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心】有一本笔记本聚天地之灵气,你以为我在说笑吗?

2017-06-22 桑活菌 生活周刊


古时,五天一候,三候一节气。

太阳的高度、北斗的指向不欺人,


用日晷判断日期、确定闰年,

这种固定的节奏令袁鹄着迷。



袁鹄,曾经是2016年“中国最美的书”之一《如是清凉》的设计者。在那本展现苏州制扇名家王健35年精选作品的“另类”图鉴里,袁鹄不惜“试错”了一万多张纸,才选定“丝滑纸”来完美复刻泥金的绚烂璀璨。



当苏州画家姚永强找到袁鹄,

希望做一本纸本类作品的时候,

袁鹄并没把他的画作当成主角,


他想以24节气

与之结合,做一本笔记本。



“虽然只是笔记本,也希望它能承载一定的精神内涵,对拿到本子的人,或者是对我这个做本子的人来说,不管它陪你一年也好,半年也好,就像一个你随身,或放在办公案头,或跟你好像有一定契约的东西,它记录的是你过去琐碎的时间,而且每天都会跟你见面,你可以追溯。这就是这本笔记本的概念,叫‘有时有候



袁鹄对纸质媒介的情结

使得他十分在意在设计的过程中

拉开与电子阅读的距离。

因此,除了契合各节气

进行平面设计语言的雕琢,

袁鹄还特别注重微设计的用心。



“电子阅读的内容你看过一遍后,不太会去看第二遍。你想再去找,会花费更长时间,而且信息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就算第二次出现在你眼前,也会一略而过。传统阅读不是这样,同样读过一本书,会在某一时段拿起来再读第二遍。我在设计时就强调耐看性,再小的细节、再不经意的符号和角落,都要用心经营。



如“冬至”页,采用了满版烫银,

乍看是洋洋洒洒的雪的图案,


放大会发现是一只只小蜘蛛串联起

姚永强山水画里三角形山的元素。



冬至后紧接着跨年,

蜘蛛又称蟢子,

寓意着一年到头见喜的收尾。



“封面我用的纸俗称‘土豆纸’,是有磨砂感的纸。这款纸比较娇气,不能用硬物碰,碰过就有痕迹。某种程度上,是让你当心着用,也放心地用,就是要让它有痕迹。如果有洁癖的人特别小心,那也会中圈套,正合了我的意。”



在笔记本的设计之初,

袁鹄就不想采用365页、

标有明确日期的形式,

让记录生活点滴的初心变得太有压力,

因此仅保留了白页的做法,

却没有省掉讲究。



针对笔记本的耐书写性要求,

袁鹄和团队用蘸水笔、签字笔、

水笔、铅笔等各种笔试写,

吸水性如何、干得快不快,

是对白页纸张唯一但最重要的要求。

且纸张表面摸起来一定要手感舒服,

不能太滑,又不能不滑,

翻阅起来不能有太硬的声音。



白页以外是24节气主题的设计页,为数不多的印刷页被煞费苦心地对待。“运用了多种印刷工艺,如镂空雕刻,产生前一张和后一张的变化,表现出你想表现的轮廓形状的差异;丝网印刷,通过丝网把油墨堆积成一定厚度,手摸过去会有一定的高低不平的触感。”




最有意思的是黑色的纸,也有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涂布”是一种纸张加工的工艺,如复印纸就是不涂布的纸,吃墨量很大,油墨印上去基本不反光,拉平了色阶,因此看上去灰灰的;而涂布的纸,如铜版纸,饱和度好,能尽可能保留文件色差,因此印上去的东西鲜亮、反光。笔记本中既运用纸张本身的黑,也运用了印刷里涂布和不涂布的黑。



这种几乎一页一材质、

一页一风景的大费周折,

一开始令印刷厂很是头痛。


袁鹄做平面设计20年,

笑称这种苦差也只能交给老朋友做。


相熟的印刷厂到后来,

反倒是主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建议。

从去年9月定下设计思路,

一直到今年3月才完成全部交货。



何必把一本笔记本做得如此“金贵”?

袁鹄分享了另外一个小故事。

大学时候起,袁鹄就喜欢喝茶,

偏好旧物,多年来搜罗了大量银质、

铁质、铜质、石头、竹类器物,

喜欢把玩古琴、古扇等传统工艺品,

并在探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手工艺人。



大部分手工艺人只会做,并不考虑为什么这么做,只是跟着师傅做,跟着市场做,产生了一些变味,审美日趋粗俗化、势利化,铜钱味比较浓。江南,尤其是苏州,是手工艺集结的地方,老东西上应该看到的清秀、雅致、朴素和情趣越来越少,而这恰恰是器物本身应该传达的。不是附媚,迎合市场,真正好的器物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面貌。


    袁鹄

Q&A


Q:故宫、各大出版社都出过很多日历,怎么看现在的文创大势?

A:这些都未尝不可。就像餐饮,有快餐,有比较精致的,也有分子料理这种更奢华的。故宫的作品注重的是内容,你不会看重装帧来买它,台历的每一页都是一件文物、古董的介绍,对了解中国文化是很有益处的。我也不是说快餐类文化就没有可能去保留,而我们做的这种就值得保存,并不一定,只是我觉得出发点不一样。




Q:这本“最美笔记本”在装帧上非常精美,不怕变得太“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吗?

A:不管是卖还是送,确实有很多人给我的反馈是不舍得用。某种程度上作为便签本,不舍得用,就已经很失败了,这也是我们要继续探讨的地方,是不是得意于不敢用,我们就成功了?像故宫、诚品推出的东西,大家都很愿意去用,我去日本也特地搜了一些纸制品,很方便,很实用。



这本笔记本想唤起的是对传统,哪怕是后工业的一些怀念,希望你能够回归到传统阅读、传统书写的乐趣当中。琢磨一下怎么做出又漂亮又让人舍得用、安心去用的东西,是今后的课题。这是一次尝试,不是定了一个标杆,这样的尝试结果怎么样还不知道,还不到总结的时候,只是在广泛听取意见。



Q:设计可以为纸质传播带来什么样的可能?

A:电子端、自媒体的传播有胜过传统传播方式的地方,如在接受讯息方面,图片可以放大缩小,文字可以拷贝黏贴,纸媒只能摘录。但是,传统传播方式还是有它的优势,还没从生活、工作、历史退到幕后 48 31213 48 15287 0 0 1006 0 0:00:31 0:00:15 0:00:16 2787 48 31213 48 15287 0 0 953 0 0:00:32 0:00:16 0:00:16 3317 48 31213 48 15287 0 0 913 0 0:00:34 0:00:16 0:00:18 3540的时候。做平面设计的,本身就是基于印刷、纸张这个基础的。一直在探讨,如何和电子类的东西寻找更多差异,保留传统阅读的体验。



Q:再举例说说笔记本里契合节气主题的设计巧思。

A:比如大暑,做了一个篆书的字体“大暑”,进行了排布,有趣的是,在它左面那一页是镂空的扇形,里面三角形的山也是姚永强绘画里经常用到的山水元素。大暑那张是白色的,镂空的扇形也是白色的,在前面我又加了一页什么印刷都没有的黑色,在我翻动的时候会有变化,翻过去能体现出黑色的扇面,能看清楚白色的山,翻过来的时候又能看清楚“大暑”的局部,有一种传统阅读中的变化性。



《有时有候》笔记本,青意社发售



延伸阅读:

【有心】一万张丝滑纸和57把苏扇的清雅

【热爱】手鞠女孩与她掌心里的小星球

【遇见】当晚我们决定,余生就以长城脚下四季风景为半径

【热爱】喜欢海的女孩,帆也喜欢她

【遇见】徒步单挑九座雪山,他为的是寻一个命题的答案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684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