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食物浪费的背后,中国欲解决另一个大问题
近来,凡是去长沙炊烟小炒黄牛肉饭馆吃饭的人,都会拿到一份菜单,还会受邀“过过秤”,然后服务员会根据食客的体重给出就餐建议。若是男性且体重超过80公斤,建议点红烧肉。女性且不到40公斤,不妨来一份鱼头和小炒牛肉。餐馆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响应制止餐饮浪费的新倡议,鼓励客人点小份菜。
纵观中国当代史,大部分时间考虑的是创造就业,而不是垃圾问题。除了少数标志性项目之外,垃圾管理通常属于非正式和临时性项目。垃圾填埋场一般位于城市或乡镇边缘,往往还没填满垃圾,就被城镇开发所征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土地需求日益扩大,政策制定者开始建造焚化炉来解决垃圾问题。但此举很快就引发民众严重不满,尤其是有房一族的中产阶级的不满。
近年来,大城市的解决办法是投资建设(相对)更安全、更先进的焚化炉和垃圾填埋场,另外还采取了废物转移计划(特别是回收利用)来进行垃圾管理。不过,这类努力虽然值得钦佩,但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想解决,政府就不得不直面食物浪费。
做出改变并不容易。中国文化为彰显对客人的尊敬,宴客时所上菜肴往往多到吃不完(而且各种饭局络绎不绝),否则就有可能被认为是小气。出于同样心理,许多中国人在外就餐时,也不好意思要求将剩饭剩菜打包带走,担心会被别人瞧不起,觉得他们家吃不起饭。这招管用吗?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要想让他们减少食物浪费,工资停滞不前和食品价格飞涨多半比媒体宣传来得更有效,至少短期内是这样。
若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是慷慨陈词教育民众“光盘”,而是需要政府从源头着手,帮助数以亿计的农户找到高效的运输网和存储设施,确保食品可以安全进入市场而不会变质。此外,政府还应该与零售商合作,改变会导致浪费的“买一送一”式促销模式,鼓励商家在食品上标注存储方式,供消费者选择。
撰文:Adam Minter 编辑:林一丹、张雪娇 翻译:丁虹
◆ ◆ ◆ ◆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