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针穿天地,一线贯古今,是他不是她,绣出这胸中丘壑,烟雨江南。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2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蓑舟烟雨,

燕尾西归,

独坐寒江,

白鹭一二。

不往,亦不来。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衔天边一线,

羽翅微敛,

已是满室蝉鸣。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将雨水打捞,

倾了肥美。



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

婉转清亮的,

是翠竹上的黄鹂。

阳光冷冽,

岁月静好。



都说水墨写意最美,

可曾想一针一线,

竟也能绣得出

鸟语蝉鸣、清风月色?



张雪,

来自苏绣世家的八五后刺绣师,

用细腻的双手,

绣出了一幅幅水墨画,

取名为《四季》系列。


而他,不是绣娘,

竟是一名“绣郎”。



“没活干的人才来做刺绣。”

在他的家乡刺绣之乡苏州镇湖,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认知。


问起当时为何选择苏绣,

张雪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

愿意沉下心来学习刺绣了,

外地人学习苏绣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排除这些,

家乡当地的很多年轻人,

甚至自己的母亲本身就是大师,

却也还是非常不愿意

接触这项“日渐没落”的艺术,

实在是太可惜了。”



张雪的母亲

是苏绣大师薛金娣,

业界对她的评价是,

“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

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锦春图》/ 薛金娣


她一心想生个女儿,

将自己毕生的技术传给下一代。

但没想到诞生的是一个男孩,

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下,

她的内心也多了一抹愁绪。



从小张雪就对刺绣耳濡目染,

每次他总看着母亲认认真真洗过手后,

端端正正地坐在

温和的木质绷架旁开始工作,

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


“一根纤细的丝线,

被母亲的手灵活地分成16份、31份,

绣针带着丝线穿过紧绷的绸布,

旋即又几乎从原来的地方冒出,

点点滴滴,丝丝缕缕。”


他盯着看觉得如此神奇。



终于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出去了,

他忍不住好奇第一次触碰到了刺绣。

“我妈上好绷的丝绸上有画好的树枝,

我觉得好玩就拿过来学着她的样子做。”

一针一线,他用小手不知疲倦地穿穿引引,

累了后就丢下手中的刺绣出门玩耍去了。



没想到当母亲回家后就察觉到了,

他也老实承认了。


本以为母亲会生气,

但出乎意料的是母亲非但没有责怪他,

还说虽然一看就知道是第一次做,

但是丝路和走势都很不错,夸他有天赋。

母亲却并没让他学刺绣。

因为身边所有人都认为,

男孩学刺绣,是没有前途的事情。



大学修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后,

张雪先申请了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生,

还在贸易公司做期货销售,

体面且收入可观。


只是回到家乡后,

张雪发现整个镇湖

从事刺绣行业的人里,

35周岁以下的已经不到50人。



许多人口口声声说

中国的传统手艺好,

应该被继承和发扬,

可是真正愿意深入学习,

甚至作为终身事业的,

又有多少?



张雪陷入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出国留学,固然能功成名就,

做期货生意,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从小烙在他心里

念念不忘的苏绣呢?

就这样眼看着苏绣

一步步沦落到后继无人的境地吗?



“我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那一刻起,他重拾了绣针,

就再也没有放下过,

从此当起了绣郎。


他的母亲薛金娣也很是欣慰:

“他喜欢就好,随他了。”



22岁的少年,

开始了刺绣之路。

因为画画是刺绣的基础,

他就去杭州学美术,

还攻读了苏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


因为他认为:

“创新才能更好传承发展苏绣。”



张雪每天花在刺绣上的时间

最短也要两三个小时,

长则七八个小时。


正是有这份用心和天赋,

他绣出了属于自己的锦绣风华。



希望跟着太阳沉下去了,

一只娟红氤氲的眼睛,

在西边的天空燃起一盏灯,

令一片夜色中缀满星点的光芒 。


【星空】,获得江苏省艺博奖金奖


你是否想过刺绣可以做成这样?


张雪说:“从星空这幅作品开始,

我找到了苏绣创新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苏绣总共九大类四十多种针法,

但是我们现在做的苏绣作品,

差不多常用的都在十种之内,

其他不用的那些针法,

难道现在就不适用吗?

我想它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每个小行星,

都采用了一种以上的针法进行刺绣。



去感知物体,

感知心里的想法,表达它。

每一根线都是有生命的,

在细密的针脚中,

展现一个宏大的世界。


【佛】系列,获得江苏省艺博奖金奖


台面稳重,

袅袅烟雾似有若无。



用袅袅香烟,

幻化成一个草书的“佛”。


作品【山】


第一次脱出二维,

让刺绣在三维的空间里伸展。



2016年,

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弥惟刺绣。




张雪说:

“之前只要有女孩子来工作室学习,

我母亲是毫无保留地去教的,

甚至她们吃饭睡觉都在我们这边。”


月曼清游图系列(文阁刺绣)/ 薛金娣


但是七八年间来来去去很多人,

最长的坚持了半年,

最短的只做了一天,

便离开工作室另谋出路了。


节选的《韩熙载夜宴图》/ 薛金娣


“刺绣,并不是你肯教人家就肯学的。”

由于母亲的经历,张雪知道,

很难有人可以把苏绣当作一种职业。

于是他将刺绣的师授传承,

改变为体验式教学。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小孩子,

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感悟着苏绣。



“因为生在苏绣之乡,

苏绣是我抹不去的印记。

在不同的时代,苏绣都能

以优雅的姿态表现当时的风貌,

而我也希望通过我的手在这个时代

寻找到苏绣的更多可能性。”



一针穿透宇宙,

一线连贯古今,

一针一线间穿梭的,

是传统文化之美,

更是脉脉传承之乐。





来源:创意果子,艺非凡,飞乐鸟,文章有改编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