、B轮融资阶段。
星际荣耀则对赶超Space X把握十足。“星际荣耀和SpaceX主要的差距,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氛围,”该公司副总裁霍甲这样说,“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撰文:李好 编辑:王琦林
可点击下方图片订阅最新杂志!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